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孵化

搜索文档
北京孵化“裂变燎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8 09:52
胡效赫和谢文奇在北京创立的基流科技,做的正是打造AI"摩天大楼"的算力"建筑商"。这家成立仅2年 的年轻企业,如今已在全国多地交付了23个算力集群,去年实现数亿元营收,今年预计还将增长超 50%。 2022年底,GPT-3的发布让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颠覆性时刻。当大多数人还在惊叹AI的"拟人化"能力 时,胡效赫和谢文奇已经敏锐地嗅到了背后的创业机会。"AI的爆发不仅仅是算法层面的进步,底层算 力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爆发式增长。"这对大学时期分别就读于清华、北大的高中同学一拍即合,投身 创业。 初出茅庐的创业团队,刚起步就收获了一批特殊的"编外"联合创始人。谢文奇回忆,公司刚成立,就通 过层层筛选进入奇绩创坛开设的创业营并获得天使投资。尤为重要的是,奇绩创坛的几位合伙人集技术 与商业经验于一身,在此后每周都会与基流科技这样的初创团队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手把手地帮助 其进行项目打磨,如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一般。"创业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有如此资深的前辈提 供经验,给了我们更坚定的信心和前进方向。"谢文奇回忆。 除此之外,与一些创投机构的苛刻条件不同,奇绩创坛的要求对创业者相当友好,一旦录取,100%投 资,并且无 ...
26.17亿元!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关,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22:49
基金募集与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 - 该基金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30%投向成长期项目 [3][4] - 基金存续期为8年,计划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4] -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覆盖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 [5]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19家LP达成合作 [4] - 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 [5] - 公司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已投资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5]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5] - 投资孵化出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人工智能标杆企业 [5] - 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多个关键核心环节 [5] 上海地区业务发展 - 在上海地区已投资超过6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6] - 2023年底成立上海孵化器公司,获批成为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 [6] - 采用"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创新理念,聚焦原始创新硬科技成果应用 [6] 孵化器运营成果 - 7个项目进入"超前孵化"或"深度孵化"阶段 [7] - 原集微项目已完成两轮早期投资,2025年初组建创业团队 [7] - 探索出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模式 [6][7]
挖掘“中水区”前沿科技,上海“超前孵化”打通任督二脉|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10 21:02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 - 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 [1][2] - 孵化器建设主体中民营(含混合)占比达75%,运营团队偏重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甚至超前孵化 [2] - 超前孵化指关注细分赛道新趋势,跟踪基础研究项目,从论文和知识产权入手实现超前布局 [2][7] 孵化器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 [5] - 2024年1~5月孵化器营收达6500万元,同比增长15%,专业服务收入占比51%,为全市科创载体平均水平的2倍 [5] - 同期在孵企业总营收超6亿元,R&D经费投入超5亿元 [1][5]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2024年上海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高于全国6.91%的水平 [3] - 2023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顶刊发表论文158篇,占中国大陆总数30%,2024年1~6月发表101篇,占比提升至31.6% [3] - 复旦大学团队孵化的原集微科技启动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其"无极"处理器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芯片 [8][9] 典型案例与模式创新 - 莘泽"智星港"培育的维昇药业专注内分泌罕见病治疗,2025年3月港股上市 [4] -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培育的青心意创研发OrcaⅠ机器人,实现全球首创"拟人直膝"行走 [4] - 中科创星采用超前孵化模式,已落地七八个项目,如华科冷芯公司的无槽液体-电磁耦合悬浮微泵项目 [9][10] 政策与生态支持 - 上海2017年启动"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3年发布《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2024年5月推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4] - 长三角在上海引领下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区域共同体,上海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第二 [3] - 建议利用上海产业应用场景优势,推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转化孵化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