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圈优衣库
icon
搜索文档
从零跑汽车三季报发布,看到了中国车企盈利的新范式
格隆汇· 2025-11-19 18:51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 [1] - 毛利率为14.5%,较去年同期的8.1%显著提升 [1] - 净利润为1.5亿元,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8.8亿元,在手资金达339.2亿元 [8] 规模效益与成本控制 - 提前一个半月完成50万台年销量目标,规模效应推动固定成本摊薄 [1][5][8] -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仅为4.88%和3.24%,优于行业同行 [8] - 产品矩阵全面爆发,C11车型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约30万台,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 [5][7] - B系列车型B01上市后次月起月销均破万台,以十万元出头价格配备激光雷达、800V等高端配置 [7] 技术战略与研发投入 - 贯彻“车圈优衣库”战略,通过全域自研实现精准技术打击和成本优化 [4][10][12] - 三季度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研发费用率控制在6.22% [12] - 自制率高达65%,覆盖三电、智能座舱、智驾及AR-HUD、座椅等关键零部件 [12] - 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Lafa5车型搭载的CTC2.0技术使电池布局空间提升17.5%,续航较同级提升15% [10][12] 未来增长前景 - 提出2026年销量达百万台的目标,基于行业渗透率上行和公司多维布局 [14][15][21] - 产品线将覆盖“ABCD”四大系列,D19定位30万级市场,A10为精品入门纯电车,2026年将推出多款新车型 [17] - 国内销售渠道预计年底突破1000家,并加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 [17][19] - 加速国际化布局,拓展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及南美市场,并借助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助力实现本地化生产 [19][21]
从零跑汽车三季报发布,看到了中国车企盈利的新范式
格隆汇APP· 2025-11-19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强劲,营收同比增长97.3%至194.5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4.5%,并实现净利润1.5亿元,标志着其“车圈优衣库”战略下的盈利模式已得到验证 [2][5] - 公司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密度和清晰的增长路径构建核心驱动力,并基于此提出2026年实现百万台销量的目标,其长期价值值得展望 [5][31] 规模效益 - 公司借鉴“优衣库”少款多量的规模化策略,通过精简SKU和单款大规模生产优化成本,形成产品矩阵全面爆发、用户口碑建立和固定成本摊薄的正向循环 [7] - C系列作为主力车型深耕主流家用市场,例如C11在15-20万价格区间的“红海”市场中站稳脚跟,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累计销量约30万台 [9] - B系列面向更广阔的基盘市场,B01车型上市后次月销量即破万台,以十万元出头的价格提供了激光雷达、800V等高端配置 [10] - 规模效应带来费用端优化,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仅为4.88%和3.24%,显著优于行业同行,同时核心零部件成本因订单量大而被摊薄,推动毛利率持续改善 [10][11]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48.8亿元,在手资金339.2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现金创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1] 技术密度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自制率高达65%,覆盖三电、智能座舱、智驾以及AR-HUD、座椅等关键零部件,通过技术优化挤掉无效成本,实现“好而不贵”的定位 [13][17] - 技术应用实例包括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其CTC2.0技术能提升电池布局空间17.5%,续航较同级提升15%,并实现720分钟无热蔓延 [14] - 2022年造出国内首家量产200kW油冷电驱,相比水冷电驱在效率和续航上均有提升 [16] - 三季度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但研发费用率仅为6.22%,体现了精准的研发投入和成本控制能力 [17] - “技术普惠”理念打破了高端技术必须高价的惯性思维,筑起了“技术落地快、用户体验实”的护城河 [18] 增长引擎 - 公司提出2026年百万台销量目标,该目标基于对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持续上行、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及海外市场爆发潜力的理性判断 [20][21] - 产品矩阵上已布局“ABCD”四大系列,其中D19定位30万级市场,A10为精品入门纯电小车,Lafa5有望在全球市场打开空间,未来产品将覆盖更广泛价格带 [23] - 渠道建设方面,国内销售渠道预计今年底突破1000家,并加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以触达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的庞大潜在用户群体 [23][25] - 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将持续拓展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市场,并于第四季度进入南美市场,借助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助力,有望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6][28] - 实现百万台销量后,规模效应将更显著,毛利率有望迈入行业第一阵营,带动业绩“量利齐升”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