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尔伯格陷阱

搜索文档
不只是降息!鲍威尔明年离职后,美联储“美元互换”会成特朗普“核武器”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1:54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预期 - 市场通过SOFR期货押注美联储降息 2026年3月合约被大量卖出而6月合约被买入 交易量超6万手创历史第二高 [1] - 交易员预期鲍威尔2026年5月卸任后新任主席将执行特朗普的降息意志 [1] - 特朗普长期批评鲍威尔降息迟缓 虽承诺不解雇但明确将提名继任者 [1] 美元互换协议的政治风险 - 美联储与5家央行(欧/瑞/日/英/加)保持永久性美元互换协议 另与9家央行(澳/巴/丹等)建立过临时协议 [2] - 特朗普政府可能将互换协议武器化 副总统万斯公开反对"救助欧洲" [2] - 五角大楼审查与英澳潜艇协议 显示连盟友协议也可能被重新谈判 [2]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互换协议提供5830亿美元 2020年疫情达4500亿美元 [4] 全球央行应对措施 - 欧洲央行要求区域内银行报告美元敞口脆弱性 副行长公开表态与私下行动存在温差 [3] - CEPR智库提议14家央行利用1.9万亿美元储备 在BIS协调下建立独立于美联储的美元流动性池 [3] - 各国央行正增加黄金储备 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作为防御性举措 [3] - 业内讨论"金德尔伯格陷阱" 即主导国失去支持储备货币意愿时的系统性风险 [3][5] 历史经验与当前危机 - 金德尔伯格理论指出霸权国货币交接真空期易引发全球动荡 如英镑被美元取代时期 [5] - 当前担忧类似历史场景 除非白宫明确支持鲍威尔维持互换协议的立场 [5]
50岁的G7,还能站出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6-13 16:15
国际秩序与G7峰会 -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次上任意味着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终结 世界正面临80年来最大的转折 [1] - 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MAGA政策 包括提高关税 财政部长贝森特从反对高关税转为支持 [1] - 特朗普的复古主张否定了20世纪的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的进步 [2] 美国实力与政策转向 - 美国相对实力下降 无法继续支撑现有国际体系 面临巨额财政和贸易赤字 国防负担加重 [3] - 美国可能退出国际合作 追求一国利益 这是特朗普主张的核心 [3] - 1971年尼克松停止黄金和美元兑换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落幕 美国首次达到支撑国际秩序的极限 [3] G7的历史与现状 - G7峰会始于1975年 旨在恢复日美欧团结 应对美国强硬政策引起的混乱 [3] - 50年前G7经济总量占全球6成以上 如今跌破3成 因中国、印度等国家崛起 [5] - 2018年加拿大G7峰会因美欧贸易对立陷入混乱 特朗普会后拒绝承认首脑宣言 [5] 当前G7峰会的挑战 - 加拿大可能放弃协调首脑宣言 转而针对美国赞同的个别领域发表声明 [6] - G7内讧可能让中国、俄罗斯等国受益 [6] -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因美国拒绝合作而破裂 导致大萧条加剧 [6] 美国的责任与未来 - 尽管美国相对国力下降 仍需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 [6] - 今年G7峰会可能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6]
全球观察|总览篇:全球战略力量重构下的经济影响与投资机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31 08:06
全球战略力量重构 - 全球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美-俄"三角关系经历"非对称重构",传统G7主导格局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影响力增强 [3] - 美国战略思路转变,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意愿降低,导致全球秩序动荡和保护主义蔓延 [3]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国家成为调整关键节点 [3] 经济格局变化 - 中国2025年经济预计呈现"U"型增长,增速维持在5%左右,社零增速预计4.8%,出口增速可能下降至-5.0% [1][61][62] - 美国经济维持韧性,但政策不确定性增加,预计美联储年内降息不超过2次 [64][65] - 欧洲经济起色取决于内需刺激程度,预计欧央行2025年还有两次25bps降息 [68] - 其他经济体分化加剧,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经济体增速有望回暖,中东、中亚、阿根廷经济增速可能提升 [76][77] 产业与贸易政策 - 全球产业政策向"强干预"方向演进,34%的产业政策由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因素驱动 [40][41] - 贸易政策趋向保守,特朗普可能对中国征收20%关税,对全球钢铝征收25%关税 [38][50] - 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退坡 [45][46] 社会思潮与政策 - 全球社会思潮加速右转,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合流 [24][26] - 各国政策倾向共性转变,对内趋于保守,对外价值观外交弱化 [60] - 2024年"超级大选年"使保守主义从思潮转化为政治力量,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36][38]
帝国的黄昏:欧洲,何以至此?
城市财经· 2025-03-04 11:39
欧洲经济困境 - 2008年欧元区GDP占美国比例为96%,2024年降至56%,经济总量仅为美国一半[5] - 2008年中国GDP占欧元区比例32%,2024年超越欧元区达1.12倍[6] -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引擎连续两年负增长,2024年GDP下降0.2%,制造业产出萎缩3%[10] - 德国汽车/机械/化工三大产业占GDP30%,但受俄乌战争能源冲击面临重组[10] - 欧洲在工业领域被中国追赶(如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领域被美国压制[12]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比亚迪2023年销量302万辆(+61.8%),国内份额从2%升至11%,超越大众[13] - 大众汽车2023年在华销量239.86万辆(+0.1%),份额从16%降至10.1%,2024上半年交付量下滑7.4%[13] - 智能汽车时代欧洲落后:大众旗下CARIAD软件公司三年累计亏损78.53亿欧元[14] - 欧盟2024年贸易顺差1501亿欧元(2022年赤字4360亿),主要出口美国(5038亿美元,占19.7%)[20] 结构性原因 - 欧洲错失信息技术/互联网/AI三次技术革命,缺乏类似美国纳斯达克的风险投资体系[17][18] - 金融市场以传统商业银行主导(如德国),难以支持科技创新[18] - 文化保守导致人才吸引力不足,官僚主义阻碍资本流动[18] - 欧盟缺乏竞争性政策环境,对科技企业过度监管[19] 地缘政治影响 - 俄乌战争打破德国能源-产业平衡,高耗能化工/钢铁业受重创[10][11] - 欧洲能源依赖俄罗斯(已暴露风险)、安全依赖美国、中间品依赖中国[20] - 北约经费68%由美国承担(约1万亿美元),欧盟国防开支仅占GDP1.6%(美国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