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溺水
icon
搜索文档
公安机关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辽宁日报· 2025-08-08 09:05
防溺水工作推进举措 - 公安机关全面摸排溺水风险隐患并提升快速救援能力 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1] - 溺水事故中青少年占比超半数 宣传教育作为涉水安全防范第一道关口[1] - 联合教育部门面向中小学生及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宣教 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宣传[1] 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 推动防溺水工作下沉至乡镇街道基层组织 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2] - 对无人看管河塘水库沟渠等危险水域落实"四个一"防护措施 实现人防技防物防全覆盖[2] - 建立110与12345非警务警情分流联动机制 制定青少年水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2] 风险防范与巡查防护 - 动员救援队志愿者及水域承包人等力量 加大沿海沿江等水域巡查力度并及时劝阻危险行为[2] - 通过现场展示案例警示和技能演示等方式 加深群众对溺水危害与预防方法的认知[1] - 结合第五个世界预防溺水日举行主题宣传活动 收到良好成效[1]
遇到他人落水如何正确施救?不慎落水如何自救?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藏↓
央视网· 2025-07-25 11:41
世界预防溺水日背景 - 联合国大会于2021年设立7月25日为世界预防溺水日 [1] - 暑期是溺水事件高发期 需重视科学自救与施救 [1][4] 科学自救方法 - 落水后采用"仰漂"姿势:仰面漂浮 双臂伸展 双腿伸直 保持"大"字形 避免呛水并节省体力 [1] - 人体密度(1 05)与水(1)相近 保持放松可自然漂浮 手脚露出水面易导致下沉呛水 [8] - 急流中需调整姿势:头部朝上游 身体与水流呈45度角 利用水力推向岸边 [10] - 体力不支时需抓住漂浮物(如泡沫板 树木)支撑身体 [10] 科学施救技巧 - 施救者应从背后托起落水者 避免其慌乱挣扎导致二次危险 [3] - 优先拨打急救电话 利用矿泉水瓶(装水增加浮力)绑绳抛投救援 [4][6] - 水流过急时需及时松手 防止被拉入水中 [6] 高风险溺水场景 - 家庭隐患:洗澡时家长短暂离开 水桶/浴缸未倒空或加盖导致婴幼儿坠水 [15] - 公共场所风险:游泳圈脱落 排水口吸附 水滑梯冲力 儿童私自进入深水区 [17] - 自然水域危险:鱼塘 水库 河边 施工水坑 雨季积水区 电线杆附近水域可能电击 [19] 安全防范建议 - 野外水域存在不确定因素 需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12] - 救援他人时需确保自身安全 [12]
科学与健康|暑热交织!健康安全度夏有“凉”方
新华社· 2025-07-24 03:2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健康养生和疾病防护两大主题分类的关键要点总结: 健康养生 - 伏天晒背适合虚寒体质者,需控制时长从5-1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至15-30分钟,每周2-3次,晒后避免冷刺激并补充水分 [2] - 肝病患者可通过栀子荷叶茶清肝、玫瑰花茶疏肝、茯苓山药茶健脾等辨证调理,同时需改善熬夜饮酒等生活习惯 [3] - 户外工作者防暑需主动防护(防晒装备)、主动休息(避开高温时段)、主动补水(少量多次) [7] 疾病防护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传播,个人防护需穿浅色长袖、使用驱蚊剂,家庭需安装纱窗蚊帐,出现高热关节痛需就医 [8] - 暑期防溺水需选择有救生员的游泳区,水上活动全程穿救生衣,家长需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并教育儿童远离危险水域 [9] - 中暑处理分阶段:先兆中暑需阴凉休息补水,中度需物理降温补液,重症需及时送医 [7] 注:原文中未提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故未提取相关数据。
防溺水,这些常识请收好(民生一线·暑期安全要当心)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溺水事故现状 - 2021年全球约30万人死于溺水,其中5-14岁儿童占比19% [8] - 2021年中国1-4岁和5-14岁儿童溺水粗死亡率分别为3.69/10万和3.06/10万,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34.24%和37.62% [8] - 2023年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6%,2024年同比再降9% [12] - 2024年山东省未成年学生溺亡人数同比下降40.7%,12个市、123个县实现"零溺亡" [12] 防溺水措施 - 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建立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农村地区"四个一"救生设施建设(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 [10] - 山东、浙江等地应用AI监控系统对高风险水域24小时监测,触发风险行为时自动报警 [10] - 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采用救援艇+直升机+水下机器人三维联动救援模式 [10] - 推广"1530"安全教育模式(每日1分钟、每周5分钟、节假日30分钟防溺水教育) [11] 水域风险特征 - 江河岸边青苔易致滑落,且湿滑难攀爬 [14] - 湖塘杂草和淤泥易缠住游泳者或导致陷溺 [14] - 海边离岸流威力惊人,浪涌冲击力可达重物砸落强度 [14] 救援与自救方法 - 救援铁律:岸上优先、工具优先、团队优先,禁止徒手或手拉手救援 [15][16][17] - 海中溺水时应仰面漂浮,利用浪峰间隙呼吸,遇离岸流需平行海岸线游动脱离 [22][23] - 施救上岸后需清除口鼻异物、倒出积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20][21] 预防规范 - 未成年人防溺水"六不"原则:包括不私自下水、不到无救援水域等 [25][26][27][28][29][30] - 家长监护"四知"要求:知去向、同伴、内容、归时 [31][32][33]
