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Easing

搜索文档
中国股票策略 - 跨国企业中国情绪指数(2025 年第二季度)因关税休战和政策宽松预期改善-China Equity Strategy-Global MNCs China Sentiment Index (2Q25) Improved with Tariff Truce and Policy Easing Expectations
2025-09-04 09:53
**行业与公司** 行业涉及跨国企业(MNCs)对中国市场的情绪指数研究 覆盖12个行业板块包括房地产、金融、工业、公用事业、信息技术、能源等[1][5][32] 公司包括430家全球跨国企业 其中美国和欧洲企业占比67%[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跨国企业对中国情绪指数显著改善** 2Q25情绪指数为28 较1Q25的25上升3个百分点 58%的跨国企业持积极看法 较1Q25的51%提升7个百分点[1][3][14] * **情绪改善驱动因素** 关税战暂停和持续宽松政策预期推动情绪改善 宏观数据显示经济放缓迹象 可能触发更宽松政策立场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努力实现年度经济目标 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更新列为关键政策杠杆[12] * **区域情绪分化明显** 全球、美国和欧洲情绪大幅上升 新兴市场/亚太(日本除外)基本持平 日本情绪大幅下降28个百分点[3][29] * **主题情绪变化** 供应链(升17点)、成本(升15点)、贸易/关税(升12点)和多极化影响(升10点)主题情绪显著改善 劳动力和法规是唯二下降的主题[4] * **行业情绪差异** 12个行业中9个出现季度改善 房地产、金融和工业情绪上升最多 公用事业、信息技术和能源情绪下降[5] **其他重要内容** * **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 国务院会议再次提及稳定房地产市场 反映对房地产市场全面放缓的认可 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出台局部和渐进式住房宽松措施[13] * **A股市场表现** A股市场反弹至10年新高 流动性改善、从债券和储蓄轮动以及宽松预期是主要驱动因素 债券收益率上升表明投资者对长期宏观前景看法改善[14] * **企业具体观点** 美国工业公司认为中国经济已触底 巴西材料公司提到中国上半年GDP增长超过5%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3% 美国消费公司指出电子商务销售增长12% 占公司总销售额19% 大中华区有机销售增长2%[22][23] * **数据与方法论** 情绪指数基于1374个数据点和430家公司 使用深度学习分析完整句子 而非孤立关键词 情绪评分范围从-100到+100 分为非常积极、略微积极、中性/有限信号、略微消极和非常消极五个等级[2][37][40] **风险与不确定性** * **模型局限性** 语言细微差别和转录稿模糊性可能影响模型准确性 依赖金融分析师的领域知识和回溯测试来减轻主观性问题[38][39] * **外部因素影响** 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 中国钢铁出口趋势下降 产出可能进一步下降 关税政策和客户情绪持续不确定性[25]
中国当地客户如何看待经济 _ 2025 年 8 月本地市场调研要点-China_ What do local clients think about the economy_ Local marketing takeaways, August 2025
2025-08-25 11:24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资本市场及中美贸易关系[1][2][3] * 客户类型包括共同基金、私募股权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人[1] 核心观点与论据 **经济与出口展望** * 相比6月底 本地投资者对中国下半年出口前景的担忧减少 但对长期前景保持谨慎[1][2] * 上调2025年下半年出口展望的依据包括韧性十足的航运数据、强于预期的全球(除中国外)增长以及非美国货运量的增长[2] * 多数客户预期受美国关税影响 出口增长将从上半年的水平放缓 长期来看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及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 出口将恢复正常化[2] * 客户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战 注意到中美在半导体领域重现紧张关系 以及11月下一个90天暂停期限的不确定性[2] **政策预期** * 客户普遍认同韧性的出口将支持实现2025年5%的增长目标[3] * 鉴于政策制定者的反应式策略 客户认为增量宽松政策有限 这与离岸观点一致[3] * 客户期望加快现有财政政策的执行 包括近期报道或宣布的一些增量宽松措施 例如据报道的5000亿元人民币政策融资工具和对关键领域的定向支持[3] * 任何可能危及5%增长目标的疲软都可能为更广泛的宽松政策打开空间[3] * 客户预期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将为2026-2030年设定相对较高的增长目标(4.5% 甚至可能高达5%)以实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目标[8] * 客户还预期政策将继续支持关键领域 包括服务消费、科技创新和供应链安全[8] **通胀与通缩** * 客户认为“反内卷”政策是遏制通缩风险的重大举措[9] * 