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

搜索文档
中方发布涉美重磅报告
券商中国· 2025-08-17 20:51
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核心观点 - 美式人权被异化为政治道具和权力筹码,背离人权核心价值[1] - 2024年美国选举中金钱操控政治、司法被绑架、选举规则压制选民、政治暴力频发[1] - 高通胀加剧贫富鸿沟,中低收入家庭受冲击,无家可归者创新高[1] - 医疗体系昂贵低效,药物滥用严重,枪支暴力和警察暴力威胁生命安全[1] - 种族歧视通过司法体系、职场、环境及人工智能系统性固化[1] 美式民主与金权游戏 - 政治成为资本狂欢舞台,选举规则设计导致大多数民众对民主失望[1] 民生与经济困境 - 通胀导致底层民众生活恶化,住房危机加剧[1] - 医疗和保险体系引发公众不满,药物滥用危害健康[1] 种族主义问题 - 司法系统存在全链条种族歧视,少数族裔在就业和社会中遭受系统性排斥[1] - 环境种族主义问题凸显,AI技术加剧隐蔽性歧视传播[1] 妇女儿童权益 - 职场性别歧视扩大,性侵害和家庭暴力案件激增[2] - 妇女健康权受政治斗争影响,儿童生命健康权保障缺失[2] - 执法司法系统纵容儿童性虐待,女童迫害现象严重[2] 移民人权危机 - 边境人道主义危机恶化,移民遭受酷刑和非人道待遇[2] - 移民儿童被剥削奴役,政策与选举捆绑导致仇视情绪蔓延[2] 美国霸权主义影响 - 单边主义政策践踏国际法,侵犯他国人权并威胁全球安全[2] (注:文档3-5为来源声明及无关推广内容,未提取关键点)
新闻业的韧性,在AI时代前所未有地凸显
腾讯研究院· 2025-08-11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正在引发新闻业的认知革命,将人类认知能力外包推向新高度,重构新闻生产流程[6][7][10][11] - 新闻业历史上始终与技术相互融合,每次技术革命都拓展行业边界而非消灭行业[13][14] - 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性化特质,如现场感知、共情判断、批判思考等,这些是AI难以替代的"能力护城河"[15][17][18][19] - AI时代新闻生产将分层,人类记者需专注深度报道和创造性表达,强化专业性优势[19][20] 认知能力外包的历史脉络 - 物理能力外包贯穿人类进化史,如轮子、机器、"巨媒介"等提升生产效率[8] - 认知能力外包始于文字符号系统,经书籍/电报/电视到互联网实现知识全球共享[8] - 生成式AI首次触及认知处理核心,麻省理工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导致深度思考脑区活跃度下降17%,信息检索脑区提升23%[9][10] AI对新闻业的重构 - 传统线性生产流程被重构为"AI生成-人工校准-优化分发"模式,3000字报道从几天缩短至1小时生成5版[11] - 记者角色从主动挖掘者转变为信息筛选者和内容校准者[13] - 国际媒体反应分化:《每日电讯报》禁用AI工具,《卫报》制定使用原则并拒绝OpenAI内容训练[13] 新闻业的技术适应性 - 蒸汽印刷机催生"便士报",电视推动可视化新闻,算法/短视频改变分发逻辑和呈现形式[14] - 行业通过选择性吸收技术实现进化,如数字排版替代铅字印刷,社交媒体拓展传播渠道[14] - 技术决定论忽视新闻业作为"社会公器"的本质属性,其价值根植于人类生物与社会特性[15] 人类记者的核心优势 - 现场感知能力:获取具身体验、细节氛围和情感波动,如战地报道和市井采访[17] - 共情判断能力:定义"何为重要",理解人性动机和社会潜流,建立深度信任[18] - 批判思考能力:整合碎片信息为深度洞见,保持独特表达风格和叙事视角[18][19] - 内容分层趋势:AI处理即时资讯,人类专注一手经验、深度报道和评论[19][20]
短视频平台“新闻达人”洞察报告:“轻骑兵”挺进主战场
腾讯研究院· 2025-08-05 13: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紧扣数字媒介转型与社会变迁脉络,把握“新闻达人”在短视频平台崛起的媒介逻辑与社会意义,刻画“新闻达人”群体画像、内容策略、用户画像及流量机制,揭示其重塑新闻与用户连接关系的作用,还对“新闻达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为媒体机构和从业者提供策略参考,为学术研究提供案例和数据 [1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数字化、平台化时代新闻业从“大众传播”转向“个体表达”,短视频成新闻传播新兴战场,主流媒体采用“自建渠道 + 借船出海”战略转型,有媒体背景的创作者成为“新闻达人”,腾讯研究院联合新榜探索其成功密码 [8][9][11] 短视频时代的媒介重构与“新闻达人”突围 短视频变革中的新闻消费转向 -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占网民总数93.8%,87%受访者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国际上短视频获取新闻比例也在增长,用户新闻消费呈去中心化、个性化趋势,“新闻达人”填补连接空白 [15][17][22] 新闻达人兴起的背景与核心驱动力 - “新闻达人”兴起是媒介技术革新、用户需求转变、机构环境重构与个体职业转型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短视频为新闻表达和传播提供新环境,用户新闻消费转向“轻量获取”,“新闻达人”满足用户需求,且媒体机构孵化支持促进其成长 [23][24][28] 新闻达人的战略定位:“轻骑兵”挺进主战场 - “新闻达人”带动内容生产、传播和经营模式变化,能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延展主流议题影响力边界,具有强机动性和高灵活性,其IP化属性为商业化提供可能 [30][33] 短视频平台“新闻达人”群体画像 群体结构 - 粉丝规模呈金字塔型分布,100万以下占61%,500万以上占12%;地域集聚效应明显,以一线直辖市及沿海省份和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主,性别分布相对均衡 [37][40][46] 内容策略 - 创作领域高度集中,时政社会和人文社科类合计占比近八成,生活类排第三,财经与娱乐内容占比较低;内容时长普遍2 - 3分钟,发布集中在日间,17 - 19时为高峰,头部账号基本日更 [49][52][55] 用户画像 - 呈现“中龄化”与“中坚化”特征,31岁以上群体占比82%,年轻群体缺失,新闻达人破圈面临“代际鸿沟”挑战;粉丝区域分布普适,影响力跨地域,41%新闻达人签约MCN [56][60][63] 流量密码 - 注重知识转译与故事化、场景化表达,响应公共服务需求,利用身份祛魅与人格反差,“专业主义”是基石 [67][68][71] 大众认知:用户眼中的“新闻达人” 信息偏好 - 用户从“新闻达人”处获取信息呈“快报 + 事实 + 解读”三位一体结构,包括快讯或突发新闻(72.6%)、基本事实信息(66.3%)、观点评论(66.1%)等,部分用户偏好搞笑或娱乐性内容 [76] 信息影响 - 对用户产生认知和情感影响,79.0%用户认为提升热点事件认知深度,64.8%用户产生情感共鸣,27.5%用户受信息影响决策,但部分用户认为信息不够清晰或改变立场 [78][79] 立场认同感 - 46.0%受访者认为新闻达人观点与自身立场“多数一致”,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存在立场差异或模糊认知,新闻达人需引入多视角表达提升认可度 [84] 背景信任机制 - 52.4%受访者“比较信任”有媒体背景的达人,19.2%“非常信任”,但用户信任建立路径多元且脆弱,新闻达人需经营“可信”形象 [87][90][91] 信息核查行为 - 超八成受访者会核实达人内容,其中22.0%每次都会核实,表明用户对“新闻达人”信任但保留警惕 [92] 制造未来:“新闻达人”六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 - 媒介巨变下新闻行业生产、分发与商业模式重构,需重建信任、构筑社群、再生影响力,“新闻达人”探索可作研究样本 [101][103] 趋势二 - AIGC将融入内容创作全流程,未来3 - 5年人机协同“智能化创作”普及,“新闻达人”能力模型重构 [104][105][106] 趋势三 - 短视频“新闻达人”向“实时交互型智能体”演进,实现知识服务、拓展互动维度、沉淀开发垂类领域价值 [107][108][109] 趋势四 - 直播成新闻达人运营影响力、塑造用户关系、推动议题互动的关键场域,可构建公共议题讨论、建立稳定受众关系 [110][111][112] 趋势五 - “新闻达人”从个体创作者向系统化生产与专业化运营者转型,组织化生产成自然选择,主流媒体反向MCN化 [113][114][115] 趋势六 - “全球本土化”叙事填补视角盲区、满足用户信息升级需求,成为新闻达人专业化、组织化和国际化的核心抓手 [116][117]
短视频平台“Top100新闻达人”洞察报告
36氪· 2025-07-15 15:47
短视频时代的新闻传播变革 - 短视频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入口,87%受访者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远高于综合社交平台(60.8%)和传统资讯App(57.1%) [7][8] - 用户行为变化推动媒体机构采用"自建渠道+借船出海"双轮驱动战略,融入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流量生态 [1] - 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占网民总数93.8%,渗透率持续攀升 [7] 新闻达人群体特征 - 粉丝量级呈金字塔分布:100万以下占比61%,500万以上占12%,头部账号如"新闻姐"粉丝突破2000万 [17][19] - 地域集聚效应明显,北京、浙江、山东为聚集前三省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高 [19][20] - 性别分布均衡,男性56% vs 女性44%,内容领域高度集中于时政社会类(近80%) [23][25] 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 - 作品时长普遍2-3分钟,日更节奏为主,头部账号月均发布20-30条 [28][30] - 发布时间集中在17-19时(峰值达日均2.91倍)和10-11时(1.42倍) [28] - 流量密码为"专业立身+人格破圈",通过故事化表达和身份祛魅实现传播破圈 [37][38] 用户认知与行为 - 用户信息偏好呈三位一体:快讯(72.6%)+事实(66.3%)+评论(66.1%) [40][41] - 