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一体化
搜索文档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攻克四大核心难题是关键路径,共建繁荣AI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11-06 17:27
核心观点 - 公司系统阐述了AI产业红利兑现的清晰路径,即攻克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和个性化四大关键核心难题 [1] - 公司通过发布讯飞星火大模型X1.5最新技术升级及系列软硬一体化产品,展示了其在AI领域的重大进展 [1] - 公司启动“星火点亮全球”计划,旨在以自主技术生态为世界提供AI发展的“第二选择” [1][16] 模型技术升级 - 讯飞星火X1.5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达2930亿,激活参数为300亿,推理效率相比星火X1提升100% [2][3] - 模型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等六大核心能力全面对标国际主流模型,数学能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2] - 多语言支持覆盖超过130个语种,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其中14个重点语言效果领先 [2] - 在自主可控的全国产算力平台上,公司攻克了长思维链强化学习训练效率难题,深度推理训练效率从30%提升至84%以上 [3] - 全球首发非自回归语音大模型架构,相比同尺寸自回归模型效果相对提升16%,推理成本下降520% [4]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 发布融合AI与麦克风阵列、扬声器阵列、摄像头阵列等的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5] - 讯飞智能办公本X5首创八麦克风阵列,高噪声环境下识别准确率高达95.08%,识别效果优于iPhone 17 Pro [5] - 讯飞AI翻译耳机在复杂噪声场景中识别准确率可达97.1%,讯飞双屏翻译机2.0在90dB高噪声环境下识别率达98.69% [6] - 智能座舱音响方案iFLYSOUND已在19家车企量产落地,出货超100万台 [8] - 讯飞AI黑板搭载护眼大屏,视觉疲劳降低50%,并拥有130度超宽域显示 [8] 核心交互技术创新 - 首发个性化记忆能力,通过构建用户个性化记忆库实现对用户的综合理解 [9] - 首发百变声音复刻功能,基于星火语音大模型,仅需一句录音即可复刻任意音色 [9] - 数字人导览“小飞”展示了在多人多语种对话、个性化推荐及任务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8] 行业应用落地 - 教育领域:星火大模型实现对学情理解的三大跨越,首创由4000余项标签构成的错因分析体系,构建从作业批改到课堂施教的“小时级闭环” [11] - 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专科AI诊疗能力业界首次达到等级医院主任级医师水平,个人AI健康助手“讯飞晓医”支持解析99%医学报告,累计完成1.6亿次AI健康咨询 [11] - 出行领域:星火智慧座舱2.0能融合13个摄像头,通过2808个记忆锚点记住用户偏好,并提供5项体征实时监测 [11] - 办公领域:讯飞智能办公本X5和讯飞听见APP具备基于说话人识别的会议纪要与待办事项自动生成能力 [12] - 情感陪伴:推出“AI星朋友”,拥有自然度4.35MOS的高保真声音克隆和超过160种人设模型,可通过自学习情感模型记忆偏好 [12] 开发者生态建设 - 2025年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吸引来自17个国家的3.69万个团队参加,涌现出4622个垂类智能体 [13] - 截至今年10月底,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数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其中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 [13] - 正式发布并宣布全面开源其首个原生支持RPA的智能体平台Astron,提供“开箱即用”的八大行业智能体 [13]
慧博云通:拟购买宝德计算65.47%股份 交易价格29.4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13
交易方案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向乐山高新投等57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宝德计算65.47%股份 [1] - 交易价格29.46亿元(不含募集配套资金金额) [1] - 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余浩、战略投资者长江产业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宝德计算是中国先进的计算产品方案提供商 [1] - 主营业务为服务器、终端整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ICT增值分销及提供相关的综合解决方案 [1] - 构建了从服务器、存储到个人计算机等多元化的硬件产品矩阵 [1] 交易对公司影响 - 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实现从软件技术服务向软硬一体化的延伸发展 [1] - 交易将拓宽公司业务版图,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1]
