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国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买俄石油全球最贵?别傻了,普京38个字评价中国:太会压价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17
2023年初,网上传出一些消息,说中国从俄罗斯买石油是全球最贵的,1月份进口380万吨,每桶不含运费72到83美元,而印度那边才30到35美元,还包运 费。乍一看,中国好像吃亏了,花冤枉钱买东西。可这事儿你细想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能源贸易这玩意儿,表面数字好看,背后一堆弯弯绕绕。俄罗斯石油出口被西方卡脖子,中国作为大买家,自然得算好每一笔账。 2022年,俄乌冲突闹得沸沸扬扬,西方对俄罗斯能源下死手,禁运、封顶价,每桶60美元上限。俄罗斯石油一下子找不到买家,转头就往亚洲跑。 中国和印度成了主力军。中国进口量稳居第一,2024年全年从俄罗斯拿了1.0847亿吨原油,占总进口的19.6%。印度也不含糊,2024年高峰时每天180万桶, 占俄罗斯出口的37%。 数据上看,中国进口均价在77美元左右每桶,印度那边现货价低得多,折扣能到每桶20到30美元。可为什么中国看起来贵?关键在运输方式和合同类型上。 中国买俄罗斯石油,主要靠管道和铁路。像中俄原油管道,从大庆到满洲里,全长近5000公里,年输油能力1500万吨。这东西建起来花了大钱,维护成本 高,运费自然不便宜。 管道油稳定,基本不中断供应,对中国能源安全 ...
俄罗斯能源大门向美国敞开!中美俄大三角关系再现微妙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9-25 04:41
近期国际能源市场传出重磅消息:俄罗斯突然向美国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重新讨论能源合作,包括重启"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 这一动向立刻引发全球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时机选择。就在美欧联合对中国施加贸易压力之际,俄罗斯这个举动无疑给复杂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增添了新变数。 表面看是能源合作,实则暗藏地缘政治玄机。 俄罗斯经济确实面临困难。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仅为1.5%,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只有1.1%,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大幅下滑。虽然开辟了亚洲市场,但仍难以完全替代欧洲市场。 与美国恢复能源合作,哪怕只是部分恢复,也能为俄罗斯财政注入急需的外汇。 能源出口占俄罗斯财政收入40%以上,这个数字说明了一切。 第二,分化美欧关系的战略考量 先看具体事实。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公开表示,已准备好与美国讨论能源合作。更重要的是,普京已签署法令,允许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重新获得 在"萨哈林1号"项目中的30%股份。 这个项目在俄乌冲突后曾被搁置,如今重现曙光。 为什么俄罗斯此时向美国示好? 第一,经济压力是直接动力 三是为美企争取利益,埃克森美孚等公司一直渴望重返俄罗斯市场。 普京这一手堪称高 ...
中欧稀土合作破冰,欧盟刚获得好处,冯德莱恩转头就制裁中国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9-24 14:55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正经历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博弈。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升温,欧盟似乎选择了更加激进的对抗策略,不只对俄罗斯施加 制裁,最近还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这一切无疑让人们对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动机和后果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当冯德莱恩宣布将12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时,声称这是为了"阻止资金流入"俄罗斯以支持战争。这种表面上的理由,实则隐藏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操 作。近年来,欧盟一直在努力平衡与美国的关系与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政策下,欧盟不得不不断地试图迎合美国,而这次制裁行动显然 是对美国要求的一种回应。 然而,这种单方面的举动显得不够理智。当前,欧盟不仅仅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资源。数据显示,欧盟90%的稀土精炼能力都 依赖中国,尤其是在电动车产业链中,德国汽车制造商等巨头无法承受失去中国供应的后果。因此,将制裁目标瞄准中国,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面对欧盟的挑衅,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商务部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这种态度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坚定立 场,更传递出一个信息:任何针对中国的制裁都将遭遇反击。令人关注的是,早在欧盟 ...
