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嫦娥五号
icon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深地突破、星际远航!奋进“十四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跑出“加速度”
央视网· 2025-10-15 10:54
深海勘探与开发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西北部9533米深的海沟发现绵延2500公里的巨大“生命绿洲”[3] -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流花油田”油气产量再创新高[4][6] - 五年来中国海油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至5861万吨,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6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比例超过七成[9] - 渤海垦利6-1亿吨级大油田上部组块完成安装,成为我国海上智能无人井口平台数量最多的开发项目[12] - 珠江口盆地我国首个深海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实现关键技术突破[14] - 北部湾海域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水下机器人七功能机械手成功投用[16] - 海南海域亚洲首艘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持续开展海底地层结构三维测绘工作[16] 深地探测技术 - 我国钻机已挺进到地下1万多米,科技人员可将地下9000米至14000米的地震波波形转化为人耳可听到的频率[17] - 深地塔科1井成功钻至地下10910米,首次在万米地下找到油气踪迹[20][25] - 我国深地钻探深度突破时间显著缩短:从7000米至8000米用29年,从8000米至9000米用15年,从9000米至万米大关仅用3年[19] - 深地塔科1井从启动到突破万米大关用时279天,但从万米向最后近1公里冲刺耗时300多天,期间曾出现卡钻风险[22][24] 深空探索进展 -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27] -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携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其研究揭示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29] - 探月工程四期正在实施,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嫦娥八号计划2029年前后发射[32]
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 我国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4 21:39
中国探月工程成就 - 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成功采集并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2][3] - 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带回约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最古老盆地认知的空白 [1][2][5] -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四个“首次”:首次月面自动采样、首次月面起飞、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首次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3] - 嫦娥六号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首次从月背采样返回、首次在地月拉格朗日点部署中继星 [12] 探月工程科学成果与国际合作 - 基于中国探月工程数据,中外科学家已发表超过1900篇科学论文,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 [7] -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并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和月幔水含量 [7][19] -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已有17个国家与组织、50多家科研机构参与,为未来深空探测提供中转站奠定基础 [21] 未来深空探测规划 -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已启动,嫦娥七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9][11] - 嫦娥八号计划于2029年前后发射,将与嫦娥七号共同开展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验证试验 [9] - 天问二号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取样返回,并后续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24] - 中国正在规划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25] 深空探测技术研发与创新 - 深空探测实验室聚焦轨道设计、智能控制、深空通信等核心技术攻关,聚集了7名两院院士、10多名工程总师和首席科学家 [26] - 实验室成功研发月壤3D打印技术,能将模拟月壤加热至1300摄氏度以上熔融逐层成型,为未来月球资源就地利用奠定基础 [30][32] - 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数据平台可整合全球数据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未来将向社会开放支持太空旅游科普教育 [36][38] - 开展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研究,这是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三号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关乎星球宜居性判断 [42]
校馆弦歌丨哈工大航天馆:探深空奥秘 燃未来之光
新华社· 2025-10-12 17:15
哈工大航天馆概况 - 始建于1986年,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展馆[4] - 馆内展品构成中国航天事业的时光长廊,包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东风二号导弹、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1] 代表性展品与技术 - 展出开启中国航天新纪元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及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返回舱[3] - 展示深空探测尖端技术,包括嫦娥五号、六号月壤采样任务钻采子系统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智能结构[5] 哈工大与航天事业关联 - 科研成果展区展示哈工大服务航天强国建设的诸多标志性成果[5] - 展品体现哈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紧密关系[5]