79%用户认为新闻达人提升认知深度,64.8%产生情感共鸣,27.5%影响消费决策 [42][43] - 83.7%用户首选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但47.1%会通过新闻达人获取新闻,相当于官方账号的56.2% [8][9] 行业发展趋势 - 人机协同智能化创作将重塑生产流程,AI承担信息处理而人类聚焦观点创新 [56][57] - IP智能体实现实时互动,推动从内容输出者向知识服务者转型 [58] - 直播成为公共参与关键阵地,增强在地性和服务性 [59][60] - 个体IP向机构化演进,59%未签约MCN但逐步形成团队化运营 [34][61] - 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叙事兴起,连接全球议题与本地关切 [63] 平台与媒体转型 - 传统媒体面临表达风格与流量表现的两难困境,新闻达人实现主流叙事"转码" [14] - 多家传媒集团启动系统性改革,设立新媒体中心打造百万级账号矩阵 [53] - 商业变现探索知识付费、内容电商等新路径,突破传统新闻变现困境 [15]
短视频平台“Top100新闻达人”洞察报告|附2万字报告下载
腾讯研究院· 2025-07-15 13:04
短视频平台新闻达人洞察报告核心观点 - 短视频已成为新闻传播主战场,87%用户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远超其他渠道[1][17] - 新闻达人群体崛起,兼具专业性与人格化特征,12%头部达人粉丝超500万[2][33] - 专业立身与人格破圈形成双轨驱动,70.1%用户认为达人表达更生动有趣[23][53] - 用户画像呈现中龄化特征,31岁以上用户占比达82%,年轻用户渗透率仅17%[47][48] - 直播和AI技术将成为未来关键趋势,推动内容生产与互动模式革新[81][82] 短视频时代的媒介重构 - 用户新闻消费转向短视频平台,87%首选率显著高于社交平台(60.8%)和传统资讯App(57.1%)[17][18] - 美国市场同步显现趋势,18-29岁年轻人中近40%通过TikTok获取新闻[18] - 83.7%用户仍依赖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但新闻达人账号选择率达47.1%,相当于官方渠道的56.2%[19][21] 新闻达人群体画像 - 粉丝呈金字塔分布:61%在100万以下,12%超500万,头部如"新闻姐"突破2000万[33] - 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北京(央媒背景)、浙江(垂直领域)、山东(生活类)为前三聚集地[34] - 内容高度集中于时政社会类(近80%),财经娱乐类仅占少量份额[40][42] - 男性占比56%略高于女性44%,性别分布相对均衡[39] 用户认知与行为特征 - 信息需求呈现"快讯(72.6%)+事实(66.3%)+评论(66.1%)"三位一体结构[58] - 79%用户认为达人内容提升认知深度,64.8%产生情感共鸣,27.5%影响消费决策[61][62] - 52.4%用户比较信任媒体背景达人,仅3.8%表示不太信任[68][69] - 82%用户会核实达人内容真实性,仅17.3%很少核实[70] 未来六大发展趋势 - 人机协同智能化创作:AI将深度嵌入策采编播全流程,3-5年内形成专业化体系[78][79] - IP智能体实时互动:数字分身技术拓展服务链条,从讲述者转向答疑陪伴者[80] - 直播成为关键阵地:增强公共参与感,推动从内容提供到议题引导的角色升级[81][82] - 个体IP机构化演进:工作室制取代单兵作战,形成轻型团队化生产模式[83][84] - 全球本土化叙事:驻外记者内容受关注,Glocal成为国际化核心抓手[85] - 重建连接与信任: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重构新型信任机制[76][77]
赵一德到中央驻陕新闻单位走访调研
陕西日报· 2025-07-08 08:01
新闻舆论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走访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新华社陕西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强调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为陕西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 - 调研内容包括融媒体矩阵建设、电子阅报栏使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运行情况,要求持续推出高质量宣传报道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1] 媒体机构具体工作 -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被期望关注陕西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故事、陕西故事 [1] - 新华社陕西分社需全方位宣传陕西干部群众实践,围绕社会热点建言献策并创新文化报道 [2]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被要求发挥广电传播优势,制作"烟火气"节目以培育社会风尚 [2] 媒体技术及内容创新 - 新华社陕西分社展示稿件"策采编发"全流程机制及全媒体报道指挥平台 [2]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涉陕节目采编技术工作台受关注,记者被鼓励深挖素材故事 [2]
