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APP
搜索文档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1-11 08:05
手机银行APP丨监测报告 摘要: 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以及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手机银行APP已然成为商业银行拓展服务边界、 优化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阵地。当前,国内手机银行APP用户流量趋于平稳、使用粘性持续下 降,单纯依靠"跑马圈地"式的用户扩张已难以为继,银行业需要转向精细化运营模式、挖掘存量用户价值。 基于此背景,艾瑞聚焦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银行APP的经营监测,呈现手机银行APP月活TOP50总榜 单及细分榜单表现,再呈现不同类型银行的运营标杆案例,最终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政策落地与行业实践深度结合的关键阶段。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 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金融战略的明确方向,也成为银行业应对经营挑 战、实现突破增长的核心路径。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当前银行业正面临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转型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行业息差 已收窄至历史低位,叠加同业竞争加剧与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挑战,传统盈利模式承压明显;另一方面, AI技术从探索走向规模化应用,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与智能化服务能力逐渐成 为 ...
2025年H1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1-07 08:06
核心摘要: 在国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手机银行APP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用户、优化体验、 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载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与用户行为的深度变迁,银行业从早期的渠道迁移迈入 智能化、场景化、普惠化的新阶段。AI技术的深度融合、精细化运营策略的落地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正 重塑手机银行APP的市场格局与价值内涵。 手机银行APP丨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金融研究院持续追踪中国手机银行APP的发展动态,并在此背景下发布《2025年H1中国手机银行 APP流量监测报告》。 我国手机银行APP 用户 流量 与用户行为均表明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手机银行 APP 用户流量已趋饱和,市场进入存量阶段 根据艾瑞监测数据, 2023 年至 2025 年间,中国手机 银行 APP 整体流量在 6.5 亿 ~7.0 亿之间平稳 波动,变化率在 -1.2%~4.6%—— 手机银行 APP 用户流量已然趋于饱和,市场进入存量阶段。 一 方面,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叠加银行物理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银行"能开尽开"的账户迁 移已接近尾声;另一方面 , 银行 APP 功能同质化 严重, 单纯依靠功能叠加或补贴 ...
“稳进变”加持优等生,江苏银行三季报彰显硬实力
第一财经· 2025-10-30 18:13
核心观点 - 公司以“稳进变”理念为指导,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 经营业绩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1.83亿元,同比增长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83亿元,同比增长8.32% [3] - 年化ROE为15.87%,年化ROA为0.96% [3] - 实现利息净收入498.68亿元,同比增长19.6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4.21亿元,同比增长7.88% [4] - 报告期末总资产4.9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87%,各项存款余额2.5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22% [4] - 上半年末净息差为1.78%,优于行业1.42%的平均水平,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前列 [4] 对公业务与金融服务 - 截至9月末,对公贷款余额16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26%,对公存款余额140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75% [7] - 公司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8] - 制造业贷款余额36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0%,基础设施贷款余额69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 [8] - 科技贷款余额2740亿元,集团口径绿色融资规模突破72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 [8] 零售业务与数字化转型 - 手机银行APP客户数近2200万,月活客户数突破760万户,持续位列城商行第一 [10] - 公司推动“8+1”场景建设,深耕文博、体育、音乐等兴趣圈层,构建“金融+场景”服务生态 [10] - 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新增近2000亿元,规模和增量均位列城商行第一 [11] - 子公司苏银理财产品规模突破8000亿元,持续稳居城商系理财子公司第一 [11]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为0.84%,为历史最优水平,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22.62% [3][13] - 关注类贷款比例为1.28%,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 [13] - 自2016年上市以来,不良率连续9年呈现下降趋势,在总资产规模超4万亿元的上市银行中处于最优水平 [14]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国内外券商分析师已发布相关研报近70篇 [1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机构共1263只产品持仓公司,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二 [16] - 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位列第5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10位,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62位,蝉联国内城商行首位 [16]
数字化转型核心载体:存量时代手机银行APP的经营之策
艾瑞咨询· 2025-10-28 08:04
手机银行APP行业现状与趋势 - 手机银行APP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承载金融服务、连接用户生态并驱动业务增长 [1] - 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阶段,月活跃用户规模稳定在7亿量级,竞争焦点转向用户留存与价值挖掘 [1] - 发展重心转向用户体验、生态融合与精细化运营,关键指标为用户活跃度、场景渗透深度和金融业务转化率 [1][6] 国有大行竞争格局与农业银行领先地位 - 2025年Q3国有大行手机银行APP平均月度独立设备数差距明显,农业银行以2.5亿台高居榜首 [2][3] - 农业银行2025年9月月度独立设备数达到26780.7万台,显著高于工商银行的20186.6万台和建设银行的11118.7万台 [3] - 资本市场对农行数字化转型给予积极反馈,2025年10月其股价登顶A股,成为国内第一大行 [2] 农业银行手机银行APP成功策略 - 坚持“一个APP战略”,以手机银行为核心枢纽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破渠道壁垒 [4] -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5+N”特色服务版本,满足老年、乡村、少数民族等不同客群需求 [4] - 打造“金融+生活”立体化生态体系,在政务、民生、养老等场景深度布局,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和缴存金额居同业第一梯队 [5] - 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体系,实现“会话即服务”和精准营销,支撑亿级用户在线稳定 [5] 手机银行APP未来发展方向 - 生态化融合加速,银行将金融服务与政务、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场景深度绑定 [6] - 智能化赋能深化,AI技术贯穿用户服务全流程,推动服务效率与体验升级 [6] - 精细化运营聚焦,基于用户画像实现分层分群管理,推出差异化版本满足“千人千面”需求 [7]
当金融遇上体育
36氪· 2025-10-20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度绑定地方体育赛事IP,构建“赞助+服务+生态”的合作模式,实现从传统金融服务商向用户生活场景伙伴的转型,以此应对行业净息差收窄、传统获客方式失灵等挑战 [1][4][6][7][9] 体育赛事营销的标杆案例:江苏银行与苏超 - 江苏银行以800万元冠名费赞助苏超联赛,撬动了价值数十亿流量的品牌曝光,单场比赛观众超22000人,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13亿次 [1] - 合作模式从单一冠名升级为“生态共建”,提供赛事奖金托管、参赛企业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赞助商形成品牌矩阵 [4] - 将手机银行APP转变为“赛事服务中枢”,通过门票申领、直播互动等功能,实现线下流量向线上平台的导流与沉淀,形成业务闭环 [4][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新低 [7] - 监管趋严,高息吸储等传统营销方式被叫停,银行需寻找新的获客突破口 [7][9] “体育+金融”模式的推广与复制 - 多家区域性银行效仿江苏银行模式,深入本地体育场景:农业银行玉溪分行借助中超球队推出联名信用卡,已累计发放2.12万张 [13][15] - 四川银行冠名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结合公益服务和金融知识普及,打造“金融+体育+公益”模式 [15][17] - 赣州银行在赣超联赛现场开展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公益宣传,将金融安全教育有机嵌入观赛场景 [17][19] 未来银行竞争的关键 - 未来银行竞争的核心从账户争夺转向生活场景的占领,比拼的是场景嵌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产业理解深度 [6][9][12] - 成功的路径在于以“产业运营思维”纵向深耕体育产业链,从场馆建造到赛事举办再到消费环节,构建贯穿产业链的生态级服务闭环 [9][10][12]
关停、迁移!多家银行加速APP“瘦身”
中国证券报· 2025-10-13 23:11
