赏花经济

搜索文档
壮阔花浪、浪漫荷香……打卡大美中国夏日限定美景
央视网· 2025-07-18 16:34
东湖荷园 - 湖北武汉东湖荷园占地100多亩,包含水域,保存1200多个荷花品种,占全国观赏类荷花品种80%,其中数百个为自行培育新品种[8] - 园区由708个水池和3000多个水缸组成,分散种植1200多种荷花,设有"荷园撷英"区展示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含5株叶盘直径超1.5米王莲[6] - 最佳观赏时间为早上6-9点,花期持续至8月底,包含"东湖夕照"等本地特色品种[4][10] - 作为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园区具备活态荷花基因库功能[8] 昭苏县油菜花田 - 新疆昭苏县40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色花海与天山景观形成独特旅游资源[11] - 当地依托自然资源将传统油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7-8月为最佳赏花期,近年重点发展"赏花经济"促进农民增收[16] 黄河壶口瀑布 - 受上游降雨和水库调节影响,壶口瀑布水量大增形成"金流飞瀑"景观,水面宽度从300米骤缩至30米后跌入30米深石槽[17][20] - 7月进入主汛期后瀑布常现彩虹现象,吸引大量游客拍摄观赏[20]
大兴区月季文化节启动,家庭园艺生活样板间亮相
新京报· 2025-05-30 12:55
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 - 大兴区举办"月享生活 花开大兴"月季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至9月,包含花园城市主题造景展示、园艺进家庭活动、京果花园基地推介以及文化节系列活动四大模块 [1] - 活动在永定驿站与高米店街道打造沉浸式家庭园艺示范标杆,展示月季、蝴蝶兰、朱顶红等花卉元素与家居空间的融合,现场设置心形月季造型场景吸引市民拍照打卡 [1] - 园艺师为市民提供专业指导和家庭种植方案,参与家庭园艺推广的市民可获得限量版种子卡 [1] 家庭园艺推广 - 大兴区通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园艺应用样板,将月季与家居空间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场景 [1] - 6月下旬将在高米店街道打造全区首个社区家庭园艺样板间,构建"场景体验—花材补贴—技能培训"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通过定向供给花卉绿植与园艺工具,开展专业化主题培训课程,引导居民改造"方寸阳台" [2] 产业融合发展 - 大兴区积极探索"月季+文旅""月季+研学"等产业融合模式,培育"赏花经济"新动能 [1] - 依托丰富的月季种质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培育"约定""纳波湾"等月季新品种 [2] - 新品种被广泛应用于花园式街区、城市画廊、花园村庄等城市景观提升,实现"四季有花"的生态效果 [2]
花样业态绽放花样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5-24 15:27
文旅消费业态升级 - 鞍山市通过129场文体旅促消费活动实现客流和收入双增长 涵盖非遗展演 文创市集 汉服巡游等多元化体验 [1] - 千山景区推出"梨花源"休闲市集 "梨想集市"等特色市集 结合非遗手作 文创产品及本地美食提升游客购物体验 [1] - 餐饮行业创新推出"梨花宴"以花入馔 体育赛事如千山越野挑战赛进一步丰富赏花经济业态 [1] 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 鞍山梨花节从单一赏花活动升级为集文化 旅游 体育 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品牌 [2] - 岫玉雕刻精品成为非遗代表作 玉雕梨花结合自然之美 近百家省内非遗工坊携六大特色好物参展 [2] - 鞍山是全国最大君子兰种植基地和三大观赏鱼交易市场之一 孔雀鱼销量占全国70%市场份额 [2] 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带动 - 观赏鱼产业带动10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 形成特色产业并辐射周边农户 [3] - 专业培训提升灵活就业人群素养 如大连海洋大学教授定期授课辅导 学员参与度极高 [2][3] - 溪流鱼缸等创新产品快速响应市场趋势 体现行业敏锐度 [2] 数字化与全域旅游布局 - 文旅部门计划通过四季主题活动和数字化营销打造全时全域旅游新模式 [3] - "梨花IP"从季节性爆款向全年长红转型 深挖"花样消费"潜力 [3]
京城涌动赏花消费潮
经济日报· 2025-05-17 12:50