校馆弦歌丨感受科技魅力 激发科学梦想——高校科技展馆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
新华网· 2025-10-09 16:26
高校科技展馆概况 - 高校科技展馆通过展示科技成就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并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1] - 展馆功能包括激发科学梦想、支持人才培养及普及科技知识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 -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始建于1986年,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航天主题展馆 [1] - 展馆分为四个主题展厅和两个专题展厅,通过数百件珍贵航天实物和模型展现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历程 [1] - 重要展品包括“东风二号”导弹实物、“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尖兵一号”返回舱 [1] - 展品包含深空探测尖端技术,如嫦娥五号、六号月壤采样任务钻采子系统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智能结构 [2] - 学生讲解员认为讲解工作能促进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是宝贵的学习体验 [2]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 实践中心是展示航空、航天、航海特色与军工底蕴的窗口,按照“以实物展示‘三航’科技演进史”的设计思想建设 [3] - 中心支持“总师型”人才培养,普及“三航”科技知识,传承弘扬国防军工文化 [3] - 室外展场为“三航”整机展区,已完成一期建设,展出运-20、轰-6、歼轰-7和“东风二号”导弹等 [3] - 运-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其研制蕴含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2] - 学生讲解员表示大国重器背后有西工大校友和科研团队的深度参与,承载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集农业科技展示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有5个专业博物馆 [4] - 博览园是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科普的重要基地,以新颖展示形式展现农业科技发展历史 [4] - 新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展品可提前感知农学、植保、动科、资环等专业魅力 [4] - 学生表示要深植农业情怀,锤炼为农本领,用所学知识服务“三农”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4]
月背的月幔有点“冷”!中国人研究月球土特产又有新成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08:26
研究核心发现 - 中国科学家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 [1] - 该发现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 [1] - 研究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并为月球演化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科学家利用多种温压计对嫦娥六号月球背面玄武岩样品进行精细分析 [2] - 通过单斜辉石单矿物温压计、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斜长石-熔体平衡温度计四种独立方法得出样品结晶温度约为1100℃ [2] - 嫦娥六号样品结晶温度比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样品低约100℃ [2] - 研究团队通过玄武岩全岩成分重建原始岩浆化学组成计算月幔潜能温度 [4] - 计算结果显示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约1400℃低于月球正面约1500℃ [4] 研究验证与支持 - 团队利用月球遥感数据在更大区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分析选取月球正背面月海玄武岩区域 [4] - 卫星遥感获取的表面岩石化学成分计算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低于正面约70℃与样品分析结论相近 [4] 月球二分性现象背景 - 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布和地质单元特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7] - 月球正面相对平坦开阔背面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地形起伏更大 [7] - 月球正面月海区域占30%以上而背面月海仅占约1%至2% [7] - 月球正面富含放射性元素而背面相对亏损 [7]
【人民日报】嫦娥六号样品最新研究揭秘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人民日报· 2025-08-25 11:02
月球热演化机制新发现 -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带回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 证实月球在所谓"晚年期"依然发生火山喷发 推翻了30亿年前休眠的传统观点 [1] - 研究团队在嫦娥六号样品中识别出两类形成时间相近但成分来源深度迥异的玄武岩:超低钛玄武岩源自月幔深处超过120公里 低钛玄武岩来自较浅月幔60-80公里 [1] - 通过模拟月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 发现两类岩石来自月球早期岩浆海洋冷却后形成的两种不同岩层:普通辉石岩层和含钛铁矿辉石岩层 [1] 月球火山活动热动力机制 - 研究否定了传统富水或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假说 确认源区既"干燥"又缺乏放射性生热元素 [2] - 提出新热动力机制:月球冷却导致岩石圈增厚 深部岩浆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底部 通过向上传导热量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 [2] - 全月球遥感数据显示30亿年前后热机制明显转变:30亿年前热源复杂多样 30亿年后自下而上热传输机制占据主导 [2] 月球正面背面差异 - 月球正面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与嫦娥五号玄武岩相近 背面更接近嫦娥六号超低钛玄武岩 [2] - 表明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幔组成存在差异:正面月幔浅部含钛铁矿较多 背面相对较少 [2] - 这一发现为理解月球不对称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2] 研究成果意义 -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1] - 不仅刷新了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新华社】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嫦娥六号样品揭秘
