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证券时报· 2025-07-08 17:13
山西考察核心观点 - 强调山西需落实中部地区崛起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1]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制造业需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通过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3] - 重点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攀升,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新能源 [4] - 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体现山西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制造业发展 -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需通过科技创新焕发新活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3] - 强调实业兴国、实干兴邦,鼓励企业员工提升技术水平 [3] 能源体系构建 - 在保障国家电煤供应的前提下,推动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转型 [4] - 高水平打造能源原材料基地,构建包括风电、光伏发电、氢能在内的新型能源体系 [4] 营商环境优化 - 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4]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治理“内卷化”竞争,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08 11:05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在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提出,宏观经济治理要在当前五个统 筹基础上,增加"统筹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的新维度,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从而为高质 量发展夯实微观基础。 刘元春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导致价格水平低迷并偏离趋势值的原 因是多元的,除了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投资下滑)外,供给侧的冲击扮演了更为关键且复杂 的角色。一方面,中国正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供给冲击。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全员劳 动生产率提升了近9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本大幅下降,蕴含着 新的生产模式。但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财务指标却在恶化,企业利润率甚至降至历 史低点,这些应归结为"内卷性定价模式"导致的恶性竞争。如果价格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企业利润 理应改善。然而,当前工业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 针对这一困境,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刘元春建议,政策思路应从过去主要 依靠行业自律的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业 ...
新加坡制造业增速放缓行业分化
经济日报· 2025-07-07 06:45
新加坡制造业整体表现 - 5月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 9% 连续11个月增长但增幅较前几个月减缓[1] - 若剔除生物医药制造业 5月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 9%[3] 制造业各领域分化情况 运输工程领域 - 同比增长25 6% 涨幅最显著[1] - 航空航天领域同比增长43 6% 受益于维修保养需求升温[1] - 陆路运输领域同比下降12 0% 受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及国内结构调整影响[1] 精密工程领域 - 同比增长10 3% 增长稳健[1] - 机械与系统部门增长12 3% 受半导体设备和测量设备需求增加驱动[1] 电子行业 - 同比增长3 9%[2] - 信息通信与消费电子领域增长42 6%[2] - 电脑周边与数据存储领域分别萎缩18 7%和20 8%[2] 传统制造业 - 唯一下跌领域 同比下降8 9%[2] - 杂项工业产值下降幅度最大 达16 6% 因结构金属组件和纸制品产量下滑[2] - 印刷业产值增长2 2%[2] 制造业增长减缓原因 - 生物医药制造业波动拖累整体增速 其受研发周期、市场需求波动、监管政策等多因素影响[3] - 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包括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等制约外部需求[3] -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持续推进 部分传统产业面临技术瓶颈、资金压力、人才短缺等转型阵痛[4] 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科技行业持续创新和新兴技术涌现 新加坡高科技制造业有望迎来新机遇[5] - 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将挑战外需市场和产业布局[5] - 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长期任务 需多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5]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9:32
