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搜索文档
清华女博士携手彭凯平打造AI心理机器人,第一年营收千万
创业邦· 2025-07-03 12:22
作者丨杨婧雪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厚德明心 2 021 年, 推动 倪子君 放弃基金会 事业 ,选择 创业, 背后 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当时她发起和 运营 的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 要参与 民政部评级 ,根据 规则 ,如果 有政府采购,评级就会更高。团队一查,发现有 城市 的 心理 咨询 采购项目 高达 320 万 ,而且并 非个例。 倪子君 感到,社会对心理 服务 的需求 已经到了一个水准线 。 另一件事,是 生成式大模型 GPT 的出现。 "我 在线上 看了同学的演示 之后,当时就坐不住了,我知道生成式 AI 大模型,将全面颠覆心理服务 行业。" 倪子君说,那一天,她在办公室走来走去,停不下来,内心澎湃。 2 021 年 3 月 5 日,倪子君和 自己的 博士 导师 、心理学大咖 彭 凯 平 教授 有一 次 交谈 。 倪子君说, 这么多年,人们 一直说心理学的春天来了, 但实际上从来没来过,因为有效市场没有形 成过,疫情 以来 , 心理 问题凸显,政府重视了, 人们的 付费意愿高了, 我们 要 开始做这个事儿 。 彭凯平说, 早就应该做 了。 倪子君的丈夫,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知道创业的难,常常在 ...
让幸福可触摸,10所乡村学校中的“幸福实验”
新京报· 2025-07-03 10:11
项目概述 - 新东方联合民盟中央发起"民盟烛光行动——新东方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公益项目",投入150万元,引入"幸福学校"模式,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改善师生心理健康 [2][5] - 项目以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团队理论为基础,通过"积极自我、情绪、关系、意义、投入、成就"六大模块提升心理韧性与抗挫折能力 [3] - 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包括专业课程、团辅活动和校园实践,计划为期三年,覆盖10所学校,每校平均150位教师 [5][13] 实施进展 - 已开展3场骨干教师培训、22场教师团辅,参与教师超3000人次,90%教师参与"21天记录三件好事"活动,超半数完成全程打卡 [1][6][8] - 设计"赞美盲盒"游戏促进教师正向思维,教师自发持续参与,项目组将匿名赞美结集成册 [6][8] - 开发差异化课程模块,提供逐字稿课件及音视频支持,低年级学生能准确描述情绪并分享案例 [10] 成效与反馈 - 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一位教师坚持"三件好事"打卡208天、赞美打卡68天,校园氛围显著改善,师生主动表达善意 [8][11] - 学生行为变化:课堂微笑增多,主动表现良好行为,记录"答对数学题""同桌分享食物"等积极事件 [10][11] - 校长创新实践:受项目启发设计"幸福银行",学生善行兑换积分换取奖品,"存折"成最珍视物品 [8] 长期规划 - 前期对四年级学生及教师进行心理测量,计划三年后毕业时复测以量化效果 [12] - 目标培育本土积极教育生态,使理念从"外部输入"转为"内在生长",形成区域教育联盟 [13] - 整理教师打卡纪念册作为非量化成效证据,关注师生眼神变化等隐性指标 [13]
以积极心理赴留学之旅(留学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2
留学心理健康关注 - 留学过程中面临文化冲突、学业压力、社交孤独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家长和学生重视 [1] - 马丁・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从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5个维度解析幸福内涵 [1] 积极情绪培养方法 - 通过课堂肯定、结交朋友、欣赏异国美景等方式激发积极情绪,促进主动探索和融入 [1] - 每日微笑、积极自我暗示、与家人视频分享、接触自然等活动可缓解思乡与孤独感 [1] - 记录感恩事项、参与运动或艺术创作等愉悦活动能积累积极情绪,构建心理防线 [2] 心理韧性建设 - 心理韧性帮助学生在逆境中恢复成长,如调整心态、总结失败经验并重新出发 [2] - 应对课程难度或评分差异时,主动寻求教授指导、查阅学术资源以弥补短板 [2] - 乐观思维可化解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通过解释文化背景和学习当地礼仪促进融合 [2] 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 课堂小组讨论和课余社交活动(如行业论坛、志愿项目)有助于建立跨文化合作关系 [3] - 积极人际交往能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为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合作机会与推荐 [3]
家族企业的长寿密码 ——读《企业的品格》
上海证券报· 2025-06-03 02:26
积极心理学让企业 活得更久,赢得更多 中国出版果用 中 详细 版 # 向敏洪、吴登、柳青、缪弥 E 22 r 77 COLLECTRA 181 品番公交 K 都合合保证公交专家 III II A PATRIP RI I KI | 25 | nia 119 日报 14:2 正因为如此,本世纪初以来,一些顶级院校、中外合作创办的MBA教育颇受欢迎。创始企业家在很多 情况下,都希望自己的儿女通过系统的MBA教育,最终成长为具有接班能力,可以独当一面、适应挑 战的掌舵者。 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乱象。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作为创始人的子女,许多接班企 业家往往接受过较为完整的商科教育,对财务运作和资本运作颇为重视且擅长,但对于企业原有业务领 域的了解和掌控却相对薄弱。一些接班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品质,只关注 收入和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从而引发了较为严重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危机。还有的接班企业家热衷于通过 并购快速扩大经营规模,但最终却因无法有效管理庞大的经营体系而陷入困境。更有甚者,一些接班企 业家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及资本运作所获得的资金大量投入到其他领域,尤其是房地产,结果也不同 程 ...
