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112亿私有化退市,手术机器人是解题钥匙?全解析
思宇MedTech· 2025-08-13 10:39
招商通知: 2025年9月4-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2025年8月12日晚,停牌近一个月的康基医疗(9997.HK)终于揭开停牌谜底——由全球私募巨头TPG Inc.、卡塔尔投资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QIA)以及康基医疗创始人钟鸣与申屠银光牵头的财团,拟以每股9.25港元的价格,收购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估值约112亿港元(约 合14亿美元),并在交易完成后将公司从香港联交所退市。 这笔交易,不仅是港股医疗板块近年来少见的大型私有化案例,也映射出一个更深层的现实:当资本市场长期低估叠加行业政策压力,优质企业可能 会选择在公众视野之外重新布局。而对康基医疗来说,此次私有化的背后,还隐藏着它向"智能化微创手术平台"转型的重要一步——通过战略投资的 唯精医疗,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完成关键突破。 01 交易核心信息 为了帮助行业读者快速理解康基医疗此次私有化的全貌,我们将公告及公开报道中的关键信息整理如下: | 要素 | 内容 | 备注/解读 | | --- | --- | --- | | | | 思宇MedTech整理 | | 收购价格 每股9.25港元 | | 与停牌前 ...
中信建投研报:医疗仪器行业拐点已至
仪器信息网· 2025-08-12 11:58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中信建投(601066)发布研报称:医疗仪器器械细分板块有望在下半年到明年陆续迎来业绩拐点。 核心观点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行业成长逻辑已从"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向"国际化拓展 +技术创新"升级,估值体系面临重构。当前政策环境优化、设备招标回暖及渠道库存去化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2025 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业将逐步迎来业绩拐点。 一、政策边际改善驱动行业拐点与估值修复 历史表现与短期承压:2021-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下行,2023-2024年因医疗合规要求升级及设备更新节奏放 缓进一步承压。 拐点信号显现: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优化推动估值修复,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集采出清拐点逐步兑现。 医疗设备:2024年Q4招标增速已现拐点,预计2025年Q3龙头公司业绩将企稳回升,国产替代加速。 IVD(体外诊断):短期受政策压制,但化学发光领域Q4或2026年有望量价企稳,中长期国产替代潜力显著。 低值耗材:关税政策下关注海外产能布局及大客户合作进展。 ...
中信建投:医疗器械行业拐点已至
第一财经· 2025-08-12 07:41
医疗器械行业拐点分析 - 行业拐点已至,关注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国际化能力较强、中长期增长逻辑较好的各细分赛道龙头 [1] 投资标的筛选逻辑 - Q2或Q3有望业绩高增长或逐步迎来拐点的标的 [1] - 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增长稳健、26年有希望加速增长的公司 [1] - 集采优化政策相关潜在业绩和估值修复机会 [1] 医疗新科技方向 - 重点关注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创新领域 [1]
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央视直播同济医院全球首创成果
长江日报· 2025-08-10 08:41
从实验室到临床,脑机接口不同技术路线的医学研究正在同济医院并行探索:在胃肠外 科,胡俊波教授、王桂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出聚焦超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完成全球首 创基于脑机接口的慢性便秘治疗;在康复医学科,黄晓琳教授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熊蔡华 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眼控脑卒中智能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提出基于大脑指挥下的人眼运动信息 的脑机接口技术,显著提升患者运动与认知功能;在神经外科,舒凯教授团队开展了华中地 区首例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手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 编辑:赖俊 同济医院携46项成果亮相,这些成果多为全国甚至全球首创。其中,由该院领衔重磅发 布的10项成果,聚焦脑机接口、基因诊疗、手术机器人、智慧医疗平台等前沿领域,通过中 央电视台的直播,向全球呈现了湖北医疗科技的硬核实力。 脑机接口技术是本次发布会的10项重磅成果之一。今年6月,同济医院成功完成华中地 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术后仅一个月,该脑出血患者已能自主"拿"起水杯喝水,标志 着该技术在功能重建上取得关键进展。该院党委书记、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说,该院正以脑 机接口为代表的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技术重塑生命科学定义和健康产业格局。 8月9日, ...