观察者网联手巴西247举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峰会,聚焦全球南方气候治理话语权
观察者网· 2025-07-05 10:25
金砖国家可持续性与能源转型峰会 - 峰会将于2025年7月9日在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BNDES)总部举行 与第17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同期举办 获巴西总统卢拉特别支持 [1] - 金砖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夫 COP30主席 巴西银行行长等高级官员将出席 与中巴企业代表及智库代表就全球南方国家能源自主权展开对话 [1] - 峰会举办时金砖成员国GDP总量已占全球36% 将围绕清洁能源发展 经济脱碳路径 COP30与碳市场建设三大主线展开研讨 [1]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战略定位 - 行长迪尔玛·罗塞夫将发表主旨演讲 阐释该行在推动成员国绿色转型中的战略定位与融资创新 [2] - 罗塞夫预计将就重构绿色金融标准 优化项目融资机制等核心议题提出具体方案 被视为金砖国家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挑战的重要政策信号 [2] 中国企业的技术实践 - 华为 中国海油 国家电网等中国企业将分享前沿实践 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将解析中国在绿色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3] - 国家电网将分享巴西东北特高压项目实践经验 华为将聚焦新型能源稳定性保障方案 [3] - 中国企业的实践案例展现了新能源技术积累 体现金砖国家"互利共赢 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 [3] 巴西的能源转型探索 -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总裁 巴西银行总裁 前环境部长等多位嘉宾将分享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实践与思想 [4] - 巴西在农业综合企业环保模式 碳认证体系等领域的探索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新思路 [4] 媒体与智库的推动作用 - 观察者网与巴西247新闻网共建"全球南方传媒联合体" 集合两国政界 商界 学界智慧 助力金砖国家重塑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4]
打造“双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南方报业召开推进系统性变革动员部署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2:14
南方报业系统性变革战略 - 公司全面推进系统性变革,目标打造"双一流"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加快进入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方阵前列 [1] - 推出20项改革计划、56条具体举措,未来三年坚持扎根广东、深耕湾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发展路径 [2] - 以"一报两端"(南方日报、南方+、South)为旗舰,巩固提升"四个一体化"融合机制 [2] 组织架构与人才建设 - 实施"全媒体人才强基计划",组建15个融媒品牌工作室和20个新媒体IP,培养"文章高手""视频好手" [12][15] - 聘请13位学界业界专家担任顾问和特约评论员,形成"专业生产+开放生产+智慧生产"合力 [15][18] - 延续"南方名记"培育工程传统,打造有影响力的栏目IP [14] 技术平台与传播矩阵 - South客户端焕新上线,实施"国际传播力跃升计划",打造国际传播新生态 [6] - 成立南方智媒发展共同体,首批30家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入,推动"内容共建、技术共享、渠道共通、经营共拓" [9][11] - 构建"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在地化服务新格局,深耕"省市县镇村"五级区域 [11] 内容生产与品牌建设 - 首批15个融媒品牌工作室和20个新媒体IP集中亮相,涵盖教育、评论、实验室等多个领域 [12] - 推动报刊网端微屏一体化发展,巩固广东传播主平台和大湾区外宣旗舰媒体地位 [8] - 通过"集成式"改革全面提升内容影响力、平台传播力和队伍战斗力 [2]
