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09863.HK)25Q3财报点评:毛利率持续向上 出海进程顺利
格隆汇· 2025-11-20 04:0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 [1]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达14.5%,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亿元,前三季度总计实现净利润1.8亿元 [1] - 毛利率改善得益于销量上行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管理、产品结构优化及二氧化碳积分等其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其中25Q3二氧化碳积分营收贡献约2.5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约为14.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2.6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显示费用管控持续推进 [1] 销量与产品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交付量达17.4万辆,10月交付量再次突破新高,达7.0万辆,已连续8个月位列新势力交付榜首 [1] - 产品结构优化,低价格带车型T03占比由2025年第二季度的18.0%下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8.8% [1] - 新品B01于7月推出,推出次月起月销均突破万辆,根据10月数据,公司C10、C11、B01车型批发量均超万辆,C16、B10批发量均突破9000辆 [1] - 未来产品线将扩充,Lafa5将于11月27日国内上市,D19及A10将亮相广州车展,D系列向上突破,A系列向下延伸 [1] 渠道扩张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92个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加88个城市,销售门店达866家 [1] - 更密集的销售网络有助于触达更多消费群体 [1] 海外业务 - 2025年第三季度出口1.74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出口3.78万辆,位列新势力出口第一 [2] - 10月海外终端客户签约数量环比增幅超过100% [2] - 在海外已建成超700家销售网点,其中欧洲超过650家 [2] - 公司将于11月21日携产品亮相圣保罗车展,正式进军南美市场 [2] - 马来西亚本地化项目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落地,欧洲本地化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前落地,以强化当地市场盈利能力和产品供应能力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639亿元、1132亿元、1740亿元 [2] - 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亿元、62.7亿元、84.3亿元 [2]
提前1个半月完成50万目标,零跑明年要冲百万年销
国际金融报· 2025-11-19 20:25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创季度营收新高 [2]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6.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并已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7] - 第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4.5%,较2024年同期的8.1%增长6.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7] 销量与交付 - 第三季度整车交付17.39万辆,同比增长101.77%,环比增长29.63% [4] - 自3月起连续8个月位居新势力销冠,9月交付破6万辆,10月交付破7万辆 [4] - 11月15日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全年50万辆销量目标,正朝60万辆目标冲刺,并计划明年冲击100万辆销售目标 [4] 产品与研发 - 公司将在今年完成"A、B、C、D四大产品系列"全面布局 [4] - 7月24日推出的A级智能轿车B01上市次月销量破万,截至10月底累计交付超4.67万辆,10月单月销量达1.37万辆 [4] -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2.1亿元,同比增长55.4%,环比增长11.4%,投入方向包括三电、辅助驾驶等汽车电子、新品研发及未来技术储备 [7] 渠道与海外拓展 - 截至9月30日,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92个城市,同比增加88城,拥有866家销售门店及499家服务门店,单店店效同比增长30.26% [5] - 零跑国际已在约30个国际市场布局超700家网店,11月份海外订单预计超12000辆,明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万至15万辆 [6] - 明年规划两个海外本地化项目,马来西亚项目预计上半年落地(首款量产车型C10),欧洲项目预计下半年落地 [9] 战略合作 - 今年3月与中国一汽达成合作,首个合作项目已于4月落地,预计明年下半年实现车型量产并在海外市场销售 [9]
零跑汽车(09863):25Q3财报点评:毛利率持续向上,出海进程顺利
中泰证券· 2025-11-19 19:4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零跑汽车(09863.HK)维持“买入”评级 [3]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5Q3财报显示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同环比双升,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国内外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产品矩阵丰富且渠道扩张;海外业务表现亮眼,产能本地化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4][5][7][8] - 基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和业务高增趋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亿元、62.7亿元、84.3亿元 [3][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5Q3业绩亮眼**:25Q3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实现净利润1.5亿元,前三季度总计净利润1.8亿元,首次实现单季盈利 [4]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5Q3整体毛利率达14.5%,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25Q3期间费用率约14.3%,同比降低2.6个百分点,环比降低1.8个百分点,费用管控有效 [5] - **盈利预测高增长**:预计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321.64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7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24年亏损28.21亿元扭转为2025年盈利7.38亿元,并在2026年大幅增长至62.65亿元 [3] - **关键财务比率改善**: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的8.4%提升至2025年的14.7%并进一步稳定;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24年的-25.0%转为2025年的7.1%,并在2026年达到44.9% [10] 运营与业务发展 - **销量持续领先**:25Q3交付达17.4万辆,10月交付量再创新高达7.0万辆,已连续8个月位列新势力交付榜首 [7] - **产品矩阵丰富且结构健康**:新品B01于7月推出,次月起月销均突破万辆;根据10月数据,C10、C11、B01批发均超万辆,C16、B10批发均突破9000辆;低价格带车型T03占比从25Q2的18.0%下降至25Q3的8.8%,产品结构优化 [5][7] - **未来产品管线清晰**:Lafa5将于11月27日国内上市,D19及A10将亮相广州车展;D系列向上突破,A系列向下延伸,共同打开成长边界 [7] - **渠道持续扩张**:截至25Q3末,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92个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加88城,销售门店达866家 [7] 海外业务拓展 - **出口表现强劲**:25Q3出口1.74万辆,25年前三季度合计出口3.78万辆,位列新势力出口第一;10月海外终端客户签约数量环比增幅超100% [8] - **海外渠道广泛**:在海外已建成超700家销售网点,其中欧洲超650家;11月21日将亮相圣保罗车展,正式进军南美市场 [8] - **海外产能本地化推进**:马来西亚本地化项目将于2026年上半年落地,欧洲本地化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前落地,将强化当地市场盈利能力和产品供应 [8] 公司基本状况 - 公司总股本为1,421.81百万股,流通股本为1,131.05百万股 [1] - 以2025年11月19日收盘价52.25元计算,公司总市值约为74,289.71百万元,流通市值约为59,097.36百万元 [1]
从零跑汽车三季报发布,看到了中国车企盈利的新范式
格隆汇· 2025-11-19 18:51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 [1] - 毛利率为14.5%,较去年同期的8.1%显著提升 [1] - 净利润为1.5亿元,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8.8亿元,在手资金达339.2亿元 [8] 规模效益与成本控制 - 提前一个半月完成50万台年销量目标,规模效应推动固定成本摊薄 [1][5][8] -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仅为4.88%和3.24%,优于行业同行 [8] - 产品矩阵全面爆发,C11车型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约30万台,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 [5][7] - B系列车型B01上市后次月起月销均破万台,以十万元出头价格配备激光雷达、800V等高端配置 [7] 技术战略与研发投入 - 贯彻“车圈优衣库”战略,通过全域自研实现精准技术打击和成本优化 [4][10][12] - 三季度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研发费用率控制在6.22% [12] - 自制率高达65%,覆盖三电、智能座舱、智驾及AR-HUD、座椅等关键零部件 [12] - 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Lafa5车型搭载的CTC2.0技术使电池布局空间提升17.5%,续航较同级提升15% [10][12] 未来增长前景 - 提出2026年销量达百万台的目标,基于行业渗透率上行和公司多维布局 [14][15][21] - 产品线将覆盖“ABCD”四大系列,D19定位30万级市场,A10为精品入门纯电车,2026年将推出多款新车型 [17] - 国内销售渠道预计年底突破1000家,并加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 [17][19] - 加速国际化布局,拓展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及南美市场,并借助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助力实现本地化生产 [19][21]
从零跑汽车三季报发布,看到了中国车企盈利的新范式
格隆汇APP· 2025-11-19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强劲,营收同比增长97.3%至194.5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4.5%,并实现净利润1.5亿元,标志着其“车圈优衣库”战略下的盈利模式已得到验证 [2][5] - 公司通过规模效应、技术密度和清晰的增长路径构建核心驱动力,并基于此提出2026年实现百万台销量的目标,其长期价值值得展望 [5][31] 规模效益 - 公司借鉴“优衣库”少款多量的规模化策略,通过精简SKU和单款大规模生产优化成本,形成产品矩阵全面爆发、用户口碑建立和固定成本摊薄的正向循环 [7] - C系列作为主力车型深耕主流家用市场,例如C11在15-20万价格区间的“红海”市场中站稳脚跟,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累计销量约30万台 [9] - B系列面向更广阔的基盘市场,B01车型上市后次月销量即破万台,以十万元出头的价格提供了激光雷达、800V等高端配置 [10] - 规模效应带来费用端优化,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仅为4.88%和3.24%,显著优于行业同行,同时核心零部件成本因订单量大而被摊薄,推动毛利率持续改善 [10][11]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48.8亿元,在手资金339.2亿元,展现出强大的现金创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1] 技术密度 - 公司坚持全域自研战略,自制率高达65%,覆盖三电、智能座舱、智驾以及AR-HUD、座椅等关键零部件,通过技术优化挤掉无效成本,实现“好而不贵”的定位 [13][17] - 技术应用实例包括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其CTC2.0技术能提升电池布局空间17.5%,续航较同级提升15%,并实现720分钟无热蔓延 [14] - 2022年造出国内首家量产200kW油冷电驱,相比水冷电驱在效率和续航上均有提升 [16] - 三季度研发投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但研发费用率仅为6.22%,体现了精准的研发投入和成本控制能力 [17] - “技术普惠”理念打破了高端技术必须高价的惯性思维,筑起了“技术落地快、用户体验实”的护城河 [18] 增长引擎 - 公司提出2026年百万台销量目标,该目标基于对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持续上行、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及海外市场爆发潜力的理性判断 [20][21] - 产品矩阵上已布局“ABCD”四大系列,其中D19定位30万级市场,A10为精品入门纯电小车,Lafa5有望在全球市场打开空间,未来产品将覆盖更广泛价格带 [23] - 渠道建设方面,国内销售渠道预计今年底突破1000家,并加速向四五线城市下沉,以触达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的庞大潜在用户群体 [23][25] - 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将持续拓展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市场,并于第四季度进入南美市场,借助大股东Stellantis集团助力,有望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26][28] - 实现百万台销量后,规模效应将更显著,毛利率有望迈入行业第一阵营,带动业绩“量利齐升” [28]
零跑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11-18 15:5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 [5]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4.5%,较2025年第二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提升6.4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5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6.9亿元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人民币1.8亿元 [5] - 公司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8.8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38.4亿元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结余为人民币339.2亿元 [5] - 公司预期2026年实现100万销量目标下实现50亿元的净利润目标 [27] 销量与交付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汽车总交付量为173,852台,同比增长101.77%,环比增长29.63% [5] - 2025年10月公司交付量达70,289台,同比增长84.11%,连续8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5] - 公司于11月15日提前一个半月完成2025年度50万台的销量目标,并预期全年销量将突破60万台 [5] - C10上市18个月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2025年10月单月销量超2万台 [5] - B01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截至10月31日累计销量超4.6万台 [5] - 2025年9月25日,公司迎来第100万台整车下线 [5] 产品矩阵与技术 - C11自2021年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约30万台,2025年7月10日焕新上市,10月单月销量突破1.1万台 [5] - B01定位高质量智能轿车,基于LEAP3.5架构,自上市次月起月销量均破万台 [5] - Lafa5于2025年9月8日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定位高颜值运动轿跑,并于11月7日预售发布 [5] - D19于10月16日上海全球首秀,定位30万级全尺寸旗舰SUV [5] - A10将在11月21日广州车展亮相,定位10万以内智能精品长续航SUV [5] - 随着D系列和A系列产品推出,公司将完成ABCD四大产品系列的全面布局 [5] - 全新旗舰D平台发布六大技术,包括旗舰增程、旗舰千伏纯电、旗舰智能等 [5] - 2025年夏季测试完成各类测试超过2,925项,累计测试里程达115万公里 [5] - 2025年以来公司为多个车型完成多次OTA升级,新增及优化多项功能 [5] 销售与服务网络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92个城市,共布局866家销售门店及493家服务门店 [5] - 公司通过“金银种子”计划和“当地强商”计划开拓市场,2025年1-9月合计新建120家门店,单店店效同比增长30.26% [5] - 公司预期2025年底销售渠道突破1,000家,2026年底突破1,500家,其中零跑中心占比将超过50% [29] - 2025年第三季度核心零售过程指标提升:潜客到店率较2024年底提升1.7个百分点,全车系到店试驾率提升8.4个百分点 [6] - 公司践行“三快两省”服务理念,车辆一次性修复率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备件48小时送达率提升至92.6% [7] - 截至2025年10月,有80%的经销商在1-10月累计实现盈利 [29] 全球化进展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出口17,397台,2025年1-9月累计出口37,772台 [19] - 2025年10月海外订单达1.2万台,11月当月订单预计超过1.5万台 [1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零跑国际在全球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7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 [19] - 公司于2025年11月4日在巴西正式发布C10与B10车型,并计划在11月21日亮相圣保罗车展 [19] - B10车型于2025年9月8日在慕尼黑车展亮相并启动欧洲市场交付,欧洲起售价为2.99万欧元 [19] - 公司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马来西亚本地化项目,下半年完成欧洲本地化项目 [12][19] - 2026年海外销量目标为10-15万台 [10] 研发与供应链 - 研发投入主要方向包括三电与汽车电子智驾、新产品开发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 [18] - 公司预期与中创新航的合资公司于2026年9月正式投产,将助力电芯成本改善 [16] - 公司基于全域自研优势,在电芯平台化规划方面具有成本竞争力 [16] 合作与战略 - 公司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深化,2025年第三季度碳积分交易收入约2.5亿元,第四季度预计近5亿元 [15][25] - 公司与中国一汽的合作有序推进,首个海外车型项目将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 [14] - 公司竞争策略聚焦于发挥全域自研带来的产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迭代速度优势 [20] - 公司已规划完毕“新物种”战略,产品预计在2027年或2028年推出上市 [22]
朱江明造车十年逆袭新势力“一哥” 零跑汽车提前撞线年销破50万台
长江商报· 2025-11-17 07:35
公司里程碑与业绩表现 - 2025年度累计销量突破50万台,提前45天达成年度目标 [3][13] - 2025年3月以来连续8个月稳居中国新势力月销冠军,10月销量冲破7万台 [1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303万元,成为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1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飙升至242.5亿元,同比激增174.15% [1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14.13%,同比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 [11]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23.8亿元、167.5亿元、321.6亿元,增长迅猛 [8]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逐年缩减,分别为51.09亿元、42.16亿元、28.21亿元 [9]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朱江明于1993年以5000元创办大华股份,并将其发展为安防监控领域全球巨头 [3][5] - 大华股份于2008年上市,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5] - 2015年,基于大华股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研究创立零跑汽车 [6] - 创业初期获得大华股份全方位扶持,包括注册资本3300万元及后续增资5700万元 [7]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2026年将冲击100万台销量目标,并有Lafa5、D19、A10多款新车蓄势待发 [3][14] - 通过主打性价比策略(如T03、C11车型)实现销量攀升 [8] - 借助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的合作,海外渠道网络已突破700家,产品销至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 [14] - 2025年1—10月累计出口销量超4.4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出口销量第一 [15]
被收购传闻下的零跑,七年从零到七万的新势力 “领跑” 秘诀
晚点LatePost· 2025-11-05 18:4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10月销量达到70,289辆,环比增长约5.45%,同比增长达84.11%,成为首个月销突破7万的新势力车企,并持续8个月领跑新势力汽车品牌销量 [4] - 2025年1-10月累计交付约46.58万辆,同比增长120.72%,年度50万辆目标在即 [4] - 2024年12月单月销量达40,173台,进入2025年后势不可挡,突破月销5万台大关 [7] 发展阶段与产品策略 - 公司发展脉络清晰分为四个阶段:T阶段(2021年9月前)依靠T03低价求生存,C阶段(2021年9月开始)通过C11、C01等车型以性价比换市场,B阶段(2025年)通过B10、B01扩大市场基盘,D阶段(未来)计划通过Lafa5和D19拉升品牌调性 [9] - 产品命名规则明确:字母代表序列,数字十位数为1是SUV,为0是轿车/两厢车,例如C11和C10是SUV,C01是轿车 [12] - 2025年9月销量结构显示产品依赖度降低:T03占6.92%(4,138台),C11占18.03%(10,779台),C01占0.32%(109台),C10占21.19%(12,663台),C16占16.01%(9,571台),B10占16.36%(9,777台),B01占21.17%(12,652台) [14] - 公司构建了独特的产品生态线,以T03、C10、C16为中轴,在此线上不远的B10和C11也能保持良好销量,而偏离此线的S01则被淘汰 [16] 平均售价与品牌提升挑战 - 公司平均售价呈现波动:2021年T阶段为6.99万元,2022年C阶段升至11.14万元,2023年为11.62万元,但2024年降至10.95万元,2025年上半年为10.94万元 [21] - 加权平均售价在推高至13.86万元后呈现下滑趋势,提升加权平均售价是公司下一阶段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 未来计划通过D19和Lafa5提升品牌,D19意图打入20万以上家庭市场,Lafa5目标冲击年轻时尚市场,以科技撬动用户心智 [30] 渠道网络布局 - 渠道采用经销加直营模式,但以经销商为主,策略是向低线区域下沉渗透,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长尾效应 [24] - 2025年上半年渠道数据显示:具备销售职能的门店超过900家,其中零跑中心(4S店)约298家,城市展厅429家,卫星店190家,具备交付职能的近300家,具备服务能力的400余家 [25] - 