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自主

搜索文档
欧洲议会通过涉稀土决议-加快实施关键原材料法案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20
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2025年7月10日,欧洲议会在全体会议上非正式通过一项动议,投票结果为523票 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欧洲议会议员强调,欧盟需要识别、落实并加强其在关键商品和技术方面 相对于中国的关键优势领域。他们对中国要求出口许可证申请人披露敏感数据深感担忧。欧洲议会议员 表示,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必须加快实施《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该动议认为中国对镧系稀土 (如镨钕、铽、镝等)实施的出口许可制度是出于政治目的,对欧盟企业供应链造成"胁迫"。中国占全 球约60%的稀土开采、90%以上的稀土永磁体生产,但新政策将7种稀土纳入出口许可管制,引发欧洲 对供应可靠性、未来工业(尤其汽车、风电、电子等)供给保障的担忧。 3. 制定战略储备计划(Strategic Stockpiling),仿效石油天然气储备机制,以维护产业安全 4. 考虑对中国限出口采取对等或补偿性贸易反制措施。 双方态度 事件意义与后续展望 制度信号:欧洲议会通过这一动议表明,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和战略资源自主性的高度关注—不再 只是工业议题,更是一项安全政策的战略布局。供应链调整加速:欧盟正通过《关键原材料法 案》和"绿色项目"投 ...
“反内卷”政策为有色行业破局注入新动能 产品向“高精尖”领域探索
期货日报· 2025-07-11 09:34
行业现状分析 - 有色行业面临"内卷"困局 本质是资源端与制造端结构性失衡 镍、钴、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 下游加工产能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 [1] - "两头在外"格局导致企业陷入"越亏损越生产"的恶性循环 铜精矿加工费(TC)跌至历史极值 引发国内冶炼厂联合减产 [1] 反内卷政策举措 - 资源端推进"增储上产"战略 五矿资本等企业启动深海采矿商业模式研究 [1] - 制造端设置能耗与碳排放门槛 电解铝吨铝电耗强制降至1.3万度以下 推动产能向云南等绿电富集区转移 水电铝成本降幅达2000元/吨 [1] - 政策引导转向高压铜箔、航空航天铝材等高附加值领域 推动产业向"高精尖"升级 [1] 需求侧变革 - 电网投资同比增速20% 光伏用铜量环比跳升18% 有效对冲地产链需求弱势 [2] - 政策持续强化新能源、特高压等高端领域需求 推动消费模式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 [2] 产业突围方向 - 定价体系重构为"资源为基、金融为翼"的期现融合机制 [2] - 资源自主化攻坚:西藏铜资源基地建设提速 玉龙铜矿三期新增20万吨年产能 2025年再生铜占比目标提升至35% [2] - 高端材料进口替代:重点发展半导体用4N级超高纯铜、新能源车一体化压铸铝合金等"卡脖子"产品 [2] - 绿电自供增益:企业碳配额收益有望贡献超10%的业绩弹性 [2] 长期发展趋势 - 有色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 高端产能加速扩容 低端产能有序出清 生产工艺加速迭代升级 [2] - 需警惕部分企业因经营压力或地方政府税收考量导致减产意愿不足的问题 [3]
中方刚取消水产品禁令,日本就急挖海底稀土,意图向美国示好?中方反应耐人寻味
搜狐财经· 2025-07-03 10:38
中日关系与稀土政策 - 中国解除对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禁令 被视为中日关系回暖信号 [1] - 日本政府高调宣布2025年启动南鸟岛深海稀土开采计划 试图"摆脱对华依赖" [1] 稀土供应链现状 - 全球92%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 高纯度稀土分离技术被中国垄断 [5] - 中国掌握全球稀土供应链关键环节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成为核心筹码 [3] 日本深海稀土开采计划 - 计划开采5500米深海稀土 但海底开采成本比陆地高数倍 [3] - 面临技术和设备限制 开采效率低下且成本持续增长 [5] - 即便成功开采 仍需依赖中国进行稀土提纯处理 [5] 产业影响与经济考量 - 高成本国产深海稀土可能压缩日本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利润空间 [5] - 日本企业曾因中国稀土管制减产抗议 现转向更高成本供应源 [5] 地缘政治博弈 - 日本通过"摆脱中国依赖"叙事 试图在美日贸易谈判中增加筹码 [6] - 该策略旨在向美国示好 以换取关税谈判主动权 [3][6] - 若被美国视为空头承诺 反而可能加剧日本谈判压力 [6] 战略评估 - 日本稀土自主计划存在严重技术短板 实际操作性存疑 [5] - 资源自主核心在于加工应用能力而非单纯矿产资源拥有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