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发展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新华社· 2025-07-03 16:26
工程建设进展 -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 全长约29 85公里 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 [1] - 2022年6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 同年10月主体工程全面动工 目前总体进展顺利 南北主塔建设快速推进 [1] - 施工现场南锚碇区浇筑作业如火如荼 塔吊林立 机械轰鸣 工人忙碌 大桥"游龙过江"态势初具雏形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大桥主跨2300米悬索桥为世界首创 设计方案论证耗时3年 [2] - 包含6项"世界之最":最大跨度悬索桥 最高悬索桥索塔 最长高强度主缆 最大地连墙锚碇基础 最大连续长度钢箱梁 最大位移量伸缩装置 [2] - 采用6项"世界首创"技术: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结构体系 超高钢箱-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索塔 超大规模刚性接头地连墙锚碇基础等 [2] - 主缆缆力自平衡体系技术节省混凝土15 7万立方米 钢筋12560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万吨以上 [2]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布设传感器实时采集风速 温度 湿度等环境数据及主缆索力 索塔倾斜等结构响应数据 为运营管养提供决策依据 [3] - 研发"数字大桥"技术 通过数字孪生体和智能仿真算法实现对物理桥梁性态的全面感知 支撑智慧运维 [4] - 未来将融合更多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算法 实现实体桥梁"会说话 能对话" 提升安全性和耐久性 [4] 战略意义与定位 - 大桥连接苏州张家港市 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 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5] - 目标打造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 中国桥梁科技创新引领代表性工程 世界特大跨悬索桥建设里程碑工程 [5] - 建成后将助力区域发展 成为"长江上的明珠"和区域经济新引擎 [5]
“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1 09:03
江浙沪联保共治,上下游协同治水 "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王伟健 核心阅读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近日发布,鼓励上下游、左右岸地区开展跨界水体 联保共治。 太浦河,连接太湖与黄浦江,流经江浙沪三地,曾是跨界水体治理的难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深入推进,两省一市在太浦河上下游建立跨区域协同治水"联合河长制",深化协同机制,太浦河的水生 态环境日益好转。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畔的浦江源生态半岛,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密林中,不时有白鹭翩跹, 水面上,野鸭追逐嬉戏。 这里是太浦河的起点,太湖水从这里流出,流经江浙沪两省一市,最终汇入黄浦江入海。全长57.6公里 的太浦河承担着下游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市的重要供水任务。近年来,太浦河上下游协同治理,生态环 境联保共治持续深化。记者从浦江源出发,沿河而下,探索两省一市在太浦河治理中如何转变思路、创 新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游要生产,下游要生活,协同治水势在必行 上连太湖、下接黄浦江,"太浦"之名由此而来。 20世纪50年代开始,江苏着手开凿一条从太湖到黄浦江,途经江苏、浙江、上海的排洪通道。从1 ...
全国首个跨两省一市公共建筑方厅水院竣工“长三角原点”建成好大一个“四合院”
新华日报· 2025-05-29 07:33
项目概况 - 方厅水院是国内首个跨越两省一市的公共建筑项目,位于长三角原点太浦河交汇处,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1] - 项目外形采用传统四合院设计,主会馆位于太浦河南岸,四角为沪苏浙皖主题展馆,通过3座跨域廊桥连接 [1] - 项目定位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区域"三不管""三不通"问题 [1] 制度创新 - 项目采用"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实现跨域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仅需盖一个章(上海市青浦区建管委) [2] - 沪苏浙通过合作备忘录、联合技术审查、审批互认等方式实现"一体化立项至验收"全流程创新 [2] - 该模式已复制应用到浦港路东延工程等其他跨域项目 [2] 技术亮点 - 全国首个采用传统斗拱形式与全钢结构焊接工艺的桥梁建筑 [2] - 建筑综合节能率达82%,廊桥及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420万千瓦时,打造"近零碳"大型公共建筑 [2] 功能定位 - 将作为2025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首秀场地 [3] - 规划成为世界级湖区标志性节点、长三角一体化综合展示窗口及水乡客厅核心功能载体 [3] - 提供15分钟跨省通行体验,实现地理空间"缝合"与资源集聚 [1][3]
