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搜索文档
逛展一天能花一千多元,“看展热”撬动消费新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8-14 21:36
行业趋势 - 暑期亲子看展热潮持续升温 博物馆和美术馆成为家庭打卡新地标[1] - 亲子看展渐成趋势 山东博物馆40天接待观众66.67万人次 贵州省博物馆暑期日均接待量上万人次[2] - 亲子客群成为暑期消费主力军 预计占比超六成[3] 消费结构 - 单日亲子看展消费超千元 包含584元通票 300元讲解 176元餐饮和206元文创产品[3] - 消费链条显著延伸 从单纯观展扩展到讲解 互动体验和周边消费[3] - 上海博物馆埃及展期间开发1200余款文创产品 总销量近265万件 衍生品营收超4亿元[4] 产品创新 - 展馆推出融合VR 元宇宙和NPC巡游的沉浸式文化套餐[4] -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文创营收超千万元 明星产品屡屡断货[4] - 博物馆周边餐厅亲子套餐搜索量环比大增 主题限定餐饮受家庭欢迎[4] 需求特征 - 80后90后家长高度重视精神教育和审美培养 推动文化消费升级[4] - 家长愿意为专业讲解支付溢价 并预留年度文化预算[5] - 需求从游山玩水转向系统化文化充电 要求展馆提供进阶式活动[5] 经济价值 - 看展成为高性价比教育投资 单次门票成本仅几十至数百元[5] - 形成涵盖门票 文创 餐饮的完整产业链[1] - 重塑文旅产业逻辑 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价值投资[5]
这个县级小馆里,藏着“天下金银第一窖”|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0:37
博物馆概况 - 彭州博物馆建筑融合园林风格与川西传统民居特色 形成馆园一体独特风貌[1] - 展厅总面积600平方米 为县级博物馆中规模较小者[1] - 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达139件套 居县级博物馆之首[1] 金银器窖藏 - 拥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金银器窖藏 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1] - 宋代金银器代表宋式美学巅峰 包括菊花金碗与瓜形金盏等精品[1][2] - 菊花金碗錾刻缠枝菊花纹 枝叶舒卷花朵饱满[2] - 瓜形金盏作瓜棱造型 饱满圆润生机盎然[2] 历史地位 - 彭州依托湔江-沱江-长江航道优势 宋代成为蜀中商贸重镇[2] - 既是天府之国粮仓 又是古蜀文明重要腹地与南北文化交融节点[3] 馆藏文物 - 西周时期文物包括牛首耳大铜罍[4] - 战国时期文物包含铜剑 银斑纹铜戈 虎纹铜戈[4] - 汉代文物有三骑吏画像砖 宴饮画像砖 持箕俑[4] - 宋代金银器涵盖银熏炉 如意云头纹银梅瓶 象钮莲盖溜肩银执壶[4][5] - 宋代茶酒器具有圆口双耳银温碗 树叶形银茶托 花形银盏[4] - 宋代器皿包括荷叶龟纹银杯 六曲葵口银盘 花口银盘 葵形银盏[4][5] - 宋代特殊器型有龙纹夹层银杯 盒式银熏炉[5] - 宋代铜器含铜琮 铜甗 三足铜炉[5] - 宋代瓷器有磁峰窑白釉刻花瓷钵 乳丁缠枝纹瓷钵 青白釉瓷盒[5] - 明代文物包含青花花卉纹瓷盘 陶盖罐 桃纹扁执壶 陶三足鼎式炉 陶笔山[5] - 清代瓷器涵盖青花天球瓷瓶 青花龙纹直腹瓷罐 青花凤鸟纹瓷碗[5] - 清代粉彩器包括粉彩花鸟纹直壁瓷罐 粉彩花鸟海棠式瓷盒[5] - 清代银锭为馆藏货币类文物[5]
全省博物馆游客量连年全国第一的背后——多重破壁,“文化仓库”蝶变“活力枢纽”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28
行业改革背景与动因 - 博物馆行业面临共性困境包括开放时间有限 服务供给单一 体制机制僵化 导致预约难 文创同质化 优质资源难以下沉 人才积极性不足等问题[2] - 不改革无法满足人民高品质文化需求 不破局难以释放文博资源巨大潜能[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江苏以此为导向推动文博领域系统性改革[3] 政策创新与顶层设计 - 江苏省委省政府去年8月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直指核心梗阻 突破多重墙壁[3][4] - 改革措施包括破时间墙鼓励延时开放 破内容墙支持收费特展 破资源墙推动展览下沉 破机制墙明确IP授权开发 破激励墙建立反哺机制[4][5] - 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跟进出台改革政策 带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热潮[5] 开放时间优化成效 - 全省91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 其中34家打破周一闭馆国际惯例[4] - 南京博物院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最迟延时至21:00 有效缓解预约难问题[4] - 苏州博物馆对延时服务人员按每人215元/天标准奖励 各地延时加班费由市财政保障[5] 内容创新与特展成果 - 常州博物馆举办收费特展 上半年参观人数同比增长78.09% 门票加文创收入破1000万元 同比增长398%[4] - 徐州博物馆深度挖掘汉文化IP资源 