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研
icon
搜索文档
俄公布国家航天项目计划
环球网资讯· 2025-06-30 07:31
来源:环球时报 在日地关系研究领域,俄罗斯科学院提出"共振(Rezonans)"和"拱形(Arka)"项目,将分别发射研究 地球磁层和太阳日冕的航天器。克拉斯尼科夫说,这些航天器获取的数据,将与正在伊尔库茨克郊区建 设的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的地面太阳观测望远镜协同处理。他说:"全球科学界都依赖 俄罗斯在太空飞行对生物体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个方向上,科学家们计划发射两个载有动物的'生 物-М(Bion-М)'航天器。"这些项目旨在深入研究太空飞行对人体的影响,为极地轨道俄罗斯新空间 站及未来人类登陆月球和火星做准备。 克拉斯尼科夫说,月球计划资金将于今年开始投入。此前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表示,该集团正与政府完 成航天战略计划修订工作,更新后的战略将在最终完善和俄罗斯总统批准后于2026年生效。据专家估 算,该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在未来3年拨款超1万亿卢布,2036年前投入约4.5万亿卢布。 科学航天意义重大 5月28日,俄罗斯科学院院长根纳季·克拉斯尼科夫出席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全体会议。 探索宇宙奥秘 5月28日,俄罗斯科学院院长根纳季·克拉斯尼科夫在俄科院全体会议上公布将被纳入新国家项目的"航 天发 ...
记者手记:从零跃迁向深空进发
新华社· 2025-06-08 21:45
深空探测实验室概况 - 公司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1] - 公司于2022年6月8日正式开启实质运行,迄今已运营三周年 [1] - 公司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天都一号、二号地月通导技术试验星正在进行多项在轨新技术试验 [1] 核心技术研发进展 - 地外资源利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模拟月壤高温熔融并逐层打印月球基地构件,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 -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团队围绕月基环境下新物理粒子搜寻等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 [2] -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团队开展天问三号任务"火星着陆点遴选关键技术"研究 [2] -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团队开发月面机器人,将在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人才与科研实力 - 公司汇聚7名两院院士、10余名工程总师和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 [2] - 公司拥有50余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海外优青等核心骨干人员 [2]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公司已与64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支撑国家航天局拓展深空探测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2] 体制机制创新 - 公司获得共建三方授予的充分自主权,开创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 [3] - 公司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生态,实现科研资源精准匹配与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3]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公司面向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推动深空探测领域发展 [3]
中俄就共建月球核电站签署合作备忘录
观察者网· 2025-05-14 12:01
中俄月球核电站合作 -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关于建设月球核电站的合作备忘录,该发电站将对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项目做出重大贡献[1] - 国际月球科研站预计2036年完工,将进行基础空间研究并测试长期无人操作技术,展望人类在月球上的存在[1]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表示俄罗斯在太空核电站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领先于美国[1] 月球能源供应方案 - 月球基地能源供应将依赖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以及供热、供电管道和电缆[3] - 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表示太阳能电池板无法为未来月球定居点提供足够电力,核能是解决方案[3] - 俄方考虑在2033-2035年期间与中国合作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3]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规划 - 科研站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28年前建成基本型,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之后建设应用型月球科研站[4][5] - 基本型将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4] - 完善型将开展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及科学试验,并建成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5] 中俄航天合作历程 - 2020年7月中俄两国航天机构确定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3] - 2021年3月中俄签署《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3] - 2021年4月发布联合声明展示两国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3]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观察者网· 2025-05-09 14:44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上公布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批准6个国家的7家机构借用中国月球样品 [1] - 英国开放大学阿南德教授作为英国唯一获准科学家,从中方人员手中接过月壤样本,盛赞其珍贵程度"远超黄金" [1][3] - 中国探月工程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期待全球科学家共同拓展人类认知 [6][7] 月球样本研究价值 - 阿南德团队获得不超过60毫克的月壤样本,专注于微观层面研究,认为微小样本蕴含巨大科学价值 [3] - 研究团队计划通过研磨和激光处理样本,解答月球形成及地球早期历史问题,或证明月球是45亿年前地球与行星碰撞形成的碎片 [6] - 样本研究设备包括一台可加热至1400℃的自制机器"Finesse",能提取月壤中的碳、氮及惰性气体成分,该设备是获得中方青睐的重要原因 [4][6] 中国航天技术进展 - 嫦娥五号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从月球表面采集样品的国家,嫦娥六号任务使中国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带回样品的国家 [6] - 阿南德教授评价中国在太空项目上的投入"远远领先",参观实验室的BBC团队感叹中国航天探索取得"更瞩目的进步" [1][6] 国际合作反响 - 阿南德希望此次样本出借能开启中国与国际科学界长期合作新篇章,延续类似阿波罗任务的国际合作传统 [7] - 技术员凯·奈特拥有36年岩石处理经验,首次直接处理月球物质仍感到兴奋与紧张,强调样本有限且难以再次获取 [4]
【中国新闻网】中国空间站第八批25项约37.25公斤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1:10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样品返回 -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于4月30日中午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 [5] -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从着陆场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包括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人和动物早期胚胎、蛋白样品及果蝇等20类 [5] - 本次返回的生物样品种类和涉及实验项目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最多的一次 [5]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研究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进行状态检查确认并称重 [3] - 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开展形态检测、细胞谱系分析、结构分析、多组学分析研究及进一步的地面验证试验 [5] 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研究 - 空间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运回北京,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高强韧钢、非线性光学晶体、铟硒半导体晶体和月壤加固材料、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4类22种 [6] - 科学家将进行样品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微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6] 科学实验样品应用前景 - 相关研究将为新型高性能合金设计、大尺寸高性能晶体的地面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7] - 研究将助力下一代航发涡轮叶片、纳米电子器件、深紫外光刻机检测光源等关键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7] - 研究将推动高强度耐久性的月壤固化材料、柔性太阳翼等大型空间可展开结构材料以及高性能长寿命空间润滑材料空间应用 [7]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观察者网· 2025-05-03 18:46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与月球样品研究 - 中国国家航天局批准6个国家7家机构借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包括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1][6] - 美国高校因"沃尔夫条款"限制无法使用NASA资金研究中国月球样品,需自筹经费 [1][3] - 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开放原则,2023年10月起面向国际开放月球样品申请 [6][7] 中美航天合作现状 - 美国NASA曾尝试为"沃尔夫条款"创造例外以参与中国月球样品研究 [6][7] - 中国科学家长期难以获取NASA阿波罗计划样本,美方未回应中方共享请求 [4][7]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批评美国航天政策封闭,强调中国保持开放态度 [8] 月球样品科研价值 - 嫦娥五号样品来自NASA未采样区域,可提供月球地质历史新见解 [7] - 美国科学家计划对比嫦娥五号与阿波罗样本的物理特性及磁性差异 [4] - 香港大学科学家指出需在同一实验室分析中美样本才具科学意义 [4] 技术细节与流程 - 美国高校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协议才能接收月球样品 [3] - 美方机构需通过国会"特别许可"和国家安全认证才能获取样品 [7] - 嫦娥六号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带回样品的任务 [4]
这些“太空特产”从中国空间站而来 期待科学家破解更多“生命之谜”
央视网· 2025-05-01 18:19
