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研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返回 西南交大科研团队现场接收样品
四川日报· 2025-11-16 10:05
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样品返回 -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携带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6个实验项目,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1] - 西南交通大学周祚万教授、徐晓玲副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杀菌技术试验模块随返回舱返回地球,团队将迅速启动样品分析工作,对抗菌性能、微生物附着状态、抗菌机理等进行全方位分析 [1] - 科研团队长期深耕载人航天器舱内抗菌材料领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长期合作,其成果曾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空间环境对生命体影响研究 - 科研人员对返回的小鼠实验样品开展现场处置,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并检测其生理生化等关键指标,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 [2]
中国空间站上新“烤箱” 航天员食品实现在轨烹饪烘焙
新华网· 2025-11-04 06:40
中国空间站食品保障技术升级 -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为空间站上行热风烘烤机,航天员首次在轨吃上烤鸡翅和烤牛排 [1][2] - 热风烘烤机通过温控、残渣收集、高温催化等技术实现无油烟处理,满足空间站排放标准,整机通过测试可连续可靠运行500次 [2] - 此次“太空厨房”上新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保障水平的举措 [2] 航天食品种类与食谱优化 - 神舟二十一号任务中,航天食品种类扩展至190余种,飞行食谱周期延长至10天 [2] - 新设备可实现对新鲜蔬菜、坚果、蛋糕、肉类等食材的在轨烹饪与烘焙加工 [2] - 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良,持续提升航天食品的种类、质地、风味、色泽和营养 [3] 在轨植物培养研究进展 - 自神舟十六号任务起,公司开展在轨植物基质培养研究与验证,采用再生基质、长效控释肥和微孔导水技术 [3] - 该技术实现微重力下水分养分有效供应,已完成10批次包括生菜、樱桃番茄等7种植物培养,为航天员提供4.5公斤新鲜果蔬 [3] - 其中生菜和樱桃番茄实现了“种子到种子”的全周期培养 [3] 特殊节日餐饮安排 - 针对春节、元旦等中国传统佳节,公司为航天员准备丰盛餐食及只能在过节当天打开的“神秘礼包” [3]
是彗星还是外星母舰——太阳系第三位星际访客引热议
科技日报· 2025-10-29 11:38
天体发现与基本特征 - 3I/ATLAS是由NASA资助的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ATLAS)于7月1日发现的星际天体,当时以约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飞行,距离地球约6.7亿公里[2] - 该天体被归类为彗星,具有微弱的彗发和短尾巴,昵称为“宇宙雪球”[2] - 其体积巨大,直径估计达10至20公里,相当于美国曼哈顿岛大小,质量最低约33亿吨,比前两位星际访客“奥陌陌”和“2I/鲍里索夫”高出千倍乃至百万倍[2] 天体活动与化学成分 - 3I/ATLAS每秒释放约180公斤尘埃,是2I/鲍里索夫的两倍多,轨道更高,速度更快,年龄可能比太阳系本身还要大,甚至可能是太阳系的两倍[2] - 国际团队使用智利甚大望远镜探测到其彗发中发光的镍蒸气,表明其正经历一系列化学活化过程,释放的镍可能与其复杂的分子结构有关[3] - 科学家观测到氰根气体的谱线,但在观测范围内未检测到铁元素,推测镍可能以分子形式存在,例如与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机化合物结合[3] -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发现其彗发中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水冰,同时还探测到水冰颗粒和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多种冷冻物质在逐渐升温[3] 科学观测与未来研究 - 10月29日,3I/ATLAS将经过近日点,此时是研究彗星组成的最佳位置,因为太阳加热会使其内部不同种类的冰汽化,是科学观测的黄金期[1] - 全球多台望远镜和太阳观测器正在密切追踪其动态,科学家正分析其亮度变化、喷发速率与尾迹形态,以判断其内部结构与成分比例[6] - 这些研究可能会改变科学家对星际彗星和其他太阳系化学成分的看法,也为了解整个银河系行星系统的起源提供新的视角[6]
俄宇航员太空行走安装科研设备
新华社· 2025-10-29 10:25
太空行走任务执行情况 - 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于莫斯科时间28日17时19分出舱,太空行走持续6小时54分钟并安全返回[1] - 此次任务是该两名宇航员本月内进行的第二次太空行走[2] 太空行走主要任务内容 - 在“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上安装脉冲等离子体注入器[1] - 完成实验舱舷窗清洁等工作[1] 科研设备功能与应用 - 安装的脉冲等离子体注入器可用于研究卫星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1] - 科研人员可在国际空间站运行期间启动该装置研究电离层,特别是在磁暴或太阳耀斑发生期间[1]