2024年文创销售总额2369.87万元 同比增长557% 线上数字文创和IP授权收入节节攀升[5] - 徐州博物馆抱一文创小店虽仅20平方米 但年吸金能力达600万元[1][2] 资源下沉与基层覆盖 - 数见苏韵环省行活动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 184天巡展接待观众209.71万人次 文创销售1166.52万元[4] - 各地博物馆刷新单日接待量纪录 连云港博物馆日参观人次最高达4.2万 创全省纪录[4] - 优质展览以数字展加珍贵文物加文创艺术结合形式下沉基层 促进文化惠民均衡化[4] 经济效益与消费拉动 - 2024年全省362家博物馆接待游客13901.64万人次 同比增长16.76% 连续多年全国第一[5] - 文创销售4.92亿元 同比增长16.60% 全国第三[5] - 今年上半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7129.39万人次 五一和端午期间观众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31.54%和26.3%[5] - 排名前十的延时开放博物馆带动周边夜间文旅消费增长14.6%[6] - 博物馆推出苏超文创产品 设置球迷预约通道 形成白天看展晚上看球模式 带动文旅综合消费增长[6] 体制机制突破 - 引入社会力量开发运营 破除闭门造车传统模式[5] - 建立收支两条线反哺机制 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 调动人员积极性[5] - 改革实现从静态展馆向动态经济节点转变 形成文化赋能发展良性循环[6]
多重破壁,“文化仓库”蝶变“活力枢纽”
新华日报· 2025-08-14 06:54
博物馆文创产业改革 - 徐州博物馆"抱一文创"小店20平方米空间年收入达600万元,展示文创产品如"瑞龙呈祥"手链受到游客热捧 [1][2] -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销售总额2024年达4.92亿元,同比增长16.60%,位居全国第三 [5] - 常州博物馆通过收费特展实现"门票+文创"收入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398% [4] 政策推动与机制创新 - 江苏省出台《两高政策》,系统解决博物馆"预约难""文创同质化"等问题,推动362家备案博物馆2024年接待游客1.39亿人次,同比增长16.76% [3][5] - 改革突破"时间墙",91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34家打破周一闭馆惯例,南京博物院最迟延时至21:00 [4] - 建立"收支两条线"反哺机制,苏州博物馆对延时服务人员奖励215元/天,市财政保障编外人员加班费 [5] 数字化转型与IP开发 - 徐州博物馆深度开发汉文化IP,2024年文创销售总额2369.87万元,同比增长557%,线上数字文创和IP授权收入显著增长 [5]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活动采用"数字展+文物+文创"形式,覆盖13个设区市,184天接待观众209.71万人次,文创销售1166.52万元 [4]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延时开放博物馆带动周边夜间文旅消费增长14.6%,热门博物馆设置"苏超"球迷通道促进"白天看展、晚上看球"消费模式 [6][7] - 连云港博物馆创下单日4.2万人次的全省接待纪录,淮安市博物馆等34家机构打破国际闭馆惯例 [4][5] - 全省博物馆2024年上半年接待观众7129.39万人次,"五一"和端午期间同比分别增长31.54%和26.3% [5]
需与特朗普观念一致,要求移除“分裂性言论”,美政府对8家博物馆“内容审查”
环球时报· 2025-08-14 06:39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扬】美国白宫12日向全球最大博物馆综合体、史密森学会致信,要求对其下属 博物馆进行全面审查。 审查主要聚焦博物馆展览内容、教育资料及对外传播材料,将"评估展出内容主题、历史叙事框架以及 与美国理想的契合度"。白宫要求,相关内容需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观念保持一致,强调"美国例外 论",并移除"具有分裂性或党派倾向的言论",以配合2026年美国建国250周年纪念活动,恢复民众 对"美国文化机构的信心"。史密森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包括21座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 其官网的数据表明,2024年有近1700万人参观了史密森学会旗下的展览。 据美联社报道,审查行动将首先针对史密森学会下属的8家知名国家级博物馆展开,其中包括国家历史 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非洲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国家博物馆(如图)及美国艺术博物馆。其他 博物馆也将在后续阶段纳入审查计划。 美国"政治新闻网"披露,白宫在致史密森学会秘书长朗尼·邦奇三世的信中明确要求,该机构需要在30 天内提交当前展览的所有文本资料、宣传材料、教育内容以及展览草案,接受审查评估。白宫称,这项 指令基于特朗普2025年3月签署的行政命令《恢复 ...
