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成都:中铁城投开展安全质量知识竞赛,筑牢安全防线
环球网· 2025-06-23 17:37
活动概述 -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万寿桥站举办安全质量知识竞赛活动 [1] - 活动由中铁城投成都轨道指挥部党政工团联合主办,中铁三局电务公司承办 [1] - 活动旨在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生产氛围 [1] 活动内容 - 竞赛围绕《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企业大安全生产系统管理实论》展开 [3] - 设置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展现建设者的安全知识硬实力 [3] - 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干提升风险预判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5] 安全生产措施 - 中铁城投和中铁三局电务公司积极维护职工权益,保障安全生产 [3] - 构建全方位安全生产教育体系,包括宣誓仪式、警示教育片、专项隐患排查等 [3] - 创新"四级培训"机制和"吹哨人"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安全 [3] 项目进展 -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进入开通前冲刺阶段 [5] - 中国中铁建设者全面发力保开通、保安全,展现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开通 [5]
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首个大型基建项目开工
快讯· 2025-06-18 13:32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哥伦比亚西部有轨电车项目17日在昆迪纳马卡省法卡塔蒂瓦市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哥 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首个落地实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新华社) ...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中亚首条城市轻轨项目,“中国建造”助力中亚交通建设
环球时报· 2025-06-17 06:55
中国-中亚峰会与阿斯塔纳轻轨项目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旨在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1] - 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成后通勤时间缩短近一半 [1] - 轻轨项目由中企承建,展现专业能力、履约精神和"中国速度",为中哈及中亚合作增添新篇章 [1] 项目背景与当地需求 - 阿斯塔纳人口增长率达7%(2024年),现有人口150万,预计2035年增至250万,远超最初60万的设计容量 [2] - 城市交通压力加剧,轻轨被视为缓解拥堵、升级交通的关键,预计日均客流量2.5万人次,最高达9.2万人次 [2] - 轻轨全长22.4公里,连接世博园、总统府等核心地标,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 [2] 项目进展与社会反响 - 首列列车由中车唐山公司制造,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车站设计融合现代感与哈萨克斯坦特色 [3] - 当地民众高度期待,通勤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吊装成功后引发广泛关注 [3] - 建设团队展现"中国效率",18座车站中中建六局承建9座及14个区间(18.34公里)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极端气候挑战:冬季施工期长达6个月(10月至次年4月),最低温度零下30℃,采用耐寒材料并调整施工时序 [4] - 伊希姆河大桥采用高寒专用钢(2598吨),在中国预制后运输4600公里现场拼装,提升效率与环保性 [5] - 中方调配国内资深团队(如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西安地铁8号线专家)解决复杂施工问题 [5] 履约能力与标志性工程 - 建设团队严格履约,在核心区施工中最小化交通影响,如LR17-LR18钢混梁架设仅用3天完成46吨节段吊装 [6] - 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和专家论证,精准施工获市民称赞"一夜成桥" [6] - "中国建造"的速度与质量增强当地对轻轨的期待,推动中哈基建合作深化 [6] 中国-中亚基建合作成果 - "双西公路"缩短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车程2小时,中吉乌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7] - 塔吉克斯坦亚湾—瓦赫达特铁路桥贯通南北,土库曼斯坦中企修建道路超1000公里 [7]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显著,第二届峰会被期待为地区发展开辟新前景 [7]
壹探轨道|重要建设进展!济南地铁4号线全线“轨通”!