小米前副总裁创业AI影像硬件,获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融资首发
钛媒体APP· 2025-10-27 16:59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光启之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弘晖基金、鼎晖VGC、顺为资本联合领投 正轩资本等同歌创投等多家机构跟投 深渡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 - 创始人马骥在小米集团工作11年 历任MIUI系统负责人、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等关键职位 被视为能打硬仗的实干型管理者 [2] - 投资方认为团队兼具深度技术实力与消费电子经验 拥有从用户洞察、产品定义到落地交付的全流程能力以及多款产品从0到1及商业化的成功经验 [5]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目标是打造面向大众消费者的AI智能影像硬件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创作门槛 让用户无需理解复杂参数即可拍出风格化高质量影像 [2] - 首款产品正在研发中 预计定位中端价位 计划于2026年正式发布 [5] - 解决方案分为硬件、软件和自研AI垂直模型三部分 自研AI模型聚焦于学会并生成符合主流审美的构图与光影效果 [3] 行业洞察与竞争分析 - 用户对好看的追求没有边界 大疆、影石等公司的产品爆火验证了影像硬件赛道存在新物种机会 富士相机等市场价格飙升说明用户愿为独特审美买单 [3] - 在AI To C创业领域 软硬一体化被视为最佳范式 单独的软件、硬件或AI能力易被复制 但三者融合才能形成壁垒 [4] - 公司认为AI的价值不仅是记录世界 更是帮助用户思考与表达美感 核心需求是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得好看影像而非解决记录问题 [3]
慧博云通净利降78%拟靠收购突围 关联方出手9.94亿投资化解标的风险
长江商报· 2025-09-16 07:45
收购交易结构 - 慧博云通关联方申晖金婺与浙江省国资委旗下杭州产投拟联手收购宝德计算32.09%股权 其中关联方拟出资9.94亿元 杭州产投拟出资4.50亿元 合计交易金额约14.44亿元[1][3] - 宝德计算整体估值45亿元 申晖金婺收购22.09%股份 杭州产投收购10%股份[3] - 慧博云通自身正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宝德计算67.91%股份 并向实际控制人余浩等募集配套资金[1][5] 收购动机与风险控制 - 关联方收购旨在解决宝德计算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 降低上市公司后续投资风险 优化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1][6][7] - 市场质疑慧博云通未收购100%股权 关联方先行收购被视为替上市公司排险[6][8] - 通过收购实现从软件技术服务向软硬一体化延伸发展 拓宽业务版图[10] 慧博云通经营状况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66亿元 同比下降20.45%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4.77万元 同比下降78.37%[1][8][9]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020年6.88亿元至2024年17.43亿元 累计增长约1.5倍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26亿元 同比增长33.50%[8][9] - 上市后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存在明显利润增长压力[8][9][10] 标的公司基本面 - 宝德计算是中国一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供商 年营收超过百亿元 2024年营收100.08亿元 2023年营收92.70亿元[1][10]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35亿元 2023年2.01亿元 处于盈利状态[10] - 主营业务为服务器 终端整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10]
