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科普

搜索文档
正向传播金融知识 营造理性客观舆论环境
期货日报网· 2025-08-25 00:17
自媒体内容传播现象 - 财经自媒体博主"小林"在B站使用"金融赌场"标题发布期货科普视频 订阅人数达645.3万 单期视频同时观看1.1万人 播放162万人次 弹幕评论超3000条[1] - 同一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使用温和标题"一口气了解期货"获得行业人士积极转发认可[1] - 第二期视频在B站采用"期货 为什么拉爆债市、股市和油价"导语 单日获得百万播放量 微信视频号则使用"期货陷阱"标题[2] 行业认知影响 - 误导性标题导致观众产生"期货就是赌场""实质上就是对赌"等负面认知 与视频实际内容(国际期货交易量及索罗斯案例)关联度低[1] - 期货行业持续进行公众教育宣传 强调"期货不是赌博""投机交易创造流动性"等正名观点[2] - 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在北大课程中指出期货是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 因交易双方均通过机制满足需求[2] 金融生态建设需求 - 污名化标题会削弱公众对期货证券保险等金融细分领域的信任度 增加业务开展阻力[3] - 错误金融认知可能导致公众对市场产生恐惧误解 影响个人金融决策并引发非理性投资行为[3] - 在关税战贸易战金融战背景下 投资者教育需从"跟风盲从"转向"理性决策" 关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金融强国建设[3] 监管优化建议 - 建立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与自媒体的沟通机制 提供权威科普素材与案例培训[3] - 网络平台需完善金融内容审核机制 增设金融专家参与的专业审核环节 限制博眼球式表述传播[4] - 设立金融科普监督通道鼓励公众举报误导内容 通过评选优秀科普自媒体给予流量扶持与荣誉表彰[4]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教育科普+”护航长者安愉人生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03
公司公益活动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持续开展兴业敬老公益行系列活动 弘扬传统美德并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1] - 活动以有温度的公益实践为安愉人生养老金融品牌谱写生动注脚 [1] 金融知识普及形式 - 分行营业部联合滨北派出所反诈宣教员开设沉浸式反诈防骗课堂 运用金融教育基地智能化设备进行教学 [2] - 鹭江支行创新采用金融知识科普加传统民俗体验模式 通过情景模拟和反诈口诀记忆游戏增强学习效果 [4] - 湖滨支行通过真实案例与趣味问答相结合方式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知识 [5] - 科学城支行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和生动案例讲解安全用卡与账户防护知识 [6] 教育内容重点 - 涵盖存款保险法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反假货币等基础金融知识 [2] - 针对电信诈骗常见手段进行解析 包括洗钱风险识别 冒充客服退款 虚假投资理财等骗局 [4] - 深入剖析非法集资高额回报诱饵 虚假宣传项目及亲情拉拢等犯罪手法 [5] - 详细介绍网点及手机银行APP适老化功能 聚焦长者高频金融需求与风险薄弱点 [6] 活动组织特点 - 联合社区派出所开展警银联动公益宣教 增强权威性和专业性 [2] - 设置金融知识问答角并采用粽情券兑换粽子机制 有效激发参与热情 [4] - 党员代表及业务骨干深入官浔村雨花敬老家园 结合爱心慰问开展宣讲 [6] - 各支行分别携手振兴社区 思南社区 滨中社区及乡村地区实现精准覆盖 [2][4][5][6] 受众受益效果 - 帮助长者提升金融知识素养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1] - 通过案例剖析使老年群体直观认清非法集资危害 [5] - 朗朗上口的反诈口诀帮助老人快速掌握防骗要点 [4] - 慰问活动赠送大米 食用油等生活物资体现人文关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