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替代疗法

搜索文档
婴儿型庞贝病有望“一针治本”
科技日报· 2025-07-15 09:13
庞贝病概述 - 庞贝病是一种发病率为四万分之一至三百万分之一的罕见且致命的遗传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运动障碍,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罕见病目录》[1] - 庞贝病又称糖原累积病Ⅱ型,是由于缺乏酸性α-葡糖苷酶导致糖原在溶酶体内贮积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尤以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受累最为严重[2] - 婴儿型庞贝病是庞贝病的两大类型之一,主要累及骨骼肌和心肌,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进展迅速,若无有效治疗,患者常会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2] 传统疗法局限性 - 酶替代疗法虽在某种程度上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状况,但却无法根治疾病,且存在局限性[1] - 酶替代疗法难以透过血脑屏障,无法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长期应用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3] - 酶替代疗法需要每2周应用一次,长期治疗费用高昂,部分患者可能产生抗体,从而降低疗效或引发过敏反应[3] 基因疗法突破 - 基因疗法被视为潜在的治愈性方案,可以通过载体递送正常的GAA基因,从根本上恢复GAA酶的合成[4] - GC301注射液以重组腺相关病毒9型(AAV9)为载体,递送密码子优化的人源GAA基因,AAV9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低免疫原性[4] - 研究中4名不足6月龄的婴儿型庞贝病患者接受单次静脉注射GC301,3名患儿在52周观察期内达到了独坐和独站、扶走的运动发育里程碑,心脏功能有所改善[5] 研究评价与行业影响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社论指出,这是庞贝病"这一复杂且致残疾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5] -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指出,GC301注射液推动我国基因治疗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5] - 若GC301注射液能够获批,将成为全球首款针对婴儿型庞贝病的基因治疗药物,填补现有疗法空白[6] 未来研究方向 - 未来可进一步探索GC301注射液在庞贝病的另一类型——晚发型患者中的应用,覆盖更广泛人群[7] - 团队将进一步优化载体设计,降低免疫原性,同时针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探索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7] - GC301注射液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样本量,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长期安全性和持久疗效[6]
戈谢病迎来国产替代疗法:患者用药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企业打开盈利空间有哪些新思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22:44
产品获批与市场定位 - 北海康成旗下注射用维拉苷酶β(戈芮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本土研发用于12岁及以上Ⅰ型和Ⅲ型戈谢病患者的长期酶替代治疗药物,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1] - 戈芮宁适应症覆盖范围最全面,同时获批用于Ⅰ型和Ⅲ型患者群体,并特别覆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细分人群[2] - 公司预期戈芮宁可使患者年治疗费用较进口药物下降50%以上,进口药伊米苷酶年费用国际约10万~30万美元,国内成人患者年均费用超100万元[3] 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 - 药明生物通过CRDMO模式从源头控制开发和生产成本,利用WuXiUP技术平台使戈芮宁综合产量提升超110倍,酶比活性提升超50%[5] - 戈芮宁是国内首个通过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检查的创新生物药,该突破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6] - 酶替代疗法技术平台已支持开发庞贝病产品Pombiliti和戈芮宁,未来将拓展至更多罕见病药物研发[6] 市场策略与行业挑战 - 国内戈谢病患者约3000人,全球可负担治疗患者约5000~8000人,大量患者因高昂费用未获治疗[3][5] - 公司重点推动戈芮宁纳入医保范畴,寻求省级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以扩大患者受益面[6] - 罕见病药物需开发国际市场,戈芮宁研发和生产均符合国际标准,未来目标为海外市场拓展[7] 行业生态与发展方向 - 全球罕见病患者2.5亿~4.5亿人,分散至7000种疾病后单病种患者规模极小,企业需平衡社会责任与盈利[4] - 东亚地区部分罕见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全球(如黏多糖贮积症Ⅱ型50%病例在东亚),可依托本土资源开展针对性研究并摊薄成本[7] - 酶替代疗法全球28种产品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公司计划长期合作药明生物开拓新疗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