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主导权
搜索文档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美对俄石油生产商的制裁产生外溢效应 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11-11 13:06
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驱动因素 - 美国政府停摆40天后有望结束,提振市场情绪,推动11月10日国际油价上涨 [1][2] - 俄罗斯Tuapse炼油厂遭无人机袭击后暂停燃料出口,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1][2] - 美国对卢克石油的制裁导致其业务中断,并宣布伊拉克West Qurna-2油田遭遇不可抗力,该油田日均产量超过40万桶,占全球供应的0.4% [2][5] - 截至11月10日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2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38美元至60.13美元,涨幅0.64%;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43美元至64.06美元,涨幅0.68% [2] 软实力理论框架下的市场分析 - 邓正红软实力理论提出"规则先于物质"的核心命题,认为隐性规则(如政策、预期)与显性物质(如原油)构成动态平衡系统 [1][3] - 该理论体系包含三大支柱:需求第一性原则、软硬协同哲学、动态适应发展观 [3] - 当前油价波动本质是地缘、金融与能源三者互动的结果,体现了软实力中"规则场"对物质价格的传导机制 [1][4][6] - 石油市场正从硬实力竞争(资源控制)向软实力博弈(规则制定权、技术标准主导权)转型 [1][7] 美国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40天导致能源部终止223个绿色能源项目,影响能源政策实施,削弱美国在能源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 [4] - 停摆期间美国能源信息署推迟发布原油库存数据,市场被迫依赖私营机构数据,导致预期管理机制失效 [4] - 停摆影响联邦政府与企业的合同履行,包括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削弱了美国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 [4] 俄罗斯制裁引发的供应链重构 - 美国制裁使俄罗斯每日50万~60万桶原油产量面临风险,卢克石油被迫启动全球业务撤退,包括出售伊拉克油田75%权益等核心资产 [5] - 制裁导致卢克石油宣布伊拉克West Qurna-2油田遭遇不可抗力,伊拉克已停止向卢克石油支付所有现金和原油款项 [2][5] - 制裁的外溢效应已经显现,部分俄罗斯原油通过其他渠道回流市场,显示供应链系统存在适应性调整 [2][5] 石油软实力的未来演进路径 - 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技术标准制定、金融规则重构及动态适应能力,欧佩克等产油国通过产量政策调整传递"可控供应"信号 [1][7] - 当隐性规则积累至临界点(如制裁压力达到阈值),将触发系统层级的跃迁,推动能源博弈格局的根本性重构,即"软实力奇点效应" [7] - 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叠加"现象反映协同不足,未来需通过"规则重构+价值创新"实现有序演进 [7]
美国稀土告急!中国为何此时打开供应链"调节阀"
搜狐财经· 2025-06-28 23:19
中美稀土合作共识 - 中国向美国车企发放为期六个月的临时稀土出口许可证 重点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机所需的钕铁硼磁体供应 [2] - 美国承诺减少对华芯片软件 核电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出口限制 并暂停部分关税 [2] - 中国建立"一批一证"出口审批制度和全产业链追踪系统 要求稀土必须用于民用领域 [2] 美国稀土依赖现状 - 美军153种主战装备中87%依赖稀土 F-35战机每架需数百公斤稀土磁铁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需4吨稀土 [4] - 美国稀土精炼能力仅占全球8% 本土最大的芒廷帕斯矿仍需将矿石运往中国加工 [4] - 美国军工企业稀土储备仅够维持3-5个月 F-35生产线因铟元素短缺被迫停工 [4] 全球稀土格局变化 - 欧盟和日本建立"日欧竞争力同盟"推动供应链多元化 但欧洲车企仍选择与中国维持"有限接触" [6] - 非洲 南美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 形成"中国技术+当地矿产"的新型合作模式 [6] - 中国构建"开采-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体系 并通过稀土量子点 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扩大代差 [6] 中国稀土战略布局 - 中国凭借全球70%的稀土产量和90%的精炼能力 主导制定"零碳稀土"国际标准 [6][8] - 商务部明确表示稀土出口许可将持续加强审批 优先保障民用领域需求 [6] - 中国通过"技术-资源-政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 将稀土转化为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8] 美国稀土产业困境 - 美国投入500亿美元重建稀土产业链 但兰德公司评估需10-15年才能实现自给 [4] - 特朗普政府启动的深海稀土开采计划因技术瓶颈和环境争议 短期内难见成效 [4] - 美国研发无稀土电机和RAPIDS X精炼技术 但Niron公司的磁体仍处实验室阶段 量产需3-5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