渠道布局高度下沉:二线城市(27.6%)和三线城市(28.8%)是主力,一线和超一线城市合计仅占20.8%,五线城市每百万城镇人口对应1.38个门店,一线城市仅对应0.64个 [26] 技术自研与成本控制 - 核心部件自研率至少在一半以上,自研自产范围包括电池包、电机、电控、控制器、智舱、智驾、车灯、座椅等,这是能将激光雷达配置在12万元级别产品上并保证商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29] 国际化与战略合作 - 2023年获得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获取20%股权),并借此进入欧洲乃至全球市场,2025年上半年海外渠道快速突破600家门店,欧洲市场占550家,7月单月欧洲订单突破4000台 [31] - 引入前大众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公司CEO杨放,以期在品牌高端化和全球化方面发挥战略和执行作用 [31] - 市场传闻一汽集团可能收购公司股权,潜在合作可在技术输出、资源整合(产能、供应链、渠道)以及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方面带来利益 [32]
新势力造车,和过去说再见
36氪· 2025-10-24 10:30
新势力造车“四小龙”现状 - 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被定义为“四小龙”,已接近或实现盈利目标[6] - 蔚来凭借乐道L90与全新ES8两款大三排纯电SUV热销,四季度必须盈利[9][10] - 小鹏在价格战中销量获得基盘,全新P7入场并即将迈入增程赛道,四季度盈利近在眼前[12] - 理想作为首家盈利新势力,虽遇棘手麻烦但已回到正轨,全年盈利无悬念[12] - 零跑9月交付量突破6.6万辆,稳坐新势力销冠,全年盈利近在眼前[1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四小龙”集体迈入新维度竞争,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资源向寡头集中[14] - 未来厮杀无出错余地,产品、营销、技术必须精准高效,否则沉默成本致命[15] - 第一轮淘汰赛已结束,第二轮洗牌拉开帷幕[27] 失败者案例与行业反思 - 威马、爱驰、天际、拜腾、奇点、前途、赛麟、恒大等已进入淘汰名单[18] - 高合、极越、哪吒等近期出现突然猝死与闪崩,预示晋级窗口急速收窄[18][20] - 失败者联盟多由拥有传统车企光鲜履历的“车圈老炮”掌舵,但结局是“门外汉”战胜“车圈老炮”[20] 市场新进入者与复苏尝试 - 哪吒与威马出现“复活”迹象,哪吒母公司或与山子高科重组,威马推动EX5和E5恢复量产[22] - 追觅高调官宣下场造车,首款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第二款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22] - 传统车企孵化新创品牌及小米汽车等仍在泥潭鏖战[26]
9月新势力销量:理想同比下滑37%,老车型增长乏力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榜迎来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3][8] - 按单品牌销量,前三格局为“零鹏问”:零跑交付66,657辆(同比97%),小鹏交付41,581辆(同比95%),问界交付40,619辆(同比14%)[3][4] - 小米汽车月交付首次超4万辆,环比增长33%,排名跻身前四;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3][5][8]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3][6][7]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9月交付66,657辆,同比翻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车型[9][11][13] - 小鹏9月交付41,581辆,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95%,成绩依靠“5年0息0首付”等大力促销政策以及MONA M03车型交付超1万台拉动[15]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其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将决定其天花板;小鹏则需平衡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并依靠年底的大增程车打开20万以上市场[13][15]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销量主力为M9和M8两款高端车型,贡献近八成销量,在30万元以上价位形成势力范围[16] - 问界新M7在9月下旬上市,市场看好其月销可能稳定在2万辆左右,以巩固30-40万元核心市场优势[17][18] -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4万台,环比增长33%,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积压订单压力巨大[20][22] - 小米9月遭遇涉及十余万辆车型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2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25][26]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萤火虫品牌基数仍较小[25][27]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整体第三季度交付93,211辆,小幅超出指引上限[29] - 理想面临老车型增长乏力问题,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1.1万辆;新车型i6虽有热度,但与L6存在内部竞争,真正反弹或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30][31][32][3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35]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代表其开始认真对待中国新能源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加快[35] - 800V、5C快充等过去的高端配置正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35] - 未来赢家需具备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靠技术打造差异化体验、以及通过多产品线或多品牌战略覆盖细分市场的能力[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