卢卡申科的预测应验了,中国打通第二条路,波兰阻拦中欧贸易失败
搜狐财经· 2025-09-23 19:36
话说2025年9月12日凌晨,波兰突然把跟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全关了,包括铁路通道,这一下就把中欧 班列卡得死死的。过去一周,布列斯特那边堆了上百列火车,货物价值得有250亿欧元,里面主要是电 子产品、汽车零件和光伏组件,这些东西本该顺着铁轨直奔欧洲,现在全堵在边境线上动弹不得。 波 兰政府说这是安全考虑,得等局势稳了才能开,但联合军演Zapad-2025早就结束了,他们还是用这个借 口拖着不放。结果呢,这条路本来承载了中欧铁路货运的90%,今年上半年货运量涨了10.6%,货物价 值猛增85%到250.7亿欧元,现在全乱套了。 这事儿对欧洲企业来说是真头疼。德国和法国的公司最先叫苦,供应链一断,工厂生产线就得停,工人 闲着没事干,每周损失几百万欧元。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直接发警告,说陆路通道可能长时间瘫痪,本 地企业每周平均亏几百万欧元。 比如德国汽车厂,本来靠这些零件组装车,现在只能等,成本直线上 升。法国那边光伏行业也遭殃,组件到不了,订单堆积如山。欧盟整体贸易额中,这条铁路只占小头, 去年中欧货物交换7320亿欧元,大部分走海运,但铁路这块儿中断还是让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波兰外长西蒙·切哈诺夫斯基公开喊话中 ...
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盟不会盲目服从特朗普的要求,对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商品征收10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55
"欧盟将自主做出决定",冯德莱恩在接受比利时《晚报》采访时表示。此外,布鲁塞尔正准备在 2025 年底前与印度签署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她强调,新的 贸易协定能加强欧洲的地缘政治地位,减少对白宫的依赖。 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洲联盟不会按照华盛顿的要求,对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商品征收 100%的关税。 特朗普张嘴就要欧盟对中国印度商品加100%关税,好家伙,这不成心让欧洲老百姓过不下去吗?义乌小商品,中国各种商品哪个不是老百姓天天用的?真 要加税,物价不得嗖嗖涨?冯德莱恩这回拎得清,直接说"咱欧洲自己说了算",这话说得痛快! 要问为啥突然硬气?我看有三层道理:第一,美国现在自己内部问题很多包括贸易战,欧盟再跟着折腾纯属自找苦吃;第二,人家正要和印度签自贸协议 呢,这时候卖印度个人情多划算;第三:最关键是俄乌冲突让欧洲看明白了,美国卖天然气薅盟友羊毛的时候可没手软!大国博弈就像菜市场砍价,美国想 拿欧盟当秤砣使,人家现在不乐意了!所以说这波操作精明着呢,既赚了独立自主的面子,又实打实拉拢了印度。要我说,国家之间哪有什么真朋友?都是 利益交换!欧洲这回总算醒过味儿了,跟着美国混,三天饿九顿!自己攥紧饭碗才是正经!这下有意思 ...
这两场战争,美国只要输一场,中国就将在大国博弈中不战而胜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21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本、德国等战后重建国家的工业复苏,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些国家开始向美国市场大量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还记得日本 汽车初入美国市场时的情景吗?美国人最初对这些小个子汽车嗤之以鼻,但很快就被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耐用性和亲民价格所征服。短短数年间,日本车 企就将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打得节节败退。美国随后通过《广场协议》对日本进行经济收割,但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美国,这个全球舞台上曾经的绝对霸主,如今却深陷两场至关重要的战争泥潭。这两场较量对美国而言都是生死攸关的战役,但在我看来,只要在其中任何 一场落败,中国就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 要理解美国当前的困境,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世纪中叶。在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美国堪称全球工业的超级巨人。想象一下,当时一个普通美国工人的月 薪,不仅能轻松维持一家人的体面生活,还能负担起带花园的独栋别墅。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从钢铁制造到汽车工业,从 家用电器到飞机制造,美国几乎在所有工业领域都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决策层心知肚明,依靠高工资、高福利的本土工人,再也无法与新兴工业国家竞争。于是他们开始实施重大战略调 ...
波兰给中欧博弈敲响了警钟!
搜狐财经· 2025-09-22 14:51
最近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几架俄罗斯无人机越境进入波兰领空。这一事件激 怒了波兰政府,出于安全考虑,波兰立即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边境口岸。这个决定直接切断了 中欧班列这条重要的国际货运通道。 作为中欧班列的关键枢纽,波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波兰是欧盟成员国,来自中国的货物通常 会在波兰东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马拉舍维奇铁路枢纽完成清关手续,然后从这里分拨转运到欧洲各 地。这条铁路大动脉连接着欧洲26个国家的220多个主要城市,是亚欧大陆最重要的陆路运输通道之 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三年多,中欧班列一直保持着稳定运行。这次波兰突然采取如此 强硬的边境管控措施,背后显然有其他势力在推波助澜。波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关闭口岸的做法,确 实给这条国际运输线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国政府迅速与波兰方面展开紧急磋商。波兰虽然承诺会尽快恢复口岸通行,但截至目前仍未兑现承 诺。这导致大量货物积压在白俄罗斯边境口岸,不仅影响了中国对欧出口,也波及到欧洲各国的进口需 求。要知道中欧班列是双向运输通道,欧洲国家的商品同样依赖这条线路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事件暴露出中国在国际物流安全方面的短板 ...