制造业景气水平 - 6月制造业PMI为49 7%,环比上升0 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显示景气水平持续改善 [1] - 21个行业中11个处于扩张区间,较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扩大 [1] - 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0 2%,结束连续2个月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反映内外需同步回暖 [1] 供需结构分析 - 需求侧:6月外部干扰因素减弱,经济内生动力释放带动市场需求止降回升 [1] - 供给侧:生产活动稳定扩张,采购量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企业原材料采购意愿增强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制造业回升的核心动能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通过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避免简单关停低端产业 [2]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试点在30个城市展开,探索产业升级与就业联动机制 [3] - 政策需聚焦稳投资、稳外贸、促消费,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竞争环境与挑战 -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国际竞争加剧要求制造业强化创新赋能 [3] - 当前PMI仍低于荣枯线(49 7%),经济增长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2] - 外需疲软及地缘政治风险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外部挑战 [2]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下半年有那些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34
市场阶段与主导因素 - 2025年初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和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发展成为市场主导因素 [1] - 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1] - 第二季度创新药板块表现抢眼 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反映市场对生物科技等高增长潜力行业的关注度提升 [1]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展望 - 外资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国内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看好 显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的信心增强 [1] - 多家券商预测下半年A股市场将呈现"先震荡、后向上"走势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仍被看好 [1] - 尽管存在外部挑战 但经济内生动能稳步复苏叠加财政政策支持 市场上行空间依然存在 [1]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走出牛冠全球行情 成为表现最亮眼的股票市场之一 [4] - 良好赚钱效应吸引外资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带来可观增量流动性 [4] - 高盛列出中国十巨头公司 为增量资金提供投资方向参考 这些公司均为行业龙头且已赴港上市 [4] 行业龙头公司特征 - 高盛选出的十家中国公司包括腾讯、阿里、美团、网易、携程等互联网科技企业 以及比亚迪、美的、安踏等带有科技基因的传统制造业巨头 [4] - 恒瑞医药作为医药生物领域代表 在创新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4] - 这些公司在各自行业具有很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龙头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4] 金融豪门案例分析 - 国泰蔡家和富邦蔡家资产总和超过其他金融豪门 家族成员曾多次登顶中国台湾首富和全球华人首富 [7] - 蔡家发迹核心人物蔡万春从卖米起家 后创办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 奠定金融业地位 [7] - 1962年蔡万春与三弟蔡万霖创立国泰人寿保险公司 但蔡万春子女经营不善导致三弟接管家族事业 [7]
出口角度看产业升级
东北证券· 2025-07-01 12:15
产业升级现状 - 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整体,但2025年Q1高技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至2021年以来新低且低于整体[13] - 实际利率处于历史高分位,工业贷款增速近几年明显强于整体,贸易条件2021年后持续走弱但贸易差额占比上升[14] 产业分组情况 - 按2012 - 2021年出口结构变化,将制造业分为高增长组(计算机、医药等)、低增长组(服装、纺织等)和中增长组[27] 产业表现差异 - 2018 - 2021年高增长组投资、生产和出口增速快于低增长组,2021年后高增长组出口增速弱于低增长组,2023 - 2024年更明显[31] 产业升级质量 - 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周期项与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性好,可衡量产业升级质量[38] - 该指标宏观总量下降快、微观行业上升快对应产业升级快,2021年前下降,2021年后降幅放缓[39][41] 产业变化原因 - 2021年前产业升级为主旋律,利润推动高端产业扩张,居民收入提升淘汰传统产业[8] - 2021年后总需求不足,压制高技术产业利润扩张,传统产业因居民收入增速受拖累未被有效挤出[8] 产业升级指数 - 用高增长组与低增长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值和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比例周期项回归全要素生产率,构建月频产业升级指数[70] - 产业升级指数越大,高技术产业估值溢价越高,资本市场科技方向表现更好[70]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1] - 现代制造业需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路线,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 我国需从历史规律和全球视野分析制造业比重演变机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 [1] 科技革命对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影响 - 18世纪机械化技术革命推动棉纺织业、制铁业效率提升,催生铁路设备、机床制造等新产业 [2] - 19世纪电气化技术革命促使汽车、电气设备、化工等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 [2] - 20世纪计算机化技术革命扩展产品范围,计算机、集成电路等新兴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推动链式变革 [3] - 