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开发,证明中国已经布局到2050年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47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概况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位于中国西藏南部[1] - 该项目被称为"人类最大全山工程",由中国主导开发[2] - 工程总投资达1.2万亿人民币,发电量将超过三峡工程的4倍[4] 国家能源战略布局 - 项目标志着中国电能战略已规划至2050年,是国家能源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4] - 中国发电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是美国发电量的2.5倍[6] - 国家按需求超30%的标准进行电力规划,具有前瞻性[11] 技术与市场优势 -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领先,电能储存、光能、风能、核电技术均处世界前沿[7] - 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已向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供电[7] - 项目建成后可通过电力出口创造经济效益[8] 区域综合开发价值 - 工程将带动雅鲁藏布江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矿产勘探和交通发展[10] - 有助于发展区域经济,提升国防建设水平[10] -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至少10年[11] 能源格局变革 - 项目体现从石油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型,中国将在新能源领域制定国际标准[11] - 电能正成为继石油之后的新战略资源,中国加速开发利用水电资源[11] - 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算力等新兴领域将大幅增加电力需求[7]
2013年中国315亿元接手美国抛弃的油田,遭西方嘲笑,如今赚大了
搜狐财经· 2025-07-15 17:53
卡沙甘油田概况 - 1999年发现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储量高达350亿桶,日产油量可满足欧洲10%需求[2] - 哈萨克斯坦因缺乏经济和技术实力,决定对外开放开采权,初期被欧美八大石油公司瓜分[2] 开采挑战 - 气候条件严酷,昼夜温差达40摄氏度以上,设备要求极高[4] - 哈萨克斯坦要求参与国按比例采购本国商品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额外成本[6] - 欧美国家成立OKIOC公司后因技术难度和附加条款最终放弃开采权[4][6] 中国投资策略 - 2013年以315亿元收购近20%股份,成为最大股东[1] - 利用与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关系获得优先购买权,欧美国家对此不解[9] - 派遣专家团队实地勘探,主动承担设备建设任务,两年内建成中哈石油管道[11] 开采成果 - 2016年9月管道投产后输送75万吨石油,年底日产达45万桶[11][12] - 计划进一步将日产量提升至100万桶,打破西方市场垄断[12][14] - 项目成为中国能源战略核心,推动全球石油格局变化[16] 行业影响 - 中国高效决策与建设能力远超欧美预期,扭转"冤大头"负面评价[14] - 哈萨克斯坦通过合作获得经济发展,中国则巩固能源供应安全[9][16] - 欧美国家因前期放弃开采权,错失战略资源后表现悔意[14][16]
步履蹒跚!欧盟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实施制裁后迫使其调整航运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11
俄罗斯LNG出口战略调整 - 俄罗斯计划将北极LNG出口路径转移至国内水域以应对欧盟转运禁令[1] - 物流系统脆弱性增加且过度依赖西方控制的基础设施[1] - 北极LNG-2项目仍在推进但面临制裁和资产冻结问题[1][8] 欧盟限制措施影响 - 欧盟限制措施旨在削弱俄罗斯通过欧洲港口进行的亚洲贸易能力[2] - 措施包括对船对船和船对岸转运的限制[2] - 切断了俄罗斯与比利时泽布吕赫、法国蒙图瓦-德布列塔尼等关键转运枢纽的联系[2] 俄罗斯转运活动变化 - 2025年1-5月100%俄罗斯LNG转运发生在摩尔曼斯克港口[3] - 转运量下降46%显示摩尔曼斯克设施效率低于欧洲港口[3] - 运输路线延长导致成本增加[3] 物流系统依赖西方 - 15艘Arc-7级LNG运输船中14艘由G7国家实体拥有[3] - 船只保险大多位于制裁地区如英国、日本和巴哈马[3] - 常规LNG运输船中12艘由受制裁国家公司所有[5] 北极LNG-2项目进展 - 项目计划通过三条生产线将年产能提升至1980万吨[8] - 首条生产线仍在建设中[8] - 国际合作伙伴如道达尔能源和三井物产已退出或暂停支持[8] 项目面临挑战 - 制裁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延迟[10] - 物流和供应链挑战使后续阶段建设进度放缓[10] - 限制俄罗斯向亚洲主要市场输送LNG的能力[10]
中方回应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美国石油
搜狐财经· 2025-06-25 19:33