客户不预期会出现2015-18年供给侧改革期间那样剧烈的PPI反弹[9] * 在疲弱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 客户预期将是渐进的、针对特定行业的产能削减(例如太阳能) 这将限制其2025年的宏观影响[9] * 多数客户预期在未来几个月 在基数效应的帮助下 PPI通缩将收窄 但需求前景仍是PPI再通胀的关键[9] **资本市场与资金流动** * 随着近期股市反弹 客户更加关注股票资金流和仓位[10] * 一个普遍观点是 考虑到存款利率已显著下降 到期的定期存款可能转向股市并维持市场势头[10] * 一些客户认为 如果美联储降息触发资本从美国轮动到中国 可能会带来潜在资金流入 并指出债转股是近期股市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10] * 在债券市场 客户预期中国国债收益率将进一步上升 但随后会在特定水平稳定(例如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2%-2.3%左右) 因为监管机构将注入流动性以防止剧烈波动[1][10] * 更高的收益率也被认为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具有吸引力[10] * 在外汇方面 客户认为人民币有升值潜力 但在没有新的催化剂(例如美联储首次降息后美元走弱)的情况下 他们预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区间波动[1][10] 其他重要内容 * 客户对7月疲软的 activity data 和低迷的贷款需求表示担忧 不利天气可能抑制第三季度投资 房地产再度疲弱可能进一步拖累消费[3] * 客户正在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和资金流动 从与家庭存款相关的国内流动性 到全球降息背景下来自发达市场的潜在资金流入[1] * 客户对PPI通胀的领先指标(如M1增长)兴趣日益增长[9]
高盛:中国出口在第二季度初仍具韧性,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政策宽松预期
高盛· 2025-05-12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出口在二季度初表现出韧性,因贸易改道4月出口超预期,虽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将大幅放缓,但速度慢于预期,近期将2025年出口量增长预测从-10%调整至-5%,降低了政策制定者立即采取激进行动的压力,下调政策宽松和内需增长预测,维持2025年实际GDP 4%的预测不变,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是潜在宽松的下一个关键节点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增长势头 - 2025年迄今增长势头好于预期,一季度官方实际GDP同比增长5.4%,4月GS中国当前活动指标初步读数显示环比年化增长率为5.2%,虽4月制造业PMI显示出口疲软,但贸易相关硬数据表现好于预期,4月中国出口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8.1%,出口商通过其他国家改道美国货物及“互惠”关税90天暂停期间的提前装运激励措施,可能减轻和延迟了美国关税对中国整体出口的影响 [2] 出口预测调整 - 调整出口预测,将部分可能的疲软推迟,有助于2025年上半年和全年增长,但会使出口在今年晚些时候和2026年初走弱,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出口下降5%(之前为-10%,2024年为+13%),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为-0.5个百分点(之前为-1.0个百分点) [3] 政策宽松预期 - 出口表现较好减轻了北京立即放松政策的压力,4月政治局会议虽呼吁加快实施刺激措施,但未推出重大新措施,在最新一轮央行宽松政策后,推迟货币政策宽松假设,预计今年剩余时间政策利率下调20个基点(三季度和四季度各10个基点),2026年再下调20个基点(之前预计2025年下调60个基点,2026年无下调),预计扩大财政赤字(AFD)指标从2024年占GDP的10.4%扩大到2025年的13.5%(之前为14.5%),2026年进一步扩大到14.0% [4][8] 内需预测 - 由于政策支持较为温和,预计今年内需复苏力度不如之前假设,预计2025年整体实际内需和实际消费均增长4.5%(之前均为5.0%),2025年初出口持续强劲推迟了向内需的转变,维持2025年实际GDP 4.0%(2026年为3.5%)的预测不变 [9] 通胀预测 - 由于国内需求低迷、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政策宽松不情愿,预计今年中国通胀低于共识,美国关税高于预期加剧了供需失衡,对价格施加了进一步下行压力,4月通胀数据公布后,进一步下调PPI通胀预测,预计2025/26年全年PPI通胀同比为-2.1%/-0.6%(之前为-1.6%/+0.5%),CPI和PPI通胀预测均低于共识 [10] 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仍然很高,特别是关税和贸易路径方面,5月10 - 11日中美高级官员在日内瓦讨论贸易问题,双方称会谈“建设性”且取得“实质性进展”,关税回滚幅度越大、越早,对中国增长前景的积极影响越大,但可能也会抑制北京的政策刺激,目前预计中美双边关税将从目前超过100%的过高水平相对较快降至50 - 60%的较高水平,但预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存在,基于中美关税谈判和美元整体贬值趋势,近期将3/6/12个月的美元兑人民币预测下调至7.20/7.10/7.00(之前为7.30/7.35/7.35) [11]
