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再配置
搜索文档
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却低价出口成品油,为何要赔本赚吆喝?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原油进口与成品油出口的价格差异并非简单的亏本生意,而是基于能源安全、税收制度、产业布局和国际市场战略的综合考量 [3][5][25] - 该操作是国际惯例下的常规商业策略,旨在提升炼化能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14][20] - 短期让利出口实为长期战略投资,涉及产能优化、地缘经济布局和能源转型 [24][25][27] 税收政策 - 成品油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零售价,主因是“来料加工贸易”享受税收优惠:原油进口免关税,成品油出口免交消费税和增值税 [7] - 国内汽油零售价包含每升1.52元消费税和17%增值税等税费,导致国内终端价格显著高于出口价 [7] - 一吨成品油内销比出口多缴税费超过2000元,政策意图是鼓励企业提升炼化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 [9][10] - 亚洲炼油中心如新加坡、韩国普遍采用类似“外松内紧”税制,中国操作符合国际惯例 [12] 运输成本与市场策略 - 成品油出口运输成本高昂,例如中国至菲律宾航线(13000公里、16天)单趟成本可达3000万元,涵盖燃油、船员、港口费和保险 [12] - 出口定价已计入运输成本,并通过适度降价策略抢占亚洲市场份额,如2024年对澳大利亚出口量增加且价格微调 [14] - 亚洲市场竞争激烈,适度让利可换取长期客户,类似“薄利多销”的长期商业逻辑 [16] - 大型炼油基地(如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凭借港口一体化、管道物流等规模优势摊薄成本,增强出口价格竞争力 [18] 炼油产能与产业转型 - 中国炼油总产能达10亿吨/年,但国内年需求仅3.9亿吨,产能过剩超一半,倒逼企业通过出口消化库存 [18][20]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产能过剩,2024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超40%,国内成品油需求萎缩,出口成为必要出路 [20] - 部分炼厂转型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如乙烯、PX),某民营炼厂化工产品出口利润翻倍,实现产能优化和利润提升 [20] - 成品油出口服务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搭建地缘经济桥梁,提升国际影响力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