432亿!增长11%!史赛克最新财报
思宇MedTech· 2025-08-05 12:18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达60.22亿美元(约43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1%,有机增长10.2% [3] - 净利润8.84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3.13美元,同比增长11.4%,超出市场预期6美分 [3]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提升110个基点至25.7%,反映产品结构优化与费用控制成效 [3] - 全年指引上调:调整后EPS预期13.40-13.60美元(原13.20-13.45美元),有机销售增长预期9.5%-10%(原8.5%-9.5%)[4] 业务板块表现 医疗外科与神经技术 - 销售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有机增长11.0% [7] - Mako机器人系统创历史安装记录,带动膝关节与髋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协同增长 [9] - 内窥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1%,神经技术产品增长近20% [9] - 新产品LIFEPAK 35除颤器、Oculan手术照明系统等预计2025年下半年放量 [11] 骨科业务 - 收入22亿美元,表面增长2%,剥离脊柱业务后有机增长达9.0% [12] - 膝关节与髋关节业务分别增长6.3%和8.9%,创伤与四肢产品线增长15% [15] - 脊柱植入物业务剥离后收入仅余0.05亿美元,国际市场转让进展顺利 [15] 血管业务 - 收购Inari Medical后销售额4.9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成为增速最快子板块 [14] - 血管产品Artix进入创收周期,计划整合至神经与介入生态系统 [18] 区域与市场策略 - 美国市场销售额增长12.5%,国际市场增长6.8%(恒定汇率下3.9%)[6] - 澳大利亚、日本与欧洲市场中双位数增长,Mako系统与创伤产品全球推广 [20] - 门诊手术中心(ASC)扩张策略聚焦"Mako+可视化+创伤+远程支持"组合 [25] 运营与成本管理 - 关税影响从2亿美元降至1.75亿美元,通过制造迁移、定价策略(0.5%-0.8%成本传导)及供应链优化实现 [19][21] - 预计2025Q3起供应链延迟问题显著缓解 [19] 行业活动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4-5日举行,聚焦手术机器人领域创新 [2][23]
亿嘉和参股子公司佗道医疗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近期获批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04 17:17
公司动态 - 亿嘉和参股子公司佗道医疗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近期获批上市,应用于普外、泌尿外科以及妇科手术领域(胸外科获批中)[1] - 佗道医疗在微创外科新赛道上实现重大突破[1] - 佗道医疗已取证的产品包括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两款C形臂X射线机、穿刺手术机器人、骨科机器人专用碳纤维手术台[1] 产品进展 - 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标志着公司在微创外科领域的技术突破[1] - 公司产品线覆盖多个外科领域,包括普外、泌尿外科、妇科以及胸外科(获批中)[1] - 现有产品组合涵盖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和配套手术台等[1]
天智航20250728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天智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情况改善**:2025 年经营较去年明显改善,一季度收入同比翻倍,手术机器人收入增长超 400%,手术量从 8000 例增至 11000 例,增速超 30%,耗材和服务与手术量同步增长,上半年骨科手术机器人招投标数量同比增长超 50%[2][3] - **产品研发进展**:2025 年上半年取得四代机器人“天玑四瑞”和移动 CT 影像产品注册证,“天玑四瑞”采用 7 轴医用机械臂,具备自动配准和手术规划能力;设立子公司并完成 9000 万元融资支持影像产品发展[2][4] - **市场份额回升**:2024 年市场份额 30%-40%,2025 年一季度回升至 50%,全年营收目标增长不低于 20%,亏损额预计减至 5000 万 - 7000 万[5][14] - **国际市场战略**:计划加快进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市场,2025 年目标在欧洲实现零的突破,启动 FDA 认证,预计 2027 年前后获得认证[2][6] - **医院购买服务模式**:大力推动该模式发展,过去两年每年翻倍增长,目前集中在北京,2025 年计划推广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7] - **医保政策利好**:国家医保局正制定手术机器人收费指导意见,有望 2025 年落地,推动创新药械进入商保和医保支付渠道,将为业务开展提供支持,提升创新药械发展潜力[2][8] - **应对内卷策略**: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内卷严重,新公司低价竞争,天智航 2023 年多产品策略未完全解决问题;未来招投标或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和产品力权重,有望改善行业生态[12][13] - **产品升级特点**:推出四代产品,天机 4 硬件改进提升反应速度和操作精度,采用 