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搜索文档
图书馆“端午盲盒”开出新惊喜
新华日报· 2025-06-02 07:41
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 江苏各地公共图书馆在端午假期推出文化创新活动,将传统习俗与现代体验相结合,如宿迁市图书馆的艾草竹编工作坊和南京江北图书馆的中医药香囊工作坊 [1] - 苏州图书馆通过木版印刷活动让儿童体验钟馗画像拓印,结合明代典籍《庆丰年五鬼闹钟馗》讲解端午民俗 [1] - 连云港市图书馆邀请专业老师教授面塑技艺,制作粽子冰箱贴,将传统祝福融入现代生活 [1] 阅读与旅行融合 - 连云港市图书馆推出四条"走读路线",结合花果山玉女峰、渔湾瀑布等自然景观与桃花涧史前岩画等文化地标,引导读者在自然中阅读城市文化 [2] - 苏州图书馆设计"地铁阅读地图",串联拙政园、评弹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将地铁车厢转化为移动文化空间 [2] - 南京图书馆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主题展",通过《星槎胜览》等典籍再现航海历史,增强文化体验 [2] 多元化文化展览与活动 - 苏州高新区图书馆展示"雪龙"号科考队员的南极日记和极光照片,吸引儿童参与极地探险主题互动 [2] - 徐州图书馆开展《哥哥赛龙舟》绘本课,通过童声朗读传递龙舟竞渡的团结精神 [2] - 苏州图书馆"金庸展"展出《天龙八部》手稿,吸引武侠爱好者打卡拍照 [2]
北京城市图书馆再获3项国际大奖 ,“数智融合+沉浸体验”打造文旅新场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1 18:46
国际奖项与荣誉 - 北京城市图书馆凭借智慧空间、可视互动、多维展览获得Vega Digital Awards、A'Design Award、iF设计奖3项国际大奖,累计获得7项国际级荣誉 [2] - 元宇宙体验馆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数据可视化系统获2024-2025年度A'Design Award白金奖 [2] 元宇宙体验馆技术应用 - 体验馆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多模态交互及大型语言模型构建沉浸式阅读与学习场景 [2] - 将实体场馆复刻至云端,融合AI、VR、AR技术,支持读者创建个性化虚拟角色并互动,打破线上线下屏障 [2] 数据可视化系统功能 - 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三维GIS和实时渲染技术,将建筑与环境转化为沉浸式3D数字化空间 [5] - 通过18米宽、3米高的互动屏幕展示,实现智慧管理中枢"一屏观全貌、一屏管全局" [5] - 沉浸式交互体系还原绿心公园等地标,支持空间漫游、三维导航、智慧场景生成、文旅融合推荐 [5] 多维展览与文化展示 - "版画中轴——珍藏版画典籍展"获德国iF设计奖,以版画为核心线索分为四个单元及互动探索板块 [7] - 展览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背景,展现建筑、文化、艺术与人物历史 [7]
再获3项国际大奖,北京城市图书馆已累计获7项国际级荣誉
新京报· 2025-05-30 19:52
国际奖项与荣誉 - 北京城市图书馆凭借智慧空间、可视互动、多维展览获得Vega Digital Awards、A'Design Award、iF设计奖3项国际大奖,累计获得7项国际级荣誉 [1] - 元宇宙体验馆荣获2025年度Vega Digital Awards最佳交互金奖,数据可视化系统荣获2024-2025年度A'Design Award大奖白金奖 [1][2] - 2024年获得国际图联(IFLA)"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和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2025年被《TIME时代周刊》选为"最受期待的公共图书馆" [8]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多模态交互及大型语言模型技术,构建沉浸式阅读与学习场景,复刻实体场馆至云端并融合AI、VR、AR技术 [1] - 数据可视化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三维GIS和实时渲染技术,通过18米宽、3米高的互动屏幕展示,实现"物理空间+数字服务"双轨融合及智慧管理中枢功能 [2] - 沉浸式交互体系还原绿心公园等地标,提供馆内空间漫游、三维导航、智慧场景生成、文旅融合推荐等功能 [2] 文化展览与创新实践 - "版画中轴——珍藏版画典籍展"以版画为核心线索,分为四个单元及互动探索板块,空间设计汲取北京中轴线对称与阵列特征,2025年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5] - 少年儿童馆"阅读花园"项目获2025年IFLA PressReader国际营销奖第二名,打造共成长、可交互的"数字花园" [5][7] - "版画中轴"和"阅读花园"体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标志中华文化基因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表达 [7] 运营数据与社会影响 - 开馆以来累计开展超5000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2657.6万,到馆读者达479万人次 [8]
用数字解码山水奇旅 北京开启全国科技活动周特色项目
金融时报· 2025-05-30 09:39
科普活动策划 - 首都图书馆围绕"行读绿野 漫游科海"主题策划多项科技活动包括科普行读数字素养课程图书分享科学家故事展等旨在构建多元化科学体验场景推动科学知识传播[1] - "山水奇旅"科普行读活动以解码北京山脉水系孕育的动植物地质为主要内容首场活动"沧海桑田——北京地质变迁科考行"于5月30日启动参与者可实地观察岩石形态测量数据体验野外地质考察[1] - 该活动计划从5月至9月开展七场次通过科普赋能创新方式呈现环境景观与参与者体验过程[1] 活动具体内容 - 未来活动将覆盖北京多个区域包括阳台山风景区赏花识草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认识湿地类型银山塔林鸟类生态观察十渡山水探查古河床演变百花山菌物生态研究天泰山昆虫探秘等[2] - 每场活动侧重不同主题如植物与自然环境关系湿地功能鸟类生态水系演变菌物标本制作昆虫世界等形成系统化科普体系[2] 数字素养提升计划 - 首都图书馆启动"北京市民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响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5月29日首场社区讲座普及AI智能体应用通过沉浸式互动教授AI技能并介绍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方法[2] - 计划未来将与学校区级图书馆合作开展课程巡讲建立数字素养教育专家库构建科学教育体系推出终身学习平台"数字素养"专栏提供视频教程与互动练习[2] 科技活动周目标 - 全国科技活动周旨在通过群众性科技活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首都图书馆配套推出多项主题活动为公众提供接触科学的实践机会[2]
