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好型城市

搜索文档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桐庐!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0:58
旅游产业 - 桐庐县年接待游客达1250万人次,2024年三次登上"全国十大县域旅游热门目的地"[33] - 富春江桐庐段被授予"唐诗西路",创成"中国诗歌之乡"和"中华诗词之县"[7] - 瑶琳仙境开放45周年,打造全球首个全感VR乐园"冰龙宇宙"[25] - 柴埠夜市与桐乐汇市集带动"夜经济",客流达30万人次,营业额300万元[31] - 举办马术公开赛、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持续擦亮旅游品牌[26] 快递物流产业 - 桐庐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拥有4家上市快递企业占据全国60%市场份额[39] - 全县快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名,遍布全国各地[39] - 成立"通达学院"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构建快递行业全链条培养体系[41] - 吸引中国无人物流车头部企业新石器无人车总部落户[43] - 民营企业总数达2.41万家,占比91.7%[36] 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 -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创新指数居浙江第30位[36] - 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36] -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零的突破[36] - 灵翼科技等企业获得人才引进、用地支持等政策优惠[43][45] - 产业生态形成"共生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43] 青年创业与人才培养 - 华策影视投资项目实现"24小时摘牌即开工"的全国纪录速度[45] -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建立"直播共富工坊",2024年跨境销售额突破300万元[47][49] - 人才公寓配套完善,形成10分钟生活圈[50] - 设立"百姓日"等特色活动增强城市归属感[52] - "新村夜话"品牌活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53][55]
留不住年轻人,算什么好城市?
虎嗅· 2025-07-01 08:33
第Z城概念 - 第Z城代表年轻世代向往的城市生活方式,强调朝气经济、多元文化、可接受生活成本及发展机会[3] - 其本质是建筑、自然、诗歌和音乐的融合体,拒绝单一无聊,激发生活可能性[4] - 核心在于通过提升年轻人获得感(如降低快乐成本、解决现实难题)来构建理想城市[5] 城市人才争夺战 - 2025年应届毕业生达1222万,各地通过政策(如免费短租、秒批落户)争夺人才,深圳提出"只收梦想不收租金"[7][9] - 最新趋势转向产业导向型抢人,如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提供60万岗位,半导体/AI等新兴产业占70%[11] - 西安、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及北上深一线城市均为抢人主力[7][8] 青春之城特征 - 全球青春城市六大标准:联结、活力、开放、新奇、创造、好玩,评估维度涵盖生活/工作/玩乐[14] - 国内评选指标包括创新、活力、就业吸引力等,广州因生活便利度/人文吸引力/就业优势位列2024年轻力城市榜首[15] - 中国试点青年发展型城市超200个地市及近500个县域,政策重心从抢人转向青年长期发展[13] 年轻人口与城市活力 - 长沙、昆明等低老龄化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14%-16%)消费活力显著高于上海(23.4%老龄化率),年轻群体驱动消费增长[16] - 内陆省份年轻人口比例及出生率高于沿海,未来消费需求潜力更大[17] - 城市需平衡硬性指标(房价、交通)与软性需求(文化娱乐、宠物友好、Livehouse等)以吸引Z世代[20][21] 城市创新实践 - 成都改造闲置空间(高架桥下/废弃厂房)为青年运动休闲场所,打造社区微中心增强归属感[22][23] - 年轻人选择城市时更主动,85后与00后对"文化娱乐活力"重视度相差20.8个百分点,反映代际需求差异[21]
广州探路城市更新,专家建言面向年轻人构建未来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3:21
城市更新核心理念 - 城市更新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焕新阶段 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为核心 需要政府 市场 社会多方共识性努力 [1] - 城市更新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城市综合价值 实现城市作为"生命体"的自我更新 促进历史 当下与未来和谐共生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提出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1] 青年群体与城市更新 - 青年群体是城市服务消费者和创新驱动者 城市更新需与年轻人融合发展 [1] - 需研究年轻群体特点 如对新事物敏感 创新创业渴望强 适应大数据时代 通过城市更新提供低成本生活环境 公平营商环境和包容文化环境 [2] - 建议消化存量与增加增量结合 如闲置写字楼改造成廉价公寓 产业园区靠近生活小区以减少通勤成本 [2] 城市更新实施策略 - 城市更新应跳出社区"年轻人化"视野 从城市品牌年轻化更高维度发展 重视青年主体作用与价值共创 [3] - 猎德村更新成功案例显示 保留宗祠与龙舟历史文化 渐进式改造为主导 增设公共空间如网红咖啡馆 潮玩店以吸引年轻人 [3] - 借助数字平台搭建生态治理众包模式 鼓励青年参与生态问题调研与解决方案设计 引导关注生态友好型产业 [4] 文化与产业融合 - 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内涵 结合文化资源 商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建设文商旅融合圈 [4] - 城市更新核心是"吸引"青年定居发展 激发创造力与归属感 制度化鼓励青年参与更新过程 将其创意转化为实际发展力量 [5] - 广州需在顶层设计 产业高校空间布局 企业化运营 梯级补贴政策等方面纳入"十五五"规划 提供个性居住就业创业空间 [5] 创新参与模式 - 探索青年参与实践路径 通过制度赋权 空间创新 文化激活与治理协同 构建"参与—主导—反哺"的青年发展型更新范式 [5] - 城市更新是物理空间重塑 生命时间线延展 经济增长面拓宽 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的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