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遵循创新规律培育耐心资本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各国角力的焦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1] - 国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推进,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 创新的长期性、风险性、阶段性特征明显,"从0到1"的颠覆性突破需要长期研发,资金支持是创新种子萌芽、突破与转化的关键 [1]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国内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今年以来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等组合拳,加快完善适应创新规律的资金形成机制 [2] - 资金需发挥"创新陪跑人""风险分担者""能量补给站"的作用,适配创新内在规律 [2] 资金支持创新机制 - 创新成果需要资金长期稳定的耐心陪跑,当前金融供给存在短期化问题,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不足 [2] - 需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畅通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钱"入市通道,政府领投、社会跟投带动资本参与创新长跑 [2] - 建立容错机制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不简单以单项目或单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完善多元化退出机制,解决资金"不敢投""怕担责"问题 [3] 全周期资金支持体系 - 从技术萌芽到产业落地,需多层次、全周期的资金支持体系 [3] - 早期探索阶段依赖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技术成熟阶段需产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接力,规模化阶段需银行信贷、资本市场提供动力 [3] - 资金精准适配创新节奏,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创新成果惠及经济社会 [3]
权威解读!5月20日起施行
金融时报· 2025-05-09 15:35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与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明确国家长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1][3] - 法律设立"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专章,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投资[5] - 全国工商联将推动政企沟通机制建设,配合配套政策落地,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7] 行政执法规范与监督机制 - 司法部将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受理涉企投诉举报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2] - 加快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健全监督程序与责任体系,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3] - 对执法问题突出领域进行抽查督办,推广优秀经验并对整改不力者约谈曝光[2][3] 科技金融与创新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已设立7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4]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2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优化[4] - 首台套装备与新材料保险试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专项担保覆盖专精特新企业[4] 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机制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20%,工业设备更新领域民企资金占比超80%[6] - 2024年计划推出3万亿元优质项目,覆盖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领域[6] - 鼓励民企牵头国家技术攻关,平等使用科研设施与产业技术平台[6]
一揽子举措护航民企发展壮大
金融时报· 2025-05-09 09:41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1] - 民营经济已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2] - 该法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2] 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工业设备更新领域民企资金占比超80%[2] - 2024年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2] - 支持民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4] - 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4]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0%[4]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4] 外贸与消费领域金融支持 -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单列外贸板块,优先对接外贸企业融资[5] - 短期出口信用险2024年一季度承保金额超2400亿美元,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上升[5] 工商联配套服务机制 - 全国工商联将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引导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3]
金融监管总局丛林:一季末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6:04
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支持 -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提供针对性、专业性金融服务 [1] - 已设立7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1] - 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 [1] - 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保险补偿试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1] 外贸和消费领域支持 - 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外贸板块,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2] - 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金额超过2400亿美元,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上升 [2] - 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开发专属保证险产品 [2] - 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2] 信贷供给政策优化 - 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3] - 出台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3]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3] - 无还本续贷余额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3] 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创新 - 开发特色保险产品,针对民营企业避灾挽损、用人用工、技术研发等需求 [4] - 高技术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分散机制、网络安全保险、无人机保险等试点 [4] - 针对新市民和灵活就业群体开发普惠保险产品 [4] 信息对接共享机制 - 线下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 [5] - 线上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5] - 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5] 融资担保风险分担 - 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 [5]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5]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快讯· 2025-05-08 10:43
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 金融服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 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 立足行业产业特点 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1] 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 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促进投融资结合 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1] - 目前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 - 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1] 民营企业表现 -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表现亮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