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商

搜索文档
对话中科院院士张杰:年轻人要学会面对失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23:10
科研与年轻人成长 - 对科研年轻人而言,学会面对失败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调整心态和重新站起的能力[1][3] - 77/78级大学生因经历更多失败而更乐观坚强,最终在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录取率:千万考生中仅几十万录取)[5] - 当代年轻人比前辈更聪明自信,对成功标准要求更高(如不再认为进口产品最优)[4][6][8] 逆商与竞争环境 - 当代年轻人逆商可能优于前辈,因生活条件改善后自我要求更高[6] - 中国严酷的竞争环境(如企业高强度工作、性价比要求)锻造了民族竞争力,但个体压力显著[9] - 自然地理条件(如多地震、季风敏感)塑造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特质,延续至现代竞争文化[10] 社会现象与青年心态 - "躺平"现象反映经济发展后代际支持能力增强(父母收入提升可支撑短期休息)[11] - 青年阶段性低潮是正常周期,民族基因将促使后续满血回归[11] - 企业国际化案例显示中国竞争环境培养出强大适应力(如朱啸虎提及出海企业优势)[9]
对话中科院院士张杰:年轻人要学会面对失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22:28
科研与教育 - 张杰认为年轻科学家比老一辈更聪明自信,团队中年轻人展现出更强的能力[3] - 对科研新人的核心建议是"学会面对失败",以77/78级大学生为例说明失败经历塑造了更强的抗压能力与成功概率[4] - 担任上海交大校长期间强调情商比智商更能决定个人发展高度,通过朋辈式陪伴引导学生成长[5][7] 年轻群体特征分析 - 反驳"逆商不足"观点,指出当代年轻人自我要求更高(父辈追求稳定工作 vs 现代青年追求"高大上"目标)[6] - 认为迷茫源于未意识到时代优势,举例年轻一代已摆脱"进口最优"的心理依赖,实际比父辈更自信[7] - 将阶段性"躺平"视为发展规律,预测民族奋斗基因会促使年轻人最终回归进取状态[11] 竞争环境解读 - 引用朱啸虎案例说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源于本土严酷环境(如极致性价比要求、加班文化)[8] - 从地理板块运动角度分析中华民族面临的自然挑战(地震频率为欧洲10倍+季风敏感导致多灾害),形成勤劳坚韧的民族特质[9] - 指出全球化竞争中外部压力迫使持续努力,唯有复兴后才可能缓解"内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