软通动力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约26% 软硬一体化初见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0: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81亿元,同比增长25.99%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23.93%,环比增长25.10%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1] 软件业务发展 - 构建"1+4+N"AI工程能力矩阵,形成基础层、数据层、智能体层的多维技术结构 [1] - 建立以天鸿操作系统SwanLinkOS和鸿鹄云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 [1] - 布局超过20个矿鸿业务场景,完成60余项矿鸿资质认证项目 [1] - 服务适配矿鸿设备认证近100款 [1] - 推出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版天鹤OS V24SP1版本 [1] 硬件业务进展 - 通过软通计算机打造全场景智算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2] - 产品线覆盖信创终端、通用终端和创新终端三大领域 [2] - 信创终端推出20余款新品,通用终端优化X86架构产品性能 [2] - 创新终端推进开源鸿蒙PC和开源鸿蒙大屏产品研发 [2] - 完成多款自研教育软件鸿蒙化移植 [2] - 机械革命品牌推出多系列高性能笔记本,国内游戏本市场份额提升至17% [2] - 推出恒悦品牌进军商用市场,提供商务办公系列产品 [2] 国际化战略 - 推出"iSoftStone Digital软通国际"品牌,全面启动"出海2.0"战略 [2] - 马来西亚全球交付中心正式落成,中标AI废钢检测项目 [2] - 入围东南亚本土银行供应商体系 [2] - 在中东市场与多个本地伙伴达成战略合作 [2] - 在日本市场与大型ICT领导企业、腾讯日本等签署框架协议 [2] - 与新日铁等大型IT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2] - 中标巴基斯坦笔记本电脑采购项目 [2]
Momenta自研芯片,打响智驾芯片淘汰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2 09:17
Momenta自研芯片战略转型 - 公司从纯软件算法供应商转向软硬一体全栈供应商 首款自研辅助驾驶芯片已点亮并进入上车测试阶段 性能对标英伟达Orin-X和高通8650等主流芯片[2] - 业务采用L2与L4双线并行策略 结合数据驱动飞轮模式 客户覆盖上汽、比亚迪、丰田、奔驰等全球头部车企 为高阶智驾定点合作项目最多的供应商[3] - 自研芯片定位中端市场 接口与主流产品兼容且具备成本优势 通过软硬件深度耦合提升迭代效率 避免外部供应链锁定[8] 市场竞争格局冲击 - 英伟达面临软件人才流失压力(如吴新宙加入小鹏)及高成本瓶颈 需加强软件整合能力应对软硬一体趋势[10] - 高通舱驾融合中端市场受直接冲击 Momenta芯片接口兼容性使客户可无缝迁移方案[12] - 地平线软硬结合策略遭遇挑战 Momenta软件算法积累更深 芯片技术成熟后将削弱其差异化优势[12][14] - 黑芝麻中低端市场定位受性价比质疑 新兴芯片厂商如为旌、爱芯元智生存空间被压缩[14][15] 车企自研策略重估 - 小鹏、理想、蔚来自研芯片投入产出比受挑战 Momenta方案可能提供更低成本及更优技术[18][20] - 车企自研属封闭体系 成本分摊基数小 Momenta作为Tier1供应商可通过规模效应服务多客户[20] - 车企需在差异化与成本间重新平衡 可能从全面自研转向关键环节自研或合作模式[21] 产业链价值重构 - 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 Momenta城市NOA市场份额达60.1% 领先华为29.8% 累计搭载车型销量11.4万辆[4] - 软硬一体方案降低城区NOA成本 加速向中低端车型普及 提升车企开发效率及导入速度[25][26] - 华为、博世等传统Tier1面临商业模式创新压力 需兼顾差异化需求与软硬一体优势[23][24] 技术商业化挑战 - 车规级芯片认证标准严格 从点亮到量产需漫长验证 量产稳定性与客户信任建立是关键考验[27] - 国际巨头可能通过降价或技术升级反击 压缩Momenta市场突破时间窗口[27] - 成功量产将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决定智驾产业未来几年发展轨迹[28]
专访江磊:人形机器人“三步走”,商用压缩至5—10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22:46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路径 - 产业化落地分三步走:先文娱、再工业、后家庭 借鉴新能源汽车25年发展历程 目标压缩至5-10年[1][4] - 文娱领域对智能体验要求较低 可作为硬件先行场景 通过真实环境收集用户数据解决智能问题 实现从遥操作到自主的演进[5]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显示整机产品选择更全面 去年研发阶段企业今年已展示实物产品[7]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与AI大模型适配度提升 形成类似安卓系统的聚集效应 硬件与AI企业可各自专注优势领域[7] - 餐饮、文娱等规模化赛道受关注 预计2025年下半年商场、酒店等场所将出现人形机器人铺货[7] - 行业呈现"订单潮"现象 反映我国规模化市场特色 但尚未达到商业化发展节点[10] 企业转型建议 - 传统制造业企业需建立操作系统和云设施 搭建垂类大模型与数据工厂 完成数字化转型后再推进制造业转型[9] - AI企业可涉足硬件领域 通过电子宠物等产品实现软硬一体化 将大模型通过硬件呈现[9] - 正确布局"AI+机器人"路径的企业已实现盈利 银河通用估值超百亿[10] 产业协同创新 - 开源社区无法满足快速发展需求 相关成果已捐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正在组建国家级开源社区[11] - 行业标准制定成为重点 包括数据标准、硬件标准和概念定义标准 如轮式人形机器人分类问题[11]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 市场可快速选择硬件 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软件生态建设[5]
