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工业智能

搜索文档
汇川技术(3001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8月28日)
2025-08-28 08:56
业务表现与行业动态 - 通用自动化业务增长较好的下游行业包括锂电池、工程机械电动化、物流装备、空调制冷和3C装备(除手机外)[1] - 通用自动化业务四、五月份订单增速压力较大,六、七月份有所回暖,下半年持谨慎乐观态度[7] - 工业机器人业务上半年销售增速放缓,公司主动放弃低附加值项目[9] - 变频器产品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因去年基数高且主要下游行业(纺织、空压机、冶金、煤矿)需求较弱[10] - 通用自动化业务海外收入约3亿元,但实际规模更大(因统计口径未包含部分项目)[11] - 海外业务收入结构:新能源汽车业务约6亿元,电梯业务约4亿元,通用自动化约3亿元[1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PLC产品已形成完整系列,中大型PLC在锂电、光伏、3C、包装行业大批量销售,大型PLC在冶金、矿山、汽车零部件行业试机[1] - 储能业务目标率先突破十亿级别规模,传感器、视觉、气动等新品类增长潜力较好[2] - AI布局包括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和工业业务赋能,逐步嵌入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数字化平台[3] - 预测性维护伺服产品以多产品解决方案模式推广[4] - 变频器解决方案应用于数据中心制冷环节[7] - 核心产品(变频器、伺服)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竞争策略见效[8] - 研发费用率约10%,重点投入软件领域(FA平台、PLC、CNC、数字化平台)、海外产品开发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14] 市场竞争与战略 - 工业自动化产品价格下降但竞争激烈程度较2024年减弱,毛利率保持稳定[7] - 公司核心竞争力基于行业定制化和多产品解决方案,通过组织调整提升战略客户管理[8] - 新能源汽车业务电控产品当前市占率约10%,目标提升至20%[11] - 海外市场重点布局欧洲(设备制造业头部客户)及新兴市场(东南亚、中东等),积极寻找并购标的[12] - 数字化平台当前以项目型收入为主,未来逐步转向订阅制及生态开发模式[12] 人形机器人业务 - 核心零部件开发基于自身技术积累,先搭建标准化平台再定制[13] - 重点产品包括驱动器、电机(提升扭矩密度和温升控制)、行星滚柱丝杠(已送样)、直线模组和旋转关节模组(开发中)[13] - 丝杠产品面向注塑机、3C和机床领域,行星滚柱丝杠针对人形机器人需求开发[13] - 客户拓展兼顾国内和海外,优先聚焦工业场景解决方案[13] - 商业服务机器人场景尚未量产,公司定位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13] 财务与运营 -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较好,因销售规模扩大及回款管理加强(包括车企客户)[14] - 非汽车业务利润主要来自通用自动化业务,公司通过控费措施维持增长趋势[14]
汇川技术20250826
2025-08-26 23:02
**汇川技术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分析**</think> **公司概况与整体业绩** - 公司为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供应商汇川技术[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40%)[2][5]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汽车业务高增长 工业自动化业务稳健表现 费用控制有效 股权投资收益贡献2-3亿元利润[2][5] - 毛利率约30%(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 因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提升导致产品结构变化[5] - 经营性现金流30亿元(同比增长65%) 因下游车企回款改善与直销模式回款稳定[5][39] **分业务板块表现** - 通用自动化板块营收88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变频器37亿元 伺服系统37亿元 PLC与HMI 9亿元 工业机器人6亿元[2][7] - 新能源汽车板块营收90亿元(同比增长50%) 产品覆盖增程 插电 全电车型 与国内新势力 传统车企及海外大客户合作[2][7] - 电梯业务营收23亿元(同比下滑1%)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 但通过存量市场与海外拓展缓解下滑[2][7][8] - 新兴业务(气动 精密机械 视觉等)营收9亿元 规模可观且具多元化发展潜力[47] **研发投入与费用控制** - 研发投入20亿元(同比增长33%) 占收入比重约10% 重点投入数字化 人形机器人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业务[2][6] - 三费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8%) 占收入比重17% 增速低于收入增速[6] - 坚持8%-10%的研发投入比例 以确保未来持续增长[6] **国际化进展** - 国际市场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39%) 但总体进展慢于预期[2][9] - 新兴市场(越南 中东 泰国 韩国 印度)快速增长 发达市场(欧洲)通过行业定制方案与头部客户合作突破[2][9] - 海外业务中汽车贡献约6亿元 电梯4亿元 自动化3亿元 但因部分订单落脚国内 实际规模更大[9][46] - 欧洲市场为未来2-3年增长重点 东南亚 中东等地亦预期快速成长[22] - 海外策略以分销为主 头部客户采用直销 通过调派国内渠道建设人员强化海外分销网络[23] **行业突破与销售成果** - 在欧洲空压机 测试台 纺织 空冷 注塑机等领域突破顶级客户[10] - 数字装备与数字工厂获批量订单 覆盖空压机 纺织 包装 食品 新农业等领域[10] - 能源管理平台FEMS在汽车 锂电 钢铁 有色金属 医药等行业突破[10] - 西安工厂投产 年交付能力达50GW[10] **数字化与软件化布局** - 搭建三层软件平台:顶层INNO cope数字化平台(2025年收入预计2亿元) 中层INO quick Pro工艺开发平台 底层IIFA全集成工业控制软件(已有上百家客户使用)[3] - 推出工业智脑 含数据处理 智能开发及AI训练平台 内部应用后计划融合到数字化解决方案中[3][11] - 软件业务采用项目制(非订阅制) 全年收入约2亿元 目前处于亏损但允许战略投入[30] **新能源汽车业务细节** - 海外定点项目5个(含电源 电控及6合一电驱产品) 面向欧洲知名企业[13] - 电控产品当前市占率约10% 目标提升至20% 预计该领域保持约30%增长[2][13] - 联合动力通过IPO审核 电机控制器第三方独立排名第一 全市场第二 定子行业第二 电驱第四 OBC第七[7]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提供伺服驱动器 编码器 无框电机 旋转关键模组 视觉解决方案 仿生臂解决方案 行星滚珠丝杠 直线模组等硬件[4] - 核心零部件(电机 丝杠)已向特斯拉 小鹏等客户端送样[14][45] - 计划工博会前后发布相关产品 目前探索工业场景应用[14] - 硬件痛点(可靠性 一致性 发热)待解决 公司设独立团队运作并加强决策效率[14][20] **工业自动化业务展望** - 4-5月受贸易政策影响压力大 但6-7月订单恢复两位数增长 预计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15] - 细分行业表现分化:锂电 工程机械电动化 物流装备 非手机3C行业贡献较大 锂电翻倍增长 光伏 冶金 煤矿 矿山行业下滑明显[49] - 通用变频器Q2下滑3% 因2024年同期高基数及流程工业(冶金 煤矿 矿山)需求不佳[3][16] - 价格竞争较2024年减弱 毛利率保持稳定[25][26] **其他重要事项** - 维持2025年经营目标:收入增长10%-30% 归母净利润增长5%-25%[2][12] - 储能业务仍面临挑战(PCS国内竞争激烈) 但坚持推进以实现数字能源管理(电价套利 绿电管理 安全管理 碳管理)[38][40] - 考虑H股发行(等联合动力挂牌后决定) 以提升海外品牌形象与业务拓展[33] - 大型PLC在冶金 矿山 汽车零部件行业试机并签单 计划推出安全PLC解决卡脖子问题[21] - 数据中心业务关注电源与制冷解决方案 但整体占比不高 根据战略判断是否进入[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