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in-Class

搜索文档
对话迈威生物董事长刘大涛:最好的BD,是产品自己会说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2:00
公司合作与BD交易 - 迈威生物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抗衰龙头Calico达成IL-11抗体合作 打破Calico十年未收购外部品种的惯例 [4] - 合作仅用5个月完成谈判 IL-11抗体为First-in-Class潜力品种 全球仅勃林格殷格翰和迈威生物推进至临床 [4][5] - 2023年曾将靶向TMPRSS6单抗海外权益授权给DISC公司 该药物同为First-in-Class 全球仅再生元和迈威生物进入临床 [6] - 两次BD交易均为对方主动寻求合作 公司强调产品数据本身是吸引跨国药企的关键 [7] 股价与市场表现 - 与Calico合作推动公司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超140% 9月初总市值一度接近240亿元创历史新高 [4][7] - 公司宣布2025年为"BD关键年" 市场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7] 研发策略与产品管线 - 研发聚焦First-in-Class而非Best-in-Class 强调对靶点与疾病机制的深度认知 [4][14] - IL-11抗体研发基于团队自主发现的靶点与纤维化疾病关联 早于《自然》论文发表前启动 [14] - ADC领域采用差异化策略 根据肿瘤特性定制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而非流程化创新 [15] - 核心品种9MW2821为全球第二、国内首款进入临床的Nectin-4 ADC 宫颈癌和三阴性乳腺癌进度全球最快 尿路上皮癌和宫颈癌已进入三期临床 [15] - 7MW4911靶向CDH17 聚焦解决结直肠癌耐药性问题 2024年8月获美国临床试验批准 [15] 商业化与产品上市 - 保持年均1款产品获批节奏:2022年阿达木单抗、2023年地舒单抗(60mg)、2024年地舒单抗(120mg)、2025年阿格司亭α [9] - 2023年三款生物类似药销售额同比增长243.53% 地舒单抗同比增长230.17% [10] - 2024年上半年药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50% 地舒单抗同比增长51.59% [10] - 地舒单抗新适应证布局后预计患者数量将扩大上百至上千倍 [10] 公司战略定位 - 目标定位为Pharma而非Biotech 追求全产业链掌控能力 [16][17] - 通过授权合作实现商业化灵活性 如将阿格司亭α中国权益独家许可给齐鲁制药 [17] - 提出"共享销售"模式构想 计划联合多家Biotech组建共享销售团队分摊成本提高效率 [18] 财务与产业链建设 - 生物类似药管线帮助构建研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但明确源头创新为核心方向 [10] - 通过授权合作获得收益反哺创新药研发 如百亿元规模的升白药物市场选择授权而非直接竞争 [17]
创新药新秀泰恩康:CKBA发明人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免疫学国际顶刊Immunity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5:06
创新药板块表现 - 舒泰神 三生国健 益方生物-U 泰恩康 科兴制药 荣昌生物等6只A股创新药个股年内股价翻倍 [1] - 舒泰神在研血友病新药注射用STSP-0601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并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 [1] - 泰恩康1.1类创新药CKBA软膏发明人团队研究成果登上免疫学顶刊Immunity [1] 白癜风疾病背景 - 全球白癜风患病率0.5%-2% 中国患者人数达3000万且超过50%患者20岁前发病 [9] - 现有治疗依赖超说明书用药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 疗效有限且安全性低 [10] - FDA唯一批准药物鲁索替尼乳膏治疗24周有效率不足30% 且存在黑框警告 [10] 机制研究发现 - 揭示白癜风"感觉神经元-CGRP-cDC1-CD8+T细胞"致病新机制 [2] - 通过CGRP受体拮抗剂瑞美吉泮阻断该通路可显著抑制疾病进展 [2] - 在57例患者临床试验中展现良好治疗效果 [2][8] CKBA软膏研发进展 - 基于乳香天然产物结构改造的全新化合物实体 具有全球专利布局 [7] - II期临床试验由许爱娥教授领衔 已完成200例患者入组 [11] - 预计2025年7月公布II期数据 拟申请突破性疗法认定 [11][13] 市场潜力分析 - 中国白癜风创新药潜在市场空间超200亿元 [12] - 鲁索替尼白癜风适应症销售额从2021年0.05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5.08亿美元 [12] - 瑞美吉泮与光疗联用显示协同增效 复色效率提升40% [8] 竞争格局 - CKBA软膏作用机制区别于主流JAK抑制剂 抑制自身反应性CD8+ TRM细胞产生IFN-γ [12] -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非激素类白癜风靶向药 [13] - 中国原研FIC药物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突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