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

搜索文档
十五年外企妈妈创业:用AI破儿童心理教育生死劫丨创业者De故事
混沌学园· 2025-09-22 10:37
公司核心定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专注于3-14岁儿童心理素质教育 以"育心力"为核心目标 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心理免疫力等底层能力[2][7] - 业务模式基于积极心理学和认知行为治疗两大支柱 通过游戏互动和认知引导等体验式教学 帮助孩子发展心理肌肉[7] - 公司不做传统一对一心理咨询 而是采用标准化课程体系 将课程目标 内容和交付流程拆分为可量化细节 例如情绪认知课要求孩子说出3种情绪名称并用2个动作表达情绪[9] - 公司定位避开低龄段难互动和高龄段固化深的痛点 聚焦心理塑形黄金期 在教育红海中实现错位竞争[9]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动机 - 创始人拥有外企15年从业经历 创业念头源于对孩子未来幸福能力的思考 旨在让孩子提前学会理解情绪 应对压力和自我调节[5][6] - 公司于2016年成立 从广州一家校区扩展到两家 已服务超过三千组家庭[7] 发展历程与关键挑战 - 公司在2018年获得天使轮融资 2019年完成第二轮融资 资金用于打磨从内容到交付的完整体系[11] - 2020年面临疫情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冲击 线下业务停摆 家长信任危机 公司账户余额见底[11] - 通过将课程拆解为线上家庭互动指南 保持与家长透明沟通等策略坚守 2020年下半年复课后迎来业务高峰[11][12] 模式优化与护城河构建 - 公司从专业导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 将理论融入故事和游戏 让家长直观看到孩子学习效果 例如孩子学会主动要求冷静10分钟[14] - 通过标准化教学体系实现去个人化 每节课的目标 流程和互动话术均标准化 确保课程质量稳定 降低对教师个人能力的依赖 形成护城河[14] 技术应用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自2019年接触混沌理论 认知到前期的成功源于踩中儿童心理教育空白 疫情存活得益于模式韧性[15] - 目前已应用AI技术优化业务 包括利用AI生成营销内容 优化教研课程[15] - 探索利用AI突破教育不可能三角 即通过AI根据孩子课堂反应调整内容实现个性化 通过标准化体系支撑规模化 通过工具效率降低成本[15]
失眠了一夜,为何家人却说我睡得很香还打呼噜了?
虎嗅· 2025-08-22 09:20
矛盾性失眠的定义与特征 - 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只要对睡眠不满足并影响白天工作生活即属失眠,不能单纯依靠睡眠时长判断[4] - 矛盾性失眠是特殊失眠类型,约占全部失眠人群的5%,多出现于青中年,女性比男性常见[4] - 患者常感觉自己整夜完全没睡着,能详细描述夜间响动和思考内容,但白天精神较好,对工作生活影响小[5][6] 临床表现与诊断差异 - 家人观察到患者整夜安静卧床、闭眼、呼吸均匀甚至打呼噜,看似睡眠安稳[7] - 多导睡眠图检查显示睡眠总时间大于6.5小时,睡眠效率大于85%,入睡时间小于10分钟,数据基本正常[10] - 患者自我估计的睡眠时间通常不到记录值的一半,睡眠效率差异在15%以上[11] 病理机制研究 - 可能与大脑皮质更容易被唤醒有关,导致睡眠记忆清晰,错判睡眠状态为清醒[13] - 夜间多次短暂醒来(3-30秒)可能模糊清醒与睡眠界限[14] - 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加重失眠感受,形成恶性循环,治疗原发病可同时改善睡眠[15][16] - 遗传因素显示兄弟姐妹中基因越相近失眠可能性越大[18] 治疗方式效果 - 催眠药物治疗矛盾性失眠效果较差,部分患者服药后仍失眠[20] - 认知行为治疗可通过纠正错误睡眠认知减少痛苦,帮助患者正确估计睡眠时间[20][21] - 通过检查或视频展示实际睡眠情况可减少对失眠的焦虑[20]
秋老虎反扑 你的情绪要稳住
北京青年报· 2025-08-18 10:59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成因 - 人体生物节律系统与自然环境变化相互适应 当光照等外界因素改变时 会出现情绪和睡眠调节异常 [1] - 高温高湿度天气阻碍汗液蒸发 使体感温度升高3℃至5℃ 自主神经需加倍工作维持体温平衡 加重身体负担并诱发心悸烦闷 [1] - 高温限制外出活动 阻断正常社交和户外运动 导致压抑情绪无法及时宣泄 可能发展为抑郁状态 [1]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 - 症状与普通抑郁症类似 包括情绪低落 快感缺乏 无助无望 精力体力下降 烦躁焦虑 [2] - 生物节律紊乱更明显 表现为睡眠觉醒模式异常 如黑白颠倒或嗜睡 [2] - 主观能量不足感突出 白天活动量显著减少 疲乏感明显 [2] - 具有高复发特性 需专业评估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风险 [2] 情绪调节干预措施 - 光疗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优势疗法 [3] - 可通过抗抑郁药物 认知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等多途径干预 [3] - 日常建议增加自然光暴露 规律有氧运动 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保持作息规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