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主义

搜索文档
果然不出中国所料,特朗普对全球征税,高兴不到一天,噩耗就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0 14:36
特朗普最近为美国争取了大量投资,却不料遭遇了"背刺",让他此刻的笑容完全消失。7月31日,特朗普向全球超过一百个国家发布了新的关税清单,尤其 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传统盟友,它们在关税压力面前纷纷选择妥协,举起白旗投降。为了进一步施压,特朗普要求欧盟和韩国签署大额的能源采购合同, 迫使它们购买更多的美国能源,这成为了除了对美国制造业投资之外的又一"强制条款",再次暴露了其不平等的贸易政策。 特朗普对于自己的关税政策极为自信,认为这将大大增加美国的财政收入,成为他继续推行全球贸易改革的强大支持。随着8月1日美国新关税的正式实施, 关税税率最高达到了41%,对那些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最低也征收10%的关税。这成为近百年来美国最高的进口商品关税。特朗普深知,短期内这种关税 政策能够缓解美国财政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国内的通胀问题会愈发严重。 然而,事实很快就证明了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副作用。8月1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非农就业人数急剧下降,失业率出现回升,证明美国经济的 脆弱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高关税和移民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利润严重下滑。当天,美国股市也迎来了剧烈波动,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0.74%,标 ...
“乌克兰遭很严重打击” 美批准3.22亿美元对乌军售
新华社· 2025-07-24 15:45
美国对乌克兰军售 - 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提供总额3.22亿美元的军售,包括1.72亿美元的"鹰"式防空导弹系统及其维护服务,以及1.5亿美元的"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及其配套设备和服务 [1][3]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乌克兰"现在遭很严重打击",美国"不得不"运送更多武器,并强调主要是防御性武器 [1][3] - 特朗普政府此前多次表示对乌军援将由欧洲盟国买单,但最新军售费用安排尚不明确 [3] 美国对乌军援政策动态 - 5月初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出售约3.1亿美元的F-16战机零配件及配套服务,费用将折算入美乌矿产开发基金 [3] - 特朗普政府对乌军援政策反复无常,本月曾暂停部分军援,数日后又改口批准运送更多防御性武器 [8] - 美国暂停军援被认为是受到政府内部及国会"孤立主义者政治压力"的影响 [8] 俄罗斯对西方军援的回应 -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警告所有运往乌克兰的武器将成为俄军合法打击目标 [5][6] - 俄外交部指责西方对乌供应武器阻碍冲突和平解决,并直接使北约成员国卷入冲突,称此举是在"玩火" [6] 美国政策背景 - 特朗普政府近期密集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采取移民强硬政策,被分析认为日益走向孤立主义 [8] - 有观点担忧美国在建国250周年之际可能正走向衰落的谷底 [8]
西班牙媒体:美国“孤岛心态”令全世界厌烦
环球时报· 2025-07-24 06:42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 现任美国总统任期史记录了一个国家试图孤立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众的故事 包括二战冷战期间的盟国和近几十年涌入的移民 [1] - 特朗普式世界观将其他国家及移民视为机会主义者 认为美国在贸易军事上被欺骗 损失数十亿美元 [1] - 美国正试图与他国脱钩或重新定义关系 措施包括加征关税 质疑北约条款 转嫁乌克兰援助成本 取消对贫困地区人道主义援助 [1] 全球对美国的态度变化 - 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 特朗普不受欢迎损害美国形象 西班牙80%受访者对其持负面看法 欧洲趋势相似 仅匈牙利例外(反对率46% 支持率53%) [2] - 拜登和奥巴马在国际上更受欢迎 拜登重视国际承诺 奥巴马在瑞典支持率曾达93% [2] - 特朗普2 0政策全方位败坏美国形象 例如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导致500吨应急饼干被焚烧 原计划供150万营养不良儿童 [3] 美国旅游业与教育行业衰退 - 美国高校面临资金福利流失 招收外国学生卷入法律纠纷 削弱对海外科学家学者及本国公民吸引力 [4] - 政府针对支持巴勒斯坦游行的学生采取严厉措施 包括吊销签证和监禁 同时加强驱逐无证移民和非裔公民 [4] -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数据显示 美国是184国中唯一外国游客消费下降的国家 国际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80% [4] 贸易政策变化 - 特朗普首个任期结束时 美国平均关税从1 5%升至2 5% 过去6个月进一步从2 5%升至16 6% 创百年纪录 [5] - 预计8月1日贸易协定最后期限到期后 除非第4次延长关税暂缓期 关税还将上涨 [5]
