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手术

搜索文档
Intuitive(ISRG)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3 0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收入增长21%至24.4亿美元 其中系统收入增长28% 经常性收入增长21%占总收入85% [20][27] - 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23%至2.19美元 GAAP每股收益1.81美元 [20][36] - 毛利率67.9% 同比下降210个基点 主要受新制造设施折旧 产品组合变化和关税影响 [31] - 现金及投资余额95亿美元 环比增加4亿美元 [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da Vinci手术量增长17% SP手术量增长88% ION手术量增长52%至约3.5万例 [8][14][30] - 全球da Vinci系统装机量增长14%至近10,500台 [21] - 放置395台da Vinci系统 包括180台da Vinci V和23台SP系统 [9][24] - SP系统利用率增长30% ION系统利用率增长8% [14][3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da Vinci手术量增长14% 国际增长23% 印度 韩国和分销市场表现突出 [22] - 美国系统放置216台 国际放置179台 日本 中国和欧洲受宏观经济挑战影响 [25] - 韩国SP手术量增长112% 欧洲和日本SP手术量也表现强劲 [29] - 中国手术量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资本环境仍然受限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重点推进da Vinci V全面上市 区域审批和后续功能发布 [18] - 通过培训 商业活动和市场准入工作提高重点手术的采用率 [18] - 持续提升工业规模 产品质量和制造优化 [18] - 专注数字工具的卓越性和可用性 [18] - 应对第三方仪器再制造竞争 强调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可靠性 [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更新2025年da Vinci手术量增长指引至15.5-17% [44] - 预计2025年非GAAP毛利率66-67% 受关税影响约100个基点 [46] - 美国医疗补助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但公司渗透率相对较低 [22] - 国际资本支出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性 特别是在日本 中国和欧洲 [26] 其他重要信息 - 新开187,000平方英尺保加利亚制造工厂 聚焦成熟内窥镜产品 [33] - 季度内回购35万股股票 均价518美元 [37] - 获得Vessel Sealer Curved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等新审批 [11] - 远程手术演示在亚特兰大和斯特拉斯堡之间成功进行 [1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利润率 - 利润率超预期主要由于收入增长强劲和运营支出增长低于预期 [50] - 不认为当前利润率水平会成为新常态 [51] 关于仪器再制造 - 客户将评估再制造仪器的安全性 性能和供应连续性等因素 [54] - 公司将继续通过创新和降低成本来提供最佳价值 [56] 关于政策环境 - 医疗补助政策变化影响尚不确定 公司渗透率相对较低 [62] - 美国资本支出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仍面临挑战 [64] 关于da Vinci V - 早期数据显示手术效率提升可达20% [80] - 欧洲和日本将采取渐进式推广策略 [87] - 未来将持续增加新功能和能力 [96] 关于资本配置 - 股票回购是资本配置的第三优先事项 属于机会性操作 [83] 关于新产品 - 新型Vessel Sealer适用于狭窄空间手术 如胸科和结直肠手术 [105]
2年发60个大模型,三甲医院有多怕被淘汰?