400 赫兹光学追踪相机和 NDI 技术;机械臂采用七轴医用机械臂,具备力反馈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实现商业化,可自动配准和初步手术规划[20][22][23] - **手术量增长**:单台机器人手术量快速增长,2022 - 2024 年分别为 82 例、130 例、170 例,2025 年目标达 5 万例,单台机型手术量有望达 190 - 200 例[17] - **全年增长目标**:年初目标营收增长不低于 20%,亏损减至 7000 万 - 5000 万,全年增速有望达 40% - 50%[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反内卷政策影响**:招投标市场反内卷政策或使设置调整,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和产品力权重,有望缓解舆论和纪检压力,促进优质企业中标,2025 年下半年或四季度有望看到实质性变化[13] - **新收费指导意见改善**:新的手术机器人收费指导意见出台后,收费标准预计更友好,可缓解支付端难题,DRG 支付和耗占比等限制因素影响或减小[9][10] - **创新药械医保支付进展**:2024 年国家医保局推动创新药械进入商保和医保品类支付渠道,创新药已逐步落地,医疗器械有望跟进,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11] - **成熟手术机器人手术量**:成熟手术机器人平均每年手术量约 200 - 300 例,稳定后可能达 350 例左右[18] - **Q2 环比趋势及收入影响周期**:Q2 环比趋势与 Q1 类似,从招投标中标到体现在收入上约需三到六个月[25]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包括高值耗材、创新产业链、CXO、电生理、医疗设备、医用耗材、IVD、医疗耗材等细分领域) - **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惠泰医疗、新麦、南威、安杰斯、百利、恒瑞、药明康德、迈普、山外山、费迈特、亚明康达、亚明和联、海兰因、康龙化成、奥普迈、浩元、必得、百慕赛斯、华大智造、万东、春立医疗、新产业、艾德、先见科技、赛诺、史尚素、波科、强生、达芬奇、Tampas AI、Illumin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表现与前景** - 医疗器械板块下半年有望改善,中报业绩和未来业绩预期提升市场信心,第11批集采政策价格机制优化预期带来积极影响[1][3]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表现亮眼,技术创新公司集中,借助集采实现业绩快速放量,估值仍具性价比[2] - 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乐观,政策影响逐步出清,高值耗材集采规则温和化,国产替代加速,商业健康险利好创新医疗器械[10] 2. **各细分领域情况** - **设备方向**:连续三季度招标数据向好,短期内受库存压力影响,下半年业绩有望改善,迈瑞、联影等公司库存出清后业绩增长潜力大[1][4] - **高值耗材领域**:新麦、南威、安杰斯等公司受益于政策缓和,业绩有望复苏,全年收入利润增速预计可达15%-20%[1][5] - **创新产业链和创新药物领域**:百利、恒瑞等公司的海外仪器和药品值得关注,CXO行业如药明康德等公司中报业绩超预期,创效产业链趋势向好[1][6] - **电生理领域**:PFA技术发展迅速,配套3D标测系统至关重要,多家国产头部公司PFA产品陆续上市,福建电生理联盟集采续约将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1] 3. **市场情况** - **国内市场**:医保为医疗器械公司奠定增长基础,财政端设备招标恢复,消费端预期向好,内需有望稳步增长[12][13] - **海外市场**:非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具长期增长潜力,美国市场加速拓展海外供应链并建设生产设施[13][14] 4. **投资策略** - 关注中报季表现良好及具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如迈普、山外山、费迈特等,以及高值耗材龙头惠泰,同时跟踪CXO行业优质企业[1][7][8] - 关注港股医疗器械板块的惠泰医疗、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2] - 关注亚明康达、亚明和联、海兰因等中报业绩优异的公司,以及康龙化成、奥普迈、浩元、必得、百慕赛斯等有潜在投资价值的公司[9] 5.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器械设备配置与医院建设高度相关,中期内行业增长潜力巨大,高等级医院需要创新研发高端产品,基层市场则需开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20] - 医疗耗材及IVD行业增速能维持在个位数水平,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医保政策影响逐步改善[21] - 预计到2025年底,高值耗材将有一半的金额纳入集采范畴,IVD产品约为1/4,低值耗材大约是1/3[22] - 医疗器械出海潜力巨大,非美市场通过经销商渠道适合中国企业,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需要建立直销能力[25] 6. **公司情况** - 惠泰医疗有望受益于PFA热消融新产品的放量,年底电生理集采续标将为明年业绩增长奠定基础[35] - 迈瑞医疗面临去库存问题,但整体招采持续复苏[35] - 联影医疗装机节奏稍有拉长,预计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业绩不错[36] - 心脉医疗去年经历医保调价,今年河北集采大概率不落地,海外业务稳健增长,集采温和化后估值有望改善[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医疗器械板块今年上半年在细分行业中表现相对偏弱,但基本面呈现稳步恢复态势,估值已回归稳态水平,具有一定吸引力[15] 2. 