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
搜索文档
中国慢病防控如何发力?IHME所长答21:控高血压,降吸烟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8:54
核心观点 - 通过强化初级医疗保健和严格执行控烟政策,中国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显著减轻疾病负担 [2] 全球疾病负担现状 - 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占世界总死亡率和发病率的近三分之二,其中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位居前列 [2] - 通过控制主要风险因素(如降低血糖水平、控制高体重指数),可以预防近一半的死亡和残疾 [2] 中国疾病预防的关键风险因素 - 应对高血压是潜力巨大的领域,可通过推广氯化钾替代部分氯化钠及初级医疗体系的组合疗法实现 [3] - 吸烟是关键且可应对的风险因素,推行提高烟草税、禁止烟草广告等MPOWER政策可有效降低吸烟率 [3] - 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与吸烟、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将主导未来疾病谱系 [3] - 老年人跌倒是一个常被忽视但可通过预防应对的问题,有效干预可减轻疾病负担 [3]
国庆中秋假期,这样做好健康防护(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11
假期出行健康风险提示 - 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明显增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健康防护提示[1] - 提示需重点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及食物中毒等[1] 诺如病毒感染防护 -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主要通过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及被污染物品传播[1] -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主要防护措施为勤洗手、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食用熟食、水果彻底洗净、选择开水或预包装饮用水[1] 蚊媒传染病防护 -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为蚊媒传染病,通过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1] - 登革热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1] - 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需注意防蚊虫叮咬,当前中国一些地区仍存在此类疾病传播[1] 霍乱与新冠病毒感染防护 -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通过摄入含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导致快速脱水[2] - 霍乱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食用熟食、水果彻底清洗、选择开水或预包装水[2] - 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部分患者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腹泻等,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重症风险较高[2] - 新冠病毒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2] 猴痘与食物中毒防护 - 猴痘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以直接接触患者病变部位分泌物传播为主[2] - 猴痘预防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触史和旅行史[2] -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相应增加,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3] - 家庭烹饪需保持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3]
打响“灭蚊大作战” 海口开展统一消杀作业
海南日报· 2025-07-30 09:26
消杀作业实施 - 海口市于2025年7月29日至31日期间开展统一消杀作业 每日时段为7时-10时或16时-19时 具体根据天气情况调整 [1] - 消杀作业由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指导实施 在龙华区金宇街道耀江花园小区等区域有序开展 [1] 公共卫生预防措施 - 消杀目的为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传播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 - 市民需在作业期间关闭门窗 避免在喷洒区域逗留 室内出现药物异味时可短时关闭空调或开启排气扇通风 [1] 特殊防护要求 - 消杀药物对鱼虾等水生生物敏感 相关水产养殖户需提前做好养殖水体的遮盖防护措施 [1] - 误食药物或出现身体不适需立即就近就医 [1]
炎炎夏日如何科学防暑?慢性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关切
新华社· 2025-06-21 00:1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科学防暑与饮食运动 - 夏至时节需避免暑热伤身和过度贪凉损伤脾胃,饮食上可适量食用苦瓜、莲子心等苦味食物清热解暑,冷饮、冰镇西瓜等寒凉食物需适量 [2] - 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快走、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为主,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2] - 防晒要适度,上午10点至下午3点紫外线强烈时用遮阳伞、帽子等物理防晒,清晨或傍晚阳光温和时可适当晒15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2] 高温作业防护 - 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露天作业者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 [3] - 高温作业者应选择浅色、轻薄、透气的衣物,并随身携带湿毛巾辅助降温 [3] - 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及时就医 [3] 慢性病管理与疾病预防 - 老年人需警惕突然头晕、言语不利索、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脑卒中风险,以及突然胸闷憋气、夜间憋醒等心血管病症状 [4] -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若当天发现漏服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12小时可立即补服 [4] -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蓝莓、苹果、樱桃等升糖较慢的水果 [4] - 预防腹泻要避免喝生水,注意食品卫生,生熟分开,少吃生冷食品 [4] 老年人心理健康 - 老年人反复主诉胸闷、乏力、头晕等身体不适但检查无异常可能是老年抑郁、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 [5] - 发现老年人情绪持续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反应变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评估和治疗 [6] - 长时间刷手机可能加重颈椎、肩颈负担,建议家属帮助老人设置使用提醒、鼓励参与户外活动 [6]
晨起后有这3个习惯的人,要警惕了
央视新闻· 2025-05-18 13:04
晨起养生习惯 - 起床过猛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引发中风或猝死 建议遵循"333"原则(睁眼躺30秒 坐起30秒 床边坐30秒)[1] - 晨起喝淡盐水会增加全天盐摄入超标风险 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和高血压[3] - 晨起喝蜂蜜水会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 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因蜂蜜含糖量超70%[3] 晨间饮水建议 -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水温应控制在20℃~40℃ 避免过热增加食管癌风险[4] 早餐时间与健康关联 - 8点前吃早饭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9点后进食则风险上升[5] - 9点后吃早餐人群比8点前吃早餐人群患2型糖尿病概率高59%[7] - 理想早餐时间为7-8点 可降低胃病 胆结石 肥胖及认知能力下降风险[4][8]
五一出行必看丨野外活动建议穿浅色 外出就餐注意五点→
央视新闻· 2025-05-01 19:49
五一假期出游健康指南 - 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群规模比去年提升8% [9] - 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且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 [2] - 警惕高风险菜品如凉拌菜、酱卤肉等,注意观察食物色泽和气味 [3] 餐饮安全注意事项 - 选择炭火锅、炭火烤肉餐厅时需确保通风良好,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5] - 点餐时按需适量避免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7] - 避免吃隔夜食物或过油过辣食物,防止肠胃不适 [8] 野外活动防护措施 - 野外活动需扎紧裤腿、穿浅色衣服,防止蜱虫叮咬 [10] -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动物产品 [12] - 赴热带地区需预防蚊媒传染病,使用驱蚊剂和蚊帐 [16][18] 出行安全提示 - 自驾游需确认车况,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20] - 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等高风险项目 [20] - 切勿前往未开发开放区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