齐鲁晚报· 2025-06-16 19:43
济南地铁4号线工程进展 - 济南地铁4号线实现全线"轨通",为年底开通奠定基础 [1] - 线路全长40.3公里,设33座车站,铺轨总长度达85.074公里 [3] - 项目已完成"洞通"和"轨通"两大节点,为后续电通、联调联试等创造条件 [4] 项目施工特点与挑战 - 项目面临线路长、工期紧、作业面分散、环境复杂等多重挑战 [3] - 施工需克服减振降噪等技术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 [3] - 高峰期同时开辟7个作业面,投入3台轨道机车、14台智能化铺轨设备及400余名建设者 [3] 技术创新与施工管理 - 优化传统现浇钢弹簧浮置板为预制拼装工艺,降低运行噪声10-14分贝 [3] - 运用轨行区智慧调度系统,实现多作业面协同施工 [3] - 创下单日最高铺设轨道670米的记录,严格管控施工安全与质量 [3] 施工组织与效率 - 成立专项攻坚小组,科学统筹施工计划 [3] - 通过动态优化克服作业面不连续等困难 [3] - 建设者昼夜轮班奋战,确保工程进度 [3]
地铁2号线二期、5号线、7号线、9号线最新建设进度公布
齐鲁晚报网· 2025-06-16 14:44
地铁2号线二期 - 龙川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创下多项纪录,包括3个出入口全部贯通,较原计划提前20天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3] - 龙川路站全长267米,宽21.2米,高17.15米,2022年4月20日动工,2022年11月启动主体开挖,是青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中首个进行暗挖施工的车站 [3] - 2号线二期工程全长8.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共设车站8座,向西连接2号线一期,向东与11号线交汇,预计2026年通车 [3] 地铁5号线 - 昌乐路站-八号码头站区间盾构双线以0.54毫米级沉降控制精度安全穿越港湾铁路场站咽喉区,标志着国内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技术取得新突破 [5] - 湖岛站出入口及风亭围护桩施工提前69天完成,为后续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奠定基础 [5] 地铁7号线 - 鹤山路站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7号线二期土建三标段7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6] - 项目创造了青岛地铁同期开工线路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个站点开工、第一段主体结构底板浇筑等 [6] - 7号线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主城区与即墨区的南北向快速贯通 [6] 地铁9号线 - 海西村站至皂户站右线区间盾构机成功下穿墨水河,刷新青岛地铁三期建设中穿越水域最长(130米)等多项纪录 [7] - 9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6.63公里,设车站13座,其中换乘站4座,是青岛北部城区的东西骨干线路 [7]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山大南路站至茂岭山路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6-13 15:05
山大南路站至茂岭山路站区间地质条件复杂,且下穿窑头沟大桥。区间穿越线路上层为粉质黏土,下层为风化程 度不同的闪长岩,典型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区间在穿越窑头沟大桥期间,盾构掘进不仅遭遇了难以处理的高 强度孤石和建筑弃渣,还面临丰富的基岩裂隙水。更棘手的是,盾构机还需在浅覆土条件下穿越窑头沟及多条密 集排布的地下管线,盾构掘进沉降控制和安全风险极高。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苛的施工环境,由中铁上投总包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6号线项管部、中铁二局 项目部组成的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提前周密调查沿线建筑物及管线情况,制定并落实精细化的施工方案和风险管 控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以高度的专业精神、精细化的管理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全力攻 坚。项目团队科学制定掘进参数,对盾构姿态和管片拼装精度进行毫厘必争的控制。针对下穿窑头沟大桥的风 险,提前在河底施作抗浮板并对不良地层进行预加固,同时精细组织了高难度的开仓换刀作业,有效应对了孤石 和建筑弃渣回填不良地层挑战。 山茂区间的顺利贯通,不仅成功攻克了盾构穿越富水地层、高强度孤石、建筑弃渣、软硬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施 工难题,并且确保了关键线路重大节点的突破 ...
