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供应链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南海究竟有多重要?重磅报告发布
环球时报· 2025-10-25 09:55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是全球首个基于大数据方法系统分析南海港口、航线与货物航运三要素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首次以客观完整数据揭示南海航运体系真实运行状况[1] - 报告用客观事实批驳了南海航行自由受到威胁的舆论炒作,证明中国是南海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和贡献者[1][3][11] 南海航运的全球地位与交通密度 - 南海年船舶通航量远超地中海、加勒比海等传统航运区,承载全球40%船舶挂靠量[2] - 南海是34%液化天然气和40%原油海运的必经通道,串联中日韩、东盟、澳洲和非洲四大经济圈[2] - 南海海域港口船舶密度是加勒比海的7.5倍、波罗的海的3倍、地中海的1.5倍,彰显其作为超级缝合线在维系产业链稳定中的不可替代性[2] - 南海水域汇集29个主要港口、14条海上航路,途径航线通达全球所有重要贸易区[2] 主要港口与航线分析 - 从2024年环南海主要港口挂靠总次数看,新加坡港以绝对优势领跑,年挂靠量远超中国广州港、深圳港及东盟主要港口[4] - 中国港口中,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凭借珠三角产业集群支撑,形成区域次枢纽[4] - 南海航路以西南-东北向为主,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中线为主要国际航线[4] - 2021-2024年南海水域排名前十的主要航路频繁出现蛇口港-新加坡港、广州港-新加坡港、宁波港-新加坡港等组合[4] 船舶活动与航运管理 - 2021-2023年在南海活动的船只以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的船舶占据主导地位[5] - 从船公司角度看,2021-2023年马士基船舶数量最多,万海航运、地中海航运、阳明海运等船舶数量逐年增加[6] - 南海建立了完善的航行管理体系,包括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船舶报告制度及引航服务[6] - 中国交通部南海救助局及其12个所属机构形成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的应急救助体系[6] 中国岛礁设施的民用价值与安全保障 - 通过船舶轨迹大数据客观印证中国岛礁设施重要的民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永暑礁、美济礁的救助响应时效缩短[6] - 中国构建起完善的航行监管与服务系统,涵盖船舶交通管理等多维度,南海已成为全球航运安全压舱石[7] 战略物资运输的关键作用 - 南海承载油气、矿石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跨国运输,每年约有1800万桶/日的原油和凝析油通过南海及泰国湾运输,占全球海上石油运输总量的40%左右[8] - 2024年全球15.13亿吨铁矿石海运量中,中国进口量占全球近八成,南海运输通道畅通直接关系到全球钢铁产业链稳定[9] - 巴西大豆出口至中国约75%需经南海,一旦通道受阻将直接威胁中国及周边国家粮食安全[9] - 经由南海运输的原油、天然气和大豆分别约占全球海运总量的40%、34%和21%,其战略和经济影响辐射全球六大洲的67个国家和地区[10]
美国已经被踢出局了?中国对特朗普毫不留情,1200吨杂粮将入华,美农民财路被断!
搜狐财经· 2025-08-22 03:49
中国大豆采购转向南美 - 中国买家锁定9月800万吨和10月400万吨大豆船货 全部来自南美 两个月总量达1200万吨[1] -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大幅下滑 2024年中国进口总量1.05亿吨中仅2213-2214万吨来自美国 占比约20%[1] - 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严重萎缩 截至7月底仅售出约300万吨 创二十年最低水平[1][7] 美国大豆产业面临三重冲击 - 价格机制失衡导致现货贴水加深 农场主面临降价出清、硬扛库存或加码对冲的艰难选择[3] - 供应链节奏被打乱 引发仓储顶满、港口拥堵、运价异常及金融产品对价失灵的连锁反应[3] - 政治回火效应显现 农业州收入受损 行业游说组织要求降低经贸噪音 补贴政策无法替代市场订单[4] 美国农业运营困境 - 农民核心需求聚焦价格、船期和风险管控 当前出口困境导致种植意愿可能下滑[7] - 补贴政策存在结构性缺陷 规模化农场更易获得红利 中小家庭农场受益有限[4] - 订单缺口本质是信用与政策预期问题 无法通过财政补贴完全弥补[4][5] 全球大宗贸易格局演变 - 大宗商品贸易进入"低噪音优先级"时代 买家普遍采用源头多元化策略进行风险防控[7] - 南美优势源于工程能力与风险折价结合 通过确定性换取议价权[8] - 供应链决策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市场将采购行为视为风控手段[7] 中美经贸关系结构性变化 - 美国经贸工具化策略导致长期产业出血 谈判武器化促使订单分散化成为新常态[10] - 中国采购策略体现资产负债表优化 综合考量成本、风险与供应稳定性等多目标函数[8] - 产业竞争核心转向工程语言能力 静态优势取决于供应链效率与风险控制水平[8][10]
欧洲议会通过涉稀土决议-加快实施关键原材料法案
搜狐财经· 2025-07-18 13:20
欧洲议会动议核心内容 - 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通过动议 认为中国对镧系稀土(如镨钕铽镝等)的出口许可制度是"政治目的胁迫" 影响欧盟汽车风电电子等行业供应链 [1] - 中国占据全球60%稀土开采和90%稀土永磁体生产 新政策将7种稀土纳入出口许可管制 引发欧盟对供应可靠性的担忧 [1] 欧盟应对措施 - 加快实施《关键原材料法案》 目标2030年前实现稀土国产化与多元化 [3] - 与非中国资源国建立可持续伙伴关系 合作标准包括人权与环境因素 [3] - 制定战略储备计划 仿效石油天然气储备机制保障产业安全 [3] - 考虑对中国采取对等或补偿性贸易反制措施 [3] 供应链战略调整 - 欧盟计划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绿色项目"投资 2030年目标为稀土国内提炼比例40% 回收率25% 开采自给率10% [3] - 动议标志着欧盟将供应链安全上升至战略安全层面 加速布局矿床开发冶炼回收体系 [3] 双方表态 - 中国外交部称稀土出口许可是"国家主权行为" 已为欧盟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保证正常供给 [4] - 德国外长批评中国损害贸易伙伴形象 但表示正寻求"可持续解决方案" [4] 潜在影响与展望 - 若中国持续出口限制 欧盟可能启动WTO对话或对等反制 稀土议题或成欧中谈判优先事项 [5] - 关键时间点为即将召开的欧中高峰会 将决定双方合作或对抗路径 [5] 行业背景 - 艾科森环境技术为欧盟REACH 4 0版本指定翻译机构 服务国内70%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合规出海 [5] - 公司覆盖电池电子电器回收等全系解决方案 发起欧盟新电池法合规工作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