中国取消非洲对华出口关税与美国非洲峰会“包厢局”:阿凡提二选一
搜狐财经· 2025-07-18 00:21
中非经济协议 - 中国宣布将与52个建交非洲国家谈判签署新经济协议,豁免所有对华出口关税 [1] - 政策延续"更照顾最穷国"传统,但更有利于肯尼亚、南非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非洲国家发展外向型加工产业 [3] - 中国承诺对坦桑尼亚等最不发达国家提供额外支持,包括培训和市场推广措施 [3] 中非贸易现状与战略意图 - 2024年中国对非贸易顺差达620亿美元,需解决贸易滞涨风险 [4] - 中国通过免税政策将产业链延伸至劳动成本洼地,扩大"中国链"覆盖范围,战略上排挤其他经济体 [4] - 中国在非洲54国中的52国贸易额超越美国(2003年仅18国),占据主导地位 [12] 美国对非政策对比 - 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目前覆盖35个非洲国家,但面临续约困境 [5][6] - 特朗普政府大幅缩减美非峰会规模,仅邀请5个非洲国家,未包含南非等主要经济体 [6][7] - 美国对非政府援助项目削减80%,并实施旅行限制和"互惠"关税 [9] 非洲国家实际选择 - 与会美非峰会的5国(如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均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并公开赞扬中方合作 [11] - 中国在加蓬锰矿进口占比达22%,2023年签署43亿美元投资协议;在几内亚比绍主导核心基建建设 [12] - 非洲国家更倾向选择中国提供的实质性利益,而非美国"画饼式"承诺 [13]
专访丨文明对话是化解危机的“金钥匙”——访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
新华网· 2025-07-11 21:12
全球文明倡议与文明对话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成功举办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该倡议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共同进步 [1] - 文明发展是一个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过程,对话交流是消除误解、克服隔阂、避免价值观冲突的重要途径 [1] - 全球文明倡议聚焦文明"多元、独特、共存"的共通属性,倡导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交流互鉴 [1] 当前国际背景下的文明对话 - 当今世界正经历复杂变局,地区冲突构成全球性挑战,部分国家鼓吹"孤立主义"和"文明冲突论"威胁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1] - 促进文明对话、加强理解互信是化解地区冲突和危机的"金钥匙" [1] - 全球文明倡议通过对话化解分歧,通过合作化解冲突,为推动全球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动力 [1] 中国在文明对话中的作用 - 中国自古便是文明对话互鉴的践行者,张骞、郑和等文明使者彰显了中国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和世界文明互鉴平台的历史作用 [2] - 在当前复杂国际背景下,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推动人类共同进步和互利共赢 [2]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概况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10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2] - 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2]
美盟友跳反,特朗普紧急发声!日本前首相:中日韩团结的时刻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21:05