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渗透传统制造业,同时催生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业态 [3] - 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具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技术的双重优势 [3]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 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世界第一) [4] - 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4] - 超大规模市场助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链韧性提升 [4]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措施 - 强化科技赋能,聚焦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业创新融合 [5] - 优化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水平 [5] -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 [5] 需求侧驱动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 创新消费场景和监管体系,以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牵引制造业转型 [6] -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并改善产品服务价格关系 [6]
从进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期货日报网· 2025-06-13 09:03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前4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 [1] - 5月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同比增长2.7%,延续良好增长态势 [1] - 5月出口额2.28万亿元,环比4月的2.27万亿元略有上升,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4.8% [1] 出口产品结构 - 上游原材料及其制品、手机、家电等出口走弱,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箱包、玩具出口环比改善 [2] - 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韧性,集成电路出口金额高速增长,船舶出口偏强 [2] 贸易伙伴分析 - 东盟、欧盟、美国为前三大贸易伙伴,5月对美出口占比从4月的10.46%降至9.12% [3] - 对非美国家出口因转口贸易表现强劲,有效对冲对美直接贸易下滑 [3] - 5月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2.02%,环比增长5.97%,受益于欧元区制造业边际修复 [4] - 前5个月中非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5月对非洲出口同比大幅增长33.34% [4] 进口表现 - 5月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3%,贸易顺差回升至1032.2亿美元 [5] - 自美国进口降幅扩大,自欧盟进口同比从4月的-16.5%回升至5月的0附近 [5] - 原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双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同比维持高增速 [5] 未来展望 - 中美经贸磋商超预期进展带动对美"抢出口"迹象显现,预计6月对美直接出口有望反弹 [3] - 欧盟财政扩张预期或支撑欧洲经济复苏,成为拉动中国出口需求的重要增量 [4] - 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背景下,6月进口增速有望边际改善 [5]
台商二代“变形记”:从传统产业到电商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6-07 16:5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创始人于1997年在深圳创办油漆生产企业,随后在台州黄岩、临海等地开设分厂 [3] - 台商二代于2006年正式定居临海并接手家族企业,引入最新检测仪器并设立全新管理体制,提升质量和品控 [3] - 公司生产的油漆主要用于儿童用品,以定制化颜色为主,大部分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 [3] - 由于环保标准严格、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最终选择将产线与技术打包出售 [3] 行业转型与电商业务 - 从传统制造业转型电商行业,专注于销售台湾特色产品如金门一条根、阿里山茶叶等 [1][4] - 电商业务目前推出两大类产品:一条根和台湾高山茶,共十多款产品 [4] - 一条根具有祛风除湿、舒缓疼痛的效果,台湾高山茶以滋味甘醇、香气淡雅著称,可冷泡食用 [4] - 电商业务已逐渐步入正轨,客户反馈良好,回头客增多,计划上架更多台湾特产以扩大销售规模 [4] 市场环境与竞争 - 大陆电商行业发达,提供低价包邮服务,如5元包邮马克杯、10升水送货上门 [4] - 大陆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于纯正、优质的台湾产品仍被视为蓝海市场 [5] - 台湾年轻人越来越多将大陆视为工作、生活的理想之地,反映大陆广阔的发展机遇 [5]
2025年Q1睿兽分析监测到并购交易534个,涉及交易金额2371.86亿元人民币丨睿兽分析并购季报
创业邦· 2025-05-28 07:59
以下文章来源于睿兽Pro ,作者Bestla 睿兽Pro . 从并购交易规模而言,传统行业已披露交易规模最大,达到190.52亿元人民币,其次是文化娱乐(156.09 亿元人民币)和电子商务(119.67亿元人民币) 。 创业邦旗下横跨一二级市场的科创数据平台。实时投资数据、追踪产业创新。找数据、做分析、链资 源,就上睿兽分析。 2025年Q1睿兽分析监测到并购交易534个,涉及交易金额2371.86亿元人民币,交易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 持平。从首次披露时间来看,2025年Q1年首次披露并购事件421个,涉及交易金额1040.28亿元人民币; 从事件进行状态来看,2025年Q1宣布已完成事件173个,涉及交易金额1282.89亿元人民币。 2025年Q1监测到的534个并购交易中,主要围绕传统行业(94个,17.60%)、智能制造(71个, 13.30%)、能源电力(48个,8.99%)等热门行业。在首次披露并购交易中,传统行业、智能制造、能源 电力为排名前三的热门行业;在已完成并购交易中,传统行业,智能制造、企业服务为排名前三的热门 行业。 | ■ 制造业 | | ■ 高端制造设备 | ■ 通用外包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