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牵引供给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与企业经营双向驱动
中国青年报· 2025-06-08 09:12
消费与企业经营协同机制 -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企业作为供给主体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两者良性互动可释放14亿人口消费潜力并倒逼企业提升供给质量[1] - 通过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与企业经营的协同机制,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1][6] 消费与产业协同成效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2025年申请量达322.5万份(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2] - 1-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4110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356亿元增长11.1%,占社零总额23.9%[2] - 电商平台通过算法驱动精准营销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数字技术帮助企业构建柔性生产体系实现按需定制[2] 数字化转型与流通体系 - 智慧物流体系通过数字技术整合配送资源优化流通路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升消费体验[3] - 数字化变革构建"需求感知-研发设计-柔性生产-精准交付"全链条协同机制,推动形成消费需求导向的供给体系[3] 制度创新路径 - 1-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需从需求端、供给端、环境端、政策端全方位发力[4] -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零售、体验消费等新业态,培育绿色消费、健康养老等新增长点[4] - 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各类主体平等进入,探索产业链供地、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创新模式[4] 金融支持体系 -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模式,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5] - 优化资本配置结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探索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工具[5] 收入分配改革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为0.465,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促进消费市场扩容[6] - 初次分配建立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联动增长机制,再分配强化税收调节功能,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6]
如何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日报· 2025-04-09 06:18
文章核心观点 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快速变化,消费供给结构呈现新特点,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制约消费潜力释放,需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矛盾,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1][3] 消费供给新特征 - 供给形态多元化,包括产品种类增加、供给主体等多维创新,呈现新兴服务主体等深度参与融合特征,出现新融合形态 [2] - 价值创造深化,从单一功能性满足向多重功能延伸,如“宠物经济”和陪诊护理服务 [2] - 适配动态化,通过技术赋能构建灵活供给体系,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如利用大数据和柔性制造系统 [2] 消费供给结构性矛盾 - 商品消费领域中高端供给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等需求 [3] - 服务消费存在供给短板,高端化等方面制约消费升级,品质管控和标准管理难度高,部分领域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同质化现象,区域间供需不平衡 [3] 破解矛盾的措施 - 推动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明确标准,以消费者为中心推动升级,解决供需错配问题 [4] - 加快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规范基准,对接标准,建立监测平台,推动远程服务与智慧终端融合 [4] - 扩大服务消费市场准入,清理不合理准入限制,探索试点制度,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 [4] - 优化城乡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县域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服务标准,支持场景建设 [5]
【广发宏观团队】广谱性是一个观察视角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3-09 21:07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第5期)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第1-4期,复盘必读) 内容 服务业的终端需求来自于居民活动和生产衍生活动。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 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新思路。相对于"供给创造需求"来说,这里更像是"需求牵引供给"的思路。3月5日国新办吹风会上,相关部门指出这体现 了"党中央对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打破了消费是慢变量的常规"。 制造业包括新兴和传统两部分,前者是快速形成的增量部门,后者是经济中占比仍高的传统部门。报告关于前者的阐述,市场在关注度上较为集中;但实际上对于 后者政策同样重视。报告指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促进新动能积厚 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我们理解,本轮稳增长以来以"广谱性"为特征的框架没有变化,它背后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精神的体现,是结构和总量关 系的优化。这有助于后续经济基本面的继续修复。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随着政策框架的落地,前期对于风险偏好的反映可能告一段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