野村:中国每周图表-房地产下滑先于出口下滑
野村· 2025-05-06 1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在下滑,尽管2024年9月下旬政策转向,但4月1 - 27日20个主要城市新房销售(成交量)同比下降至 -15.9%,较3月的2.5%大幅下滑 [1] - 中美“对等”关税生效两周后,高频数据和传闻证据喜忧参半,预计4月出口增速将从3月的12.4%大幅放缓,5月2日起最低免税额豁免政策结束也可能对出口商造成重大打击 [1] - 五一假期期间出行活动可能保持强劲,民航客运量预计同比增长8.0%,跨境出行日均预计同比增长27.0% [2] - 3月工业利润增长略有改善,同比增长2.6%,主要受工业生产增长推动,但各行业表现不一 [3] - 随着关税截止日期临近,中国电商巨头Shein和Temu面临挑战,价格调整后市场排名下滑,近30%客户可能减少或停止购物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贸易 - 4月27日主要港口每周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12.4%放缓至9.7%,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从7.8%升至10.6% [10] - 4月27日中国至美国的每周船舶离港数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14.2%暴跌至 -12.6% [10] - 4月27日每周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2.5%升至4.8%,高速公路每周卡车流量同比增速从3.3%降至1.9% [10] - 4月21日每周国际货运航班数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29.4%放缓至23.8% [10] - 4月24日洛杉矶港每周集装箱进口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30.8%降至24.8% [10] 航运成本 - 4月25日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环比上涨1.0%,至欧洲上涨0.9%,至美国东海岸上涨0.1% [10] - 4月25日宁波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环比下降1.4%,至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分别环比上涨1.5%和0.2% [10] - 4月25日国际集装箱航运成本Freightos Baltic指数(FBX)较3月底环比上涨0.3% [10] - 4月至今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CDFI)同比变化从3月的 -23.3%改善至 -22.7% [10] 出行 - 五一期间民航客运量预计同比增长8.0%至1075万人次,跨境出行日均预计同比增长27.0%至215万人次 [2] - 4月27日国内航班7天移动平均同比增速从上周的5.2%微降至5.0%,为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112.9%,较一周前略有上升 [10] - 4月27日跨境航班7天移动平均同比增速从上周的21.7%降至18.4%,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84.2%,与一周前持平 [10] 房地产 - 4月1 - 27日20个主要城市新房销售(成交量)同比下降至 -15.9%,较3月的2.5%大幅下滑 [1] - 4月27日新房销售7天移动平均成交量同比降幅从一周前的 -14.3%收窄至 -12.7% [10] - 各城市层级销售情况不一,4月27日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低线城市销售增速分别为 -16.2%、 -4.9%和 -24.4%,较一周前分别为 -10.1%、 -13.4%和 -20.7% [10] - 4月27日14个主要城市二手房交易成交量同比增速从一周前的12.8%升至29.7%,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速从40.9%升至56.6%,上海从46.3%降至20.7% [10] 关键产品价格 - 4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7天移动平均同比降幅从一周前的 -2.3%微升至 -2.2%,1 - 27日同比从3月的 -4.7%升至 -2.2% [10] - 4月25日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7天移动平均同比降幅从一周前的 -15.3%升至 -15.0%,1 - 25日环比从3月的 -2.8%降至 -5.0% [10][11] 工业原材料 - 4月至今水泥周发货与产量比率较去年同期高出2.4个百分点,低于3月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13] - 4月至今水泥厂周开工率较去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低于3月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13] - 4月至今主要钢厂螺纹钢周产量同比增速从3月的4.7%升至7.1% [13] - 4月至今沥青厂开工率较去年同期高出1.9个百分点,较3月的低于去年同期2.3个百分点有所改善 [13] - 4月至今中国南方八省电厂日均煤炭燃烧量同比增速从3月的1.2%降至 -6.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