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搜索文档
当图书馆遇见人工智能 2000册图书上架只需10分钟
央视新闻· 2025-04-23 09:18
人工智能助力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再升级 目前,这个平台集合全国各省级图书馆4400多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1万多种古籍资源,它也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国家图 书馆建立的"全网知识内容集中仓储系统联盟链",预期今年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互联互通。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牵头全国各级图书馆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互相联通。 这部《昌黎先生集》宋刻本,第十卷中描述了河神徒手劈开大山,保住一捧河水的壮观景象。今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转换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 点击对应文白翻译键,AI大模型提供古籍和白话文对照翻译,看古籍像看白话书籍一样简单容易。AI技术还支持古籍简体、繁体转化,竖、横版转换阅 读,自动标点和AI深度检索多种功能。 未来图书馆初见雏形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已经开始融入为读者服务的各个环节。"AI+图书馆"有哪些新特点?AI图书馆员有哪些新功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年采购新书约30万册,传统模式下,新书需经过分类、编目、贴标等16道工序才能上架,人工日均处理量不足300册,上架周期达3 周。而采用"采编图灵"系统,馆内 ...
杭州图书馆推出“四季阅行”研学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3-31 10:14
3月28日,"杭城十二Yuè·四季阅行"主题研学计划在书香与花香交织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批研学 活动参与者以"绿色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为起点,循着西湖的春意,通过生态探秘、艺术对 话、AI人文沙龙等形式,进行了一场自然、人文、科技交融的沉浸式"阅""行"之旅。根据杭州图书馆发 布的消息,该研学计划以四季更迭为脉络,精心设计不同主题的研学线路,预计将覆盖全市80余个公共 文化空间。 首个"四季阅行"主题研学线路名为"春·新生乐读·西湖艺境哲思",以西湖文化为核心,串联杭州图 书馆自然分馆、林风眠故居、纯真年代书吧等文化地标。 这条线路的最大亮点在于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的深度参与。作为杭州的文化新地标,该馆由杭州图 书馆与杭州植物园联合打造,是一家集图书借阅、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性图书馆,也是浙江省首家自然主题图书馆。馆内拥有自然类藏书2万余册,涵盖植物图鉴、动植物科 普类图书、绘本等。前不久,2025年第十届IFLA绿色图书馆奖入围名单发布,杭州图书馆自然分馆名 列其中。 活动当天,首批参与者在抵达纯真年代书吧后,还参加了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马海斌 主讲的一堂AI主 ...
北京首个!北京城市图书馆入选《TIME时代周刊》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25 20:50
核心观点 - 北京城市图书馆入选《TIME时代周刊》2025年度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榜单 成为北京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化地标 [3] - 图书馆以数字文明与生态美学交融的设计理念 重新定义现代化图书馆的无限可能 [5] - 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并吸引全球旅行者 [5][15] 建筑特色 - 由Snøhetta团队设计 灵感源于中国传统"赤印"意象和"书山有路勤为径"文化内涵 [5] - 144棵银杏树状结构构成森林伞盖 营造"临山间 于树下"的阅读环境 [5] - 拥有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单体阅览室 面积1.8万平方米 阅览坐席2400个 [6] - 采用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等绿色技术 年发电量达25万度 [6] 运营数据与服务创新 - 开馆一年入馆读者达370万人次 举办文化活动3400余场 线上线下读者1800万人次 [5] - 设立国内首家非遗文献馆 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10] - 元宇宙体验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 吸引年轻群体打卡 [10] - AI数智馆员"图悦阅"实现个性化服务 智能机器人提升借阅效率 [10] 文化活动 - 涵盖非遗展示 艺术鉴赏 亲子阅读及元宇宙体验等多领域 [10] - 2025年3月25日至4月6日举办"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大型沉浸式活动 包含展览 互动 表演及大师讲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