25号线全国首座全预制装配式矩形地铁车站 龙华公园站开始“搭积木”
深圳商报· 2025-06-13 08:05
地铁25号线一期工程创新施工技术 - 地铁25号线一期工程龙华公园站正式启动装配式预制构件现场拼装施工,这是全国首座全预制装配式矩形地铁车站,将为地铁工业化建造提供重要的"深圳实践" [1] - 该线路是深圳地铁五期规划重点工程之一,起自宝安区石龙站,终至龙岗区吉华医院站,线路全长16.5公里,共设车站14座,换乘站5座 [1] - 龙华公园站位于龙华区龙观大道与龙华人民路交叉口,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总长约211米 [1] 装配式施工技术创新 - 创新采用矩形全预制装配结构体系,车站底板、侧墙、顶板等大型构件均在工厂实现高精度预制,最重构件可达114吨 [1] - 应用180吨门吊进行高精度吊装就位,并应用辅助台车实现"搭积木"式高效拼装 [1] - 针对全预制装配式矩形地铁车站构件体量大、重量大的特点,应用了毫米级精度控制智能龙门吊,配备毫米级智能定位系统、吊装防摇摆控制技术和液压同步调平装置 [2] 线路规划与区域发展 - 地铁25号线一期途经大浪、龙华中心、坂田等片区,建成后将加强与城市空间结构对接及都市核心区服务 [2] - 有助于支撑重点片区发展,加强原关外区域轨道盲区覆盖,承担石岩、大浪、龙华中心和坂雪岗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 [2] - 将协调纵向4/10/22/27号线轨道线网关系,实现网络效益的最大化 [2]
壹探轨道|最新进展!济南地铁6号线2个区间双线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6-12 22:49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进展 - 全线32座站点均已进场施工 其中29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30个区间双线贯通 [1] - 山大南路站至茂岭山路站区间双线贯通 该区间地处复杂"上软下硬"地层 遭遇高强度孤石 建筑回填渣土和基岩裂隙水 [3] - 济南站至济安街站区间双线贯通 地层由粉质黏土和碎石粉质黏土构成 夹杂风化岩层且部分区段富水 [5] 施工技术难点与创新 - 山大南路至茂岭山区间需在浅覆土条件下穿越窑头大沟及多条地下管线 沉降控制风险极高 [3] - 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 科学规划掘进参数 对盾构姿态和管片拼装精度进行毫厘控制 [5] - 创新性在河底施作抗浮盖板 对不良地层预加固 组织高难度开仓换刀作业应对孤石和硬岩 [5] - 济安街至济南站区间创新采用"两次始发 两次接收"作业模式 运用"空推过站"技术降低环境影响 [7] 技术突破与行业价值 - 成功攻克富水地层 高强度孤石 软硬复合岩层等复杂地质难题 [9] - "空推过站钢套筒平移始发"技术为复杂城市环境盾构施工积累经验 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9] - 项目团队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 精细化施工方案和风险管控措施 [5]
天津地铁8号线全线“洞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8:42
天津地铁8号线建设进展 - 一期及延伸工程全线盾构区间实现"洞通",为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1] - 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GoA4级),配备全系统智慧运维健康管理系统 [1] - 线路全长23公里,设21座车站、21个区间,新建绿水公园主变电站 [1] 线路规划与工程特点 - 西起西青区中北镇站,南至津南区渌水道站,优化天津南部交通网络 [1] - 5次下穿河流、3次下穿铁路、7次下穿运营地铁,与7条线路换乘并预留4条远期换乘条件 [1] - 沿线征拆任务艰巨,特殊减振和高等级减振路段占比达65% [1] - 下瓦房站为天津市在建最深地铁站,澧水道站~梅江道东站区间联络通道长达61米创全国纪录 [1] 技术创新与施工成果 - 运用地质雷达探测、自动化实时监测、精准沉降控制技术和智能安全预警装置 [2] - 创新渣土改良工艺、优化盾构掘进参数、构建应急联动机制突破技术瓶颈 [2] - 21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21个区间全线贯通,19个联络通道中17个已完工 [2] 社会效益 - 建成后将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为天津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天津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全线洞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2 05:43
天津地铁8号线建设进展 - 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天津地铁8号线最后一个盾构区间双线贯通,标志着全线盾构区间实现"洞通" [1] - 线路由中国铁建交运集团采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实施,中铁十六局、中铁二十二局等多家单位参建 [1] - 线路全长23公里,设21座车站、21个区间,并新建绿水园主变电站 [1] - 目前21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成,21个区间全线贯通,19个联络通道中17个已完工 [2] 线路技术特点 - 天津市首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GoA4级)的线路,配备全系统智慧运维健康管理系统 [1] - 国内科技含量顶尖的全自动驾驶线路,以智能化手段保障运营安全高效 [1] 城市规划与经济效益 - 秉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成为天津一体化开发密度最大的地铁线路 [1] - 下瓦房站、成都道站等多个站点开展一体化设计,地块开发与土地利用同步规划实施 [1] - 线路连接南开、和平、河西、津南四个行政区,服务科贸街、风情区、居住区等重点区域 [2] - 建成后将优化天津南部区域交通网络布局,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