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模型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资本市场专题】穿越周期的中低波动投资:永久与全天候模型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6-11 17:30
研究背景 -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资产波动加剧,投资者面临财富稳健增长难题 [1] - 中国步入低利率时代,固收资产收益下滑,权益资产高波动 [1] - 文章旨在借鉴海外经典资产配置模型,打造穿越经济周期的中低波动投资组合 [1] 资产配置模型介绍 - 永久组合:股票、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黄金各25% [6] - 全天候组合:股票30%、长期国债40%、中期国债15%、黄金和商品各7.5% [6] - 1971-2024年,美国市场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均为8-9%,十年中8-9年正收益 [10] - 中国市场表现类似但波动略高 [10] 模型长期有效的原因 - 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使底层资产长期获得正收益 [20] - 资产间低相关性降低组合波动 [27] - 多元化配置和仓位再平衡提升组合复合回报率 [29] - 资产长期收益排序:股票>黄金≥商品≈名义GDP增速≈长期国债>短债≈通胀 [24] 资产间低相关性的原因 - 资产对经济周期定价不同,黄金与股票对冲实际GDP增速影响 [47] - 债券与商品呈跷跷板走势,对冲通胀和名义GDP增速影响 [51] - 国内外资产相关性低源于各国经济周期异步性 [53] 组合配置比例及风险 - 不存在最优配置比例,取决于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 [56] - 永久组合等权重配置基于资产收益率和波动率相近 [58] - 全天候组合配置比例基于风险平价模型经验数值 [58] 中国市场实践 - 2004-2024年,中国版永久组合年化收益率8.33%,波动率7.5% [82] - 中国版全天候组合年化收益率8.98%,波动率8.2% [82] - 组合收益和回撤优于偏债混合型基金 [83] 模型总结 - 模型设计简洁,全球范围内年化8-9%收益,十年中8-9年正收益 [95] - 与"固收+"产品相比,降低固收资产比例,增加黄金及商品占比 [95] - 固收资产选择波动性较高的30年期国债 [95]
第三十一期:如何运用ETF构建中低风险组合?(上)
证券日报· 2025-05-22 01:55
中低风险投资策略 - "固收+部分权益投资"公募基金等中低风险策略的基金产品近年来获得投资者青睐[1] - 投资者可运用ETF构建中低风险投资组合 通过定性分析或量化模型将ETF分配到不同大类资产 实现风险收益平衡[1] - 市场上资产配置模型包括恒定比例配置策略 均值—方差模型 风险平价/风险预算模型 因子模型等[1] 恒定比例配置策略 - 恒定比例配置策略是最基础的多资产配置策略 适合根据目标收益和风险承受水平设定各资产配置目标权重[1] - 该策略通过再平衡维持各类ETF资产权重的恒定比例 以严格的仓位限制不同资产配置比例 减少人为干预[2] - 在资产收益相关性较低时能实现风险分散 资产权重稳定 交易成本低 再平衡能贡献一定收益[2] - 市场常见配置比例包括"股债60/40""股债30/70""股债20/80" 中低风险偏好可采用股债20/80配置[2] - 权益类ETF配置可按"核心-卫星配置"操作 选择宽基ETF与行业主题ETF构建组合[2] - 主要缺点是投资组合灵活性不足 不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趋势性下跌行情中可能增加权益仓位风险暴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