特朗普呼吁中国购买美国石油的背景 - 特朗普提出要求中国大规模购买美国石油 旨在缓解美国石油产业面临的生产过剩和价格波动问题 同时为美国石油企业带来可观收益并创造就业岗位 [2][4] - 此举背后有美国国内经济和政治双重考量 经济上受疫情冲击和全球能源转型影响 美国石油产业急需拓展稳定且大规模的海外市场 政治上特朗普试图通过此举提升国内支持率 [4] 中方回应与立场 - 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 中国在能源采购方面始终秉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 主张在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开展能源贸易往来 [3] - 中国在选择能源合作伙伴时会综合考量价格、质量、供应稳定性、合作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 不会因外部压力改变基于市场规律和国家利益的决策 [5] - 中方的回应彰显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决心 中国能源战略从国家长远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出发 不会被个别国家的政治操弄所左右 [6] 国际反响与市场影响 -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此举反应不一 部分美国盟友表示理解 认为推动石油出口符合美国经济利益且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价格 [6] - 更多国家认为将能源问题政治化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可能破坏现有国际能源合作秩序 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合作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6] - 该事件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若美国进一步施压可能引发中美能源贸易摩擦 影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与价格走势 [6] 中国能源战略与应对 - 中国将继续坚持既定能源战略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积极拓展多元化能源供应渠道 [6] - 中国长期与全球多个能源生产国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这对于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和稳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6] - 中国将提升国内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保障国内能源稳定供应 [5][6]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现代煤化工需控规模促融合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0:36
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 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化工、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煤基新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1] - 面临绿色低碳、能源安全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同时迎来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与新能源融合的机遇 [1] - 高质量发展需置于国家能源战略和"双碳"目标大局中统筹推进 [1] 增量控制与存量升级 - 现代煤化工体系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业,已实现产业化并形成相当规模 [2] - 煤炭从燃料转化为原料,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附加值,丰富化工产业体系 [2] - 煤炭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约一半,原料供应稳定可靠 [2] - 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能利用率低导致经济效益欠佳 [2] - 能耗物耗偏高,绿色低碳瓶颈突出,大量伴生的二氧化碳副产物亟待治理 [2] - 国家从严从紧控制煤炭产能规模与新增消费量,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项目需经国家部委综合评估 [2] 改造升级与精细化工发展 - 推动节能降碳、节水减污及安全技术改造,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升级改造 [3] - 落实"以水定产",强化资源约束管理 [3] - 推进全流程智能控制与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园区、智慧园区 [3] - 发展精细化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抓手,延伸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基础材料 [3] - 重点开发煤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煤基功能矿物材料等精细化产品与新材料 [3] 煤制油产业现状与发展 - 煤制油生产工艺达世界先进水平,大型生产线已在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等地投产 [4] - 煤制油作为战略储备资源,需严格控制产业规模,一般不再批准新建项目 [4] - 煤制油产品性能与炼油相比存在不足,需提升经济技术水平 [4] - 石化行业正在进行"减油增化"转型,成品油消费量已达峰值 [4] - 国际原油成本波动影响煤制油盈利,低油价时期难以盈利 [4] 绿色发展与二氧化碳治理 - 现代煤化工需深度融入"双碳"战略大局,二氧化碳治理与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核心问题 [6] - 煤制烯烃折每吨烯烃产生5.8吨二氧化碳 [6] - 二氧化碳治理聚焦三条路径:CCUS技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绿氢耦合煤化工 [6] - 煤化工产业用水量大,煤制油水单耗5吨,是炼油的10倍 [6] - 严格节水,提升水循环利用率,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以水定产"要求 [6] 产业协同与产业链延伸 - 煤化工产业需与相关产业耦合适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7] - 钢铁生产工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焦炭需求呈下降趋势,需控制煤焦化新增产能 [7] - 焦炉气含氢量达50%,但提纯回收成本较高,不宜盲目扩张煤焦化规模 [7] - 合成氨尿素技术先进且战略作用突出,煤气化、煤焦化作为基础原料供应体系仍需改造升级 [7] - 山西焦煤储量占全国55%,煤焦化年产量超1亿吨,占全国总量18.8% [7] - 焦化副产物精深加工延伸生产特种芳烃、碳纤维及高端碳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7] 全国战略布局与分工 - 地方规划与企业布局须服从国家整体部署,防止同质化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8] - 煤化工企业应专注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后续加工环节交由下游行业承接 [8]
美国预计2026年原油产量将下滑,特朗普能源战略遇挫
快讯· 2025-06-11 00:22
原油产量预测 -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预计2026年原油日产量将从2025年的1,342万桶下滑至1,337万桶 [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特朗普政府宣布进入能源紧急状态以推动原油增产 [1] - 页岩油公司如Diamondback Energy Inc警告疲软油价将抑制产量 [1] - 部分生产商表示原油产量已见顶 [1]
俄罗斯石油只够开采26年,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搜狐财经· 2025-05-28 04:34
石油储量争议 - 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130亿吨,按年产量5亿吨计算仅能维持26年 [4] - 实际全国石油总储量高达950亿吨,是已探明储量的7倍以上 [3] - 官方文件显示按现有探明储量和5.4亿吨年产量测算可维持65年 [5] 能源储备格局 - 天然气储量达63.4万亿立方米,可开采超100年 [7] - 煤炭储量2727亿吨,按当前消耗可维持500年 [7] - 已探明石油储量310亿吨中仅开发了约42%(130亿吨) [4] 战略意图分析 - 官方释放"26年"信号旨在刺激能源勘探系统加速开发未探明储量 [5] - 通过制造危机感推动油企加快新井钻探和资源开发 [7] - 2050年能源战略显示俄罗斯正布局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单一资源依赖 [7]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新能源领域投资热度显著提升 [9] - 俄罗斯计划将地下资源转化为战略筹码而非被动出口商品 [12] - 需警惕资源开发效率问题而非储量不足风险 [12] 数据来源对比 - 不同信源对开采年限存在差异:26年(卫星通讯社)vs 59年(自然资源部)vs 65年(2050战略) [4][5][12] - 储量测算标准差异导致结论分化(可采储量/总储量/探明储量) [3][4]
俄罗斯新版能源战略出炉:破局制裁的东方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08
俄罗斯新版能源战略核心观点 - 俄罗斯发布《2050年前能源战略》,规划未来26年能源发展蓝图,重点转向LNG赛道和亚洲市场,以应对西方制裁并巩固全球能源霸主地位 [1] 资源储备与产能规划 - 天然气储量63.4万亿立方米全球第一,原油储量310亿吨可采65年,煤炭储量2727亿吨满足五世纪需求 [2] - 计划2050年将煤炭全球份额从14.5%提升至27%,天然气产量突破1.1万亿立方米,LNG出口激增五倍 [2] - 原油产量锁定5.4亿吨直至2050年,展现维稳姿态 [5] 东方市场战略布局 - 对亚太管道气出口将增3倍至980亿立方米,LNG出口量2050年达2410亿立方米 [3] - 北极航道吞吐能力提升50%,北极LNG2号、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重大项目密集上马 [3] - 规划中蒙俄天然气管道、远东油气枢纽,重构欧亚能源版图 [3] LNG领域突破与挑战 - 计划2030年前投运7个LNG项目,每艘LNG运输船被视为移动的能源外交官 [4] - 本土LNG设备国产化率从2014年15%提升至43%,展现自主突围决心 [4] - 西方制裁导致项目延期,技术缺口促使转向中国采购液化模块 [4] 能源结构组合策略 - 采用"传统能源+核能"组合拳,电力领域规划核能倍增计划,铀矿开发提上日程 [5] - 通过控制关键矿产、主导传统能源供应、布局北极航道,构建多维度能源权力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