一条高铁激活四城经济,山东在京沪间再造200公里“直线走廊”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15: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近日,《滨淄莱高铁(滨州段)方案研究报告编制服务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布,该项目开始方案研 究,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填补鲁中高铁"真空地带",纵贯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城际高铁新通 道,滨淄莱高铁将如何畅通山东北上南下之路? 纵贯山东半岛 填补鲁中"高铁真空" 近日,滨淄莱高铁启动方案研究工作的消息一传出,便引来众多网友热议,在期待新线路建设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滨淄莱高铁经过哪些地方,会设哪些站,有什么作用? 记者从《滨淄莱高铁(滨州段)方案研究报告编制服务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发现,滨淄莱高铁线路从正 在建设的津潍高铁(天津至潍坊铁路)滨州站引出,经过滨州市滨城区、滨州市沾化县、淄博市桓台 县、淄博市张店区、淄博市博山区,进入济莱高铁的莱芜北站,项目新建正线长度约150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滨淄莱高铁就像一条"强直线",将滨州、淄博、济南的多个区域紧密相连。以往,滨 州到淄博、淄博到莱芜间有较大的高铁"真空地带",沿线居民高铁出行存在异地坐车、绕路、时间长等 问题,滨淄莱高铁填补了滨州、淄博、莱芜等地之间的铁路空白,为沿线多个区县送去高铁。 虽然弥补了部分区域的高铁空 ...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 @ @ @ @ o 曾凡银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 曾凡银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一是高铁"超级环线"经济。2024年6月,"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首条环线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上海、 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沪苏浙皖首次借由环线列车产品连线成"圈",轨道 上的长三角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高铁"超级环线"以区域内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技术 流、资金流、项目流、商流、文旅流的畅通,促进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由地理上的"空间一体化"向跨 越时空的区域内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功能一体化"迈进,从"跨界"到"无界"的同城化协同发展,给区域 经济发展带来多重效益。同时,高铁"超级环线"还串联起沪宁、宁蓉、京港、宁安、池黄、杭昌、沪昆 等7条高铁线路,将促进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区域融合发展。 二是科创(产业)"超级环线"。它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武)产业创新带由都市圈、产业创新 带、科创走廊演变构成。目前,上海市松江区与杭州、合肥等8市签约共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上 海市普陀区牵头的南京、泰州等"七市一区"打造沿沪宁 ...
抢抓施工黄金季,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掘进突破百环大关
扬子晚报网· 2025-05-03 08:12
文章核心观点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江海号”盾构机顺利掘进至200米突破百环大关,项目团队克服诸多难题,未来隧道建成将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 [1][9][10] 工程概况 -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区域,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每小时,中铁十四局负责的隧道盾构段长9315米 [3] 地质特点与盾构机 - 盾构段需长距离穿越长江底复杂地质带,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等特点,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 [6] - 项目团队为工程“量身定制”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江海号”施工,其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在九大系统创新攻关,配备多项先进技术,总装达世界先进水平 [6] 施工难点与解决措施 - 掘进初始阶段需解决浅覆土始发、箱涵运输和拼装、DDCI新型连接构件拼装效率等难点问题,隧道内部采用国内最大预制构件,超宽超大件给运输和拼装带来极大难度 [9] - 项目团队加强方案优化,采取专业化措施解决问题,如优化双液浆配比、对管片拼装团队进行技术交底、对箱涵运输车辆针对性设计等 [9] 施工成果与意义 - 项目顺利完成“百环试验段”,掘进速度由日掘进4米提升至日掘进14米左右,成型隧道外观良好,质量可控 [9] - 隧道顺利突破百环大关,成功渡过人机磨合期,未来建成后车辆过江仅需10分钟,从南通海门出发半个多小时可达上海市中心,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有重要意义 [10]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奋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省市联动宣讲南通专场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19
宣讲活动概况 - 活动通过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及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播 省内外在线收看人次达4565万 [1] - 采用"现场宣讲+视频连线+AI互动"创新形式 引入AI数字人宣讲员"小布""小谷"实现人机对话 [1] 宣讲核心内容 -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专题解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1] - 上海交大盛鑫军教授介绍高校助力海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1] 地方发展实践 - 南通市发改委及海安开发区管委会代表结合案例分享区域发展经验 [2] - 基层宣讲员通过支教等典型案例展示民生领域成果 [2] 政企联动方向 - 与会代表明确要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2] - 强调通过实际行动为国家战略实施贡献地方力量 [2]