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核家园
icon
搜索文档
“非核”后频停电,宝岛变“火烧岛”
环球网· 2025-05-26 11:57
电力供应危机 - 台湾实施"非核家园"政策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台中火力发电厂几乎"火力全开",部分已退役火力发电厂也秘密重启[1] - 核三电厂停机后,高雄兴达电厂3号机组今年累计发电122小时,4号机组累计发电162小时[1] - 已退役的高雄大林电厂5号燃气机组今年发电12小时,且过去三年连续重启发电(2023年4小时,2024年162小时)[1] 电力行业运营状况 - 台电公司累计亏损超过4200亿元新台币,预计每年需要当局补助1000亿元才能维持运营[2] - 台电发言人解释退役机组重启是为保持供电系统稳定,当备用容量率低于6%时会启动紧急备用机组[1] - 台湾风电产业遭受打击,主要客户丹麦维斯塔斯集团退出台湾市场,不再向天力风电采购叶片[3] 能源结构变化 - 核三停机后火力发电占比暴增至92%,燃煤和燃气发电量大幅增加[3] - 煤炭和天然气发电占全球碳排放的45%和22%,台湾"火力全开"导致每年新增数千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 - 73.6%的台湾受访者支持将核电厂服役年限从40年延长至60年[2] 行业影响 - 电力短缺导致台湾多地频发停电事故,可能影响民生和产业链[2] - 火力发电占比超过90%导致发电成本上升且污染加重,PM2.5浓度飙升[3] - 替代核电的绿能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政商勾结和贪腐现象[3]
民进党“非核家园”苦果由谁吞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02
台湾"非核家园"政策影响 - 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2号机功率归零,正式停机,标志着台湾47年核能发电历史结束[1] - 核电除役后,火力发电将占全台用电需求的84%[3] - 2023年与2024年台湾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分别为9.5%与11.9%,远低于2025年20%的目标[3] 电价与供电问题 - 2023年上半年台湾平均电价调涨约11%,其中民生用电涨幅3%-10%,产业用电涨幅最高达25%[2] - 台湾电力公司声称可确保"供电无虞",但专家预测夏季夜间用电高峰将陷入紧急限电危机[2] - 高雄左营区近期发生无预警停电,影响700多户[2] 能源政策争议 - 国民党民调显示67.7%民众"不太支持"或"非常不支持"非核家园政策[2] - 民进党计划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达20%,2030年电力配比为绿电30%、煤电20%、气电50%[3] - 台湾立法机构通过规定,允许已停运核电厂申请换发执照,有效期可延长至20年[5] 经济与产业影响 - 绿电采购金额预计2025年达2000亿元新台币,2027年增至2400亿元新台币[3] - 72%民众担心未来供电稳定性,其中43%表示"非常担心"[5] - 产业界担忧电力不足和高电价将拖累台湾经济[1][3] 政策执行问题 - 绿电企业获得台电"保证收购"合同,不管发电量多少都必须收购[3] - 民进党被批评为"绿电蟑螂"牟利提供机会[3] - 能源政策被形容为"能源版庞氏骗局"[1][6]
台湾核电归零首日 供电吃紧亮“黄灯”
中国电力报· 2025-05-20 13:14
台湾核电归零与电力供应挑战 核电退役影响 - 核三厂2号机组于5月17日结束服役,装机容量951兆瓦,占台湾发电装机比重约3%,40年累计发电量2741.6亿千瓦时 [1] - 核三厂1号机组已于2024年7月停运,至此台湾核电实际运转能力正式"归零",仅存核四厂处于封存状态 [1] - 核电归零后,台湾尖峰备转容量率降至9.55%,亮起供电吃紧"黄灯" [1] 电力供应危机 - 5月高雄市、台南市多地频发停电事件,影响范围包括700多户至1.69万余户居民,甚至波及高铁、高捷等关键交通设施 [1] - 台电计划今年投用4部近5000兆瓦燃气机组,但部分机组仍处测试阶段或工程进展滞后,供电可靠性存疑 [3] - 若备转容量低于安全值,台电可能启动分区轮流限电机制 [3] 发电成本与电价压力 - 2024年1月至3月,可再生能源购电成本为5.80元新台币/度,天然气发电成本3.01元/度,核能发电成本仅1.76元/度 [2] - 2023年上半年台湾平均电价调涨约11%,其中产业用电涨幅最高达25%,下半年产业用电价格再上调12.1% [2] - 高价购电可能成为常态,若可再生能源无法满足需求且天然气进口受阻,台湾将面临限电与能源安全危机 [3] 能源转型困境 - 台当局规划以太阳光电、风力发电及天然气发电替代核电,但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制约,难以填补基荷电源缺口 [2] - 舆论认为"非核家园"政策在当前能源转型未成熟时,可能导致电力短缺与电价飙升双重危机 [3] - 夏日用电高峰临近,无核电支撑下保障供电稳定、抑制电价上涨成为严峻考验 [3]
台湾关闭最后的核电,进入“非核家园”时代
快讯· 2025-05-18 14:45
