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Scaling Law
icon
搜索文档
虹软科技(688088):视觉界的DeepSeek,技术红利到业绩爆发(智联汽车系列之44)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0 16: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虹软科技的投资评级从增持上调至“买入”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虹软科技技术优势被低估,其技术思路与 DeepSeek 相似,有丰富技术层级、跨层耦合技巧、通用化和软硬一体化特征,且同行公司思路不同 [8][11] - 技术优势带来持续上修的市场空间,竞争不算激烈,还使商业模式“波士顿矩阵”动态变化 [8] - 2025 - 2027 年动态展望前景光明,当前布局端侧与 AIGC,智能手机逆势增长,智能驾驶增长加速,AI 眼镜/头显 2025 年为突破元年,智能商拍有 AIGC 新机遇 [8]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测,选取可比公司,基于 PS 估值倍数,目标估值 300 亿元,前景光明,故上调评级 [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虹软科技技术:底层优化与工程化 - 技术复杂度起点是技术层次,如智能手机、基础理科等案例,层级堆叠促成技术复杂度,如光刻机、智能手机、智联汽车系统 [27][29][30] - 技术优势包括跨层耦合、通用化、软硬一体化,跨层耦合可提高技术效率,如方舟编译器;通用化中台化可实现能力复用,如阿里巴巴中台战略和英伟达 CUDA;软硬一体化需平衡软硬件和开发环境兼容性 [32][41][42] - DeepSeek 有混合专家模型创新、纯强化学习推理突破、原始稀疏注意力机制、底层指令集优化等思路,虹软科技与 DeepSeek 有丰富技术层次、通用化尝试、跨层耦合和软硬一体化特征 [46][48][57] - 通过 Nerf、Diffusion、SAM 三个大模型算法案例证明虹软科技思路类似且部分特点更好,体现其技术层次、底层优化和工程化能力 [74][75][77] 虹软科技:持续上修的市场空间 - 软件轴与硬件轴持续延展,新领域竞争不激烈,技术、客户和商业口碑可复用,市场空间持续上修 [81][82] - 市场空间上修使虹软科技商业模式“波士顿矩阵”动态变化,若发展顺利,会有更多金牛产品与明细产品滋养问号产品、改善瘦狗产品 [82] 当下布局的重要赛道:端侧和 AIGC - 智能手机业务聚焦头部客户,是安卓智能手机摄像 AI 算法主要提供商,技术方案完善,技术迭代驱动业务逆势增长 [100][102][104] - 智能驾驶业务将手机视觉技术迁移,上市募资重点投向接近收敛,前装纯软件收入增长、毛利率高,形成先软件再软硬一体产品体系,后续增长动力来自纯软件渗透和软硬一体扩散 [109][113][119] - AI 眼镜/头显预计 2025 年为元年,AI 端侧需求上升,轻便舒适加替代常用工具预示未来销量有望大幅提升 [126][12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预测分别为 10.00、12.57、15.9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3、3.09、4.38 亿元 [8][9] - 选取以技术优势和投入著称、纯软件商业特征的公司作比较,基于 PS 估值倍数,选择 2025 年 30XPS,对应 300 亿元,国际对标公司市值高,前景光明,上调评级 [9]
AI Agent 摩尔定律:每7个月能力翻倍,带来软件智能大爆炸
海外独角兽· 2025-04-11 19:03
AI Agent能力衡量标准 - 采用"任务长度"作为衡量AI Agent现实世界能力的核心指标,即人类专业人士完成特定任务所需时间[10] - 2022年ChatGPT发布时仅能完成30秒coding任务,当前已能完成1小时任务[10] - 任务长度与成功率高度相关(R²=0.83),4分钟以下任务成功率近100%,4小时以上不足10%[12][14] AI Agent能力增长趋势 - 头部模型完成任务长度呈指数增长,平均每7个月翻倍[19] - 2024-2025年加速至每4个月翻倍,若持续则2027年可完成1个月任务[26] - 预测2026年完成2小时任务,2027年8小时,2028年40小时,2029年167小时任务[24] Scaling Law加速原因 - 硬件突破:算力规模提升直接增强模型能力,如GPT-3相比GPT-2实现质的飞跃[32] - 软件进步:包含算法架构/训练方法等,效率改进(算力需求降低)和能力改进(新功能)双驱动[33] - AI能力进步速度超过算力成本下降,新能力涌现是经济价值主要来源[35] 终局猜想:Agent开发Agent - 可能出现ASARA(AI研发自动化系统),实现AI自主开发AI[35] - ASARA可并行运行数百万副本,认知输出相当于数百万顶尖研究者[35] - 可能触发软件智能爆炸(SIE),AI进步进入超指数增长阶段[35][49] - 关键取决于软件研发回报率r值,当前估计在1-4之间[51] 潜在瓶颈与突破路径 - 硬件限制可能通过算法效率提升(如笔记本训练GPT-3级模型)或小规模实验外推解决[55] - 长时间训练瓶颈可能通过微调优化、范式转变(如GOFAI)或算法加速突破[58][60] - 在强硬件限制下,r值可能降至0.5-2,但仍可能维持实质性进展[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