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产业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股权投资试点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实现项目投放5400万元[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2] - 工银投资"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2500亿元[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 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5]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为凯融光学科技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带动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6]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与政府建立知识产权贷款贴息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并购贷款条款,贷款占交易额比例从60%提高至80%,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5000万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交易对价80%,期限10年[7] - 截至6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为23笔科技企业并购项目提供授信超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8] - 储备科技企业并购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经济日报· 2025-07-31 06:20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全国性商业银行,除6家国有大行外,3家股份制银行已入局[2] - 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已投放5400万元,6只基金预备落地[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由工行广州分行牵头设立[2] AIC业务模式与产业协同 - 国有大行AIC可通过发行金融债补充资金,提供长周期股权融资服务,工银投资债转股规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500亿元[3] - AIC采用"股债一体"策略:初创期股权投资推动技术突破,成长期支持市场拓展,成熟期通过债转股降杠杆[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 工银投资首创股权投资尽职免责制度,按整体损益评议责任[4]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优化 - 广东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截至6月末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凯融光学通过100余项专利质押获得工行融资,带动2025年Q1营收增长5.5%,并享受利息补贴[5][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 并购贷款政策放宽:控股型并购贷款占比上限从60%提至80%,期限从7年延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发放5000万元并购贷款(占交易额80%),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收购标的公司[7] - 广州地区试点银行累计为23个项目提供授信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储备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如何在尽调5天后用10分钟说服信审?中信科技金融服务苦练协同内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7 18:07
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核心环节是尽职调查 对轻资产、高成长、技术路线复杂的科技型企业需远超传统行业的尽调深度和维度[1] - 金融机构需充当翻译官角色 将技术逻辑和研发路径转化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理解的市场语言[2] - 银行客户经理需深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采用向客户求学模式作为新型生存法则[1] 中信证券服务案例 - 通过两次保荐承销助力凯赛生物登陆科创板及完成超百亿元融资 加速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落地[2] - 凯赛生物是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全球主导供应商 其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应用于纺织、汽车、电子电气等多元领域[2] - 企业认可中信证券对生物、化工行业的深度研究能力及向投资人阐释复杂专业内容的能力[4] 银行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引入物理、化学等多元学科人才专职负责科技企业授信审批 突破传统金融学科背景限制[5] - 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分行行长挂帅的科技金融领导小组 组建科技金融中心及专业审批团队[5] - 形成1+5+N专营机构体系:包含1个监管认定科技支行、5家科技特色支行、N家科技重点区域支行[5] 差异化授信策略成效 - 针对优质科创客群定制差异化授信政策 淡化企业历史业绩和财务指标 聚焦研发能力、技术优势等无形价值[6] - 为三瑞高材批复5000万元流贷资金贷款 该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业务涵盖新能源电池助剂材料等领域[6][8] - 政策推出以来审批科技型企业授信突破千笔 批复金额超500亿元[9] 硬科技企业金融支持案例 - 向合见工软提供8亿元授信支持 采用技术评价体系考量研发投入占比、专利数量等指标[12] - 合见工软成立五年推出20余款EDA产品 其数字芯片验证全流程平台工具技术指标直指国际巨头[10] - 通过中信智库对接半导体产业链资源 定制小天元系统整合企业薪酬管理和财务记账模块[13] 资本与产业协同效应 - 中信金石旗下基金在橙科微电子D轮融资中联合领投数亿元 企业DSP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13] - 中信证券推动橙科微电子与汽车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客户群体从通信领域扩展至智能制造和物联网[13] - 集团通过股贷债保联动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14] 科技金融服务成果 - 累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4万家 覆盖率近92%较2024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14] - 两家券商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IPO排名市场第一[14] - 中信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6190亿元 较年初增长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