真正的答案不在你的头脑里,而在行动中
36氪· 2025-05-13 15:19
核心观点 - 泰勒·本-沙哈尔教授提出"幸福学"学科概念,并创立HSA幸福研究院,与百年大学合作设立全球首个"幸福学"硕士及博士课程 [6] - "SPIRE模型"从精神、身体、心智、关系、情绪五大维度构建幸福框架,强调多维平衡而非单一追求 [21][22] - 幸福与成功并非对立关系,关键在于将努力与个人价值观结合,而非盲目追求世俗标准 [25][30] 学术发展 - 沙哈尔教授在航班上灵感迸发,提出创立"幸福学"学科,填补学术空白 [6] - HSA幸福研究院已具备博士学位颁证资格,计划开设全球首个"幸福学"博士课程 [6] - 积极心理学被证实可提升心理韧性,使情绪分值从-5分提升至+2分 [14][15] 理论模型 - "SPIRE模型"包含精神幸福(Spiritual)、身体幸福(Physical)、心智幸福(Intellectual)、关系幸福(Relational)、情绪幸福(Emotional)五大要素 [21] - 身体幸福维度要求每周锻炼从3次增至5次,强调运动与营养规划 [21] - 关系幸福维度以中国家庭式温暖为例,指出人际联结是幸福第一指标 [22] 实践方法 - ACT疗法(接纳与行动疗法)帮助克服变革恐惧,强调行动优先于动机 [8][9] - 克服恐惧三秘诀:依靠他人支持(成功率提升2-3倍)、书面记录目标、立即行动而非过度思考 [9] - 拖延症研究显示非拖延者将行动本身作为动机,而非等待灵感 [10][11] 跨文化融合 - 沙哈尔教授研读《道德经》20-30遍,将"上善若水"哲学融入幸福理论 [15] - 东西方智慧结合体现在《论语》提问精神与《道德经》情绪接纳的引用 [21][22] - 理发师案例显示市井智慧对学术研究的补充,合作出版《幸福的方法2》 [33][34] 教育理念 - 反对名校光环崇拜,强调教育应聚焦个人热爱而非外部评价体系 [28][29] - 教师职业比心理治疗师更符合沙哈尔教授的幸福感,因能广泛影响受众 [35] - 精读经典优于泛读杂书,建议选择2-3本典籍作为精神锚点 [18][19]
武汉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
长江日报· 2025-05-12 08:33
教育改革成效 - 武汉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在百万学生基数下意味着数千孩子视力得到改善[1] - 2024年上半年在100所中小学试点"素质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取消考试分数和升学指标,重点考核学生体质健康和近视等身心指标[1] - 2024年秋季学期改革全面推开后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试点40分钟大课间活动获得社会好评[1] 家校社协同机制 - 长江心育基地采用"政府主导+媒体主创+专家主讲+家长主推"模式,构建家校社"新式合伙"关系[2] - 基地已推出13季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堂(共52堂课),制作354期视频节目,记录普通家庭教育故事[2] - 正在为汉铁初级中学242教联体开发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系化课程,并为武昌区4所示范校启动"星舟护航"全程心理守护项目[2] 心理健康资源 - 未来5天将通过"聊愈丨37度心理"平台持续开放线上公益课堂,邀请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师、临床心理科主任、教育学部教授等专家授课[3]
这些品格,助力企业成为“百年老店”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3-20 14:07
没有任何一位企业家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长青, 不过希望企业长寿与做到企业长寿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希望企业长寿,更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做到企业长寿,需要的则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系统化耕 耘。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与日本经济大学特聘教授后藤俊夫跨界合作,以心理学与管理学的 双重视角,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企业的品格"。 一家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必须具备一系列关键的企业资源与企业品格,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企业资源 更加侧重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物质财富,那么企业品格则更加侧重由价值观、文化、领导力等形成的各种 心理财富。前者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后者受企业心理价值影响,不断锤炼企业。两者结合就成为企业能走多 远、能走多久的系统力量。 本书是积极心理学与长寿企业研究的一次跨界碰撞,尝试为渴望企业长寿的企业家提供两个方面的思考:一个 方面是总结成功的长寿企业富有价值的经营经验与启示,另一个方面则是揭示长寿企业保持长期成功的重要心 理价值。 本文节选自《企业的品格》第四章,有删减。荐读之。 《企业的品格》 作 者 : 彭凯平/ 【日】后藤 俊 夫 译者: 庄宁 杜敏 出版时间:2 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