神舟十九号返回任务科学实验成果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携带25个空间科学实验项目 总重量37 25公斤 [1][4] -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转运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包括20类生物样本 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行生物样品种类最多的一次 [4] - 材料类实验样品共4类22种 包括高强韧钢 月壤加固材料等 将随返回舱运输回京 [6][12][13]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进展 - 实验涉及骨细胞 成骨细胞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等 将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 [9] - 果蝇实验成功繁育出第三代 观察到在亚磁 微重力条件下的异常行为 为研究人类太空生存能力提供参考 [4] - 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肺癌诊断治疗 骨质疏松 肌萎缩等健康问题 并为未来太空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11] 空间材料科学研究 - 实验样品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 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 将进行组织形貌 化学成分分析 [15] - 研究目标为新型高性能合金设计 大尺寸高性能晶体地面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领域 [15] - 舱外暴露实验样品研究将提高材料在空间环境中的稳定性 推动月壤加固材料 柔性太阳翼结构材料等空间应用 [17][18] 实验意义与未来展望 - 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助于揭示微重力 空间辐射等条件下生命活动变化机理 [9] - 材料科学研究将助力深空探测技术发展 提升航天器材料在空间环境中的可靠性 [17] - 神舟二十号已搭载三种新细胞进入太空 将持续推进相关生命科学研究 [11]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快讯· 2025-05-01 11:41
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4月30日随神舟十九 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据介绍,本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 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其中,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已运抵北京并交付科学家, 材料类等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运输回京。 ...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25项约37.25公斤科学实验样品返回地球
环球网资讯· 2025-05-01 02:25
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 - 中国空间站第八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地球 总重量约37 25公斤 涉及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材料科学 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项实验项目 [1] - 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第一时间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 包括骨细胞 成骨细胞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人和动物早期胚胎 蛋白样品及果蝇等20类 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下行生物样品种类和涉及实验项目最多的一次 [3] 生命类样品研究内容 - 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开展形态检测 细胞谱系分析 结构分析 多组学分析研究及地面验证试验 包括研究力学敏感性信号途径调节空间骨质流失的机制 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3D生长特征和干性增强的分子机制 空间辐射致癌的效应和机制 人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受空间环境的影响 微重力环境下蛋白及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太空亚磁 微重力对果蝇生长发育 生理功能 行为模式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5] 材料类样品研究内容 - 材料类返回样品共4类22种 包括钨基超高温合金 高强韧钢 非线性光学晶体 铟硒半导体晶体和月壤加固材料 凝胶复合润滑材料等 科学家将研究微重力对材料生长 成分偏析 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以及空间特殊环境下材料的使役行为和使役性能 [5]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 相关研究将为新型高性能合金设计 大尺寸高性能晶体的地面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助力下一代航发涡轮叶片 纳米电子器件 深紫外光刻机检测光源等关键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推动高强度耐久性的月壤固化材料 柔性太阳翼等大型空间可展开结构材料以及高性能长寿命空间润滑材料的空间应用 为未来深空探测 人类太空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7]
泰媒:泰国科学家踊跃参加中国探月工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4-28 07:05
中国与泰国太空合作 - 嫦娥八号任务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 泰国的项目成为该任务的10个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为泰国太空雄心注入强心剂 [1] - 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常务秘书素帕猜对中泰持续合作感到自豪 强调"中泰空间天气全球监测传感装置"成为嫦娥七号搭载的有效载荷 深入研究月球环境 [1] - 中泰合作是泰国在全球太空舞台崭露头角的关键时刻 代表泰国研究人员在深空探索领域取得首次成就 [1] 中泰科学合作意义 - 合作彰显中泰建交半个世纪之际的牢固关系 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合作成为连接双方的重要桥梁 [1] - 中泰伙伴关系有望激发泰国研究人员、工程师和下一代人的想象力 鼓励参与集体太空探索活动 [1] 嫦娥八号任务细节 - 泰国为嫦娥八号着陆器提供"月球中子分析仪" 由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发 分析从月球表面发射的中子数量 [2] - 该仪器数据有助于探测水冰、矿物和其他关键元素 对未来人类月球定居至关重要 [2] 中国航天日与国际合作 - 中国将4月24日设为"中国航天日" 今年是第十届 主题为"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 体现共享太空探索成果理念 [2] - 泰国荣幸成为今年航天日主宾国 通过表演《孔剧》展现泰国艺术和文化 [2] 月球科研价值 - 中泰合作提升对月球资源的理解 这些知识对支持长期深空探测计划具有宝贵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