“文旅+非遗+剧本+美食”跨界融合激活品牌魅力 多元体验场景圈粉“留下人”
央视网· 2025-08-12 17:47
福建厦门:剧本游互动多 博物馆暑期迎来参观潮 西递景区还通过全息舞蹈秀、数字秋千水帘等互动体验新场景,进一步丰富夜游业态。2025年暑期以来,景区还打造了沉浸式夜游体验路线。 央视网消息:2025年暑期,安徽黟县西递景区正式推出升级版"西递夜游",游客不仅可以在白天观赏徽派建筑,还可以在夜间体验当地传统文 化。 夜幕降临后,古村就化身成了一座光影交织的非遗舞台。在西递景区的牌楼广场上,一场非遗板凳龙体验活动拉开了帷幕。游客们手持特制灯 箱,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舞动,仿佛一条巨龙在夜空中腾跃。 在厦门市博物馆,沉浸式喜剧剧本游——《厦博有戏·闽南往事》,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参观模式,将闽台民俗陈列馆变为可看、可玩、可感的 动态剧场。 项目通过4幕沉浸式场景,串联起茶俗、婚嫁、侨批、节庆等闽南共有的文化记忆。观众既是观演者,也是剧情推动者,可参与20余处互动, 深度融入场景。而周末,观众有机会看到更多的戏曲演出。 厦门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尤丽雪介绍,"周末戏相逢"非遗戏曲演出,不仅可以欣赏到经典折子戏,还增设了戏服体验、演员角色合影等一些互 动环节,从而打造室内室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闭环。 7月至今,厦门市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累 ...
闽南“剧本游”游进博物馆 暑期已有超10万人次来这里打卡
央视网· 2025-08-12 16:27
博物馆创新展览模式 - 厦门市博物馆推出沉浸式喜剧剧本游《厦博有戏·闽南往事》 打破传统参观模式 将民俗陈列馆转变为动态剧场 [1] - 项目通过四幕沉浸式场景串联茶俗、婚嫁、侨批、节庆等文化记忆 观众可参与20余处互动并推动剧情 [3] - 周末增设非遗戏曲演出 包含经典折子戏、戏服体验及演员合影环节 打造室内外双重沉浸式文化体验 [5] 参观数据与客流表现 - 7月至今厦门市博物馆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 [6] 特展内容与文化吸引力 - 华侨博物院推出"华侨华人展"及"陈嘉庚珍藏文物展"特展 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寻根的重要站点 [8] - 展品生动展现祖辈奋斗历程 吸引泰国第三代华裔游客通过实物了解家族历史 [10] - 陈嘉庚精神相关原物展品受到家庭游客青睐 兼具教育意义与参观趣味性 [12]
上博古埃及展“168小时嘉年华”夜场票售罄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新书首发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展览活动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168小时嘉年华"夜场票已售罄 [1]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主题新书首发仪式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行 [1] 出版物内容 -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记录展览从筹备到呈现的全过程 [1] - 该书以14万字详细展现展览运作逻辑及社会影响 [1] - 内容包含团队访谈解码博物馆运作奥秘 [1] 博物馆表态 - 上海博物馆馆长强调该书体现拉近古埃及文明与观众距离的努力 [1] - 出版物展现博物馆人"心怀热爱、勇于担当、敢闯敢拼"的职业精神 [1]
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火爆的背后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08:12
行业趋势 - 夜宿博物馆活动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的热门选择 融合文博体验与夜间出游 受到游客广泛欢迎 [1][2] - 多地政府部门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 多家博物馆开设夜场活动 进入夏季高温天气让更多游客喜欢夜间出行 [1] - 夜宿活动反映出文旅体验沉浸化 空间复合化的消费趋势 将成为博物馆创新改革的重要杠杆 [13] 运营模式 - 博物馆引入专业研学团队负责夜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以应对夜场活动数量多而馆内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 [2] - 采用"白天+黑夜""馆内+馆外"模式 充分利用博物馆空间 为参与者创造学习和探索机会 [6] - 可考虑采用"博物馆+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混合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11] 产品特征 - 夜宿博物馆是复合型文旅产品 新鲜 文化 沉浸是核心特征 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的主要因素 [8] - 活动包含博物馆楼体灯光秀 科普剧场 科学家讲故事等十余项特色项目 其夜宿是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2] - 设置暗夜寻宝环节 参与者化身探险家在全馆熄灯环境里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团队协作解开谜题 [6] 参与规模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控制参与家庭数量为30组亲子家庭 如果参与人数过大会加大管理难度并影响体验感 [2][5] - 国家动物博物馆夜宿活动每月举办2-3场 已持续十余年 主要面向家庭但也会不定期开设成人专场 [5][6] - 暑假期间夜宿活动一票难求 非常火爆 浙江自然博物院首次向公众开放夜宿活动 [1][6] 定价策略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总花费在1700元左右 参与者反馈体验良好 [3] - 价格方面应当以成本加成的方法 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11] - 国家动物博物馆通过开展此类研学活动获得收入 维持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13] 教育价值 - 夜宿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 实现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 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7] - 孩子们通过看展览 做手工学习科学知识 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 [4] - 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差异化讲解内容 对儿童讲解简单 对成人讲解更专业深入 [6] 运营挑战 - 面临安全保障不足 运营标准缺失 内容创新乏力及专业人才短缺等转型挑战 [8][10] - 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了工作人员压力 正式编制人员无法领取加班费 劳务派遣人员每晚仅获较少补贴 [11] - 需建立涵盖消防 应急医疗 人流疏导 食品安全等综合保障体系 [9] 发展前景 - 夜宿活动绝非转瞬即逝的风潮 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 未来将有很大潜力成为常态化文旅消费体验 [15] - 国家自然博物馆每年博物馆之夜都有不同主题 未来持续举办并在科学性前提下增加活动趣味性 [14] - 浙江自然博物院计划将夜宿活动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以激发博物馆活力 [14]
文化之美为暑期添彩 博物馆“热”成为人文经济蓬勃发展生动注脚
央视网· 2025-08-10 14:17
展览概况 - 江苏常熟博物馆推出"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成为暑期热门展览,日均参观游客约5000人,单日最高达12000位观众 [1] - 展览汇集全国20家博物馆的164件(套)精品文物,通过文物展示南北文化差异与交融 [12] 展品特色 - 展出秦兵马俑1号俑(首次发掘面世的兵马俑),实现异地观赏 [1] - 对比展示北方玉器与江南金器,形成"金玉良缘"的文化意象 [3] - 展出南北风格迥异的灰陶灶:北方方正型与江南特有船型灶 [6] - 呈现东晋鸡首壶的南北演变:南方矮胖造型(浙江德清出土)vs北方瘦高造型(融入波斯元素) [8] 历史脉络 - 聚焦三大文化交融鼎盛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 [8] - 通过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特质 [8] 重点文物 - 展出王阳明真迹书法(余姚博物馆藏),为20年来第二次外借,内容体现其"知行合一"思想 [12][14] 观众反馈 - 观众评价北方文物呈现宏大感,江南文物展现细腻特质,形成古今对话体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