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NA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生物公司博士高管跨界当警察 9年用DNA技术直接认定500余名犯罪嫌疑人
齐鲁晚报· 2025-06-15 16:33
职业背景与技术应用 - 吴玉剑博士是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检验鉴定专家,利用前沿科技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支持 [1] - 9年从警生涯中通过DNA技术直接认定500余名犯罪嫌疑人,破获多起大案要案 [2] - 引入高通量DNA二代测序技术,显著提升混合样品检测效率,该技术在公安领域属创新应用 [5] 技术突破与案件侦破 - 搭建法医物证实验室二代测序平台,单次可测序超百万DNA片段,较传统一代技术效率飞跃 [5] - 在380万元现金盗窃案中,通过50余份生物检材锁定嫌疑人杨某,追回300余万元赃款赃物 [5] - 组织积案DNA复核会战,推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分局DNA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 [8] 行业发展趋势 - 武汉警方2018年起规划分局级DNA实验室建设,应对城市经济与人口增长带来的安防需求 [8] - 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在科学界快速发展,但公安领域应用仍具拓展空间 [5] - 生物科技公司背景人才加入公安系统,促进刑事侦查技术迭代(吴玉剑原为基因检测公司高管) [3][4]
【省生态环境厅】秦岭羚牛分布监测取得新突破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秦岭羚牛监测技术突破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研发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秦岭羚牛qPCR定量检测方法 成功实现重点区域分布监测 [1] - 在全省设置77个采样点位 采集229个水体环境DNA样本 其中50个点位检出羚牛DNA信号 [1] - 技术验证显示环境DNA方法具有高效性与可靠性 为生态监测体系提供新路径 [2] 秦岭羚牛分布特征 - 密集分布于秦岭中部及汉江相邻西南部 丹江流域较少 陕北地区未发现 [1] - 种群呈现由中西部向东部的扩散趋势 与人类活动及迁徙行为相关 [1] 生态保护应用价值 - 成果为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关键生态本底数据 支撑栖息地精准管理 [2] - 环境DNA技术可提升监测精度与效率 应用于珍稀物种保护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2] 物种生态地位 - 秦岭羚牛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 作为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活体指标 [1] - 物种既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秦岭生态保护的象征性物种 [1]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9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05 16:29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 - 2025年6月4日,Nature期刊上线了23篇论文,其中9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2] - 斯坦福大学赵芮可团队开发了微型旋磨血栓切除术,其血栓清除效率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可显著提高治疗中风、心脏病、肺栓塞等血栓相关疾病的成功率[2] - 北京大学团队通过古DNA技术首次实证确认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傅家遗址是一个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原始社区[3] 医学与生物技术突破 - 德克萨斯大学团队发现CREM是NK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支持CREM作为增强CAR-NK细胞抗肿瘤疗效的治疗靶点[6]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开发了"杀伤开关"微肽和基于纳米抗体的招募系统,可用于探究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的凝聚体功能[9] -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研究发现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同时出现Y染色体缺失的癌症患者预后最差,解释了男性癌症易感性和治愈难度[14] COVID-19相关研究 - 悉尼大学团队发现COVID-19患者微血管中存在广泛的内皮细胞死亡现象,与红细胞溶血有关,提出针对溶血过程的治疗干预可能减轻微血管阻塞[16] 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 复旦大学团队重建了人源Pol III转录起始的完整动态过程,为理解真核短链非编码RNA合成的调控提供了关键结构基础[19] - 清华大学团队发现人源染色质重塑蛋白SMARCAD1对亚核小体的偏好性,验证了其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重要作用[21] 其他研究成果 - 哥本哈根大学开发了一种用于声子的软夹持拓扑波导[12]
捕风捉“鹮”解码空气里的DNA密码 生态保护开启前所未有全新视角
央视网· 2025-06-05 10:06
环境DNA技术应用 - 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旨在倡议公众参与美丽中国建设 [1] - 陕西省咸阳市采用环境空气DNA采样器捕集朱鹮DNA痕迹 通过实验室提取确认物种存在 [3][4] - 该技术突破传统监测方式 无需捕捉动物即可确认目标物种分布与生态状态 [4][9] 技术原理与实施 - 环境DNA技术通过比对基因数据库实现物种识别 类似指纹比对破案 [6] - 研究团队开发朱鹮靶向监测技术 可排除人类及其他鸟类DNA干扰 [7] - 当前已收录3个城市朱鹮基因组数据 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及地理种群 [10] 技术扩展前景 - 环境DNA技术未来可监测朱鹮种群数量及区域分布动态 [9] - 该技术具备跨物种应用潜力 可推广至其他珍稀物种监测领域 [9]
陕西渭河湿地:环境DNA技术助力朱鹮监测
快讯· 2025-06-05 08:59
朱鹮监测技术 - 监测人员在陕西渭河湿地使用环境空气DNA采样器捕集空气并提取朱鹮DNA 以监测其分布与生态状态 [1] - 科研团队开发朱鹮qPCR监测方法 可从混杂样品中精准检测朱鹮DNA [1] - 该技术为朱鹮基因库建立提供重要支持 并有望扩展至其他珍稀物种监测领域 [1]
深读|环境DNA技术实现朱鹮监测“从无形到有形”转变
中国环境报· 2025-04-24 09:49
环境DNA技术突破 -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的研究团队首次将环境DNA技术应用于朱鹮监测,通过采集空气等环境样本提取朱鹮残留物DNA,实现精准监测[1] - 该技术突破传统人工监测的局限性,降低人力消耗,提升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经过近两年实践已初步摸清朱鹮在陕西省重点区域的分布及活动情况[1] - 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DNA分子的朱鹮靶向qPCR监测技术体系,灵敏度极高,环境中哪怕仅有1个DNA分子都能被检测到[8][9] 技术应用细节 - 空气采样采用专用采样器,设置流量30升每分钟,定时5小时,滤膜吸附包含朱鹮残留物的颗粒物,采样过程严格遵循"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标准[3][4] - 研究团队建立了朱鹮基因库,收录超过三个城市的朱鹮基因组数据,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地理种群,为环境DNA精准对比提供基础[5][8] - 实验人员可在收到环境样本后不到5个小时完成环境DNA全流程分析,qPCR技术能针对性扩增朱鹮DNA,类似"磁铁"作用精准提取目标DNA[9][10] 监测介质比较 - 研究团队对水、空气、土壤开展全环境介质监测,2024年在榆林、铜川、汉中三市设置22个采样点位,成功从21个点位检出朱鹮DNA[12][14] - 空气样品中朱鹮DNA浓度最高(无定河监测显示每微升37个DNA序列片段),土壤样品次之(每微升7个),水样最低(每微升不到1个)[14] - 空气采样可大范围长时间富集样品,捕捉朱鹮DNA概率最大,成为最适宜监测朱鹮的环境介质,而水样因朱鹮停留时间短、土壤采样面积受限导致效率较低[14][15] 技术优势与前景 - 环境DNA技术实现朱鹮监测"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可在不惊扰目标物种的情况下开展监测,并成功区分朱鹮近缘物种避免误认[19][20] - 该技术当前可实现朱鹮半定量监测(判断有无及浓度),未来有望实现绝对定量监测(种群识别、亲缘关系分析等)[20] - 技术融合GPS追踪和传统人工监测手段,形成多元化监测体系,为朱鹮及其他濒危物种保护提供"陕西方案"[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