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急救医疗转运
icon
搜索文档
医生帮联系救护车被投诉,800公里2.8万合理吗?
虎嗅· 2025-06-17 22:01
事件概述 - 江西某三甲公立医院医生联系的民营救护车转运危重患儿800公里至上海,收费28000元且无明细发票[1][2] - 家属投诉后医院解释称本院救护车不能出省且无法承运携带呼吸机、ECMO设备的病人[3][5] - 南昌紧急救援中心证实同类转运费用约11000元,但无法承运ECMO患者[12] 危重患者转运行业现状 - 临床常见转运距离:300公里内首选救护车,600公里以上首选高铁,300-600公里视情况评估[8] - 长途救护车转运风险高:司机状态、路况颠簸、设备稳定性等因素影响成功率[9] - 广妇儿1998-2024年累计完成4.2万例院际转运,2022年后完成20例ECMO转运[7][22][31] 转运费用构成 - 北京跨省转运标准为25元/公里含全流程费用[11] - 南昌标准为3公里20元+超100公里部分2.5元/公里[12] - ECMO设备开机费2.5-7万元/次,耗材成本单次超1.3万元[15][17] - 随车ECMO团队需增加1名医生,人力成本显著提升[18][23] 民营救护车主导长途转运原因 - 120急救车受《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限制不得用于非急救服务[28] - 急救车实行属地化管理,跨省需多方协调[29] - 近10省市已出台非急救转运政策,鼓励设立专线(如徐州952120)[35][36] - 民营机构可按市场需求自主定价,公立机构收费受政府调控[36]
非急救医疗转运岂可“暴利”
新华日报· 2025-06-06 04:58
非急救医疗转运行业现状 - 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是医疗急救的必要补充,涵盖院际转诊、伤残患者出院、重症患者回家转运等刚性需求 [1] - 医院因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该服务,导致社会化需求激增,市场呈现野蛮生长态势 [1] - 行业存在结构性失衡,部分区域3公里转运收费高达1800元,暴利现象突出 [1] - 大量机构通过注册运输公司规避监管,缺乏急救能力威胁患者安全 [1] - 部分民营医院为非法车辆提供挂靠,形成灰色利益链 [1] 行业规范与解决方案 - 亟需出台全国性《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属性,杜绝去医疗化乱象 [2] - 建议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并建立分级收费制度,探索医保报销试点 [2] - 需搭建全国统一调度平台,实时监控车辆定位、服务记录与收费明细 [2] - 行业规范化需结合刚性制度与柔性政策,贯穿立法、监管与服务全链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