美国关税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美东时间7月4日开始向各国发送关税信函 具体说明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的关税税率 并计划从8月1日起实施新关税 [1] - 7月9日是美国暂缓执行所谓对等关税的最后期限 特朗普表示不考虑延长谈判截止日期 [1] 各国反应与影响 - 韩国总统李在明强硬表态"跟美国谈不拢"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声明"7月9日前达成协议不可能" 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反击汽车关税威胁 [5] - 日本车企将面临25%的对美关税 欧洲车企损失预计超210亿欧元 [5] - 新加坡副总理颜金勇警告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延续至特朗普任期之后 企业需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3] 亚太地区合作趋势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呼吁东亚国家摆脱对美依赖 建议加强中日韩三国合作 特别是以2025年APEC会议为契机 [3] - 日韩与中国联手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韩国总统呼吁改善中韩关系 日本坚持不向美国关税政策妥协 [8] 美日贸易摩擦 - 特朗普就日本粮食供应问题施压 要求日本购买美国大米 引发日本国内广泛讨论 [6] - 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明确表示不会在贸易谈判中牺牲农业利益 [6]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特朗普政府推行全球关税战以缓解财政困难 同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收缩 [5] - 日本失去维持十多年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地位 被德国超越 [5]
特朗普要求购买美国装备,“爸爸梗”反映双方地位落差,北约峰会让欧洲感受苦涩
环球时报· 2025-06-27 06:46
北约军费目标 - 北约峰会推动成员国将军费从占GDP的2%提高至5%,但目标被质疑为象征性"数字游戏" [1] - 北约宣言仅要求"盟国"而非"所有盟国"同意5%目标,为各国留下灵活解释空间 [2] - 西班牙明确反对5%目标,计划将军费定在GDP的2.1% [2][3] 成员国分歧与应对 - 比利时、卢森堡、斯洛伐克等国探索"灵活方案",未承诺实现5%目标 [4] - 意大利国债超3万亿欧元,难以达到5%目标,建议将基建项目计入军费 [5] - 北约达成折中方案:5%军费中3.5%用于核心支出,1.5%用于基础设施防护 [5] 美欧军火市场博弈 - 特朗普要求盟友将新增军费用于购买美国武器 [1][7] - 美国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马丁扩大在欧洲供应链,抢占市场份额 [8] -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发展欧洲自主军火系统,避免受美国制约 [8] 北约内部矛盾 - 特朗普威胁西班牙"必须在贸易中偿还代价",称将让其支付双倍 [3] - 北约秘书长炒作"中国威胁论",被中方驳斥 [1] - 北约成员国军费已占全球55%,仍要求大幅提升至GDP的5% [1] 峰会后续影响 - 北约"印太伙伴"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领导人缺席峰会 [9] - 民调显示西欧民众对美国领导力信心下降,仅28%认为美国是欧洲安全保障者 [10] - 特朗普"爸爸策略"引发争议,欧洲国家试图通过奉承留住美国 [8][9]
综述丨北约峰会:象征性的共识 盖不住的矛盾
新华网· 2025-06-26 17:12
北约峰会军费目标争议 - 核心议题是将北约成员国年度国防开支从占GDP 2%提升至5%,其中3.5%用于传统军事力量建设,1.5%用于网络安全等非传统领域,达标时间延后至2035年[1] - 西班牙坚决反对5%目标,最终仅承诺提高至GDP 2.1%,比利时、斯洛伐克等国也表达对过高目标的担忧[1][2] - 特朗普称美国无须遵守5%目标,但要求其他盟国履行,并威胁在贸易谈判中让西班牙"付出双倍代价"[2] 乌克兰议题降温 - 相比去年华盛顿峰会,今年会期缩短且宣言文本简略,对乌克兰援助表述轻描淡写[2] - 北约-乌克兰理事会领导人会议被取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未参与主要讨论环节[2] 欧洲国家财政压力分析 - 荷兰银行经济学家指出3.5%核心军费目标对多数成员国不现实,许多国家连现有2%标准都难达到[2] - 荷兰APG经济学家提出欧洲国家提升军费的两条路径:大幅削减医疗/社保/养老金支出或加税,均可能引发社会反弹[3] 北约内部矛盾与功能弱化 -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欧洲最大威胁是"失去全球贸易竞争力"而非军事安全问题[2] -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峰会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下逐渐丧失战略协调功能,共识难以落实[3]
美媒:今年G7峰会将不会尝试发表联合公报,表明其他国家和特朗普政府存在巨大分歧
观察者网· 2025-06-12 15:23