城市公园沉浸式升级 - 北京通过科学选择植物品种打造四季城市风貌,形成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景观[2] -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首次引入摇橹船体验,游客可从"花下走"变为"花中游",河道两岸有5000余株盛开的海棠[2] - 公园新增"海棠花语"舞台、粉色胶囊小车、文创摊位等设施,打造有文化、有体验的复合空间[3] - 元大都海棠花溪节期间接待游客52.17万人次,日均5.22万人次,同比上涨20.3%[3] 赏花游市场潜力 -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赏花游正成为国民休闲新刚需,九成以上消费者表现出浓厚兴趣[3] - 赏花游具备较高吸引力和参与度,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增量[3] - 热门花卉及赏花体验已成为居民出游重要吸引物[3] 平谷桃花节创新 - 第27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融合国潮艺术、数字科技、萌宠社交等元素,打造6条主题线路[4] - 主会场桃源逸栈推出桃花主题文创、汉服妆造、天女巡游、萌宠互动等系列活动[4] - 推出"桃树认养+大桃预售"活动,联动民宿、酒店提供人宠共住、赏花套餐等服务[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6] - 居庸关长城打造"花海市集"引入非遗手作、美食摊位等,将"打卡游"变"深度游"[7] - 通州区西集镇发展"樱桃+露营"等文旅产业,赏花游客使旺季时间提前[7] 全年性场景打造 - 北京推出"花开北京"项目整合全市赏花片区,搭配主题展演、园艺科普等活动[8] - 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举办国际花园节、郁金香文化节等多项活动组成文化"全家桶"[8] - 推出家庭园艺嘉年华活动,通过"一米花园""半米阳台"等模式培育家庭消费新趋势[8]
赏花经济增“留量”
经济日报· 2025-05-10 09:42
乡村旅游发展 - 化隆县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以杏花节为代表的文旅品牌 引入地摊经济等新业态提升旅游综合收入 [1] - 化隆县景区规划地摊集市吸引近百户摊主入驻 形成吃喝游购娱产业链条 带动餐饮 住宿 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2] - 乐都区梨文化活动前两日吸引15 3万人次打卡 带动综合收入达920万元创历届新高 [2] - 乐都区创新融入旗袍秀 灯光展 采摘体验等项目延伸"赏花经济"链条 [3] - 民和县实施"桃花+油菜花"套种模式延长观赏期 形成立体景观吸引游客 [3] - 互助县土族盘绣非遗产品成为乡村旅游金名片 带动文创产品销售 [3][4] 农户收入提升 - 化隆县农户通过地摊销售特产和出租露营设备 单日收入可达2000多元 [1] - 乐都区温室大棚樱桃和特色辣椒采用"地头直销"模式带动农户收入增长 [3] - 互助县绣娘通过销售盘绣文创产品年收入达3万多元 [4] 旅游经济效益 - 互助县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67 18万人次同比增长16 6% 实现旅游收入2 33亿元同比增长17 4% [5] -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2][3]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④
河南日报· 2025-05-06 07:23
赏花经济发展模式 - 西峡县老界岭景区通过山茱萸、紫荆花、杜鹃花等花卉资源,探索出"以花为媒,以景为引"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游客[1] - 当地民宿在花期期间(清明节至国庆节)客流不断,"五一"假期房间提前半个月被订满[1] - 鱼库村在林间套种大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既解决65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民宿生意[2] 赏花经济带动效应 - 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10项主题活动、35项联动活动,将"赏花游"升级为"全域游",游客消费从观赏转向文化体验[4] - 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72%[4] - 赏花经济推动乡村建设与生态美化相结合,形成"赏花+"项目,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1] 产业融合创新 - 洛阳各景区以赏花为主线,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推出"牡丹仙君"互动、"河洛飞花"市集等创新形式[4] - 游客消费黏性显著增强,部分游客因丰富体验而延长停留时间[4] - 经济林套种花卉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2]
次第花开撬动吉林“赏花经济”
新华网· 2025-05-05 19:17
文旅经济 - "赏花游"正成为吉林文旅经济的"流量密码",从城市到乡村多地鲜花次第绽放吸引游客 [1] - 吉林大学杏花文化节从校内活动升级为城市文旅IP,启幕当天参观人数突破8万人次 [5] - 校园周边餐饮业因游客增加变得热闹,部分店家将桌椅摆到店外接待 [5] 民俗文化融合 - 延边州和龙市金达莱村通过金达莱文化旅游季串联民俗体验、非遗展销等活动,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2-3天 [5][6] - 村民收入较平时翻两番,活动包括朝鲜族歌舞、辣白菜制作及农产品展销 [6] - 白城市通榆县包拉温都乡结合杏花与蒙古族风情,游客体验马头琴、草原美食等,"五一"预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8] 产业联动模式 - "赏花+"模式多样化,包括研学、民俗、摄影等,产业链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 [8] - 摄影爱好者带动通榆县旅游消费,无人机、单反等设备使用凸显专业化需求 [6][8] - 吉林多地探索跳出单一赏花模式,通过活动创新增强经济生命力 [8]
