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与网络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八赴进博会!爱立信解码5G转型:从“卖流量”到“卖服务”的产业新路径
环球网· 2025-11-14 12:17
差异化连接战略 - 公司提出差异化连接方案以破解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行业困境,核心是从“售卖连接”转向“售卖服务”,针对不同应用和用户的网络需求提供定制化资源分配 [3] - 差异化连接的核心价值在于让用户为体验、可预测性和可控性付费,此模式是行业商业模式的突破性升级,将贯穿5G、5G-A到6G的全周期 [4] - 公司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6G规模商用,其核心网将基于5G SA演进,具备更强数据处理能力,当前投资5G SA可为6G奠定坚实基础 [3][11] AI与网络融合 - 公司提出“Networks for AI”与“AI for Networks”双向赋能理念,既让网络适配AI应用,也借助AI破解网络管理复杂性难题 [5] - 面对网络流量年均增长率达19.8%和物联网终端年均增长率超10%的挑战,AI成为网络运维的关键助手,可提前预测95%以上的网络故障 [7] - 公司已助力运营商网络达到TM Forum L4级自智水平认证,AI技术使频谱与容量效率提升约15%,并帮助网络降低14%的能耗 [7] 5G专网与行业应用 - 公司的EP5G专网方案已在全球高端制造场景落地,为空客、奔驰、宝马等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5G连接支撑 [8] - 5G专网在具体应用中展现出抗干扰能力强、管理简便的优势,例如实现智能扭力扳手的远程控制及为赛事提供数据采集和网络切片服务 [8] - 针对具身智能、AI眼镜等新型终端,公司分析了其对上行带宽和低时延的网络需求,并预测未来终端将直接集成5G或6G模块 [9]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5G建设直接采用SA模式,在ToB领域应用实践领先全球,但差异化连接业务的全国推广需多方协同及复杂网络配置 [11] - 对于eSIM业务,公司认为其在技术上具备优势,但国内推广需循序渐进,受消费者接受度、市场管控及销售模式等因素影响 [12] - 公司视中国为重要市场和创新策源地,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领先的基础设施,差异化连接与AI融合有望推动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引领” [12]
对话爱立信高管:以“差异化连接”破局5G商业变现
新浪财经· 2025-11-10 20:24
5G商业困局与破局之道 - 全球电信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困局,运营商营收模式仍沿用4G时代以流量售卖为主的传统模式,服务同质化[1][2] - 行业核心挑战是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增长乏力,即便在中国市场,三大运营商的ARPU值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 - 破局之道在于从“售卖连接”转向“售卖服务”,推行以“差异化连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将5G技术能力打包,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2] - 差异化连接模式的核心逻辑是为有特殊需求的业务提供专用通道并收费,目前全球应用已达80余个,涵盖B2C、B2B、B2B2C等多种业务模式[2] - 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创新生态是差异化连接的沃土,但因其用户基数大和国土面积广,业务全国推广难度更大,需分阶段稳步推进[2] AI与网络融合的机遇 - AI与网络融合是必然趋势,公司提出“Networks for AI”与“AI for Networks”两大理念[3] - “Networks for AI”指让网络更好地适配和服务于AI,例如具身智能设备场景下网络上行需求更为突出[3] - “AI for Networks”指利用AI技术应对网络复杂挑战,与运营商合作的自智网络项目已达到TMforum的L4级别[3] - AI应用可提前预测95%以上的网络故障,提升频谱与容量效率约15%,并帮助网络降低14%的能耗[3] 6G技术演进路径 - 6G时间表大约在2030年,差异化连接不仅是5G的需求,更是未来6G的必然[4] - 6G将是一个更强大的核心网,但应由独立组网的5G SA核心网演进而来[4] - 运营商尽早从NSA升级到SA是明智之举,可在5G SA和5G-A阶段挖掘更多网络价值,并为6G核心网奠定基础[4]
连续8年亮相进博会 爱立信深化在华业务合作
新浪财经· 2025-11-07 20:30
公司参与进博会 - 公司连续8年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 - 公司中国区总裁在瑞典国家馆开馆仪式上发言,强调公司扎根中国市场并参与了中国从1G到5G的建设 [1] - 公司希望依托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在华业务合作,开创数字经济新未来 [1] 公司技术实力与市场成果 - 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80个不同商业模式的差异化连接案例已推向市场 [1] - 公司在进博会展示了一系列基于差异化连接服务的全球用例与演示 [1] - 公司展出AI与网络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包括高性能硬件、分布式AI单元基站智能板及面向高端制造业的5G专网用例 [1]