当图书馆遇见人工智能 2000册图书上架只需10分钟
央视新闻· 2025-04-23 09:18
人工智能助力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再升级 目前,这个平台集合全国各省级图书馆4400多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1万多种古籍资源,它也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国家图 书馆建立的"全网知识内容集中仓储系统联盟链",预期今年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互联互通。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牵头全国各级图书馆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互相联通。 这部《昌黎先生集》宋刻本,第十卷中描述了河神徒手劈开大山,保住一捧河水的壮观景象。今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转换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点击对应文白翻译键,AI大模型提供古籍和白话文对照翻译,看古籍像看白话书籍一样简单容易。AI技术还支持古籍简体、繁体转化,竖、横版转换阅 读,自动标点和AI深度检索多种功能。 未来图书馆初见雏形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已经开始融入为读者服务的各个环节。"AI+图书馆"有哪些新特点?AI图书馆员有哪些新功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年采购新书约30万册,传统模式下,新书需经过分类、编目、贴标等16道工序才能上架,人工日均处理量不足300册,上架周期达3 周。而采用"采编图灵"系统,馆内 ...
杭州图书馆推出“四季阅行”研学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3-31 10:14
3月28日,"杭城十二Yuè·四季阅行"主题研学计划在书香与花香交织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批研学 活动参与者以"绿色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为起点,循着西湖的春意,通过生态探秘、艺术对 话、AI人文沙龙等形式,进行了一场自然、人文、科技交融的沉浸式"阅""行"之旅。根据杭州图书馆发 布的消息,该研学计划以四季更迭为脉络,精心设计不同主题的研学线路,预计将覆盖全市80余个公共 文化空间。 首个"四季阅行"主题研学线路名为"春·新生乐读·西湖艺境哲思",以西湖文化为核心,串联杭州图 书馆自然分馆、林风眠故居、纯真年代书吧等文化地标。 这条线路的最大亮点在于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的深度参与。作为杭州的文化新地标,该馆由杭州图 书馆与杭州植物园联合打造,是一家集图书借阅、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性图书馆,也是浙江省首家自然主题图书馆。馆内拥有自然类藏书2万余册,涵盖植物图鉴、动植物科 普类图书、绘本等。前不久,2025年第十届IFLA绿色图书馆奖入围名单发布,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名 列其中。 活动当天,首批参与者在抵达纯真年代书吧后,还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马海斌 主讲的一堂AI主 ...
北京首个!北京城市图书馆入选《TIME时代周刊》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25 20:50
核心观点 - 北京城市图书馆入选《TIME时代周刊》2025年度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榜单 成为北京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化地标 [3] - 图书馆以数字文明与生态美学交融的设计理念 重新定义现代化图书馆的无限可能 [5] - 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并吸引全球旅行者 [5][15] 建筑特色 - 由Snøhetta团队设计 灵感源于中国传统"赤印"意象和"书山有路勤为径"文化内涵 [5] - 144棵银杏树状结构构成森林伞盖 营造"临山间 于树下"的阅读环境 [5] - 拥有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单体阅览室 面积1.8万平方米 阅览坐席2400个 [6] - 采用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等绿色技术 年发电量达25万度 [6] 运营数据与服务创新 - 开馆一年入馆读者达370万人次 举办文化活动3400余场 线上线下读者1800万人次 [5] - 设立国内首家非遗文献馆 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10]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 吸引年轻群体打卡 [10] - AI数智馆员"图悦阅"实现个性化服务 智能机器人提升借阅效率 [10] 文化活动 - 涵盖非遗展示 艺术鉴赏 亲子阅读及元宇宙体验等多领域 [10] - 2025年3月25日至4月6日举办"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大型沉浸式活动 包含展览 互动 表演及大师讲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