2025年1至6月,中国医疗仪器和器械出口同比增长7.1%,剔除防疫相关公司后,整体国际化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中美贸易风险影响可控[26] 3. 手术机器人、AI、基因测序开发的新应用以及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具备很大的想象空间,有望实现现有诊疗模式的改进或颠覆[31] 4. 短期内关注反内卷政策和广东省围绕消化内科的集采政策,集采趋势温和可使企业估值修复[37] 5. 有强阿尔法特性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如春立医疗、南威医学、安杰斯、新产业等,以及大单品放量的公司如艾德MRD、先见科技铁基支架以及赛诺药物自膨支架等[40] 6. 脑机接口、AI医疗以及手术机器人等主题方向预计将在今年受到更多关注,相关公司估值提升逻辑更明确[41]
半年盘点|美国医疗企业财报密集公布,哪些业务最赚钱?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15
行业整体表现 - 医疗设备行业整体表现强劲 大部分企业利润高于华尔街预期 主要驱动力来自创新药物研发设备 心血管医疗器械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 [1] - 诊断相关检测市场持续疲弱 成为行业中少数表现不佳的细分领域 [1][5] - 关税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存 但部分企业已成功将相关成本影响减半 [4] 赛默飞世尔科技 - 上调年度利润预期下限1 2亿美元 因药物研发产品需求保持强劲 [3] - 实验室产品部门Q2实现60亿美元销售额 推动股价单日大涨12% [3] 丹纳赫 - 上调年度利润预期 生物加工业务需求稳定 中国市场需求稳步复苏 [3] - 单克隆抗体占生物加工业务收入75%以上 是客户最大投资领域 [3] - 中国市场收入占总销售额12% 非诊断业务持续改善 [3] - 学术和政府需求疲软 临床诊断和应用市场保持稳定 [3] 波士顿科学 - 上调年度利润预期 心脏医疗器械设备需求强劲 [4] - 关税成本影响从2亿美元下调至1亿美元 [4] - Watchman和Farapulse等心血管设备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Farapulse已获美国FDA批准 [4] 强生公司 - 医疗科技产品销售额增长6%达85 4亿美元 [4] - 心脏设备Varipulse Trupulse和Impella表现突出 后者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疗科技部门增长关键引擎 [5] 直觉外科公司 - Q2利润和营收超预期 达芬奇手术量同比增长17% [5] - 上调2025年毛利率预期至66%-67% [5] 雅培 - 因诊断业务需求下滑 下调利润预期 面临超10亿美元财务压力 [5] - 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销售强劲 加大心血管领域投入 [5] - 计划2028年前在佐治亚州建厂支持心血管产品业务 [5]
最新!大博医疗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思宇MedTech· 2025-07-17 14:21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3亿元至2 5亿元 同比增长66 37%至80 8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 1亿元至2 3亿元 同比增长72 23%至88 63%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5657元至0 6148元 上年同期为0 3339元 [1] 业绩增长原因 - 各产品线在耗材集采后进入新的增长常态 [3] - 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服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3] -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支付费用约为2500万元 [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 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4] - 主营业务为骨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等医用高值耗材研发、生产、销售 [4] - 产品通过FDA、CE、ISO13485、GMP等国际认证 [4] 产品线 - 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髓内钉、空心钉、普通钉板、锁定钉板等 [4] - 脊柱类植入耗材:脊柱接骨板、脊柱内固定器、椎间融合器等 [6] - 关节类植入耗材:髋关节假体、膝关节假体等 [9] - 运动医学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颅骨修复钛网、硬脑膜等 [9] - 微创外科类耗材:微创穿刺系统等 [9] - 齿科类植入耗材:种植体系统 [9] 市场覆盖 - 拥有158个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 涵盖约15 400个规格的各类耗材产品 [8] - 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 与3000多家医院及500余家商业公司合作 [8] - 国际市场覆盖美国、欧盟、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区 [8] 行业活动 - 即将召开2025年9月3-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