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轮式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轮式人形还有弯道超车机遇!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8 21:33
行业技术路线转向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形成初步共识,即为了在2025年下半年关键窗口期证明实用性和获得融资,放弃双足执念、采用轮式底盘是一条被验证的高效捷径[1] - 智元机器人京东上线的轮式双足G1售价达45万,意外超过双足人形机器人A2近20万售价的一倍,原因在于轮足机器人更具实用价值[1] - 明星初创公司如星动纪元、智元、跨维、擎朗、越疆、节卡均已率先推出轮式版本,释放出强烈的市场务实信号[9] 双足行走的技术与商业化挑战 - 双足人形机器人面临效率、成本与可靠性的“不可能三角”,动态平衡算法复杂度极高,导致移动速度慢、能耗高,与工业场景的高效率需求背道而驰[3] - 双足设计需更多高性能关节、精密力控传感器及复杂算法团队,导致短期BOM成本和研发成本居高不下,成本公摊难见商业化曙光[3] - 在非结构化现实环境中(如工厂油渍地面、服务场景掉落物),双足跌倒风险是致命的,一次跌倒可能导致任务失败、机器损坏或安全事故,而可靠性是工业及服务场景的绝对红线[3] 轮式方案的竞争优势 - 轮式移动是经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领域反复验证的完全成熟技术,其灵活性、鲁棒性及续航性成为弯道超车的捷径[4][5] - 轮式人形机器人可直接复用SLAM、路径规划、避障、能源控制等技术模块,能耗更低,电池续航更长,使团队能集中精力开发上半身操作任务(如手眼协调、抓取、装配),加速研发进程[5] - 轮式底盘成本远低于双足系统,节省近一半部件费用,同等预算下可配置更强手臂、更多视觉/触觉传感器或更快迭代速度,提升产品竞争力[7] - 轮式机器人可立即下线应用于工厂物流(生产线物料配送、仓库拣选)、商业服务(展厅引导、酒店配送、零售补货)等结构化/半结构化场景,快速产生POC订单,证明商业价值[7] 巨头与初创公司的战略调整 - 特斯拉Optimus虽采用双足方案,但其演示场景多为固定岗位工作(如递送分拣电池、盛装爆米花),核心落地能力依赖于上半身和AI底盘的可替换模块化部件,且未否认轮式方案可能性,技术路线保留可能引发行业集体转向[9] - Figure AI的02机器人虽为双足,但核心亮点聚焦语言推理与操作能力,而非长时间行走,反映初创公司务实倾向[9] - 资本市场更关注订单获取、线下场景运行时长及商业化落地能力,能稳定运行1000小时无故障的轮式人形比易摔跤的双足更受资本青睐[10] 轮式方案的局限与长期定位 - 轮式人形机器人无法适应楼梯、山地等复杂地形,外形与动作灵活性受限,并非人形机器人的“终极形态”[12] - 轮式方案作为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可通过快速商业化落地积累真实场景数据,反哺AI训练,实现螺旋式上升[12] - 轮式帮助初创企业产生现金流与利润,反哺前沿双足技术研发,同时建立品牌与客户信任,为未来通用产品铺路[12] - 未来技术路线可能分化:轮式人形主导工厂、仓储、商业等结构化场景成为主流;双足人形专攻家庭、救灾、户外等非结构化场景作为补充,两者长期共存[12]
井松智能(688251)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7 19: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3.18%,但归母净利润仅49.8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8.0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78亿元,同比下降5.4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21.67万元,同比下降96.6% [1] - 毛利率18.83%,同比下降29.47%,净利率0.14%,同比下降98.11% [1] - 三费占营收比11.16%,同比增长7.45%,其中财务费用变动幅度达142.81%,主要因贷款利息增加及结构性存款购买较多 [1][6] - 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97.62%,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2元,同比大幅增长116.74% [1] - 货币资金3.68亿元,同比增长34.6%,但应收账款达4.81亿元,同比增长6.64%,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高达1121.45% [1][7] - 有息负债1.08亿元,同比增长101.94%,主要因新增短期借款 [1][3]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固定资产增长62.33%,因在建工程研发中心转固,而在建工程下降100% [3] - 无形资产增长227.59%,因全资子公司购置土地 [3] - 短期借款增长87.3%,应付票据增长75.97%,其他应付款增长190.87%,因计提派发2024年年度现金分红 [3]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下降48.29%,因定期支付租金 [2]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40.43%,因上期末计提年终奖于本期发放 [3] - 递延收益下降76.25%,因前期政府补助本期转入当期损益减少 [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幅度116.9%,因优化供应链账期管理,加强库存周转控制,存货增长幅度远低于上年同期 [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幅度-153.9%,因启用新办公大楼,投入工程设备及全资子公司购买新地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幅度378.89%,因新增几笔借款保障日常生产经营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78.59%,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7.47% [4][7] 业务与行业 - 公司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由设备执行层、仓储管理层和仓储调度层构成,软件占比约20%,硬件占主导 [5] - 项目交付周期因规模而异,千万级以下需3至4个月,千万级以上需4至6个月,付款方式一般为3-3-3-1 [8] - 公司作为智能仓储物流领域全链条服务商,构建"技术+产品+服务"三位一体核心竞争力,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90% [8] - 智能仓储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除汽车、电子等行业智能化水平较高,其他制造业渗透率仍低,存在增量发展与存量升级需求 [9] - 公司聚焦冶金、化工、印刷等行业,注重重载、高度等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9] 研发与创新 - 公司轮式类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通过内部培育、外部招聘和产学研合作组建,与工业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 [10] - 首代轮式人形机器人研发按计划推进,预计2024年下半年完成工程样机组装与核心功能验证,计划年内展示实质性进展 [10][12] - 产品研发可能进行实地测试与适应性验证,以确保性能与用户场景契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