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奋斗

搜索文档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点赞新时代)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青年人才发展 -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5名同学将赴新疆库尔勒、四川木里、贵州习水、河北雄安支教 [6] - 尹欣然作为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贵州遵义习水县第八中学支教一年,教授数学、音乐、信息、劳动等多门课程 [6][7] - 尹欣然将在今年8月成为中学数学老师,并计划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8] 科研与技术创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肖扬进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进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专注于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痛点 [8] - 肖扬参与无人车、机器人安全技术研究,通过研讨和试验不断破解新难题 [8]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王泰从事机器人空间智能"大脑"研究,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3] 志愿服务与社会贡献 -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生赵建铭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近3个月,在抵离、海关、物流、语言等岗位服务 [9] - 赵建铭所在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0年,曾服务奥运会、APEC会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 [10] - 赵建铭带动更多青年参与社区和乡村服务,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 [10] 青年职业发展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倩计划投身光伏技术研究,将荒漠变为"绿电粮仓" [12] -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李佳欣扎根一线,保障精密零件品质 [12]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医生魏湛奇立足本职,在学科前沿深耕钻研 [13]
赣鄱潮涌青年志
人民网· 2025-06-20 15:10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 南昌大学举办"青春华章·'赣'劲十足"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通过光影技术串联红色基因、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2] - 赣剧传承人陈俐推动传统艺术与时代融合,教授经典手势如饮酒式、摆手式,水袖舞表演展现传统文化生命力 [4]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运用AI技术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5] 科研与科技创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带领团队从基础实验室建设起步,强调科研是"时代浪潮中科研人员的热血担当" [2] - "时代楷模"单杏花29年研发铁路客票系统,实现车票从实体到数字化的跨越,系统升级凝结团队创新智慧 [4] - 赣鄱青年在柔性光伏板、岩土灾变防控、光电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勾勒科技逐梦图景 [5] 青年创业与社会贡献 - 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堃源为3210名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就业平台,带动6200户农户增收 [5] - 留学归国的毛浩夫放弃海外前景,接棒爷爷成为井冈山精神双语宣讲员,推动红色文化国际传播 [3] - 瑞金华屋17名青年长征前种松树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激发新时代青年对革命信念的传承 [2][3] 教育与实践结合 - 南昌大学通过思政课形式,将院士科研故事、红色历史演绎与青年科技实践相结合 [2][4] - 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参演《红土魂丨十七棵松》,通过艺术再现强化青年对历史的共情 [3] - 活动以《致吾辈》合唱收尾,戏腔与戏服元素突显文化自信,呼应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主题 [5]
新华时评|青年永进,中国常新
新华社· 2025-05-03 11:07
文章核心观点 当代青年人生黄金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机遇期契合,应接好历史接力棒,奋斗不止推动中国常新 [2][3] 分组1:青年形象 - 青年是挺拔的树,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 [2] - 青年是冲锋的舟,每一代青年都是时代弄潮儿,在时代浪潮中永远保持冲锋姿态 [2] - 青年是耀眼的光,无数青年工作者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拓进取 [3] 分组2:青年行动 - 国家博物馆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上118个大学生创新项目亮相,青年争做时代创新者 [2] - 青年在太空移交中国空间站钥匙,以开源思维挑战AI行业传统路径,开发同步控制系统让机器人动作行云流水等 [3]
“青年突击队”旗帜在传递——东风汽车博物馆在湖北十堰开馆
中国青年报· 2025-04-10 06:37
东风汽车博物馆概况 - 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十堰市二汽历史厂区,展出2000余件珍贵展品[2][3] - 博物馆复原二汽建设初期的历史场景,梳理东风汽车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脉络[3] - 展示内容涵盖《二汽建设动员令》、万吨锻压机老照片、东风第一代军车EQ240及商用车、猛士、岚图等主力产品[3] 万吨锻压线历史价值 - 1976年从西德引进的1.2万吨液压机为主机的曲轴锻造自动线,1978年投产,安全运行47年未大修[2][3] - 累计生产数以百万吨计锻件,从5吨车到重型车均适用,严格执行科学生产纪律和工人保养[3] 科技创新与专利成果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800多件,累计有效专利2.44万件,连续3年获中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第一[5][6] - 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8%左右,加快建设全球创新中心、全球造型中心、软件研究院等基地[6] 青年人才与企业发展 - 研发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9岁,涵盖车用芯片、智能化技术、L4级无人驾驶等领域[7] - 实施"156人才计划",在管理、企划、营销、科技创新等赛道为青年提供发展舞台[7] - 青年突击队历史可追溯至建厂初期,涌现"黄龙引水会战"、"铁姑娘队"等典型代表[5] 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影响 - 成为十堰市新热门打卡地,兼具展示、收藏、教育功能及红色教育基地属性[9] - 政企合作标志性项目,十堰市承诺强化政策供给为东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8] - 通过博物馆传递"青年突击队"精神,建立品牌文化护城河并贴近年轻群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