银行APP整合趋势 - 北京银行宣布其直销银行APP及网站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务,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1] - 中国银行于9月28日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该APP将逐步停止服务 [4] - 北京农商行与江西银行已于今年3月底分别关停“凤凰信用卡”和“惠享精彩”APP,相关功能并入手机银行APP [4] 整合范围与案例 - 银行整合应用的范围不仅限于直销银行与信用卡APP,还包括企业银行APP与生活服务类APP [4] -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告,浦发银行旗下专注于按揭贷款与车贷业务的“甜橘”APP已注销 [4] - 去年已有渤海银行、上海农商行等关停了旗下信用卡APP [4] 整合驱动因素 - 银行进行APP“瘦身”的主要原因是用户活跃度低、体验不佳及功能冗余等问题 [3][5] - 数字化转型初期,行业普遍采取“垂直化”经营,推出功能聚焦的专业APP [5] - 实践中APP过多对消费者构成负担,占用手机内存且使用不便 [6] 政策引导与整合效益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去年9月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合理控制移动应用数量 [6] - 政策强调需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移动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6] - 整合APP可打造统一便捷的“超级APP”,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更利于风险集中监测与防控 [6]
2025年H1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12 08:06
行业整体趋势 - 手机银行APP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整体流量在6.5亿至7.0亿之间平稳波动,变化率在-1.2%至4.6%之间 [2] - 用户粘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0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 [4] - 市场饱和与用户粘性下降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功能同质化严重及金融服务嵌入第三方场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4] 竞争格局与梯队划分 - 国有大行占据流量优势,农业银行以2.4亿平均MAU位居榜首,是唯一MAU超2亿的银行,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MAU均超1亿,共同构成第一梯队 [11] - 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平均MAU在1000万至9000万之间,为第二梯队;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平均MAU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为第三梯队 [11] - 环比2024年H2,国有大行与城商行增幅明显,而股份制银行普遍面临用户活跃度下滑压力 [11][16] 精细化运营策略 - 精细化运营成为银行在存量市场实现突围的关键,策略构建于精准用户洞察、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化布局与差异化运营之上 [6][7] - AI技术通过升级交互体验、强化风险防控、拓展多元场景和提升数据运营效率,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跃迁 [9] - 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用户与银行的情感连接,实现用户留存与价值沉淀 [7] 国有商业银行表现 -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MAU排名均居总榜前十,农业银行MAU为23794.9万,环比增长4.8%,增速居六大行之首 [13][15] - 工商银行MAU为18945.9万,环比增长0.2%;建设银行MAU为10621.1万,环比下降0.4% [15] - 中国银行与邮储银行MAU环比实现增长,分别为3.5%和2.0%,交通银行MAU为2334.2万,环比下降5.0% [13][15] 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 - 招商银行以7001.1万平均MAU稳居股份制银行榜首,但环比下降1.2% [16][17] - 平安口袋银行与中信银行MAU集中在2000万至3000万,环比分别下降3.8%和3.6% [16][17] - 股份制银行普遍面临MAU下滑压力,仅华夏银行实现2.5%的正增长,MAU为395.1万 [16][17] 城市与民营商业银行表现 - 城商行共有17家进入TOP50榜单,MAU主要集中在90万至400万之间,江苏银行以349.6万MAU位列城商行第一 [19][20] - 城商行变化率差距明显,齐鲁银行实现27.3%的增长,甘肃银行、兰州银行与贵州银行增幅均超10% [19][20] - 民营商业银行表现不佳,仅微众银行一家进入TOP50,MAU为141.3万,环比下降27.3%,网商银行MAU环比大幅下降64.7% [22][24] 农村商业银行与农信社表现 - 共有17家农商行和农信社入选TOP50,福建农信以795.1万平均MAU位列第一,环比增长6.2% [25][27] - 四川农信和云南农信平均MAU均超过500万,其余14家银行MAU在100万至500万之间 [25][27] - 17家银行中仅有6家实现MAU正向增长,其中深圳农商行与安徽农金增幅超过10%,分别为15.5%和12.6% [25][27] 优秀案例与战略方向 - 农业银行通过在教育、政务、养老、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度耕耘,构建数字金融场景生态,其APP MAU达到23794.9万,环比增长4.8% [28][29] - 招商银行持续迭代其“双子星”战略体系下的手机银行APP,以智能化、专业化、便民化的服务应对市场变化 [31] - 江苏银行将数字化能力与财富管理能力深度融合,迭代APP10.0版本,升级基金管家式服务,MAU为349.6万 [33] - 北京银行推行“科技+场景+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更新APP9.0版本,推出智能财富管理等服务,MAU为328.8万 [35]