校馆弦歌丨哈工大航天馆成青少年“打卡”热地 在这里播种星辰大海梦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09:37
行业历史与成就 - 中国航天事业已走过69年奋进足迹,从“东方红”到“问天舱”串联起发展历程 [1] - 行业从“两弹一星”白手起家发展至“嫦娥奔月”千年梦圆,坚持自主创新道路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2004年开创高校自主研制卫星先河以来,已成功发射36颗卫星 [19] 核心技术与产品 - “问天舱小机械臂”于2022年升空,已完成六十多次在轨任务,具备搬运货物和辅助出舱功能,是中国空间站核心装备 [12] - 为嫦娥五号、六号特制的月壤采样钻具历经15年联合攻关研制成功,并配套开发月面钻取采样地面智能支持系统 [12][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多颗卫星由大学生团队自主研制和发射,体现产学研结合实力 [18] 教育与社会影响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是我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展馆,成为青少年向往的打卡地 [1][4] - 展馆通过沉浸式球幕影院、亲手组装模型工坊等方式,使遥远抽象的宇宙变得可触可感 [4][6] - 展馆活动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的兴趣,有学生受启发立志未来制作太空垃圾处理卫星以保障近地轨道安全 [21] - 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卫星模型并成功在轨运行,深刻体会到国家需求即为奋斗方向 [23]
NASA太空垃圾坠入美国乡村民居,居民受惊
财富FORTUNE· 2025-10-13 21:21
事件概述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意外坠落在得克萨斯州西部乡村的私人土地上 [2] - 该设备体积约有一辆运动型多功能车大小,并连接着一个直径至少30英尺(约合9.1米)的巨型降落伞 [2] - 设备最终由研究人员驾驶卡车和拖车成功回收 [4] 任务背景 - 该科研设备是从新墨西哥州萨姆纳堡发射升空,发射地点距离设备坠落点以西约140英里(约合225公里) [2] - 设备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哥伦比亚科学气球设施负责发射,该机构专门发射可升至20多英里(约合32公里)高空的无人高空气球以开展科学实验 [2] 设备用途 - 该设备搭载了望远镜,其任务是收集有关恒星、星系和黑洞的信息 [3]
时空对话哈工大航天馆: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揽月九天”后浪
央广网· 2025-10-07 15:29
航天精神传承与教育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作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博物馆,通过室内外展陈将人类航天宏大叙事融入其中,展区包括“两弹一星”燃情岁月和“揽月九天”硬核科技等[1][3] - 展馆通过泛黄照片、珍贵实物以及老专家志愿讲解团成员冯涛的深情讲述,生动传递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5][6] - 航天馆汇聚了包括长征一号火箭实物在内的数百件珍贵展品,以其独特魅力点燃年轻一代探索星空的热情与梦想[1][10] 科研创新与团队实力 - 哈工大参与研制的问天实验舱小机械臂动作精准、无需微调,能够安全高效辅助航天员出舱作业,赢得广泛赞誉[7] - “问天”小机械臂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有33岁,团队成员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以高强度科研投入保障项目成功[7] - 学生讲解员郭镇宇作为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三学生,曾参与航天课题研究并通宵达旦分析数据,体现了公司科研人员面对挑战不服输、追求极致的严谨态度[7][10]
新华财经早报:10月7日
新华财经· 2025-10-07 08:57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与渔业 - "十四五"期间水路电气讯加快进村入户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 等级路比例达97.3% 优良中等路率达94.8% [1] - 2024年水产品市场成交量达976.91万吨 成交额达2781.26亿元 较2021年分别增长2.45%和9.13% [1] 中国交通运输与物流 - 国庆假期第七天预计环京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等热点地区返程交通流量将大幅增加 [1] - 9月29日至10月5日民航保障航班13.3万班 环比增长10.93% 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2.67亿件 投递量约35.17亿件 环比分别下降19.15%和11.16% [1] 全球制造业与金融市场 - 2025年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7% 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 连续7个月在49%-50%区间 三季度均值为49.6% 较二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 [1] - 法国总理勒科尔尼辞职加剧法国股市和债市震荡 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飙升逾9个基点突破3.6% 巴黎股市CAC40指数开盘下跌2% [1] - 