新华社· 2025-08-23 18:02
研究背景与核心发现 - 中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带回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 证实月球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的30亿年前休眠期后依然发生火山喷发[2] - 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样品的系统性分析 识别出两类形成时间相近(约28亿和29亿年前)但成分和来源深度迥异的玄武岩[3] - 一类超低钛玄武岩源自月幔深处超过120公里 另一类低钛玄武岩来自较浅月幔60至80公里[3] 月球火山活动机制 - 研究否定了传统关于月球晚期火山活动与源区富水或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有关的假说 确认样品源区既干燥又缺乏放射性生热元素[3] - 提出新的热动力机制:月球冷却过程中岩石圈增厚 深部岩浆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底部 通过热传导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导致喷发[3] - 全月球遥感数据显示30亿年前后火山活动热机制发生转变 后期以自下而上的热传输机制为主导[4] 月球演化新认知 - 月球正面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与嫦娥五号玄武岩相近 背面则更接近嫦娥六号的超低钛玄武岩[4] - 发现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幔组成存在差异:正面月幔浅部含钛铁矿较多 背面相对较少[4] - 研究刷新了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为解释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重要参考[4]
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嫦娥六号样品揭秘
新华网· 2025-08-23 12:27
研究背景与核心发现 - 中国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带回20亿年和28亿年前形成的玄武岩样品 证实月球在30亿年前普遍认为"休眠"后依然发生火山喷发 [1] - 研究团队成功揭示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1] 月球火山源区特征 - 识别出两类形成时间相近(约28亿和29亿年前)但成分迥异的玄武岩:超低钛玄武岩源自月幔超过120公里深处 低钛玄武岩来自60至80公里浅层月幔 [3] - 两类岩石来自月球早期岩浆海洋冷却后形成的不同岩层:普通辉石岩层和含钛铁矿的辉石岩层 [3] - 样品分析否定传统假说 证实源区既"干燥"又缺乏放射性生热元素 [3] 热驱动机制新模型 - 提出热动力新机制:月球冷却导致岩石圈增厚 深部岩浆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底部 通过向上传导热量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 [3] - 全月球遥感数据显示30亿年前后火山活动热动力机制发生转变:前期热源复杂多样(放射性物质/潮汐力/陨石撞击) 后期趋于单一的自下而上热传输主导 [4] 月球正面背面差异 - 月球正面晚期火山岩石化学特征与嫦娥五号玄武岩相近 背面更接近嫦娥六号超低钛玄武岩 [4] - 表明月球正面月幔浅部含钛铁矿较多 背面相对较少 为理解月球不对称演化提供新线索 [4] 科学研究意义 - 研究刷新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 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4] - 我国月球样品研究持续产出新成果 包括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时间和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4]
从83号到6673号,特别致敬这支连队!
环球网资讯· 2025-08-17 17:26
栾恩杰与中国航天工程 - 1990年担任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时首次萌生探月想法[1] - 直接参与并主持中国多个航天运载型号及航天工程研制[5][6] -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第一步[8] - 2014年获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小行星"栾恩杰星"表彰贡献[10] - 2020年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着陆标志进入世界月球探测第一梯队[12][13] - 提出探月是"国家民族的事"而非个人事业[1][15] 李登月抗战经历 - 1942年因日军扫荡杀害200余村民决心参军[19] - 1943年1月19岁参加八路军抗日[21] - 1944年10月参与滑县突围战以地形掩护反击成功[23] - 抗美援朝期间于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医院目睹战地医疗困境[25] - 与同部队战友曹康年在朝鲜停战后于防空洞顶拍摄结婚照[27] - 2024年百岁高龄向抗日战争牺牲烈士致敬[29] 范振喜乡村振兴实践 - 25岁退役回乡接手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时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31][32] - 收回村内铁矿承包权(含亲属承包项目)获得首笔资金[34] - 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发展果树种植、建校办厂[34] - 30岁确诊白血病仍坚持白天工作夜间输液[34] - 建成美丽乡村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36] - 提出"信任即责任"的村民互信理念[36] 刘老庄连英雄事迹 - 1943年春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与3000日伪军激战[39] - 新四军四连82人全部壮烈牺牲后当地82名青年重组连队[39][40] - 连队编号从83号延续至6673号体现82年精神传承[42] - 被授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连队称号[42]
航天、航空及航海领域最新成就展在香港集中亮相
央视新闻· 2025-08-01 19:12
展览概况 -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主办"无尽探索:中国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览 在香港科学馆开幕 [1] - 展览全方位展示中国在航天、航空及航海领域最新成就 [1] - 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2] 展览特点 - 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在境外举办涵盖航天、航空、航海三个领域的展览 [1] - 展览期间将举办航天、航空、航海领域专家系列科普讲座 [2] 展品亮点 - 展出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 [1] - 展示歼-20、运-20、直-20等飞机模型 [1] - 呈现"山东舰"航母、"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模型 [1] 香港展区 - 专区展示香港在航天、航海领域丰硕成果 [2] - 展示香港与内地合作成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