请查收!这份防溺水指南(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野外水域游泳风险 - 野外水域水情复杂难料 水深和流速不明 暗流和漩涡可能将人冲走 不稳定的水温易引发腿部抽筋 [1] - 水下环境危险 存在尖锐石头、玻璃和水草等障碍物 可能造成受伤或被困 [1] - 野外水域缺乏专业救生员和救援设施 救援难度大 [1] - 野外水域存在蛇、水蛭和攻击性鱼类等生物威胁 [1] 溺水自救方法 - 保持冷静是关键 挣扎会快速耗尽体力 应在3分钟内采取自救措施 [1] - 采用"水母漂"姿势 头部后仰四肢伸展 利用肺部空气漂浮 确保口鼻呼吸 [1] - 抓住附近漂浮物如木板或树枝 借助浮力保持在水面 增加获救机会 [1] - 除非具备足够游泳能力和体力 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自行上岸 [1] 他人溺水救援方法 - 非专业人士不应贸然入水施救 应拨打120或使用竹竿、救生圈等工具进行岸上救援 [2] - 救起溺水者后需清除口鼻异物 采用"膝顶法"排水 对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 [2] - 两名初中生成功救援案例 一人入水抓住落水儿童 另一人抛下长藤协助 3分钟内完成救援 [2]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防溺水措施实施情况 - 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龙河村组建防溺水巡逻队,每天巡查重点水域,检查警示标识和救生设备 [2][3] - 巫山县绘制重点水域分布图,在乡镇和学校醒目位置悬挂,形成全方位防护网 [3] - 巫山县设置600余只应急广播大喇叭,每天宣传"七不三要"防溺水知识,覆盖15个涉水重点乡镇 [4] 宣传教育方式 - 奉节县梅子初级中学通过"七不三要"默写大赛、午间广播、黑板报评比等形式宣传防溺水知识 [5] - 学校发放防溺水倡议书给246名家长,要求签字确认,班主任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群发送安全提醒 [6] - 奉节县教委实行"七个一"机制,包括专题家长会、专项演练、主题班会课等防溺水教育措施 [6] - 全县发放防溺水倡议书11.5万份,签订"三方责任书"11.5万份,组织15万人收看"暑期安全第一课" [7] 科技应用创新 - 江津区整合103台沿江智能监控设备,接入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用警用无人机编组巡航 [8] - 无人机可绑救生圈快速投放,无人救生艇能在复杂水域快速救援,已成功劝阻130余人次 [8][9] - 大渡口区公安分局研发"溺水预警系统",基于大数据判断危险区域并预警 [10] - 万州区公安局将监控系统与大模型数据互通,自动识别涉水人员情况并实时预警 [10] 多方协作机制 - 奉节县梅子初中组建"护河小队",由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学生代表沿河巡查600米 [7] - 崔家河上中下游分别由三所学校负责巡护,形成区域联防机制 [7] - 江津区公安局联合农委、渔政等单位,推动无人机、监控与地面警力深度融合 [8][10]
这份安全科普小贴士请收好
郑州日报· 2025-05-13 08:30
高温防护 - 高温环境下需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少量多次饮用常温水或淡盐水,避免过度摄入冷饮和高糖饮料 [2] - 10时至16时为气温最高时段,应避免外出,外出时需穿戴轻薄透气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高倍数防晒霜 [2] - 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10~15分钟 [2] 防溺水措施 - 游泳前需做好充足准备活动,新手需有熟悉水性的人带领,避免前往水库、山塘等非游泳区域 [3] - 溺水时应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发现抽筋可深吸气潜入水中伸展脚趾缓解 [3] - 救援溺水者时需先大声呼救并拨打110或119,利用漂浮物拖拽溺水者,避免贸然下水 [3] 汽车自燃预防与应对 - 需定期检查车辆电路、油路,避免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物 [4] - 小部位起火可用车载灭火器或毛毯扑灭,火苗窜出时不要盲目打开引擎盖,应先从缝隙喷灭火剂 [4][5] - 若3分钟内未能灭火,应迅速撤离并拨打119报警 [5] 燃气泄漏应对 - 可通过闻气味、涂洗洁精观察气泡、查看燃气表指针移动判断泄漏 [6] - 发现泄漏需立即关闭总阀,切断电源,开窗通风,不要开关电器或使用电话 [6] - 燃气中毒患者需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解开领口保持气道通畅,侧卧位防止误吸 [6] 手机充电安全 - 需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器,避免在潮湿、高温环境中使用,防止过载充电 [7] - 充电器起火时应立即拔掉插头,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切勿用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