虎嗅APP· 2025-06-12 23:41
医疗AI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顶级医院快速拥抱AI技术 北京协和医院在2024年集中推出多款AI产品包括全国首个罕见病大模型"协和·太初"、含上千医学量表的智能库等 实现医疗业务整体智能化转型 [3] - 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4年TOP100医院已发布至少60个医疗垂直大模型 覆盖心脏/肾脏/妇科等专科领域 DeepSeek系统部署超千家医院中过半为三甲医院 [4] - 上海瑞金医院医者端上线30多款AI应用 2023年完成133万例AI辅助诊断 显示头部机构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4] 医院竞争格局演变 - 大三甲医院通过AI构建"数联体"生态 北京协和医院与社区医院合作眼底筛查 天坛医院等推行阿尔茨海默病早筛 形成新型医疗资源整合模式 [6] - 传统扩张模式遇瓶颈 医保支付改革迫使医院转向专病专科发展 AI成为精准获客和患者黏性管理的关键工具 [7][8] - 基层医疗机构受益显著 无锡某卫生服务中心借助AI技术使门诊量最高增长288% 主要得益于漏诊率下降 [9] 医疗体系结构重构 - 远程医疗技术突破 上海瑞金医院实现2950公里外远程手术 网络延迟达毫秒级 北京协和/华西医院等均将远程手术列为战略重点 [13] - 区域医院面临双重挤压 2015年以来医疗费用向县医院分流减少 但三甲医院数量反增1.8倍至1795家 普通三甲生存压力加剧 [14] - 政策导向加速变革 中办/国办文件明确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未来可能形成"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的新型医疗体系 [14]
智慧医疗照进现实 手术机器人焕然“医”新
证券日报· 2025-05-23 23:50
行业变革与技术进步 - 依托智能算法、5G等技术,手术机器人行业正经历类似"智能驾驶"的变革,实现微创手术切口从10厘米以上缩小至1-2厘米,精度达亚毫米级[1] - 手术机器人渗透率从2020年3.7%提升至2025年11.2%,微创手术领域应用占比达68%[1] - 国产手术机器人2021年后加速获批,国产化率超80%,行业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2025-2026年为关键盈利时点[1] 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 - 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1.7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元,2030年有望达287亿元[3] - 政策持续支持,如《"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鼓励医院使用手术机器人,多地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3] - 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影像处理平台、患者手术平台、医生控制台组成,机械手可放大10倍视野辅助精细操作[2] 国产化突破与技术路径 - 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数量从2014-2020年4款增至2024年94款,占总数81.7%,诞生微创机器人、天智航等龙头企业[4] - 术锐通过"产学研用"闭环实现单孔技术突破,蛇形臂手术机器人仅需2.5厘米切口完成多科室手术,打破国外垄断[6] - 微创机器人"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同步获中美欧认证,天智航"天玑"骨科机器人覆盖200余家医院完成超10万例手术[7] 5G远程应用与全球化 - 5G技术推动远程手术落地,国内首例5G超远程胆囊切除手术由微创机器人四臂腔镜机器人完成[8] - 微创机器人图迈系统已在37个国家完成250多例远程手术,最远距离超12000公里,成功率100%[9] - 2025年全球远程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120亿美元,中国成为第二大市场,首个5G远程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获批上市[9][10] 技术趋势与临床价值 - 手术机器人被视作"辅助驾驶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长30%-50%,减少患者恢复周期[2][5] - 单孔/无创技术成为未来趋势,但需解决有限切口下的高精度操作难题[5] - 中国形成腔镜、骨科、神经外科等多技术路线并行的多元生态,区别于欧美单一达芬奇系统主导的格局[7]
全球首例!跨越8000公里,苏州医生用国产机器人在欧洲做手术
扬子晚报网· 2025-04-03 16:44
医疗科技突破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跨洲际单孔机器人胸外科手术 手术跨越8000公里 历时3小时 为罗马尼亚肺癌患者实施远程右上肺叶切除 [1] - 手术采用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 通过5G网络传输指令 在3~4厘米切口内完成精细操作 创伤降至最低 [6] - 设备机械臂操作灵活 视野可放大2至10倍 网络延迟优化至107毫秒 实现无感知流畅操作 [8] 技术协作与筹备 - 手术筹备历时4个月 涉及设备运输 法律审批 行政许可 人员培训 设备测试等流程 [3] - 国内外40多名医护人员协同配合 罗马尼亚医疗团队与苏州团队线上协作完成手术 [6]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成立国际单孔机器人培训中心 已培训20余国130多名专家 [8]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此次手术标志着中国医疗科技在国际微创外科领域迈入新里程碑 [1] - 远程手术技术有望打破地域限制 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难度手术支持 [8]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机器人外科领域积累深厚 未来计划扩大远程手术应用范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