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IN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深化创新及国际化战略 夯实长期稳健发展根基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06:5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 同比增长38.96% [2] - 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创新产品上市推动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 [2] - 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4个创新药品(5项适应症)和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另有4个创新药品和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3] 创新研发战略 - 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基金孵化和产业投资等多元化模式推动创新技术转化 [2]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境内外监管机构批准开展 [3] - 设定2025-2027年创新药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目标约20% 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绑定业绩考核指标 [4] 国际化布局 - 海外营收达54.78亿元 占营收比重28.07% 在非洲和东南亚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5] - 美国市场组建创新药团队推进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 已开设超100个试验中心开展桥接试验 [5] - 斯鲁利单抗注射液累计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抗PD-1单抗获得国际认可 [6] 全球合作模式 - 针对欧美日市场建立自身临床研发能力 同时与当地商业伙伴合作构建网络 [6] - 针对新兴市场通过合作推动创新产品注册落地 并把握仿制药机会 [6] - XH-S004实现授权出海 复宏汉霖达成多项对外许可覆盖欧洲、东南亚及中东北非 [6] 战略规划方向 - 贯彻4IN战略(创新、国际化、智能化、整合) 加速AI应用和全球化深度 [8] - license-in模式用于补强重点病种领域管线 license-out模式加速海外研发和商业落地 [7] - 商业化体系覆盖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 海外团队超1000人 [5]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 深化创新及国际化战略 夯实长期稳健发展根基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02:55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通过自主研发 合作开发 许可引进等多元化模式推动创新转型 聚焦高价值管线布局和全球市场拓展 [1][2]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 [1][2] - 公司坚持4IN战略(创新 国际化 智能化 整合) 通过差异化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上半年海外营收54.78亿元占比28.07% [3][4][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95.14亿元 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1] - 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 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2] - 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指标为归母净利润和创新药品收入 后者2025-2027年目标年复合增长率约20% [2] 创新研发 - 上半年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和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 4个创新药和22个仿制药申报上市 [2]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境内外批准开展 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推动技术转化 [2] - XH-S004(DPP-1抑制剂)实现授权出海 斯鲁利单抗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4] 国际化布局 - 海外营收54.78亿元占比28.07% 海外商业化团队超1000人 [3] - 在美国开展斯鲁利单抗商业化筹备 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推进桥接试验 [3] - 在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立6个区域性分销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针对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欧美日以创新产品引领 新兴市场推动注册落地和仿制药机会 [4] 战略规划 - 贯彻4IN战略(创新 国际化 智能化 整合) 加快创新速度 全球化深度和AI应用 [6] - license-in侧重产品管线补强 license-out侧重海外研发和商业落地 [5] - 青蒿琥酯全球累计供应超4亿支 救治超8000万重症疟疾患者 [3]
复星医药陈玉卿:以创新激活全球化棋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3:3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 [2] - 营业收入达195.14亿元,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 [2][3] - 海外收入54.78亿元,占营收比重28.07% [5] 创新研发 - 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等多元化模式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及小分子四大技术平台 [3] - 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4个创新药品及22个仿制药品种申报上市 [4] - 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境内外批准开展,制药板块专利申请142项(含美国专利申请3项、PCT申请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7项 [4] 战略方向 - 坚持"4IN"战略: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Integration) [4] - 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核心治疗领域,拓展心血管、肾脏与代谢及神经领域慢病管线 [3][4] - 以自研为核心手段,加速创新技术转化与全球化布局 [4] 国际化进展 - 目标成为全球化大型制药公司(Big Pharma),业务覆盖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 [5] - 在欧美日市场与当地商业伙伴合作,在新兴市场采用合作与快速注册结合策略 [6] - 通过license-in补强产品管线,通过license-out推动产品进入欧美及亚太市场 [6][7] 领导层与组织发展 - 董事长陈玉卿拥有16年公司履历,强调多元化职业经历对组织架构与业务发展的深度理解 [2][9] - 公司持续聚焦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创新药产业发展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