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规模为何重回高位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0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关键发展节点。据万得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超31万亿 元,较年初增长约1.6万亿元。这一增长凸显了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的业务转型成效,同时也折射出市 场资金流向与资产配置策略的变化趋势。 通过他行代销、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方式,银行理财子公司扩大客户触达范围,拓宽销售渠道。以中邮理 财为例,其行外代销规模2024年增长98.1%,形成国有大行、股份行、互联网银行全覆盖的代销网络。 这种渠道多元化策略,有效承接了从存款市场流出的资金。曾刚表示,银行纷纷加大对净值型、短久期 理财产品的推广力度,丰富产品线,提高流动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其中,部分头部银行通过智能 投顾优化线上渠道客户体验,引入了新增资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外部不稳定因素增多,投资者避险情绪仍然较浓,理财产品因稳健性 受到青睐。此外,5月份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回升较快也符合"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的变化特点。 尽管当前规模增长迅猛,但市场仍面临一定的结构性制约。华源证券固收廖志明团队认为,由于信用债 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票息保护不足,理财收益率或难以跑赢5年定期存款。此外,随着理财估值整改 进行,理财产品 ...
银行理财规模不断攀升引发三大思考
证券日报· 2025-05-29 23:41
银行理财规模重回历史高位 - 截至5月29日银行理财规模达31.35万亿元创2022年以来新高 [1] - 资管新规后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对稳健收益需求迫切 [1] - 一季度末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0万亿元投资者数量达1.26亿 [1] 资产配置现状与优化方向 - 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资金80%以上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固收领域 [2] - 权益资产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但占比仅2.6%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 - 部分机构推出"专精特新"主题产品通过股债联动支持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新兴产业对股权类、非标债权资金需求旺盛 [2] - 需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未上市公司股权、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力度 [2] - 在风控前提下平衡投资者低风险偏好与支持实体经济的矛盾 [2] 满足居民多元理财需求 - 市场利率下行至"1字头"居民对替代存款的稳健及弹性收益产品需求强烈 [3] - 需适度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并创新含权类产品供给 [3] - 对机构风控能力、创新能力和权益投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资本市场参与与稳定作用 - 多部门推动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未来需稳步提升权益投资占比 [4] - 长期看可促进投融资平衡同时倒逼机构转型发展 [4] - 目标是从当前2.6%权益占比逐步成长为重要"稳市力量" [4]
银行理财规模继续“摸高”
金融时报· 2025-05-27 09:41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截至5月2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28万亿元较4月末的31.1万亿元继续扩容 [1] - 4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大增2.2万亿元成为关键分水岭1月份和2月份增量分别为0.17万亿元和0.13万亿元3月份则下降1.11万亿元 [4] - 年内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达33万亿元 [4] 短期利好因素 - 5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至3.0%和3.5%随后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2] - 存款利率下调使银行理财短期资金成本降低债券市场受益固收类产品收益上升4月份债市走强固收类产品过去3个月和6个月收益分别上升6个基点和5个基点 [2] - 短期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最快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较年初增加超8000亿元截至5月中旬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约11.3万亿元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约5.9万亿元1至3个月产品规模约2.8万亿元 [2] 产品类型与投资者策略 - 现金管理类和日开型产品因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强受欢迎收益率比公募货币基金普遍高出30-50个基点 [3] - 专家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需求适配的产品短期资金可关注现金管理类和短期固收类产品长期闲置资金可配置长期封闭式固收类产品 [3] - 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通过定投挂钩权益类指数的理财产品获取资本市场长期红利 [3] 规模增长的多因素驱动 - 存款利率下降是推动理财规模增长最重要的短期力量 [4] - 季节性规律明显银行理财资金季末回表季初出表推动规模修复 [4] - 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港股表现亮眼债市走稳为理财规模上升提供背景 [4] 含权产品布局趋势 - 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将含权产品作为未来布局重点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年内发行60多只含权产品较去年同期增长数倍 [5] - 理财产品策略多样化"固收+"出现频率提升因A股和港股表现稳健部分客户转向该类产品 [5] - 银行理财公司近期宣布增持权益类资产并计划提升配置比例但权益类资产占比仍较低以控制产品波动 [5]