专访国地中心江磊:人形机器人“三步走”,商用压缩至5-10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4:33
产业化路径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分三步走:先文娱、再工业、后家庭,参考新能源汽车产业25年发展历程,目标压缩至5-10年[2][5] - 文娱领域对智能体验要求较低,可作为硬件先行场景收集用户数据,技术演进方向为遥操作→半自主→自主[5]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显示整机产品选择更全面,餐饮、文娱等规模化赛道受关注,预计明年下半年商场、酒店将有人形机器人铺货[7] 技术发展趋势 - 产品与AI大模型适配度提升,未来可能形成类似安卓系统的聚集效应,硬件与AI厂商可各自专注优势领域[7] - 行业正从重控制程序转向硬件开发,2025年大会有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目标建立类似应用市场的生态模式[6] - 国家设立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旨在将产业发展周期从20-25年压缩至10年[6] 企业转型建议 - 传统制造业企业需先建立操作系统、云设施、垂类大模型与数据工厂,再推进制造业转型[8] - AI企业可涉足硬件领域实现软硬一体化,例如开发电子宠物等产品[8] - 银河通用估值超百亿显示"AI+机器人"正确布局的企业已实现盈利,未盈利企业多因未投入操作系统和芯片[10] 市场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出现"订单潮",但属于热点催生现象,尚未达到规模化商业化节点[10] - 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群体正逐渐超过看衰群体,部分企业已通过该赛道获利[10] - 中国市场规模化为高科技提供土壤,企业需实现正向盈利以探索新方向[10] 行业生态建设 - 产业发展速度超过开源社区承载能力,相关成果已捐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组建国家级开源社区[11] - 行业需制定数据标准、硬件标准及概念定义标准,例如轮式人形机器人的归类问题[11] - 开源生态建设与标准制定是产业协同创新的主要发力方向[11]
国地中心江磊答21:软硬一体化应是未来企业重要落足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6:48
行业发展趋势 - 软硬一体化被视为企业未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2] - 专家建议具备软实力的企业拓展硬件业务 [2] - 大模型技术需要通过可接触的硬件载体来实现落地 [2] 行业活动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2]
杭州机器人展会调研汇报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 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发展趋势**:机器人本体厂商重心从硬件转向数据和算法,头部企业加大投入并寻求下游应用场景,软硬一体化成趋势 [1][4][5] - **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应用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初期需更多数据、算法及部署,头部企业自我部署,初创企业与下游合作 [1][6] - **核心零部件** - **执行环节**:技术趋同,灵巧手迭代集中于自由度提升和传感器加装,国内厂家尝试腱神替代手指电机,高精度场景仍需手指端电机方案 [1][7] - **感知环节**:技术路线竞争激烈,2025 年大部分厂商在指尖安装触觉传感器,压阻和电容方案为主,磁电方案较少 [1][8] - **减速器市场**:寻求新工艺降低成本,产业端价格 1 万元以上,主要玩家积极扩产,北方机械产能需求不匹配 [3][10] -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参与者增多,头部企业主导,单价 1 - 2 万元,未来放量生产有望降价,Midas 芯片方案有潜力 [3][11]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是重要目标,通过以塑代钢实现结构件轻量化,部分厂家尝试钛替代,但技术未成熟 [3][12] - **国内行业发展预期**:市场预期接近 200 万台,需下游场景放量和国家补贴政策推动,推荐恒立液压等核心卡位交易及伺服电机相关标 [3][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触觉传感方案价格**:性能较好的压阻模组售价约 500 元,特斯拉电容模组售价 1,000 - 2000 元,未来或推出 3,000 元左右新品 [2][9] - **展会情况**:国内多地有机器人展会,参展厂商重合度高,区别在于展示内容,杭州展上特斯拉 Optimus 第二代静态展示未互动 [3] - **自由度提升**:国内展会上本体厂家加速产品迭代,自由度从 5 - 6 个提升至 10 - 12 个甚至更高,有些企业推出接近 20 个自由度方案 [7] - **补贴政策**:深圳龙岗区计划 2025 - 2027 年推动超 1,000 台机器人落地商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