特朗普重拳出击,印度输美商品关税飙升,莫迪政府压力山大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04
印度经济的结构性困境 近年来,美印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但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强硬举措给印度出口贸易蒙上阴影。美国对印 度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让莫迪政府既要应对外部压力,又要解决国内经济难题。随着输美商品关税不 断攀升,印度制造业举步维艰,政府决策也面临更多挑战。印度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这背后又经历 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美国关税大棒重创印度出口贸易 特朗普执政期间持续对印度施压。美国政府以市 场开放不足为由,突然宣布对印度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白宫坚持美国优先原则,指 责印度长期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特别是在钢铁、铝制品等关键领域,关税上调直接冲击了印度相关产 业。 最新贸易报告显示,美国这一举措导致印度出口订单锐减,企业信心跌至低谷。更严重的是,连印度引 以为豪的IT产品和高科技出口也未能幸免。关税上调让本就脆弱的印度制造业雪上加霜,抗风险能力较 弱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尽管印度多次寻求谈判解决,但美方态度强硬,使得出口形势持续恶化。 莫 迪的艰难抉择:中美之间如何平衡? 面对经济困局,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陷入两难。一方面,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原材料和关键 零部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迎合美国要求 ...
生产镓跟吃饭一样简单?中国限制镓出口已两年,效果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9-20 19:48
先说说镓是干嘛用的吧,这东西不是直接当半导体使,但它和砷、氮这些元素化合后,就成了高性能半导体材料的核心。像雷达、卫星、光纤通信,全靠砷 化镓撑腰;手机快充、电动车充电器,离不开氮化镓。军工上更狠,美国的F-35战机、E-2D预警机、宙斯盾舰,这些高大上的装备,里面到处是镓的影 说起镓这玩意儿,好多人可能觉得它就是个不起眼的金属,网上还有人调侃生产它跟吃饭似的简单。可实际情况呢?远没那么轻松。尤其是中国从2023年8 月开始限制出口后,这事儿已经闹腾了两年多,全球半导体圈子都跟着捏把汗。价格蹭蹭上涨,供应链乱成一锅粥,美国那边军工项目都卡壳了。今天咱们 就扒一扒,这镓到底咋回事儿,生产它有多费劲,中国这一手限制出口到底砸出多大水花,到2025年9月为止,效果又如何。 子。没了它,千里眼就变近视眼了。全球镓储量也就28万吨左右,中国占了19万吨,差不多七成。市场供应呢,中国贡献了九成以上,2024年数据看,低纯 度镓的生产,中国独吞98%。这不是随便说说,USGS的报告摆在那儿,黑纸白字。 现在聊聊生产镓的过程,这绝对不是张嘴就来的事儿。镓在地壳里含量低得可怜,每吨铝土矿里才50到250克,通常分散在锌矿或铝土 ...
面向全球盟友发出警告:谁敢与俄罗斯做生意,就要被加100%关税!中国被火速点名了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42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提议对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加征100%关税 中国和印度被直接点名 欧盟和G7盟友也被纳入制裁范围 [1] - 美国已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50%的二级关税 并正与印度政府进行谈判 [3] - 该政策要求欧盟率先对中国和印度加税 美国承诺跟进 并将乌克兰问题定义为欧洲责任而非美国事务 [1][6] 欧盟面临的困境 - 中国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涉及汽车 能源 机械 农产品等多个关键产业 加征关税将导致欧洲经济严重受损 [3][8] - 欧盟内部存在重大分歧 法国 比利时等国反对切断俄罗斯能源进口 仍在大量采购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3] - 欧盟制度要求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实施关税 少数国家反对即可导致制裁措施流产 [4] 地缘政治博弈格局 - 美国采取"借刀杀人"策略 让欧洲承担制裁主导责任 自身保留谈判和回旋空间 [4][6] - G7国家被迫参与关税讨论 加拿大等成员国面临外交两难 既要维持与印度关系 又需应对美国压力 [6] - 欧洲政界认知到在大国博弈中跟风者往往吃亏 美国可随时与中印谈判 而欧洲行动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 [8] 行业受影响领域 - 能源行业首当其冲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交易成为制裁焦点 欧盟计划2027年前禁用俄天然气但遭遇多国反对 [3] - 汽车制造业面临风险 德国汽车产业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关税将直接冲击欧洲车企 [3][8] - 港口贸易受波及 荷兰和比利时等重要港口对华贸易量巨大 加税将严重影响物流枢纽运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