台湾核能发电厂退役 - 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2号机组于5月17日结束服役,标志着台湾47年核能历史的终结 [1] - 该机组是台湾地区最后运行的核电机组,自5月18日起台湾正式进入"非核家园"时代 [1] - 岛内舆论普遍担忧"非核家园"政策将导致电力不足和电价高涨等危机 [1]
岛内舆论担忧“非核家园”冲击台湾
新华网· 2025-05-18 10:48
能源成本变化 - 核三厂2号机除役后台湾成为"非核家园",电力结构转向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发电 [1] - 再生能源购入成本为每度电5.81元新台币,天然气发电成本每度电3元,核能发电成本仅1.87元新台币 [1] - 高成本电力替代低成本电力将导致台电下半年发电成本上升,对电价形成明显冲击 [1] 电价与政策影响 - 台湾平均电价连续跳涨,去年上半年民生用电涨幅3%至10%,产业用电涨幅最高达25% [1] - 能源政策若不调整,高价购电将不可避免,民众对当局能源政策存在疑虑及不信任 [1] - 核电归零后火力发电将撑起全台84%用电需求,民众面临健康代价 [3] 供电稳定性挑战 - 核三厂2号机停机降低3%备载容量率,去年电力备载低于10%的天数达119天 [2] - 再生能源的不可控性是电力稳定供应的挑战,备转容量低于安全值将启动分区限电 [2] - 核电除役后每年夏季夜间用电高峰全台将陷入紧急限电危机 [2] 环境污染问题 - 火力发电PM2.5污染占2.61%,氮氧化物占16.5%,硫氧化物高达40.4% [3] - 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酸雨主要来源,影响眼睛、呼吸道并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3] - 舆论批评"非核家园"导致"用肺发电",加剧高碳排发电和能源安全问题 [4] 产业需求与替代方案 - 核能稳定、安全、零碳,更适合作为AI、半导体等产业的稳定电力支撑 [2] - 台电规划今年近500万千瓦大型燃气机组加入供电,但进度存在变数 [2] - 若再生能源不足、天然气进口受阻,台湾将陷入限电与安全危机 [2]
国台办评赖清德一年来两岸关系作为:升高对立对抗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1:03
两岸关系 - 国台办发言人指赖清德当局上台一年来升高两岸对立对抗、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危机制造者" [1] - 赖清德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台独"立场,宣扬分裂谬论,操弄"反中抗中",制造"绿色恐怖",阻挠两岸交流交往 [1] - 赖清德当局编造"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企图蛊惑岛内民众,误导国际舆论 [1] - 赖清德当局无视经济规律,图谋两岸经贸"脱钩"、产业"断链",损害岛内企业和民众利益福祉 [1] - 赖清德当局向外献媚输诚,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 [1] - 赖清德将"中国"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国台办指其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险境 [1] - 国台办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才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增进台胞安全福祉的正确道路 [1] 台湾能源与经济问题 - 台湾高雄、台南等地近期多次停电,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非核家园"能源政策导致电价频涨、停电增多 [2] - 台湾2024年4月仅桃园市就发生35起停电事件 [2] - 台湾电价"四年五涨",涨幅近五成 [2] - 台湾产业界和民众深受停电和电价上涨之苦 [2] - 民进党当局违背经济规律,罔顾民众福祉,无力解决经济、民生问题 [2] - 台湾经济发展结构性难题可通过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解决 [2] - 大陆对两岸通电持积极态度 [2]
国台办:对两岸通电抱持积极态度
快讯· 2025-05-14 11:16
台湾电力行业现状 - 高雄市、台南市多地近期多次出现停电事件,引发民众对"核电归零"后缺电危机的忧虑 [1] - 台湾2024年4月仅桃园市就发生35起停电事件,显示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严重 [1] - 台湾电价"四年五涨",累计涨幅高达近50%,加重了产业界和民众负担 [1] 能源政策影响 - 岛内舆论质疑民进党当局强推"非核家园"政策导致电价上涨和停电频发 [1] - 政策被指违背经济规律,未能解决岛内经济和民生问题 [1] 两岸合作潜力 - 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可通过扩大两岸经济合作获得解决 [1] - 对两岸通电持积极态度,暗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