这类银行理财产品受热捧
金融时报· 2025-05-21 19:49
主要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理财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继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摸高"至31.1万亿元后,5月份继续扩容。数据显 示,截至5月2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总计达到31.28万亿元。 "银行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娄飞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短期高息理财产品频现 记者注意到,近期,为吸引投资者,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打出 "诚意牌"。如降费率、密集推出短期 高收益产品等,以提升投资者的参与度。 例如,中银理财于2025年5月20日至7月17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双月开)002"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 即产品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华夏理财于5月19日(含)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4号新增发行,实行销售手续费率阶段性优惠,优惠后 费率为0.10%/年。 此外,不少银行密集推出短期高息理财产品。 招银理财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重点宣传了多款风险等级在R1和R2的理财产品,部分产品七日年化 收益率可达3.4%;平安理财一款最短持有期为7天的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摸高至31万亿元上方 短期有望继续扩容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1 00:11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4月份全市场银行理财规模重回31万亿元历史高位[1] - 5月2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继续扩容至31.28万亿元[2] - 银行理财规模季节性规律明显 季末回表季初出表推动规模修复[1] - 4月份银行理财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2.70% 较上月继续回升[1]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股债"跷跷板"效应推动理财规模增长[1] - 定期存款到期后"搬家"到理财产品[1] - 二季度银行理财加大营销力度[1] - 存款利率下调增强银行理财作为类存款产品吸引力[2] - 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推动新产品发行[1] 产品收益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1.50%[1] - 纯债类产品年化收益率3.34%[1] - "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3.01%[1] 未来发展趋势 - 存款利率下降是推动理财规模增长最重要短期力量[2] - 预计5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大概率维持高增长[2] - 全年理财规模高增长面临挑战 信用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2] - 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加大 2025年规模增量可能不高[2] 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建议 - 持续增强债券投资能力 关注信用挖掘和量化投资[3] - 利用国债期货对冲或套利优化收益结构[3] - 加强多元资产配置综合能力建设[3] - 构建多元资产投研能力和投资团队[3] - 建立投资驱动的新产品研发体系[3]
超31万亿!银行理财规模重回高位
新浪财经· 2025-05-17 09:59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5月银行理财规模较节前一周增1459亿元至31.33万亿元 创2022年赎回潮后历史新高 [1] - 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合计增长2.05万亿元 符合季节性规律 2020-2024年4月增幅均值为2.04万亿元 [2] - 规模增长主因包括债市震荡偏强格局及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带来的"存款搬家"效应 [2] 债市与理财收益表现 - 4月纯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3.35% 破净率环比降0.1pct至0.5% 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5pct至18.8% [3] - 新发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 4月每日开放型产品基准为2.01%(降0.01pct) 3-6个月产品基准为2.33%(降0.03pct) 6-12个月产品基准为2.5%(降0.06pct) [3] - 分析师预计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降至2%左右 因债券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 [4] 机构规模排名与变动 - 理财规模前三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 招银规模较年初微增 兴银和信银小幅增长 [5] - 工银理财4月规模大幅增长至1.97万亿元 农银理财1.95万亿元 中银理财1.93万亿元 三机构有望进入2万亿阵营 [5][6] - 股份行中渤银理财规模较年初增459亿元(增幅27%) 城农商行中宁银理财增幅达23.7% 苏银理财规模6897亿元领跑 [6] 未来规模展望 - 中信证券预计新一轮存款降息将促理财规模增长 年内或触达33万亿元历史高点 [7] - 分析师认为2025年理财规模增长挑战较大 因信用债收益率低位导致产品吸引力下降 且净值波动可能加大 [7] - 专家指出二季度是规模发力关键期 利率环境变化与股债"跷跷板"效应为核心影响因素 信托SPV整改或抑制部分风险敏感投资者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