民生银行济南天桥支行积极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9-29 15:11
公司活动与战略 - 民生银行济南天桥支行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活动[1] -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银行APP平台使用动画演示黑客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1] - 线下对网点客户进行一对一宣传 提示保管重要物品并拒绝出租出借行为[1] 行业实践与推广 - 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商圈发放宣传折页 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核心要点[2] - 分析当前诈骗手段案例 提升消费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水平[2] - 公司计划建立全流程信息保护机制并创新金融知识普及形式[2]
2025年H1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26 08:04
行业整体趋势 - 手机银行APP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整体流量在6.5亿至7.0亿间平稳波动 变化率介于-1.2%至4.6% [2] - 用户粘性显著下滑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降至2.70分钟 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 [4] - 精细化运营成为银行APP突围关键 需通过用户洞察、智能技术应用及场景化布局提升用户连接 [6][7] - AI技术助力构建智能化闭环体系 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跃迁 [9] 银行梯队格局 - 国有大行占据流量优势 农业银行以2.4亿MAU居首 工商银行(1.89亿)与建设银行(1.06亿)形成第一梯队 [11][13]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以7001.1万MAU领先 平安银行(2864.2万)和中信银行(2374.5万)位列第二梯队 [11][16] - 城商行MAU集中在90万至400万 江苏银行(349.6万)、北京银行(328.8万)和宁波银行(296.3万)领先 [19][20] - 农商行及农信社共17家进入TOP50 福建农信以795.1万MAU居首 四川农信(548.9万)和云南农信(531.7万)紧随其后 [25][27] 机构表现分析 - 国有银行环比增长分化 农业银行MAU增长4.8% 中国银行增长3.5% 邮储银行增长2.0% 而交通银行下降5.0% [12][13][15] - 股份制银行普遍下滑 仅华夏银行增长2.5% 广发银行(-31.0%)和兴业银行(-11.5%)跌幅显著 [16][17] - 城商行表现亮眼但差异大 齐鲁银行增长27.3% 甘肃银行增长14.8% 兰州银行增长17.7% 而宁波银行下降16.9% [19][20] - 民营银行表现不佳 微众银行MAU下降27.3%至141.3万 网商银行跌出TOP50且下降64.7% [22][24] - 农商行及农信社增长有限 17家中仅6家实现正增长 深圳农商行增长15.5% 安徽农金增长12.6% [25][27] 优秀案例策略 - 农业银行通过数字金融场景生态构建 实现MAU 23794.9万且增长4.8% 深耕教育、政务、养老及绿色金融领域 [28][29] - 招商银行迭代"双子星"战略体系 推出APP13.0版本应对客户需求及AI技术趋势 [31] - 江苏银行聚焦财富管理需求 升级基金管家式服务 以349.6万MAU领跑城商行 [33] - 北京银行推行"科技+场景+服务"战略 推出智能财富管理及养老金融服务 MAU达328.8万 [35]
恒丰银行荣获2025年度金牌银保渠道综合实力奖
齐鲁晚报· 2025-09-22 11:15
公司获奖与行业背景 - 恒丰银行在2025年度“金貔貅奖”颁奖盛典上荣获“年度金牌银保渠道综合实力奖”[1] - “金貔貅奖”评选已连续举办十六届,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突出,奖项评选经过数据调研、线上投票及专家评审[1] - 国内银保渠道发展模式在“报行合一”政策与利率周期共振下,成功实现从“规模导向”向“价值重构”的战略转型[3] 公司业务表现与战略 - 截至今年8月末,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同比增幅位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首位,实现“量质齐升”的爆发式增长[4] - 公司坚持“精准适配”与“协作共赢”的银保合作新理念,积极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3] - 公司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理念,深化主推合作伙伴关系,形成“1+1>2”的聚合效应[4] 公司渠道与科技建设 - 公司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通过数字化的线上渠道和专业化的线下渠道共同销售[4] - 公司大力发展手机银行APP、智能投顾等线上渠道,助力线上客户引流与初步筛选、线下客户经理承接与经营,形成闭环销售[4] - 公司以内外部培训为依托,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构建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4]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坚守价值导向,借力科技创新,筑牢合规底线[4] - 公司计划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银保服务的精准度和附加值,完善客户、银行、保司共赢的服务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