通信行业周报(20250616-20250622):MWC大会顺利落幕,聚焦6G、AI、卫星通信等核心方向-20250622
华创证券· 2025-06-22 18: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通信行业(申万)上涨1.58%,跑赢沪深300指数涨幅(-0.45%)2.0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涨幅(-1.66%)3.2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通信行业(申万)上涨1.74%,跑赢沪深300指数涨幅(-2.24%)3.98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涨幅(-6.15%)7.89个百分点 [7][8] - 2025 MWC上海圆满落幕,围绕“5G融合”“人工智能+”“行业互联”和“赋能互联”四大核心主题展开,聚焦5G - A、6G、AI与网络融合、AI创新应用及端侧AI、卫星通信等相关方向,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进展 [7][15] - 给出不同细分领域的投资建议,如运营商重点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 [7][5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2025/6/16 - 2025/6/22) 通信板块整体行情走势 - 本周通信行业(申万)涨幅1.58%,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序第2,全年涨幅排序第9;今年以来通信行业(申万)上涨1.74% [7][8][9] 个股表现 - 本周通信板块涨幅前五为东信和平(+29.68%)、东山精密(+15.42%)、ST信通(+15.12%)、长飞光纤(+15.10%)、捷荣技术(+13.13%) - 本周通信板块跌幅前五为ST鹏博士(-15.00%)、超讯通信(-14.85%)、四创电子(-12.16%)、震有科技(-11.81%)、齐心集团(-11.61%) [7][12] MWC大会顺利落幕,聚焦6G、AI、卫星通信等核心方向 中国移动联合发布白皮书 - 联合多家运营商发布《Agentic AI for Telco》白皮书,提出通信AI智能体协作框架,倡议全球通信运营商加入相关加速器项目 [15][19] 中国移动“AI + 物联网”系列产品 - 举办发布会,发布系列产品,从“通感智值”四个方面推动生产方式转变,整合能力打造“卫星物联”系列产品 [21][22][24] 中国电信聚焦“AI + 通信”融合 - 参展展示成果,推进“云改数转”战略,构建人工智能体系,将安全纳入AI发展体系 [25][27][29] 中国联通展示智慧家庭AI创新产品 - 联通在线展示多款云智创新产品,覆盖多元场景,推动AI惠及家庭场景,拓展合作生态 [30][33][34] 中兴携手联通推进Uni - Agent方案 - 三方合作推进方案,实现方案层落地,支持运营商网络智能化转型,未来将深化合作推动应用落地 [38][40][41] 中信科移动发布白皮书 - 发布《AI与6G网络融合白皮书》,提出“内生、开放、孪生”六网新架构,将推进后续工作 [42][43] 广和通AI终端方案亮相 - 展示多个创新AI产品与解决方案,加速行业应用生态扩张,未来将推进“通信 + AI”双轮驱动战略 [45][46][48] 投资建议 - 运营商重点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重点推荐新易盛、天孚通信、中际旭创等;军工/卫星通信重点推荐海格通信、上海瀚讯、七一二等;设备商推荐共进股份等;光纤光缆建议关注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AIDC推荐润泽科技等;物联网模组重点推荐广和通;控制器重点推荐拓邦股份、和而泰;算力芯片重点推荐盛科通信;射频器件建议关注灿勤科技 [7][51]
对话爱立信高管:5G走向差异化服务,AI融合提升服务效率
贝壳财经· 2025-05-29 21:40
5G差异化服务与平台化转型 - 通信行业正经历关键转型,5G需通过差异化和平台化实现商业增长,AI推动网络向可编程化、自智化演进 [1] - 过去15年行业提供无差别网络连接服务,但运营商营收下降促使向差异化连接服务转型,覆盖消费者和企业市场 [2] - 企业市场需更可预测、可靠的连接支持关键业务,AI技术可赋能生产力提升,运营商因此获得更高收入 [2] - 消费者市场付费意愿有限,需通过差异化连接提升体验,如分层套餐设计(基础包、视频通话专用包、游戏低时延包)和高价值场景捆绑(AR眼镜低时延服务) [3] 爱立信的差异化服务解决方案 - 基于性能的差异化服务(如网络切片)帮助运营商向按需优化连接转变 [2] - AI与网络结合开发灵活高效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支持AI驱动的服务识别和网络优化 [2] - 推动API标准化和开放,降低开发者应用开发门槛 [2] AI与网络的融合应用 - AI赋能网络运维效率提升,超过85%的无线网络功能已具备意图驱动和服务需求识别能力 [4] - AI为边缘和端侧计算提供低延迟连接,支持手机AI助手、AR眼镜等终端数据交互 [4] - 与丰田、英伟达、谷歌合作推动云渲染、自动驾驶等AI与5G网络的集成应用 [4] - 高阶自主网络面临AI数据挑战,需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并避免AI幻觉 [4] 6G研发与未来方向 - 差异化连接能力深度融入6G研发,6G将支持更多特定用途的网络连接需求 [4] - AI与6G深度集成实现自优化意图解析和动态资源分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