更多原创,更多精品,南方报业重点打造20个新媒体IP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2:07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IP战略 - 公司启动系统性变革 重点打造20个新媒体IP 涵盖社会热点 产经重点 国际爆点 文旅视点和民生关注点五大领域 [1] - 实施"一IP一策"个性化策略 培育精品栏目 强化用户链接 扩大传播效果 延续2016年"主流网红"培育工程的成果 [1] - 已成功孵化"南方名医帮""武松来了""防务指南""深圳大件事"等标杆IP栏目 未来将加强原创优质内容输出 [1] 国际视野类IP布局 - "观天下"聚焦全球热点事件 提供国际格局的深度解析 强调专业视角穿透表象 [4] - "知世分子"升级为3.0视频节目 解读全球安全与文化密码 构建国际评论品牌 拓展海外政学资源 [53] - "问答中国"联动全球网络大V 通过出镜调查报道回应境外关切 突出中国方案与广东实践 [59] 政经财经类IP矩阵 - "聊点'政经'事"立足广东解读全球政经热点 专业分析经济趋势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9] - "财知道"聚焦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 采用通俗化案例解读 推动财经知识普及化 [12] - "政观广东"以全新视角观察本省政经 提供深度解读与决策参考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44] 文化民生类IP创新 - "岭南山海志"融合地理历史人文视角 通过动画手段制作系列广东形象宣传片 [18] - "有点艺思"输出文化名人观点 包含鲜活生猛的文化点评与个性观点 [15] - "第二课堂"构建青少年成长平台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覆盖知识传播与实践体验 [62] 舆论引导类IP特色 - "头啖汤"实现快评 图评 声评 视评四评联动 目标达成"三秒抓人 十秒共鸣 半小时发酵"传播效果 [47] - "南都即时"以速度为核心竞争力 提供突发事件的事实增量 实现首发快讯与深度调查 [56][58] - "兴农评"专注三农领域 及时回应涉农热点 在舆论引导中传递正能量 [50] 理论传播类IP突破 - "悦理轩"采用清新活泼的文风 通过理论文章与视频拉近党的创新理论与读者距离 [41] - "粤论粤明"用短实新文章阐释高深理论 实现思想传播的鲜活转化 [31][43] - "高质量发展聊一聊"将宏观主题转化为视觉语言与百姓语言 兼顾全局观与接地气表达 [21]
聚合优化 在地深耕 共建共享——南方报业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2:01
系统性变革启动 - 公司推出20项改革计划及56条具体举措,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并强化用户服务 [1] - 未来三年将以南方日报、南方+、South为旗舰,聚合优化传播平台和新媒体IP,深耕"省市县镇村"五级传播阵地 [1] - 目标打造内容生产传播和全媒体人才"双一流"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巩固广东传播主平台及大湾区外宣旗舰地位 [1] 平台与内容优化 - 坚持扎根广东、深耕湾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战略定位,突出四个维度改革(自我革命、用户服务驱动、体制机制改革、传播效果评价) [3] - 巩固"四个一体化"融合机制(内容生产、传播运营、技术支撑、经营统筹),强化精品内容生产 [4] - 旗下各媒体差异化定位:南方日报强化头版引导,南方杂志聚焦党建传播,南方网主攻政务新闻,南方农村报服务"三农",南方周末打造知识产品线,南方都市报深耕深度报道 [4] 新媒体矩阵升级 - 南方+客户端定位为广东传播主平台,强化民生服务 [4] - GDToday升级为South客户端,打造大湾区对外传播旗舰 [4] - 南都新闻与N视频合并为南都N视频客户端,提供民生类、年轻态内容 [4] - 首批推出15个融媒工作室及20个新媒体IP(如南方读+、观天下等),覆盖教育、健康、国际报道等领域 [5] 评论与舆情管理 - 构建"南方评论高地",整合24个视评栏目及评论IP(如粤海听风、方舟评论)聚焦社会热点 [5] - 联动南方+、南方网、南方都市报的辟谣栏目(如"捉谣记""AI破谣局"),构建广东网络辟谣主平台 [5] 区域化服务拓展 - 深耕"省市县镇村"五级区域,构建"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服务格局 [6] - 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打造"+游广东""在+上课"等实用平台,连接政府与用户 [6] - 建设"粤政通"政民互动平台及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融入五级区域发展 [6] 技术驱动与开放生态 - 建强南方智媒云技术底座,推出南方AI智能体工具,打通三级融媒体资源 [7] - 运用AI创作沉浸式短视频及百部微短剧,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7] - 开放协同生产模式:专业记者+职业写手+AI写作,联合用户共建内容(如组建群组、兼职评论员队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