G7峰会动态 - G7国家将不会尝试在本次领导人峰会上就联合公报达成共识 表明美国和其他成员国在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 [1] - 领导人可能就各种议题发表单独的联合声明 而非一份单独的文件 这一安排是东道主加拿大倾向采用的方案 [1] - 加拿大总理卡尼正寻求缓解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的紧张关系 并推动加美两国在贸易和安全方面的谈判 [1] 历史背景 - 2018年加拿大主办的G7峰会 联合公报发布后因特朗普拒签而变成"G6公报" 导火索是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关税议题批评美国 [1] - 2018年G7财长会议上 各国财长纷纷对美国"不负责任的加征关税行为"予以抨击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时强硬指责美国的"孤立主义"与"霸权" 呼吁G7其他6国做好"G6+1"准备 [3] 联合公报变化 - 自2018年后 G7联合声明文件趋于更短 谈判时间更少 包含成员国可能不同意的文本措辞也更少 [7] - 去年G7峰会联合公报长达36页 内容包括支持乌克兰、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性别平等 [3] - 特朗普政府认为G7应回归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最初目的 卡尼的议程安排遵循了这一传统原则 [7] 议题讨论 - 本次峰会将讨论人工智能、能源安全、森林大火和全球冲突 包括乌克兰问题和中东问题 [6]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与印度、巴西、墨西哥等非G7国家领导人一起参会 [7] - 特朗普政府拒绝在俄乌冲突中表态支持乌克兰 放弃气候变化倡议 并将性别平等倡议视为民主党"觉醒"议程 [4]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APP· 2025-06-10 21:43
核心观点 - 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对MAGA群体的动员并非历史偏离,而是美国孤立主义传统和民粹主义结合的必然结果 [1][2][3] - MAGA群体由工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构成,具有经济竞争和文化焦虑驱动的反移民、反精英、孤立主义特征 [1][6][12] -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源于其民粹主义基础,MAGA群体的意见偏好将更强烈影响第二任期对外政策 [3][4][32] - 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精英框架正在瓦解,MAGA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表达和影响力 [23][30][31] -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孤立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上升趋势,可能削弱全球战略能力 [33][36][38] 历史性MAGA群类与美国孤立主义传统 - MAGA群体社会学特征:白人基督教福音派为核心,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集中于"锈带"和小城镇,排斥文化多元主义 [6][12] - 历史前身包括:19世纪杰克逊民主党人(反联邦干预、门罗主义)、1890年代反帝国主义农场主、1930年代"美国优先"运动(林德伯格集众80万人) [6][7] - 冷战初期麦卡锡支持者与MAGA高度相似:中西部/南部蓝领,反共产主义+本土主义,憎恶东部精英 [7] - 尼克松的"沉默大多数"延续反精英传统,越战后期转向战争疲劳模式 [8][9] - 学术研究佐证:林德夫妇《中镇》揭示小城镇封闭性,霍夫施塔德《反智主义》分析其情感驱动决策模式 [10][11] 孤立主义的挫折-疲累机理 - MAGA群体战争态度矛盾:初期支持惩罚性军事行动(如二战、反恐战争),但持久战易引发疲累(越战、伊拉克战争) [15][17] - 朝鲜/越南战争后形成"避免亚洲地面战争"的军事禁忌,反映基层民意对战略的制约 [17][18] - 经济民族主义与孤立主义联动:83%美国人优先国内政策,共和党仅13%支持乌克兰(民主党42%) [33][34]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推动"反无休止战争"叙事,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于地缘政治(如"搞关税别派部队") [35] 精英衰落与政治框架变革 - 二战后自由国际主义框架依赖精英主导(国务院、智库、情报共同体),通过"国家安全国家"压制孤立主义 [21][24] - 权势集团裂解:越南战争后精英信誉受损,70年代"民主监督"立法打破政策封闭性 [26][27] - 当前外交团队高度非常规:第二任期仅卢比奥等少数精英留存,MAGA效忠派主导决策 [36] - 制度拆解进行中:冻结对外援助、瓦解国际开发署,反映反"深层国家"的民粹主义冲动 [38] 孤立主义的当代表现与潜在影响 - 共和党孤立主义倾向者首超国际主义者(53%对47%),66%美国人愿分享全球领导权 [34] - 政策转向:施压盟友承担防务、批评欧洲"觉醒文化"、无差别关税(涵盖中欧日韩) [36][37] - 对华态度:负面情绪未减但焦点转向贸易而非意识形态,社交媒体倾向"惩罚但避免战争" [35] - 左翼和平主义与现实主义战略收缩论可能获得更大话语空间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