2025上海国际花展吸引众多市民游客
中国经济网· 2025-05-04 08:28
花展规模与布局 - 2025上海国际花展覆盖黄浦新天地、浦东前滩、徐汇衡复音乐街区等7大区域,包括上海植物园、滨江森林公园等知名景点 [1] - 鲜花市集在新天地区域设置70余个摊位,展出100余种花卉与80万株绿植,占地6500平方米天幕穹顶和2000平方米户外花园 [1] - 社交媒体涌现自制"上海Flower Walk"路线,推荐夜游太平湖畔结合夜景灯光体验植物美学 [1] 历史街区改造与文旅融合 - 东台路古玩街转型为鲜花主题街区,这条500米百年老街曾聚集200余家古玩店,现以花艺展示重塑慢生活体验 [2] - 衡复音乐街区结合美育楼阳台音乐会,上演《玫瑰人生》等曲目,形成鲜花、音乐与历史建筑的跨艺术联动 [2] - 徐汇花展设置开放式三角钢琴互动区,吸引从学前儿童到老年游客参与艺术体验 [3] 商业创新与消费拉动 - 核心商圈打造鲜花市集和橱窗花艺,前滩公园巷首创周末常态化步行街,整合滨江公园与艺术花巷资源 [3] - 前滩商业区通过鲜花工坊、植物厨房等业态,形成花艺漫步路线与商业街区多点联动 [3] - 活动带动餐饮消费,游客倾向在花海环境中享用咖啡等休闲消费 [1][3]
新华视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点燃消费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02 15:33
咖啡行业 - 2024年重庆咖啡店数量达3265家,带动“咖啡 +”贸易链条拓展 [4] - 2020 - 2024年中国咖啡净进口量增长13.08万吨,增长6.5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65.7% [7] - 中国咖啡人均年消费量仅16杯,远低于全球240杯,增长潜力大 [7] - 2025重庆国际咖啡节举行,18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3个省市的210余个咖啡品牌交流 [5][8] - 新零售咖啡扩张提升咖啡消费大众化程度,消费市场向精品化、场景化发展 [9] 赏花经济 - 超九成消费者对赏花感兴趣,31 - 40岁人群占43.8%成主力,19 - 30岁客群占38.9%紧随其后 [15] - 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借槐花打造“槐花IP”,开发美食、举办集市激发消费活力 [13] - 当地依托“槐花IP”推出槐花美食,还推出文创周边、举办沉浸式演艺活动 [15][16] 咖啡与旅游融合 - 浙江安吉“深蓝计划”咖啡馆利用废弃矿坑,以咖啡业态带动旅游发展 [18][20] - 202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深蓝计划”咖啡馆日接待量突破8000人次 [20] - “深蓝计划”带动村庄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转化客群流量为经济效益 [22]
广东化州 一朵花激活一座城
经济日报· 2025-04-30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广东茂名化州市以化橘红“赏花经济”为契机,通过“气候 + 产业 + 文旅”三维赋能,撬动化橘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1]。 化橘红产业现状 - 2024 年 12 月化州化橘红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截至 2024 年底,化州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 13.26 万亩,年产鲜果 7.5 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115 亿元,带动 35 万农户增收,产品畅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化橘红种植大户谢耀锋种植 150 余亩,树龄 11 年,每年收获鲜果约 15 吨,加工后年产值 150 - 200 万元 [2] - 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社 + 公司 + 产业协会 + 村委会 + 农户”经营模式,成员 300 多户,每户每年增收超 6 万元 [3] 化橘红产业发展基础 - 化橘红有 1600 多年种植历史,2006 年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 年化州获“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2024 年“药食同源”得到认定 [3] - 化州特定土壤和气候环境,年平均 23.1℃温润气候、1800 小时充足日照、1600 毫米丰沛降水及礞石矿脉,是化橘红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核心密码 [4] 化橘红产业发展规划 - 化州今年将加快建设化橘红标准交易仓储平台,重点建设十里橘香示范带,打造“化橘红贡园”农文旅综合体 [4] 化橘红产业新业态 - 3 月 15 日化州市举办化橘红赏花活动,重塑文旅格局,让游客感受化橘红文化底蕴 [5] - 平定镇积田大岭村形成“化橘红 + 村播带货”“化橘红 + 摄影比赛”等“活动搭台、产业唱戏、农民增收”新模式 [5] 化橘红产业未来展望 - 打造化州橘红千亿元级产业,与广东本土名茶融合是好选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