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IE结构
icon
搜索文档
中概退市风险步步逼近!美国国会特别委员会再就中概退市致信美SEC,如何应对?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5-07 11:38
核心观点 - 中概股面临新一轮退市压力与严格审查,亟需寻找新的上市地,尤其是未在大中华区交易所拥有主要上市地位的公司 [3] - 港股价格发现功能已超越美股,港股投资者以长期持有者为主,美股则以短线资金为主 [6] - 美国政府可能发布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启动退市程序,SEC将重点审查VIE结构 [12] - 港交所优化上市制度为中概股ADR提供灵活的"保险政策",允许转换或申请双重主要上市地位 [23] 全球投资者动向 - 长期资产配置机构继续从ADR转向港股,短线资金在美股交易可行且具备流动性时继续参与交易 [3] - 港股对称的10个基点交易印花税阻碍量化/系统性策略及统计套利的迁移 [3] - 港交所日内波动率对每日整体波动的贡献度逐渐提升,显示港股价格发现功能超越美股 [6] 流动性转移 - 内地投资者通过"南下通"渠道对港交所上市股票的流动性支撑显著增强 [6] - 部分港股由存托银行作为未来海外存托凭证转换的基础股份持有,不计入自由流通股 [13] - 哔哩哔哩和小鹏汽车通过开曼实体补充ADR转换库存,香港中央结算系统转换比例上升 [13] 关键数据 - 199家中资基准成分股(市值约1000亿美元)可能因违反第14105号行政命令被剔除 [9][17] - 450家在美中资上市公司中约155家(日均成交额约120亿美元,市值约1万亿美元)若未遵守PCAOB审计标准可能面临退市 [9][18] - 25%的MSCI中国和富时中国成分股采用VIE结构,约160家在美中资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10][19] - 33%的MSCI中国指数持仓由美国投资者持有(市值超1.5万亿美元) [10][22] - 过去三年约30%的中概股ADR已转向场外交易、被收购或退市 [22] 香港交易所制度准备 - 港交所2018年推出"优化上市制度",新增三个上市章节覆盖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结构及第二上市 [23] - 2021年11月港交所发布《上市制度改革咨询结论》,为具有WVR或VIE结构的公司提供"孵化机制" [23] - 修订后的上市规则自2022年1月1日生效,为中概股ADR提供灵活的"保险政策" [23][24] - 中芯国际2019年主动从美股退市后在科创板上市,中国电信2021年1月从美股摘牌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