欧元区10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4 预期为-8.5 前值为-9.2 [2] 汽车行业与贸易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 [2] - 英国9月新车注册登记中全部电动车销售均取得大幅增长 [2] 基金市场与公司动态 - 截至10月6日今年以来基金宣布或实施分红达5989次 涉及2991只基金 分红总额从1430.84亿元增至1839.74亿元 增幅为28.58% [1] - 吉利汽车宣布拟实施最高金额达23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 回购完成后股份将注销 [1] 消费与科技 - 截至10月6日17时28分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5亿元 [1] - 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 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正面更"冷" [1]
新华社权威快报|嫦娥六号月壤研究上新:月球背面的月幔有点“冷”
新华社· 2025-10-06 08:06
研究核心发现 - 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的更"冷" [1] - 该发现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 [1] - 研究结果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1] 研究参与机构与发布信息 - 研究成果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共同合作完成 [1] - 研究结果已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官网 [1] - 成果于10月6日中秋佳节由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 [1]
告别“靠天吃饭”,我国已用上模拟极端宇宙环境的“地面空间站”
齐鲁晚报· 2025-10-03 22:31
项目概况 -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被誉为“地面空间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2] - 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历时19年,于2024年通过国家验收 [2] - 装置占地面积接近50个足球场大小,位于黑龙江哈尔滨 [2] 技术能力与水平 - 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 [4] - 是全球规模最大、模拟因素最多、功能最全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平台 [5] - 能够综合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 [4] - 其零磁空间实验室成功模拟出比外太空还微弱50万倍的极端磁场环境,展现出国际领先的“中国精度” [7] - 科研团队将设计指标0.2纳特自我加压至0.02纳特,追求世界第一 [9] - 建设中团队突破了零磁场分析设计、多环境因素模拟实验舱等15项关键核心技术 [16] 核心设施与模拟能力 - 直径5米、三层楼高的大型真空模拟舱(“巨型微波炉”)在全球首次精准复现了三维地球磁层的等离子体环境 [11] - 该装置能在地面“再造”太阳风暴,模拟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 [11][13] - 20米长的高速粉尘加速器能将比发丝还细的太空粉尘加速到每秒70公里,模拟太空粉尘对航天器的撞击 [15] - 装置将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宇宙级真空、强电磁辐射等浩瀚星空环境“压缩”于一方天地 [16] 应用成果与贡献 - 作为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共享平台,已累计为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供超过6万小时的实验服务 [4] - 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支撑中国空间站、嫦娥六号、北斗导航卫星等十余项国家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 [18] - 为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提供从材料到组件的关键测试评价 [18] - 已与国内300多家单位合作,推动了2000多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的研发 [18] 历史传承与发展 - 今天的“地面空间站”是航天前沿的“实验室+孵化器”,其奠基者是20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技术最复杂的空间环境模拟器KM6 [21] - KM6由老一代哈工大人主导研制,是模拟高真空、超低温、太阳辐射三大太空环境的关键装备,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背后不可或缺的“地面验证基石” [21][23] - KM6建设初期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工业技术条件薄弱,团队从炼钢、轧制到焊接全部自主完成,直径12米的密封法兰精度要求极高(12米直径的不平度不能超过1.5毫米) [25][27][29] - 团队在稻田旁的民房里驻扎三年,两个春节未能回家,KM6于1998年一次抽真空试验成功,保障了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