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主义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农夫山泉(09633):包装水龙头,稀缺的饮料平台型企业
国信证券· 2025-07-30 21:0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1][3][6] - 合理价格区间为56.65-59.48港币(对应市值6348-6665亿港币)[3][6] - 较当前股价有20%-26%溢价空间 [3]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包装水龙头及稀缺的软饮料平台型企业 [1][2][3] - 长期主义经营哲学和渠道壁垒支撑可持续增长 [1][13] - 2021年至今ROE均值41% 领先食品饮料板块 [1][13] - 2020年前"用水养饮料" 2020年后"用水和无糖茶养其他饮料" [1][13] 业务板块分析 - 包装水2024年规模2470亿元 预计未来中单位数增长 [2] - 茶饮料2024年收入167亿元 无糖茶行业排名第2 [2][16] - 果汁2024年收入41亿元 行业排名第4 [2][16] - 包装水/茶饮/果汁/其他饮料收入占比分别为37%/39%/10%/3% [16] 竞争优势 - 渠道网点400万个 冰柜100万台以上 铺货率行业领先 [90] - 2016年渠道改革后经销商质量提升 单点产出领先行业 [92][94] - 东方树叶十年培育成为百亿级大单品 无糖茶市占率第一 [27][84][87] - 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逐年提升 领先行业水平 [41][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31亿元 归母净利润121亿元 [4][16] - 2025-2027年预计收入501/568/632亿元 增速16.2%/13.4%/11.2% [3][4] - 2025-2027年预计净利润148/170/190亿元 增速22.0%/14.7%/11.9% [3][4] - 毛利率从2024年58.1%提升至2027年60.8% [45][115] 行业地位 - 包装水行业经历三易其主(娃哈哈→康师傅→农夫) [53][58] - 二元水占比从2010年24%提升至2020年53% [54] - 日本包装水1996-2019年人均消费量CAGR达8.4% [27][28] - 美国包装水1992-2024年消费额CAGR达7.7% [33][37] 增长驱动 - 中大规格包装水2018-2023年CAGR达12.82% [42] - 无糖茶近五年CAGR超50% 东方树叶2024年收入120亿元 [27][112] - NFC果汁成为新增长点 垂直化布局克服产业链难题 [84][87] - 产品矩阵完善 水&饮料双引擎驱动市场调节 [3][88]
大促不做“数学题”,天猫重塑618
虎嗅APP· 2025-05-17 18:33
天猫618策略变革 - 今年天猫618取消复杂满减玩法,改为官方立减15%起,最高立减50%,可与多种优惠叠加,实现比凑满减更实惠的价格[2] - 5月16日开售1小时,43个品牌成交破亿,同比去年增长超50%,1.3万个品牌成交翻倍增长[3][7] - 消费者投票显示超7000人支持简单直降,新用户占比超6亿的淘宝首次大规模体验直降便利[6][7] 价格力与用户体验提升 - 立减机制缩短决策路径,美妆、3C数码、服饰等核心品类价格低于往年,88VIP大额券人均补贴820元,行业券总价值达13000元[4][7] - 5月13日国补现货开售首4小时,领券次数同比去年双11增长3倍,日均超1.5亿人次逛国补[7] - 直降策略在4-5月百亿超级加补周等活动中已验证效果,但618规模显著更大[7] 平台长期价值战略 - 淘天集团收入连续两季度超预期,3月季度收入同比增9%,客户管理收入增12%,CEO强调选择"长期和全局价值"[3] - 策略转向"扶优",支持原创品牌,4100个年成交过亿品牌去年保持20%增速[12][13] - 2月起美妆、服饰等品类试点返佣激励,90%品牌达成双位数增长,美妆个护新品数激增10倍[14] 新品与品牌生态建设 - 618前近4万品牌首发109万款新品,预售首日成交增158%,Switch2、Miu Miu秀场包等200款超级新品全网首发[16] - 天猫降低新品扶持门槛,搜索推荐场域打通,扶持周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4500款超级新品累计成交1000亿[14][16] - 头部品牌50%生意由会员贡献,但118亿用户关系未转化会员,55亿会员关系未产生购买,新版会员体系强化流量入口曝光[17] 场域拓展与行业合作 - 即时零售频道"淘宝闪购"日订单6天破1000万单,618每日补贴100万杯奶茶,联合饿了么提供30分钟达运力[22] - 与小红书战略合作打通种草链路,种草笔记点击率提升20%,互动率增109%,已与微信、微博等超200家平台建立合作[22][23] - 行业从促销机制依赖转向品质商品竞争,重构"好产品自己会说话"的消费决策链路[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